苏轼一生娶3妻,为何最爱是润之?原因点透爱情之所以美好的真谛
(说历史的女人——第1393期)
苏轼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心心相印的妻子王弗,一个是知冷知热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还有一个是懂他敬他的侍妾朝云。

可以说苏轼是幸福的,妻子王弗是人生路上的陪伴和指引,知已朝云是灵魂上的契合与追随,而王润之,这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女人,恰恰给予苏轼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子,细数流年的庸常。
梳理苏轼的诗词,年青时,一腔济世救国的豪情,他写《刑赏忠厚之至论》、《留侯论》、《教战守策》,写一系列适合世用的政论文,忧国忧民,针砭时弊,希望宋仁宗能“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他和杜甫一样,有“致君尧舜上”的壮志雄心。
后来王安石推行变法,宋神宗是最大的支持者。而苏轼反对新法,站到朝廷的对立面,从此开启了人生一贬再贬的贬谪模式。
被贬密州时,苏轼对朝廷还抱有希望,慨然写下“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样踌躇满志的诗句。
及至经历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被贬黄州之后,苏轼心境已无比凄凉,看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鸿,谁人想不到苏轼傲岸孤独的背影呢。但同时,他也是惴惴不安的,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一场生死劫难,苏轼已看到了大宋政坛的深度和黑暗。
黄州四年,苏轼的人生模式逐渐从追求向上到追求向外打开,当他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山川风物的吸引,州郡长官的礼遇,当然,还有妻子王润之不离不弃的照顾,终于使他拔开阴霾,直面人生,而又超然物外。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是他“回首向看萧瑟处”之后,给他的人生做得总结。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在黄州的最后时光,苏轼已从容如斯。

后来,苏轼又被贬到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颗小小的荔枝,便是他安心的理由,他已学会从苦难里淘到的快乐,这种随遇而安,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再也没有什么人生险境能困扰到他了。
也是在这种人生厉炼、升华,滤尽滓渣的过程中,苏轼渐渐体会到日常生活的可贵,而陪在他身边经历繁华和落寞,低谷和巅峰,一直不离不弃,默默无闻的王润之,终于也显出她的可贵和美好。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在黄州,苏轼任团练副使,官位极低,微薄的俸禄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为了生计,润之和他一起采摘野菜,耕种稻田,割草盖雪堂,尽管“日炙风吹面如墨”,她也甘之若饴,无怨无悔。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在给友人章子厚的书信中,苏轼兴致勃勃的记载了一件事情:一头耕牛发病,气息奄奄,精于医术的牛医不知所措,朝夕相处的老妻却懂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其实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苏轼却郑重其事大书特书,他分明是在向友人倾吐自己和妻子乡间生活的愉悦,轻逸。
“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一顿夹杂着大麦、小豆的粗杂粮饭,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润之还大笑着称它为“新样二红饭”,苏轼他们一家人,真的是吃出生活的另一番滋味了。
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有这样一段话:客曰:“今者薄暮,举纲的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那位说“我有斗酒”的妇人便是王润之了。
苏轼有诗,润之有酒,润之知道自己的丈夫才华横溢,他的天才需要“诗酒趁年华”的自我放飞。

但润之也知道自已的丈夫是俗世里一个普通的男人,所以就为他备下了日子里的那份寻常,等丈夫看透世间风景,转身,好和她一起看细水长流。
这首《蝶恋花》,是苏轼写给润之的,全词如下: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润之生于闰正月初五,在初春这个江柳微黄万千缕的美好季节,苏轼特意买鱼放生,为润之祈福。只是此时,苏轼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而润之已经亡故三年了。
斯人已逝,过往却历历在目。苏轼回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苏迈、苏迨、苏过,润之疼爱的不分彼此,虽然苏迈是前妻王弗的孩子,这是最让苏轼感念的地方。温柔,贤惠,善良,在苏轼眼里,最美丽的女人就是润之的样子了。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
王润之是最平凡的一个,却也是苏轼最依恋最放不下的那一个。
苏轼死后,留下遗言,和润之葬在一起。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爱情最美的样子,大约就是柴米油盐,长久为伴的平凡和日常吧。
(文/华之,女作家,电视台总编)
1957年毛主席苏联演讲,用英语“说晕”留学生,他如何化解尴尬?
1957年,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大学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演讲。这次,要站在讲台上的是第二次访苏的毛主席,台下的听众是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留苏学生们。留苏学生们知道主席的到来十分惊喜,纷纷涌入了预备着要开始演讲的会堂。在这次演讲中,毛主席说了一个英语单词,然而大家都没有听懂。场面一下子尴尬起来,留学生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想不到的是,毛主席这时巧妙地说了一番话,缓解了尴尬,让会场的气氛比先前更加热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5:590005古代刑罚之绞刑,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萨达姆绞刑视频)
古代会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而判处不同的刑罚,较轻的有墨刑、笞刑等,而较重的有凌迟、抽肠、宫刑等,其中绞刑,也是常见的一种惩罚较重的刑罚,它是将犯人用绳索或者布将人活不活的勒死,有的则是直接人吊死,我们从下面萨达姆绞刑视频中就可以看出,过程非常的疼痛。萨达姆绞刑视频:绞刑分缢死和勒死: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09:030000古代只给士兵米饭和咸菜的原因是什么(保存更容易)
古代带兵的历史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现象和谜题,其中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是士兵们常常只被供应米饭和咸菜,而没有其他种类的食物。虽然这样的饮食看起来单调且缺乏营养,然而士兵们却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反抗行为。本文将揭示这一谜团的背后原因。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1:10:300002历史上尉迟恭怎么死的 死于迷信(吞服云母矿石粉)
尉迟恭是唐朝著名的将军之一,年少时以打铁为业,在隋炀帝末年参军讨伐暴乱兵众,但是被诸将排挤,于是尉迟恭离去。后来在李世民身陷危险之时救了李世民一命,于是成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功臣,也是大唐开国功臣之一。如此英雄人物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尉迟恭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13:460000马上风的历史真实故事,白崇禧与张小姐同房致死(事先被人下药)
可能很多人对马上风有所了解,传说中同一代巨星李小龙就是因为马上风去世的,不过这些只是大家的猜测而已,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人是因为马上风去世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马上风的历史真实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白崇禧因“马上风”而死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31:23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