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父是将军弟是元帅叔是宰相 7岁能诗40岁杀敌 被写入《三字经》
(说历史的女人——第1365期)
历史上向来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中国自古就有女中豪杰、女中丈夫的传奇,比如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花木兰、穆桂英等。但由于演义的因素,她们的故事往往被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出不少雷人的传说。但本文要讲到的这位女性,是真正的女中丈夫。她出身豪门,父亲是将军,弟弟是元帅,叔父是史上著名的宰相;她7岁能诗,40岁杀敌,其事迹还被写入《三字经》,可谓史上罕见,欲知详情,本期解读。
(一)有幸出身豪门
这位女子很幸运,因为她出身豪门。哪个豪门?说出来可能吓你一跳。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两大豪族都跟这位女子有关。王家即魏晋时期出过大书法家王羲之,出过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家族,王家是此女的婆家;谢家就更厉害了,东晋一代名相谢安,淝水之战中的名帅谢石、谢玄就出自谢家,谢家是此女的娘家。
她叫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的父亲是东晋的将军谢奕,他与权臣桓温交厚,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等,《晋书》曾对之如此评价:“奕万虚放。为龙为光,或卿或将”。谢奕在当时也是一个人物。不过他的弟弟更为著名,即东晋名相,留下成语“东山再起”的赫赫有名的谢安。谢道韫父亲去世之后,谢道韫就一直跟着叔父谢安生活。谢道韫还有个弟弟极为著名,就是彪炳史册的淝水之战的兵马元帅谢玄。
处在这样的家庭里,谢道韫想不“成名”都难,况且她也是位才智过人、胆略超群的女子。她自幼就文采出众,曾留下一个被称为“咏絮之才”的典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谢安同子侄们一起讨论诗篇。他说要考考晚辈们的才学,于是指着窗外的漫天飞雪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天上的纷纷白雪用什么比喻好呢?
话音刚落,谢安的侄子谢朗便踊跃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后,捻须不语。
此时七岁的谢道韫朗声答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直竖大拇指,大赞道,“妙哉!妙哉!”
事实上,谢朗说的也不错,他说出了雪和盐在颜色上的相似性;而谢道韫则形容出了雪花飞舞的神态同柳絮的酷似。谢朗只说出了“形似”,而谢道韫则道出了“神似”,可谓技高一筹。谢道韫小小年纪便以此博得了一个“咏絮之才”的美称。这件事被记在《世说新语》中,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人们把谢道韫同汉朝的才女蔡文姬相提并论,记入《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红楼梦》里才气过人、自视甚高的林黛玉,便被曹雪芹评为“堪怜咏絮才”。可见谢道韫的才女魅力影响之远。
谢道韫不仅很有文才,而且胸有奇志。有一次,谢安考问众小辈,说:“你们认为《诗经》中哪一句最佳?”这一次,谢道韫的弟弟谢玄第一个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写得确实很美,而且表达了边疆士卒追忆思归的情怀,很有诗意。但诗经中这样的句子,似乎比比皆是,所以谢安对他的回答表示沉默。
而谢道韫则回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句诗写得美不美,暂且不论,它表达的却是对周朝贤臣忧心国事的咏叹。要知道,那时候的谢道韫,还是一个青涩少女,不谙世事,但她却能欣赏这样的诗句,如此心高眼阔,天下为怀,确实令人称奇。谢安不禁再次叹服,大赞她“雅人深致”。
不过谢道韫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岂止才女二字可以概括?她被后人所钦敬和津津乐道的在另一方面,即她是位名不虚传的“女丈夫”。
(二)不幸嫁入豪门
这当然得提到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谁?说出来也许也会吓你一跳。不过吓人的并非真是她孩子的爸,而是她的公公,他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
若说谢道韫生在豪门谢家是一种幸运的话,而她嫁入豪门王家则是一种不幸。何哉?难道她摊上豪门不是一件幸事吗?摊上王羲之这位大师当公公不是一种幸运?诚然,如果是一个普通女子摊上这事肯定幸福死了,巴不得嫁入豪门呢。可是谢道韫毕竟是谢道韫,豪门对她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何者为幸?再说,她又不是跟公公过日子的,公公再牛也没用。得看丈夫。她的丈夫是谁?
做为豪门之女,而且才貌双全,自小就声名远播,谢道韫的婚事当然马虎不得。但那个时候,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谢道韫的父亲早逝,这事自然就落在抚养其长大成才的叔父谢安手里了。谢安当然是一位具有治国安邦之才的人物,但在子女婚事上面并非一个智者。当时他尽管费尽心机,想给谢道韫找个好归宿,但最终还是把这个他十分钟爱的侄女推入了火坑。
谢安首先考虑的当然是门当户对,他选择王家当然也没有问题,当时的王家不但是豪门贵族,更是权倾一时,民间流传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所以谢安谢绝了众多豪门子弟的追逐,“下注”了王家。
然王家男人多了,关键嫁谁。谢安很崇拜王羲之,就自然选王羲之的儿子了。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当然不都是才俊风流。他最器重的是幼子王献之,此子的书法得乃父真传,才智俱佳,但他当时年龄尚小。所以谢安就没有考虑王献之,他看中的是王羲之五子王徽之,此子也是才华出众,书法上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之说。但此公子生性落拓,狂放不羁,而且不修边幅,常常衣冠不整,蓬头散发,令谢安不爽。
最终谢安选定了王羲之次子王凝之,此子当然也很有才气,善草书、隶书,为人比较稳重。就这样谢道韫嫁到了王家。
然父母喜欢的未必是女儿欣赏的。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完全是个错误。王凝之尽管表面看来没错,名门公子、有才有貌,而且官运亨通,他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但此人在大才女谢道韫眼中,却是一个庸才。他不会和妻子诗词唱和,红袖添香,除了书法还可以外,其他才学平平,而且性格木讷,比较乏味。谢道韫十分郁闷。
谢道韫回到娘家,曾在谢安跟前抱怨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我们谢家才人辈出,叔父辈中有叔父(谢安)、谢据,兄弟辈中有谢朗、谢玄、谢渊等,个个出众。不曾想天地间还有王朗这样的人!
看来谢道韫对丈夫颇为不满。王凝之也是,此人不够有才不说,责任心还不强,而且信五斗米道(道教初期的一个分支),平常只知道拜神求卦,跟谢道韫志不同道不合。所以夫妻二人只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谢道韫婚姻并不幸福。
夫妻感情不和睦,谢道韫也很无奈,毕竟那个时代,女人没有地位,男人主宰家庭,你不能离婚的。但谢道韫并未因此沉沦,丧失自我,倒也活出了些许自己的精彩。
当时的王家常集聚文人雅士谈玄论道、吟诗作赋,谢道韫身为女子虽不便参与,但她常常坐在帘子后听客人们谈论,不知不觉自己也颇受感染,渐渐地便有了参与意识。
一次,小叔子王献之与人辩论中落了下风,谢道韫便不由自主地想“挺身相助”。但男女授受不亲,她不便出面,就派婢女用一幕青布幔挂在门前,她在青幔后同对方辩论。对方立败。她的才学和谈吐小小展现,便迷倒一大片,众人惊呼,果然才女,令男儿汗颜也!
(三)丈夫不丈夫,自己成“丈夫”
不过,令谢道韫最终留名青史的还是在她40岁时的一次“大丈夫”式的炫彩表演。
公元399年,谢道韫已是不惑之年,他和丈夫王凝之尽管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也相安无事,相敬如宾;此时的她已有四子一女,天伦之乐还是有的。然而,岁月静好从来就是奢望,尽管寡味但不失安稳的日子也到了尽头。
彼时,东晋气数将尽,各地起义、暴乱此起彼伏。这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很快攻入会稽。面对如此困境,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却毫不作为,他迷恋道学,面对强敌进犯,不积极备战,只知道闭门祈祷,求神保佑。谢道韫数次劝谏丈夫,王凝之均置之不理。既然丈夫不“丈夫”,只有自己做“丈夫”!面对如此愚昧、窝囊的王凝之,谢道韫只有挺身而出,自己招募数百家丁加以训练抗敌。
后来,孙恩率起义大军兵临城下,官军不敌;乱军攻入会稽城中,城中一片溃乱,惨遭洗劫。王凝之家也不例外,他本人和子女尽皆被乱军所杀。
谢道韫目睹了丈夫和子女被害之惨状,悲愤已极。但她毫不畏惧,带领家中数名甲丁、女眷,手持兵刃冲出去奋力杀贼。未必有花木兰的惊世传奇,未必有穆桂英的气吞山河,但有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浩然之气、慷慨悲歌!一介弱女,放下一切矜持,死命同贼人相拼。他们冲出敌人的包围,一路上,谢道韫还手刃了几个乱贼。但他们终因实力悬殊而被俘。此时的谢道韫还抱着一个年仅3岁的小外孙刘涛。
当孙恩要斩尽杀绝,要谢道韫交出外孙时,谢道韫厉声喝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谢道韫的临危不惧和凛然正气把孙恩给震了,“王夫人女中丈夫,名不虚传,在下佩服!”
本来孙恩此前已经听说谢道韫之名,仰慕其才,此时见谢道韫果然不凡,于是便英雄相惜,当然要手下留情了。于是他不但没有为难谢道韫,反而派人恭恭敬敬地把谢道韫和外孙送回会稽府中。
谢道韫在危难之中,凭自己的能力、魄力和魅力拯救了自己,《世说新语》里评价她有“林下之风”,不仅因她的出众才学,更是对她面临刀枪之时的镇定,面临生死之际的从容的肯定。
谢道韫面对丧夫丧子之痛,没有沉沦,她回到会稽后,仍然从容打理家务,处理本府内务,闲暇时仍写诗著文为学,像隐士一样平静度日,没有再嫁。后来孙恩起义被平定后,新任会稽郡守刘柳还来拜访过谢道韫。二人谈诗论道,刘柳对谢道韫也十分钦佩。事后,他常对人夸赞谢道韫:“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矣。”
后半生,谢道韫也没有虚度光阴,她吟诗作赋,留下诗集两卷,后人给予很高评价。她传道授业,使许多后辈受益无穷……
谢道韫一生幸也不幸,幸运的是她生于豪门,受到良好教育;不幸的是,嫁于豪门,爱情并不称心;然更不幸的是,她生逢乱世,遇人不淑,得不到丈夫的呵护,痛失子女;但她以超群的智慧和胆略,巾帼不让须眉,活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传奇。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诗。彼女子,且聪明;尔男子,当自警。”《三字经》的这几句话就是对谢道韫的最终肯定。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晋书·列女传》《世说新语》等。
骑木驴到底是什么刑罚 一定是女性专属 古代一位硬汉也死于此刑
骑木驴常用于惩罚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为了威慑人民,统治者创造了种种残忍的刑罚手段。其中,满清十大酷刑之一的骑木驴备受恐惧,尤其对女性具有侮辱性。然而,这并非女性专属,还有男性在历史上因骑木驴而死。我要新鲜事2023-07-28 20:48:250001南明史不为人知的细节 李自成余部竟险些当了汉奸
在明清易代的历史中,有一支部队备受争议,他们的名字被赋予了“忠贞营”,这似乎带有一种道德警诫的意味。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大顺军的西路军,起初位于陕北,然后转移到汉中,再后来撤至湖广。这些人于隆武朝廷巡抚堵胤锡的招抚下,转变成了“官军”,并获得了隆武朝廷的认可。但实际上,忠贞营仍保留了大顺军的传统,包括对李自成的尊敬以及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被尊称为太后。我要新鲜事2023-10-22 18:35:480000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转移蜀汉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尖锐)
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进行过数次北伐,甚至还将这份志愿传到了姜维身上,令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北伐。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有三种说法,然而诸葛亮当初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光复汉室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6:53:490000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当时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历史当中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大多数人也只是知晓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件事情,但是对这个人了解不太多。根据史料的记载,文成公主进入吐蕃没几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之后的三十年一直都是孀居生活,没有再回过中原。我要新鲜事2024-04-16 12:35:470000孙权为何没有将都城建家乡(战略意义和政治考虑)
在建都问题上,孙权的选择并非仅仅是出于政治考量,更是基于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对未来发展的高度垂青。南京作为古都,具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这些因素使其成为了孙权不可多得的理想之地。一、地理环境优越我要新鲜事2024-02-16 20:39:0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