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变法领袖必备的3大要素 康有为全没有
(说历史的女人——第1348期)
在中国古代史上,一共发生了四次重大的改革或变法,但是无论变法时间之周期和变法之成效,在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都要排在最后一位。该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起,至1898年9月21日,前后共103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百日维新中,从理论上来看,改革的层面是十分广泛,包括朝廷机构的改革、科举制度、军事等等,几乎是涉猎到了朝廷的方方面面。但是变法效果甚微,套用一句俗话,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实际上,后来回看这段历史,这百日维新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是必败的。那么为何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根本原因还在于光绪帝钦定主持该次变法的康有为,回看古今中外比较成功的变法,其变法领袖都必备的3大要素,康有为全部没有。
所谓的变法领袖必备的3大要素,或者说变法领袖应该有三个角色:
第一角色是变法理论家;
第二角色是变法思想家;
第三角色是深谙时局具有进退自如领导能力的政治家。
但是这3种特点,戊戌变法的主持者康有为却一样不占。
先说第一点,根据史学大家唐德刚的考证研究发现,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来自于清末时期十分有限的外文翻译书籍。这种翻译书籍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翻译者对外国政体、制度等情况了解甚少,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误解和错误。
其二是翻译外国书籍刚兴起,翻译有关变法理论等政改书籍有限,缺乏对比和参考,容易被一种理论认识所局限。
而康有为的主要变法思想,恰恰都主要来自于这些翻译书籍,当时比较流行的是英国和日本的政体制度,但日英与大清国的差异之大,自然是必须要考量的,此外,日英政体是与其发展历史、宗教信仰等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此种诸多庞杂理论书籍,尚未翻译,所以康有为是没法了解的,故其变法理论仅基本见识有限的翻译书,加上自己走马观花式的香港、日本等地游览,是不足以了解透彻的,所以其变法理论之残缺,就可想而知了。
接着再看第二点,说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学问,即汉学。在汉学的层面上来看,康有为确实比梁漱溟等国学大师要高。汉学水平高,固然是好事。可是一旦走进教条主义的死胡同,便不是什么好事了。康有为来了个通经致用,与己不同,全部一杆子打死,不允许有中间派。甚至连以翁同龢、张之洞等开明派也拒之门外,那么康有为领导这个变法岂能不失败?失败实在是必然也!

最后看看第三点,任何变法,无论理论多好,思想多深刻,说到底都得去实现。可是要想把一个变法大计,真正实践出来,搞出一番名堂,那么没有一定的政治才干,是绝对做不来的。
这于康有为而言,又是为难他了。
严格来说,康有为最多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还是比较顽固、自我、孤傲的知识分子。这些特点搁在政治家身上,如同不搭调的行头,这是不匹配的。
一个知识分子可以玩任性,但一个政治家绝对不可以的。
此外,康有为极具缺乏作为政治家所必须的“公关”能力、进退自如的应变能力、翻云覆雨的掌控力。比如明清考中进士的学生要拜主考官为老师,此风已经习俗,可是康有为却拒绝去拜,后在朋友的劝说之下,总算去拜礼部尚书许应骙为师,可是康有为性格狂妄,虽拜其为师,却与其关系搞得十分糟糕,简直是水火不容。到康有为受到光绪重用,主持变法的时候,因许应骙弹劾康有为,康有为便借光绪重用要求罢黜许应骙,结果光绪袒护康有为,就罢黜了许应骙。这是戊戌变法之初帝、后两党矛盾激化的一个因素。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有为这个人根本不知变法大局,而且小肚鸡肠、公报私仇。如此,实乃变法之大忌。
更有令人惊诧的是,在光绪帝于6月16日召见康有为的时候,康有为在“朝房”等待的间隙,恰好与朝廷要臣荣禄相遇。荣禄乃向康有为请教变法之事,荣禄说道:
“法嘛,确实是应该变的,可是持续了一二百年的老法,短期内怎么能变掉呢?”
康有为的回答简直如雷贯耳,他说:
“杀几个大员,法就自然可以变了。”

一个主持变法的头号领袖,竟然说出这般粗陋到极致的偏激之对策,简直怀疑康有为是否知道“变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倘若变法真如康有为说的这么简单,光绪帝何须用他来主持呢?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自己都能轻易办到了。
如今回看戊戌变法,其失败是必然,除了康有为本身不具备三大素质之外。还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也有变法,但是变法的历史背景,与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不能相比的。古代变法,变法思想没有根本改变,或者说大历史背景没有大的变化,而戊戌变法则处于在一个断裂式的历史转型期。
要想变有着上千年历史传统的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二是没有成熟的变法理论;
三是没有成熟的变法人才。
当然凡事追根究底,主要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戊戌变法之大旗,由狗头军师康有为来扛,实在是历史最大的错误选择,也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必然根由。
诸葛亮的三句名言,句句经典,如今依旧醍醐灌顶,获益匪浅
真正的智慧,是有生命的,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垂不朽。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其智慧举世无双,也曾说过很多的经典名言,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不少光彩。尤其是下面这三句名言,即便是现在看起来,依旧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05:580004“死对头”和珅与纪晓岚,一个做到领班军机大臣,另一个呢
通过影视剧和民间传说,很多人都认为,和珅与纪晓岚是“死对头”。而两人都深受乾隆信任,其中和珅更是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比如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等。嘉庆三年,和珅在镇压白莲教中立功,还被晋封公爵。《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老是在皇帝身边晃悠的这两个人,一个做到领班军机大臣,那么另一个呢,纪晓岚的仕途又怎么样?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8:12:070002台军老兵回忆96年“台海危机”:士兵已写好遗嘱!战争一触即发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经总统克林顿允许,李登辉将于6月前往美国进行一周的“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此消息一出,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深感意外。尽管在两天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与副国务卿塔诺夫已经将这个消息正式告知了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5:120001被慈禧豢养的三名“枪手”,待遇颇高,却一生要坚守这三条规矩
在瑞士苏黎世瑞堡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画作,画作名为《雪中梅竹图》,据传是慈禧在霜盖天气后,行至梅竹林即兴而作。这幅画当年被慈禧太后赠送给了外国公使,因为画技十分高超,所以被瑞士博物馆收藏至今。从这幅画像来看慈禧太后似乎是一个绘画高阶玩家,只不过当人们在故宫博物馆中看到另外两幅慈禧的画作时,却不禁心生疑问,为何这两幅画作与那副梅竹图相差如此之远,竟让人觉得全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01:570001神话故事盐水女神是谁?廪君和盐水女神的故事
导语: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大多听到的是女娲补天、哪吒闹海以及嫦娥奔月等等,今天呢探秘志小编给大家带来神话故事中的盐水女神,相传盐水女神和廪君的悲壮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吧!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是盐水部落的首领,土家人尊称为德济娘娘,相传为廪君的妻子。盐水女神与廪君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10: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