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变法领袖必备的3大要素 康有为全没有
(说历史的女人——第1348期)
在中国古代史上,一共发生了四次重大的改革或变法,但是无论变法时间之周期和变法之成效,在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都要排在最后一位。该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起,至1898年9月21日,前后共103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百日维新中,从理论上来看,改革的层面是十分广泛,包括朝廷机构的改革、科举制度、军事等等,几乎是涉猎到了朝廷的方方面面。但是变法效果甚微,套用一句俗话,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实际上,后来回看这段历史,这百日维新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是必败的。那么为何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根本原因还在于光绪帝钦定主持该次变法的康有为,回看古今中外比较成功的变法,其变法领袖都必备的3大要素,康有为全部没有。
所谓的变法领袖必备的3大要素,或者说变法领袖应该有三个角色:
第一角色是变法理论家;
第二角色是变法思想家;
第三角色是深谙时局具有进退自如领导能力的政治家。
但是这3种特点,戊戌变法的主持者康有为却一样不占。
先说第一点,根据史学大家唐德刚的考证研究发现,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来自于清末时期十分有限的外文翻译书籍。这种翻译书籍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翻译者对外国政体、制度等情况了解甚少,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误解和错误。
其二是翻译外国书籍刚兴起,翻译有关变法理论等政改书籍有限,缺乏对比和参考,容易被一种理论认识所局限。
而康有为的主要变法思想,恰恰都主要来自于这些翻译书籍,当时比较流行的是英国和日本的政体制度,但日英与大清国的差异之大,自然是必须要考量的,此外,日英政体是与其发展历史、宗教信仰等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此种诸多庞杂理论书籍,尚未翻译,所以康有为是没法了解的,故其变法理论仅基本见识有限的翻译书,加上自己走马观花式的香港、日本等地游览,是不足以了解透彻的,所以其变法理论之残缺,就可想而知了。
接着再看第二点,说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学问,即汉学。在汉学的层面上来看,康有为确实比梁漱溟等国学大师要高。汉学水平高,固然是好事。可是一旦走进教条主义的死胡同,便不是什么好事了。康有为来了个通经致用,与己不同,全部一杆子打死,不允许有中间派。甚至连以翁同龢、张之洞等开明派也拒之门外,那么康有为领导这个变法岂能不失败?失败实在是必然也!
最后看看第三点,任何变法,无论理论多好,思想多深刻,说到底都得去实现。可是要想把一个变法大计,真正实践出来,搞出一番名堂,那么没有一定的政治才干,是绝对做不来的。
这于康有为而言,又是为难他了。
严格来说,康有为最多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还是比较顽固、自我、孤傲的知识分子。这些特点搁在政治家身上,如同不搭调的行头,这是不匹配的。
一个知识分子可以玩任性,但一个政治家绝对不可以的。
此外,康有为极具缺乏作为政治家所必须的“公关”能力、进退自如的应变能力、翻云覆雨的掌控力。比如明清考中进士的学生要拜主考官为老师,此风已经习俗,可是康有为却拒绝去拜,后在朋友的劝说之下,总算去拜礼部尚书许应骙为师,可是康有为性格狂妄,虽拜其为师,却与其关系搞得十分糟糕,简直是水火不容。到康有为受到光绪重用,主持变法的时候,因许应骙弹劾康有为,康有为便借光绪重用要求罢黜许应骙,结果光绪袒护康有为,就罢黜了许应骙。这是戊戌变法之初帝、后两党矛盾激化的一个因素。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有为这个人根本不知变法大局,而且小肚鸡肠、公报私仇。如此,实乃变法之大忌。
更有令人惊诧的是,在光绪帝于6月16日召见康有为的时候,康有为在“朝房”等待的间隙,恰好与朝廷要臣荣禄相遇。荣禄乃向康有为请教变法之事,荣禄说道:
“法嘛,确实是应该变的,可是持续了一二百年的老法,短期内怎么能变掉呢?”
康有为的回答简直如雷贯耳,他说:
“杀几个大员,法就自然可以变了。”
一个主持变法的头号领袖,竟然说出这般粗陋到极致的偏激之对策,简直怀疑康有为是否知道“变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倘若变法真如康有为说的这么简单,光绪帝何须用他来主持呢?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自己都能轻易办到了。
如今回看戊戌变法,其失败是必然,除了康有为本身不具备三大素质之外。还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也有变法,但是变法的历史背景,与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不能相比的。古代变法,变法思想没有根本改变,或者说大历史背景没有大的变化,而戊戌变法则处于在一个断裂式的历史转型期。
要想变有着上千年历史传统的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二是没有成熟的变法理论;
三是没有成熟的变法人才。
当然凡事追根究底,主要原因还是人的问题。戊戌变法之大旗,由狗头军师康有为来扛,实在是历史最大的错误选择,也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必然根由。
驸马在外征战,公主却意外怀孕,道光羞愧欲杀公主,驸马:是我的
1826年,时年44岁的道光皇帝得知第四个女儿诞生,喜极而泣,赐名为“寿安”。虽然皇室历来重男轻女,但是,道光皇帝却始终非常宠爱寿安公主,允许她进祖祠行礼;到正大光明殿接受赏赐;与皇后等人一道接受众人跪拜...在她15岁那年,道光皇帝亲自为她指婚。可以说,道光皇帝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都倾注到她身上。寿安也很懂事,没有任何逾矩行为,但是“父慈子孝”的戏码在其婚后不久现原形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1:26:350000貂蝉的下落之谜: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是虚构人物(原型为侍婢)
人们对于貂蝉可以说十分熟悉了,她是四大美女之一,同时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人们也都熟知她的一些事迹。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对于貂蝉的下落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法,那么貂蝉最终结局如何,去了哪里呢?貂蝉的下落之谜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49:120000韩非之死 一个天才的陨落 谁之过错 秦始皇 李斯姚贾都跑不了
韩非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师从儒家思想的代表荀子,被人们称为儒法兼修者。他的思想既包含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又融入了法家的严刑峻法和依法治国的理念。韩非子在那个思想纷争的时代中,对于我国古代政治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国在当时已经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而当时的韩国却面临被秦国吞并的危险。作为韩国公子,韩非子受到韩王的委托,前往秦国游说,试图改变秦国对韩国的侵略态度。我要新鲜事2023-06-22 19:36:26000064年我国原子弹研究成功,毛主席为何命令:暂不公开,先通知日本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饱受战乱之苦。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带领劳苦大众赶走了外国侵略者、结束了蒋家王朝的统治,而且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让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正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然而,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帝国主义顶在我们头上的“核讹诈”,一段时间以来,始终是威胁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因素。“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3:02:030000贾元春为什么要害死秦可卿:为了得到恩宠(牺牲秦可卿)
贾元春将秦可卿的事情曝出来是为了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实际上,虽然在贾元春进宫参加选秀时,贾府的势力还不算小,但是已经逐渐没落了。当时的贾府属于守旧势力,过去只能依附在太上皇身边才能得以起步,为此贾家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为了不让贾家重新陷入艰难的境地,贾元春选择将秦可卿的事情说出来,以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一、贾元春出于大局观念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4:51: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