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49

他天天晚上望星空 坚持16年终于用肉眼发现一颗新星 轰动了世界

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2:54:151

说历史的女人——第1342期

天上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一般人对天上星星的认识都是这样的,反正星星多的是,也不知道有多少,更不会关心它们会多一个或者少一个。然而,今天咱们的主人公可不是这样,他对天象十分感兴趣,对天上的星星十分关注。他从14岁开始,天天晚上仰望星空,仔细观察天象,坚持了16年,终于在一个晚上用肉眼发现一颗新星,轰动了世界。他的一双眼睛简直比天文望远镜还锐利!那么此人是谁?究竟是如何发现新星的?他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星空.jpg

(一)一个来自4000年前的约会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绵风悠远哎……”

这优美的歌声道出了白娘子和许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人们把他们誓死不渝的爱情形容为“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可谓长久了。然而,今天,咱们的主人公为了一个结果,他“等待”了4000年——

1975年8月30日,晚上7点35分,一个30岁的下乡知青用他的一双肉眼发现了一颗新星,这个发现轰动了世界。其实这并不是一颗新的星星,它已经出现了4000年,如何说呢?

4000年前,中国还处在大禹治水的年代。某一天,银河系里的一颗恒星发生“爆发”,亮度陡增1000万倍,这颗星因为离地球太远了,它爆发时产生的耀眼光芒,经过长途跋涉,历经4000年的漫漫旅程,于公元1975年8月30日抵达了地球。一个中国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肉眼,先于天文望远镜扑捉到了它,这可谓是一个来自4000年前的约会!然而,为了这次“约会”,他付出的太多太多……

(二)一个爱看星星的孩子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的名字中就带了一个“星”字。他叫段元星,1945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

江南。农村。夜晚。荷塘。月色。蛙声。闭着眼想吧。如果你是个田园诗人,这时候肯定会吟出几首诗来。乡下的小孩呢?这时候一定是在疯玩,捉迷藏,捉萤火虫,甚至在溪水里玩耍。段元星这时候呢?除了玩耍外,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就是坐在家门前的青石板上,抬头仰望那高高的深邃的神秘的夜空,看那天上的一轮明月,看那月中的桂树和玉兔,想象那月中的嫦娥,那美丽的仙子在月中是否孤独?

不错,隔壁的王伯伯就是这样讲的。那时的小元星经常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听王伯伯讲天上的故事:除了嫦娥,还有牛郎织女,那天上的银河上果真有一架天桥吗?在段元星幼小的心灵里,对那神秘的星空充满了幻想……

后了上学了,段元星才知道,王伯伯讲的天上的故事,都是神话传说。在初中时,他从老师那儿借来一本《天文爱好者》的杂志,令他大开眼界。这时他才知道,其实月亮上根本没有嫦娥,没有桂树和玉兔。月亮上没有任何生物,甚至没有水,没有空气,严重缺氧。白天温度特别高,达到100多度,晚上又十分寒冷,零下150多度!还有就是,月亮其实本身根本不会发光,你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自那以后,段元星对神秘的夜空更加痴迷了。每到晚上,他更爱抬头看夜空中的星星、月亮了。

后来,段元星还认识到了日食等天文现象,彻底成了一个天文迷。有一天,他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很发达的,有汉代张衡、唐代的一行等天文学家。但是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天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了,比如伽利略、科普勒等天文学家都是西方人。于是他暗下决心,将来在天文学上有所作为。像那时所有的有志少年一样,他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豪迈的誓言:为了祖国的天文事业,为了人类的光辉未来,战斗一生!贡献一切!

这时段元星14岁。从此他每晚坚持仰望星空,看星星,看月亮,这一坚持就是16年!

段元星看星空.jpg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学校里组织看电影。在去看电影的路上,段元星也一边走一边仰起头观望星汉灿烂的夜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子上(这跟后来的陈景润走路撞电杆如出一辙),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段元星摸了摸脑袋,继续走,继续望星空。那天晚上,他真是着了魔,走着走着又扑通一声掉在了路旁的水沟里。这成了段元星的经典故事后来被人们广为流传……

一年秋天,宁都县城连续五天五夜狂风暴雨,在梅江河畔的段元星家也遭了水淹。第六天晚上,风雨终于止住了,天空明净,霁月再现。未等洪水退去,段元星便迫不及待地从楼上的窗口探出半个身子,眺望雨后的天空。正是这天晚上,他观察到了很少见的小马星座方向出现的两颗流星。

为了观察星空,段元星可谓下了大工夫,只要不是阴雨天气,只要没有乌云遮天,他是天天夜里都不中断的。即便在数九寒天,母亲不让他外出,他也要等到父母休息之后,悄悄打开窗帘仔细观察夜空。

就这样,数年过去,当段元星中学毕业时,已经写下了达10万字的天象观测资料,记录了15个变星(天文学上把那些亮度经常变化的恒星称为变星),和391颗流星的有关数据。那时候,他就能根据天力学的轨道方程式,计算出行星、彗星等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和移动的路线;能够比较准确地推算出一年24个节气的时刻,误差仅有几分钟;白天,他能根据太阳距离当地子午线的角度,用拇指比划法测定时间;晚上,他能根据恒星在天空移动的位置来推测时间。这些似乎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三)一个有志向爱奉献的知青

1968年的隆冬季节,当漫山遍野的红梅含苞待放之际,23岁的段元星来到宁都县竹笮公社大布大队插队,做了一名知青。从此,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成了一位属于那个时代的“骄子”。

段元星之前在天文学上的“名气”,让他在插队的农村很受重视,大队书记亲自来找他,鼓励他用天文知识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当然这只是一个领导对他的期待和器重,不过段元星记在了心里。他日记本上写下,一定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青春。

说到做到。首先是他用自己的天文知识,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气象员。当段元星来到大布大队数月后,遇到了一次寒潮,气温突然降到了零度,致使水田里刚刚露头的秧苗全被冻死了。这使段元星很是心痛,他想,要是能及早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农民们就不会遭受那么大损失了。自此,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测天象,并开动脑筋,试图找出一些预测天气的办法。

有志者,或者有智者,事竟成。通过观测天象而预测天气也不是太神秘的东西。古代像诸葛亮等人就多少有点这方面的才能。比如借东风,诸葛亮断然没有能力把东风借来,其实他也是能根据天象预测天气罢了。古人能做到的,我如何做不到?段元星相信自己的能力。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段元星知道一些动植物对天气的变化要敏感得多。于是他开始行动了。他找来一些蚂蝗,放入一个装满清水的玻璃瓶中。若天气正常,蚂蝗就安静地伏在水底不动;如果他们频频地浮到水面,证明它们太憋闷了,这就意味着天气要发生变化。

他又去砍来几根松树枝,剥去树皮,把它钉在土砖墙上,美其名曰“松枝晴雨计”。他仔细观察,根据每天松枝伸缩移动的幅度大小来预测雨天或者晴天。这些看似容易,其实都不是很轻易做到的,必须有相当缜密的观察判断才能取得效果。不久之后,段元星这个土“气象站”就发挥出了效用。

这年夏天,到了最忙的季节,此时农民们不仅要抢收早稻,同时还要为下一季稻谷播种,收和种都绝对马虎不得。此时大队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一是早稻已经熟透,有些已经倒伏在地,必须抓紧时间抢收;但因很长时间未下雨了,田地里已经干裂,要想及时播种,必须调动大量劳动力抗旱,想办法抽水灌溉等。但劳力人手不够,社员们都在等队长定夺。队长很是苦恼,正犹豫不决时,段元星站出来说,不必犹豫,要首先抢收早稻!并向队长说,不要担心抗旱问题,天快要下雨了!

当队长问他怎么能断定天要下雨了时,段元星自信地说,天上出现了钩钩云,据我的观测经验,一天之后必然要下大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必须集中力量抢收!

队长说,“我信你!”于是大家都去抢收早稻了。第二天下午,果然大雨滂沱。这样大布大队把早稻抢收完毕,避免了收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不必为抗旱浪费人力和财力了。队长对段元星大赞道,“以后有咱元星管天,这丰收就有把握了,嘿嘿。”

1973年,大队党支部要段元星绘制一张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图。在规划图中,有块地段是这次农田建设的重点,那里山岭逶迤,沟壑纵横。大队支部要求段元星将这一带的24条山垅,包括586块水田,800块旱地,80个山头,91口水塘,还有6个生产队的位置都画在一张图上,并且要标明每块田地的面积、位置和高度等,比例尺为1比2000。这对于一个从未搞过测绘工作的下乡知青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为这可不是画家画画,可以凭想象和灵感。这必须对那些沟沟坎坎上的田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才能绘制地图。而段元星还没有任何仪器。于是他开动脑筋,用自制的竹筒望远镜代替经纬仪;向社员借来晾衣服的竹竿当标杆等,就开始行动了。

为了绘制这张地图,段元星辛苦了一个多月。他起早贪黑,拼命地工作,爬遍几十个山头,几十条山沟,数百块梯田,流了多少汗,克服了多少困难,想想都令人害怕。当他把那副彩色规划图交给大队的时候,书记看着他被太阳晒得黑瘦的脸,还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心疼地说,“元星啊,辛苦你了!”

后来,大队里按照段元星的农田建设规划图,努力奋斗,把那块重点地段的300多亩低产田重点改造,使之从亩产200多斤翻了一番,达到400多斤。

段元星1.jpg

(四)16年如一日,坚持就是胜利

长期以来,段元星在劳作之余一直坚持自己的天文观测。他给自己制定了四项业余的“科研计划”:其一是,继续进行天象观测,为生产队搞好天气预报;二是观测不规则的变星;三是发现彗星;四是寻找新星。这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此,段元星付出了很大代价。他要一年四季每天晚上坚持观望星空,不管寒暑天气。有时候,他甚至会坚持一夜不睡觉。人们总是在某天的黎明时分,看见他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上,痴呆地望着头顶的苍穹;直到天上的星星完全隐去,他才踏着黄泥小路走下山来。

后来段元星结婚了。在新婚之夜,村里的人们想,今晚段元星总不会再出来看星星了吧?新娘子的容颜难道没有天上的星星更有魅力吗?

但是他们想错了。第二天一大早,村里拾粪的大爷依然在野外看见了段元星孤独的身影。难道他在半夜就撂下新娘子跑出来看星星了吗?

又一次段元星生病了。黎明时分,他又挣扎着要起床去看星星。妻子劝他说,今天就破例不要出去了。

可他却回答说,“我从资料上查到,这几天猎户星座将有流星群出现,我不能错过啊,这也许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段元星还是坚持去了。没想到,他刚走出不远,旁边窜出来一只大黄狗,不由分说朝他的腿肚子就咬了一口。他的小腿上鲜血直流。但他强忍疼痛,一声不吭,一瘸一拐地走到了他的观测地点……

当他回到家,不顾妻子的伤心和唠叨,又忍痛坐下来,把自己观测到的天象,即那群流星出现的时刻、位置等情形详细地记录下来,写成一份观测报告寄给了北京的天文机构。

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段元星的业余科研工作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不断受到打击。那些存心不良的人,经常讽刺挖苦他,说他这人整天半夜三更爬起来看星星,有神经病吧?有什么图谋不轨?也有人说他,“地上的事你都管不了,还想管天上的事?你能弄出啥名堂来?”

为此,段元星家里也受到了很大压力。不仅妻子,母亲也受到牵连。母亲本来对他搞什么科研就不很理解,在别人的打击下,她十分生气,曾闯到儿子插队的大布大队部,当面吵儿子。段元星给母亲顶嘴,母亲气得把儿子的一本天文学方面的书当面给撕了,甚至举起柴刀把段元星的竹筒望远镜劈成两半!

段元星十分伤心。但是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他知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天夜里他又打开日记本,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他说自己之所以坚持搞这些观测研究,不是为了什么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段元星仍在坚持着,仍在努力着。

(五)一颗跨越4000年的新星

就在段元星在农村插队的第7年,他的辛苦付出终于结出了“正果”。

1975年8月30日,段元星因有事从大布大队回到宁都老家。这天晚饭后,天气炎热,他到梅江游泳。在清凉的河水中,他一边游泳,一边习惯地瞭望天上的满天繁星。天上银河,地下江河,他沉浸在无限的宇宙,陷入美妙的遐想之中。

他游得累了,便上岸休息,此时他掏出手表,看了看时间,北京时间19点35分。此时,属于段元星的时刻来了。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留给那些有付出的人的。

段元星一边穿衣服,一边习惯性地仰望夜空中的灿灿群星。当他的目光移动到天鹅星座时,突然发现这个星座的天津四星的东北方多了一颗明亮的星星!不会吧?段元星有点吃惊。

这个星座平常看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此时却多了一位“不速之客”,显得不太协调。期初段元星怀疑这是不是一颗人造卫星。但他定睛看了一分钟之久后,发现这颗星并没有移动一点位置!这绝不是人造卫星。而且那个位置也没有明亮的变星,他敏感地意识到,这真的是一位新来的“客人”,是一颗新星!

段元星激动异常,他飞快地跑回家,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又对那颗星星进行了仔细的观测,测量它的位置和亮度。结果,经过仔细的分析,他证实了他的猜想,这颗星星果然是一颗新星。

此时段元星心中更加兴奋,他知道,这颗新星是一种结构不稳定的恒星的巨大爆发现象。研究新星的爆发有重大意义,比如人们在寻找新能源方面,在对于恒星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方面等。这个发现很重要,必须赶快向国家天文科研机关报告!

于是他取出钢笔,写下了一份标题是“关于发现新星的报告”的文章。段元星几乎忙了一夜,在雄鸡的啼鸣声中终于写完了报告。他并没有休息,亢奋的他再次来到梅江岸边,再次习惯性地抬头仰望苍穹,那颗明亮的星星依然在天上闪耀着,似乎是在庆贺段元星的成功,也为同段元星的相遇而激动着!

段元星2.png

4000年啊,光在宇宙间行走了4000年,那是何等遥远的路途!有缘千里来相会,此言不差!然而,又何止千里万里!

段元星用16年的坚持,用16年如一日的仰望星空,终于等来了这个美妙瞬间,可谓千古罕见。

第二天,8月31日早上,段元星来到邮局,把自己写好的报告分别寄给了北京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同时又给北京天文台拍了一份电报。

北京天文台当天下午收到了段元星的电报,并立即报告了中国科学院。9月1日下午,中科院打来长途电话,祝贺段元星发现了新星,并说他为祖国争了光!

9月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段元星用目视观测手段,以及北京天文台用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的消息。因为当段元星用肉眼发现新星两个小时后,北京天文台也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新星,段元星的肉眼竟比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光谱仪器早发现了两个小时,这绝对是个奇迹!

后来段元星的事迹被写入报告文学《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中,他的故事还被写进1979年初中语文课本。

这里要指出的是,1975年中国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由于中国通讯的落后等众多原因,段元星的发现并没有被世界权威机构认可。据悉,段元星发现的这颗新星(V1500 CYG)的第一发现人是外国人K.Osada,时间比段元星早一天。但这对于一个插队知青,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用肉眼完成这个任务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了,世界为他震惊,为他感动,这是属于段元星的骄傲,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1978年2月,段元星被中科院破格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后成为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正式走上了天文学的科研道路,继续为中国的天文事业而奋斗。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等。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