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挑战主考官,考官完败险获罪,引发千年科举大改革
(说历史的女人——第1319期)
在中国古代史上,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就是通过科考考取功名,尤其自隋唐之后,这种模式渐成定势,直至清亡。但是该科举制度自隋而建,因时间较短,在建立初期,并不是十分成熟,所以其中尚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需要修整的地方,还闹出了一些小插曲,但这些小插曲对于科举制度的总体发展来说,是好的,而且有的小插曲对于科举制度的发展还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发生在唐朝的一场科举案,一个小小的考生撕破脸挑战主考官,结果意外的是主考官完败还险些获罪,不过这场科举闹剧却引发了千年科举制度的大改革,或者说,这次改革使得科举制度得以更加完善,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
在公元736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这年有一次省试。
所谓省试,是指唐初时期,科举考试由吏部负责,而吏部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尚书省,故为省试。
这年省试的主考官叫李昂,李昂是当时的吏部考功员外郎,科举考试的具体负责人。这个官不大,只是一个从六品,类同今天的处级。
根据史载来看,李昂这个人比较有才华,是唐开元二年的状元。不过李昂这个人性格比较直,对唐初的科举现象早已不满,盖因虽然隋唐已经建立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但是旧有的推荐人才模式依然没有根除,故隋、唐初期,人才的选拔,除了科举取士之外,重要官员的推荐制依然有效。但推荐多因人情,所以无才无能者也能靠推荐取得科举功名,导致科举制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多年弊病,李昂看在眼里,如今终于担任主考官,就决心从自己手里把这个推荐之弊病根除,所以他在面对省试考生的演讲大会上郑重强调,本次考试全靠真才实学,妄想靠人情推荐博取科举功名,如果有考生胆敢违此规定,送礼说情,将把此考生推至众人面前令其出丑。
正史《大唐新语·卷十·厘革》中专门记载了李昂的这段话:
“文之美恶,悉知之矣,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请托于时,求声于人者,常首落之。”
既然主考官已经发话,大家应该遵守规定才是。但考生们对主考官的话并不是十分有把握,万一他是说官话打官腔呢?所以还是有考生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借助推荐或人情,辅助自己博功名。其中就有一个考生,他叫李权。
李权,李昂,一个考生,一个主考官。
两人虽然同姓,但绝对没有血缘或亲属关系。
可是他们却有别样的特殊关系,这李权的邻居呢是李昂的岳父。
中国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所以李权和李昂岳父家的关系很不错。当李权得知李昂是本次主考官后,就赶紧带着礼物来李昂岳父家做客。
在李权看来,只要李昂岳父发话,李昂岂敢有不听之理?
结果在李权的一番吹捧之下,李昂的岳父很受用,原本关系就是邻居,再加上此时李权的甜言蜜语,李昂的岳父三杯酒落肚之后,就飘飘然,觉得面上倍儿有光,当即就答应了李权的请求。
李昂的岳父按照李权的意思,给李昂写了一封信,请李昂照顾一下李权。古代时期,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靠信件,所以有见信如见人之说。李权就满怀信心地带着这封信进京参加省试来了。
办事要趁早,所以当李昂做完考生大会演讲之后,李权就赶紧敲开了李昂办公室的门,把那封信送到了李昂面前。可是结果却令李权大失所望,因为李昂看完那封信后,大为恼火,不仅把信撕碎,还训斥李权不守规矩,故意破坏科考纪律。
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向考生证实自己制定的考场纪律不可破坏,他立即把考生全部召集起来开会,当众指名道姓说李权不守规矩。最后,又说近日要举行一个文章分析交流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准备。
情商很高的李权从这个话里立即听出了问题,主考官李昂并非搞什么文章学习交流,而是要继续恶搞他。所以,他想事已至此,岂能任人欺负。他就让自己的书童遍寻各处,把主考官李昂的诗文全部买来,日夜苦读。
当然李权可不是把主考官李昂当做偶像来学习的,他是在找问题,找什么问题呢?说起来,这个问题可有点大。原因是,古代文字含义丰富,随便只要能够联系起来,很多歧义就会出现,莫须有的问题就随机而出,非常惊人。比如,清朝时,因为文字狱掉脑袋的文人、官员多了去。
且说到了主考官李昂指定的那日,所有参加省试的考生都齐聚一堂,李昂开始当众评析李权的文章。考生李权的文章,那几乎是被主考官李昂很好地批评了一通。当然主考官李昂的本意也不是评析考生李权的文章,其醉翁之意是进一步批评李权走后门的这个行为,李昂是想那李权当典型,杀一儆百,彻底制止这种行为,以达到他渴望的靠真才实学参加科举的目的。
但是等主考官李昂说完之后,考生李权上场了。
李权先是对主考官表示感谢,并对李昂大人所提出的问题,都全部接受,并且保证回去后一定好好努力,为下次考试做准备。但是接着,李权话锋一转,说自己连日来,为了取得进步,也把李昂大人的文章全部苦读了好多遍,不过其中有一句话,他觉得颇受启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身为主考官的李昂,知道李权这小子葫芦里装着坏水,但也不好阻止,只好任其讲下去。
李权说道:“李大人,‘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这句诗,是您的吧?”
李昂说是啊。
李权接着说:“请问李大人,这句诗应该是来自一个典故吧?”
李昂点头称是。
李权说:“各位应该都很清楚这个典故,此典故说的是,尧帝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精力治理天下,所以想找个贤人,禅让帝位,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发现了一个贤人叫许由。尧帝对许由说出自己禅让帝位的想法后,没想到许由竟然觉得尧帝这个想法污染了他的耳朵,赶紧跑到渭水之畔清洗耳朵,此即‘耳临清渭洗’,对吧?”
大家没有异议,李权忽然话锋一转,对主考官李昂说:
“那么李大人,当今天子正当壮年,治国有方,他并未提出把帝位禅让给你,那么你写‘耳临清渭洗’,究竟是何用意?莫非你有异心不成?”
根据李权的解释,李昂这句诗在古代的语境中,是可以解释其有篡夺之心。虽然李权的引申,多有牵强,但莫须有的意思一旦推演起来,后果依然是很可怕。如果皇帝是个疑心病严重的人,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地震。李昂别说自己的命不保,九族之命都有危险。
面对李权的诬陷,主考官李昂一时露出完败之窘态。他不但拿李权没有办法,而且赶紧写了个报告到宰相那里等候处罚去了。宰相听闻这事,也不好定夺,只好先将考生李权抓捕,上报朝廷。
皇帝令刑部处理,因为皇帝并未深究,刑部也就从宽处理,考生李权不过是言语攻击考官,最多就是品行问题,加上唐朝时期政策比较开明,所以最后将李权无罪释放。而主考官李昂,原本状元出身,该有更好前程,但因此案,虽然没有明显的牵连,但也给皇帝留下了阴影,导致其仕途平平,不得重用,最后也不过官拜吏部郎中。
但这段轰动科举史的“二李纷争”案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原因是该次科举考试结束后,唐玄宗组织了一次朝会讨论本次科举考试的问题。结果朝会经过总结后发现,科举考试之所以出现考生挑战主考官的事件发生,主要是因为主考官的级别太低,一个从六品小官主持全国大考,镇不住局面。按照史料《进士归吏部》的记载,就是:
“位轻不足以临多士。”
于是,经过朝会决议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三月,朝廷下发诏书,以后科考由礼部侍郎负责。相对于从六品的吏部考功员外郎,礼部侍郎的级别就高太多了,礼部侍郎是正四品下,副部级官员。
科举考试的负责部门,从吏部改礼部,看起来没什么,却自该次改革后成为“永制”,一直到清亡,科考一直都由礼部负责之制,再无变更。(文/说历史的女人·案先生)
参考资料:《大唐新语》等。
皇太极有多爱海兰珠 独宠一人(历史认可的偏爱)
皇太极是清朝的建立者,一共在位了17年,在古代痴情的皇帝没几个,大多数都是滥情的,清朝倒是有皇太极和顺治,其中皇太极的痴情更是出名,对海兰珠宠爱有加,是历史上都承认的偏爱,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这么喜爱海兰珠呢?海兰珠的魅力何在?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皇太极有多爱海兰珠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9:27:370006供奉14位杨门女将 山西杨家将祠堂真实存在吗(真存在)
在山西700年,杨家将祠堂供奉了14位杨门女将,是真实存在的。杨家将十分的笑容善战,一旦说吉祥家将相信都能够引起众多人的回忆,尤其是有一些影视作品之中,杨家将个个都是威风的很,拥有一身好本领,但是最让人惊奇的则是在家族之中女将的功夫也十分的高强,就例如十二寡妇破阵以及穆桂英挂帅等故事,都能令人热血沸腾。杨家军女将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33:350002刘贺是刘备的什么人:先祖,刘贺大刘备252岁
刘贺是西汉第九位皇帝,是正统的汉室皇族,而刘备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三国蜀国国主,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自称汉室皇族。再者,西汉在三国之前,所以刘贺是刘备的先祖,两人隔了200多年。刘贺是刘备的什么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1:46:060000孟姓起源和来历:源自卫国君王子絷(以先祖字公孟为姓)
孟姓源自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子姓,是商朝时期长幼排序的一个称谓,庶出的长子被称为“孟”,后裔也就以孟为姓。二是源自姬姓,春秋时期的卫国君王子絷,字公孟,后裔以祖先字为姓。三是源自公孙敖,鲁桓公的儿子庆父三年杀了两位君王,于是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改姓为孟孙氏。孟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子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13:110000一对一单挑的情况下 三国中谁能打败张飞(有三人可以)
在一对一单挑的情况之下,三国之中关羽、赵云、吕布都能打败张飞。张飞当年是跟着起义队伍才结识了刘备和关羽,并结拜为兄弟,奔赴沙场被称作是熊虎之将及其的骁勇善战,武力高强,即便是在早期刘备阵营不成气候之时,张飞就身经百战,能力超强,如是在一对一单挑的情况之下,三国里也就只有这三人才能打败张飞。美髯公关羽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1:47: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