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说历史的女人——第1005期)
基本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的神话;有什么样的神话,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华夏地域的封闭性,叫人欲说还休。南面和西面封也就封了,至今逾越都很难。北面山不怎么高,却被草原和草原人的“凶猛”封杀了。北面不去了,在夹缝钻探一条肚脐一样的丝绸之路,也算一线通天。可是,东面是海啊,还是出不去。远为洋,近为海,出不去就是出不去,只好给海上幻个蓬莱仙山,意淫一下。它就是没有爱琴海这样的夹心糖。
地中海夹个爱琴海,希腊人和希腊神浪死了。再不理想,华夏有勉强混肚子的两河流域,于是,造物主用太平洋关了华夏的窗。内陆贫瘠,活不下去,造物主就给希腊人打开一扇窗——地中海。来到地中海海边,希腊浪了个西方的一个文明源头——蓝色海洋文明。这种颜色的文明,一直膨胀到今天。
航海和海上贸易多发达,希腊的海神话有多发达。十二主神之一的海神——波寒冬,拿着三叉戟,在海上兴风作浪。他竟然膨胀到要篡老大宙斯的权力。他当然不缺爱情,既娶妻生子,更做强小三,掳取少女。难怪爱琴海又叫爱情岛……

在海神波塞冬的身上,充分集现着海洋民族的特性:
一是野心和扩张。波塞冬老玩四侵,难见消停。现实中,希腊人四处搞殖民。强大为帝国后,首先而唯一通过海洋向地球各处扩张的,就是希腊文化继承者——西方列强。海洋漂流文学的颠峰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还有《老人与海》。而华夏几乎没有流浪文学,有个《三毛流浪记》,流浪的距离仅有五个公交车站那么长。有个《西游记》,那也是佛力所为,不为本土发力。
二是浪漫和强浪漫。得墨忒尔不喜欢波塞冬对她的暧昧,变成一匹马,波塞冬随之变成一匹马追她。阿瑞翁就是他们的爱情之马。此马会说话,在希腊马拉车大赛中每次独占鳌头。有什么样的父,就有什么样的马。贼心还未尽,波塞冬又抢走了美丽的少女忒尔菲,把少女掳到一个岛上,让少女变成一只绵羊,他自己呢,又变成一只情种公羊。随之一只长有金色羊毛的公羊就诞生了。波寒冬的爱情都极具侵略性,且繁殖力极强,想生马则为马,想生羊则为羊,就像十五世纪之后的各种殖民地一样。
希腊人在海上演绎泰坦尼号不沉前的浪漫故事,叫我华夏诸神如何不羡慕嫉妒恨。别说泰坦尼克号前期故事了,后期沉船的悲状都不给你机会。海岸线就是栅拦。不,很可能就是死亡线。
据孙晓琴、王红旗(参见《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考证:距现代7400年前,海平面上升达到最高点,“海岸线西进到今日太行山脚的京广铁路线一带,此后海平面逐渐回落,海岸线也随之东退。”学者徐江伟在《血色曙光-华夏文化与汉字的起源》有类似见解。
海就在太行山附近,且海啸常见。一天,一个正在玩耍的女孩——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发鸠山》)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死得冤啊。
女孩冤魂化作鸟,衔石填海。
或许现在还在填呢。
不及成年,夭折海边。那怕让某个海神抢去,也算浪漫一场。那些希腊少女,被波寒冬“强侵”,其实是故意演绎“一家愿跑一家愿追”的追剧。想此,叫人悲伤不已。
希腊神浪死了,我们的神要累死了。
这就是民族命运的预言:先让你搞个辉煌的褐色土地之农业文明,然后再让你腐朽于此。
华夏恨海文化就此诞生。
难见华夏先民说:我们看海去。
那么长的海岸线,不见沙滩浴,难见冲浪者。
有人设计了一个问题:舜的父亲瞽叟杀了人,舜会怎么办?孟子回答说:“舜把抛弃天子的位置看得如同丢弃破鞋。他会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一生都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掉了天下。”
(原文: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参见《孟子》)
在大舜和孟子眼里,也就是在华夏古民眼里,去海边就是流放。而西方人在海边“流浪”、甚至“冲浪”。
理想不能实现,孔子急眼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理想不能实现,我就乘船去海上。好像海上是他的理想自绝之地。
两个民族级圣人如此仇海。
27岁的王勃,在官场混不下去了,从扬州出发,乘船去拜望在交趾(越南境内)做县令的父亲。结果,掉到了海里。捞是捞了上来,半年之后离开了人世。《旧唐书》说是惊悸而死。
王勃是被海“吓”死的,他的那句“海内存知己”似乎成了自己命运的预言。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兄弟们”一到海上就出事。古典时代,流行“海内”一词,难见“海外”。

更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精卫填海的复仇观。搅在人里面的英雄文化,定有一个复仇心态。精卫化魂为鸟也要填海,是复仇文化的集大成者。复仇现象和复仇文学,数不胜数:《窦娥冤》《水浒传》……
复仇文化催生了儒家的仁爱。仁爱,爱的是亲人和友人,陌生人没能力爱了;对于仇人,一脚踩翻。华夏历史,几乎就是复仇的历史。搅在人的情感和思想里,解不开复仇的死结,冤冤相报何时了,仇事知多少。
密码极易解错,欢迎各位理性指正。
(文/说历史的女人·堡子)
参考资料:《血色曙光-华夏文化与汉字的起源》《经典图读·山海经》《孟子》等。
历史上有几个孝文帝:两个,北魏孝文帝和西汉孝文帝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孝文帝:第一个是汉文帝刘恒,他是刘邦的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因为是以孝治国,死后谥号孝文皇帝;第二个孝文帝很多人应该知道,他就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他是鲜卑人,其汉化改革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一、历史上有几个孝文帝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28:140000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电视剧中华妃原型敦肃皇贵妃
在各种清宫剧中,总是喜欢以雍正为题材,在剧中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当然是随作者的意愿,但是历史上,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呢?那就是《甄嬛传》中华妃的原型——敦肃皇贵妃。历史上的敦肃皇贵妃,十分的温柔,并不是电视剧中那般恶毒的女子。雍正最爱的女人是谁:敦肃皇贵妃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7:54:130000德国二战为什么帮中国:双方各取所需(德国需要资金)
很多人对德国二战为什么帮助中国这个问题有疑惑,认为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时不是盟国吗,怎么可能会帮助中国,实际上在二战之前德国就和我国有过一些交易,在抗日战争前期,德国也确实对中国形成了一些帮助,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德国二战为什么帮中国这件事情的脉络要从一战说起,一战时德国战败,导致德意志帝国崩溃,德皇被赶下台,一战将德国的国力完全消耗掉,整个国家疲惫不堪。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56:410000历史真实的林黛玉身份揭秘 与曹雪芹世代姻亲(青梅竹马)
《红楼梦》中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放到现在,应该是很多男生想要保护的对象。娇滴滴的她,说话轻声细语,哭起来又是梨花带雨的,着实让人疼惜。本以为这样的人物是作者曹雪芹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怎么会有这么“虚无缥缈”,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但事实证明,林黛玉是有历史原型的,接下来历史真实的林黛玉身份揭秘。一、历史真实的林黛玉身份揭秘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22:130000岳飞简介: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被秦桧陷害而死
岳飞,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名族英雄,中国古代传统的六位军神之一。岳飞一生是悲壮的,有心杀敌,无力对抗“自己人”,最后被秦桧等奸臣陷害致死,他们也成了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说到岳飞,大家都会感到遗憾,如果他不死,南宋支持他北伐,宋朝格局可能会不一样!一、岳飞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4:30: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