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种刑,比凌迟更残忍,孔子最猛的学生就死于此刑
(说历史的女人——第1009期)
论古代史上刑罚之酷烈程度,在我们的概念里,莫过于凌迟。
凌迟之残忍,在于毁掉人之皮肉,却让人之气息尚存、心跳尚在。
可谓是让一个人亲眼目睹自己遭受摧残,却无能为力立即死掉。
如此之刑,考验的是不仅是一个人对疼痛的忍受力,更是对人精神或内心的极度折磨。
虽然此刑极端残酷,挑战人性极限,但正因其令人恐怖的威慑效果,古代历朝历代,都没有将其废除,反列在死刑之中,直到清朝末期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由于沈家本的奏请,此外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影响,清廷下令以斩首代替凌迟之刑。
至此,凌迟才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按说凌迟之酷烈已经如此可怕,但在古代还有一种刑,比凌迟更残忍,并且孔子最猛的学生就死于此刑。

孔子弟子三千,论学问最好当属颜回,但若论其勇猛,却要属子路最猛。那么子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却要拜在孔子门下学习?结局为何又那么惨呢?
子路,跟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年龄比孔子小9岁。
不过在年轻的时候,子路却不是什么好孩子,凭借着一身天生的勇力,整日喜欢跟人决斗,争强好胜,几乎没有遇到过对手,也正因此,子路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不败的勇士。
这种自信,从子路第一次和孔子相遇时的言谈就能看出来。
一日,孔子外出,在街头看到一个小霸王模样的青年人,他头插公鸡毛,身披野猪皮,腰插一长剑。如此打扮,一看都绝非善茬,不是好惹的主。这人便是子路。
孔子却走上前,跟这个街头小霸王聊天,问:“你喜欢什么?”
子路抱着胳膊,不屑地说:“长剑。”
孔子继续平和地说:“你很有天赋,如能加以学习,会更加出色的。”
子路嘿嘿一笑:“切,学习?学习能有什么用?南山上有一种竹子,不用繁琐的加工,就能做利箭,而且射出去能射穿厚厚的犀牛皮。所以说,有些东西本来就天赋过人,又何必费事地学习呢?”

孔子则继续平和地说:“如你所说,南山竹子本身很锐利,那么如果在这锐利的竹子尾部装上羽毛,把箭头进行打磨锋利,那么这箭是不是可以射得更远射穿更厚的东西呢?”
子路听罢,如醍醐灌顶,不屑的笑渐渐收敛起来,他觉得这个人不简单,遂登门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门下最具特色的一个学生。
子路性格率真,敢说敢为,且武力过人,是对孔子最为忠诚的一位学生,同时也是跟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当然也是和孔子感情最深的学生之一。
子路拜入孔门之后,基本上担任了孔子的私人卫士之责,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此后竟再没人敢用恶意的言语来论说孔子。
当然有人会质疑,孔子是老师,子路那么勇武,拜入孔门学什么呢?
实际上呢,在史载中,孔子不仅会教文化课,而且勇力过人,擅长骑射、驾车、音乐等,可谓是六艺造诣极深。因此,子路拜入孔门,要学习的可就多了。
孔子的大多数学生,在孔子这里学成之后,都出去做官了,大的做到宰相。子路作为孔子的爱徒,最后也出去做官。
那么子路适合做官吗?根据他老师孔子的判断,子路是蛮适合做官的。孔子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在仕途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懂礼的可以做礼官,懂治理的可以做行政官,像子路这样的,可以做个将领或治安官。
另外,子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过人的断案能力,一般断案,都要通过双方,了解详情之后,才能判别谁是谁非。但子路不需要,他只需要听一面之词,就能准确判断是非对错在谁。对子路这一特殊本领,孔子也是极其认可的,孔子曾说: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后来子路到卫国做官,担任孔悝的家宰。孔悝是卫国的大夫,名臣孔圉的儿子,卫庄公蒯聩的外甥。因此,孔悝作为卫国的大夫,其影响力也是很客观的。
孔悝让子路做蒲邑的长官,子路在那里为官三年,政绩十分突出,老百姓生活幸福,田野里庄稼非常旺盛,地方的治安也井然有序,史载为“蒲邑三善”。孔子后来也专门到子路上班的今河南长垣县看子路的成绩,一连夸了三次子路干得不错。至今,在长垣县还有一些子路当年留下的遗迹,比如文明渠。

子路这个人,性子耿直,忠勇兼备,为谁服务,就会绝对效忠。这也是老师孔子的教导之一,子路自是严格遵守。因此,之后,子路效忠的对象孔悝出现了状况,他的无惧生死的忠勇就表露无遗。
公元前480年,卫国的国君是卫出公。卫出公能当卫国老大,也是事出有因,卫灵公死前想让公子郢做接班人,但是这小子坚决不干。卫灵公只好再选,可是还没有决定选谁,就挂了。
卫灵公的老婆还想坚持老公的意见,让郢接班,但这小子还是不干,不过他给出了一个接班人选,是公子蒯聩的儿子辄。大家也就只好作罢,让卫灵公的孙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这时候,对于晋国而言,早年逃到晋国的公子蒯聩立即变得有价值起来。因此,晋国的赵简子专程护送蒯聩赶往卫国。但是卫国拒绝蒯聩回国,为了阻止蒯聩,陈兵边境。蒯聩没办法,只好暂时躲起来。
这事说起来,本来就可笑,儿子做了卫国的国君,老爸想回来夺位。被阻止后,蒯聩在外又晃荡了十来年。
到了公元前480年,这时候子路正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内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子路所侍奉的老板孔悝的老妈伯姬联合了一帮贵族,想把蒯聩接回来做国君。
可是卫出公还在位呢,怎么办?孔悝的老妈也够狠,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儿子孔悝弑君,就是直接杀掉卫出公。
弑君之事,从来都是毁名声的事。为臣者孔悝,心里是老大不愿意。
孔悝的老妈也看出来儿子是爱惜羽毛的主,于是文的不行就来武的,以武力强逼,胁迫他去做。
就在这时候,卫出公提前得到信息,逃往鲁国。这风声,搞不好就是孔悝放出的。
在外上班的子路听说老板孔悝被挟持,丢下手头的工作,就往都城奔。
可是此时的卫国国君已经易主,变成了蒯聩。
子路要进城去见蒯聩,实际上他是担心孔悝的性命安危。可是蒯聩担心子路进城,乃命人攻击子路。结果卫士挥戈击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受孔子教育多年,君子不戴帽子,或歪戴帽子,都是有失君子风度的,正所谓“君子死,冠不免”。于是赶紧收拾帽带,戴好帽子。就在这个过程,子路被杀。严格来说,子路的死亡过程,是先被杀死,然后又被剁成肉酱。杀死,是结束生命,而死后被剁成肉酱,则是蒯聩对子路施加之酷刑。

此刑,就是在史书上,被称之为比凌迟更残忍的“醢”(hai)刑。
子路也是史载中,第一个受此酷刑之人。
作为孔子最勇猛的得意门生,子路之惨死的信息传到孔子那里后,孔子格外悲伤,说:“这是上天要断绝我啊!”(文/说历史的女人·风满楼)
参考资料:《论语》《历代酷刑》等。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焚膏继晷出自哪里
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都比较复杂,比如有很多隐晦的词语。有人了解了一个词语焚膏继晷,从表面上来看就比较复杂,下面探秘志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词吧。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发音:féngāojìguǐ什么意思: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37:030000隋唐谏官有多厉害(当面劝谏皇帝)
古代中国,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仅靠君主个人的喜好和判断来管理国家,往往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甚至覆灭的危险。为了补充君主集权的不足,谏官制度在历史长河中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制度化的辅助机制,旨在为君主提供合理的建议和规劝,使其能够纠正错误、改进政策,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责。一、谏官的定义与来源1.何为谏官我要新鲜事2024-03-29 19:01:180004历史真实的唐朝 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伦理政策开放)
唐朝是一个较为开放的朝代,不光是穿衣开放,在伦理观念方面和政策方面都非常的开放。唐朝有着大唐盛世的美称,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是一个顶峰时期。当时的国力文化经济都是较为繁荣的整体的风气上面来看对比。其他的朝代也较为开放,尤其是在衣着打扮方面。穿衣打扮开放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58:3100016李弘的妻子是怎么死的:过度思念抑郁而死(或陪葬而死)
李弘的妻子其实就是哀皇后裴氏,在李弘死后的一年内,哀皇后裴氏也随之而去了。而历史并没有准确记录李弘的妻子的死法,在相关文献中,关于其死法的记录也非常少。因此,关于她的死法,人们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武则天在儿子死后思念孩子,因此就让哀皇后与其陪葬了。而又有人认为哀皇后是在丈夫死后,过于思念丈夫,抑郁而亡的。一、裴氏入宫为皇妃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08:210000十殿阎罗分别是谁 主管地府十殿的掌控者(神话传说)
导语:我们常常在口中所提到的阎罗王,他是管理地府冥界十殿中的第五殿之首,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地狱一共分为十殿,十殿分别由十个不同的管理者维持秩序,那你们知道有哪十殿阎罗吗?接下来呢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以下十殿阎罗,我们一起来瞧瞧吧!十殿阎罗一、一殿秦广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2:48: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