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90

胡适鲁迅蔡元培三大师 各结婚1次、2次、3次 谁的爱情更完美?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7:48:211

(说历史的女人——第1064期)

民国时期,大师云集。有三位大师显得特别突出,他们是胡适、鲁迅和蔡元培。这三位都是成就非凡的国学大师,同时也都是大教育家、思想家,甚至是革命家。这里不讨论他们的学术成就,也不论他们的主义、信仰;且聊聊他们三位的风花雪月人生情事。不要以为这很庸俗,是人都不可能逃避这个问题。

蔡元培生于1868年,比鲁迅大13岁;鲁迅又比胡适大10岁,三人不是同龄人,他们的爱情观似乎不应该一样,有可比性吗?当然有。从1868年到1891年,这23年,中国处于一个过渡时代,即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有很多相似性。别看蔡元培最老,但他的思想一点不必另两位老,他甚至相当革命。鲁迅和胡适都是被他请出山的。

蔡元培刚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就把鲁迅请到教育部任职;他刚当上北京大学校长,就把胡适请到北大当教授了。年长的请年轻的出山,这证明年长的见识非凡,跟年轻的一样有朝气和远见。事实上,在教育上,蔡元培更加有成就。那么,在爱情婚姻上呢?

这个很有意思,最年长的蔡元培一生结婚3次;鲁迅结婚2次;最年轻的胡适只结1次。表面上看,胡适最忠于爱情,一次定终身,与结发妻白首偕老;而老蔡是不是有点那个?不能简单这样说。这里应该申明,本文讨论的是这三位大师在爱情上,谁的更完美,而不是在婚姻上。爱情和婚姻虽有联系,但并非一回事。

(一)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

咱们倒着来,先说年龄最小的胡适。三位大师笔者都很敬重,但是在三人之中,笔者最喜欢胡适。是因为他的性格。胡适在三人之中,也许最不革命,但他的性格最温和,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也许最有可能跟他交上朋友;而另两位就不是那么好接近的。

做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胡适之博学之睿智,中国近代史上罕有比肩者,然他一生坚持“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原则,有谦谦君子之风,有温和理性的风度,有光明坦荡的胸怀。他很少公开批评什么人,不像鲁迅和蔡元培那样尖利,处处树敌;但他也因此成为了真正的大师,不想为师而为师,这是他的智慧所在。所以有学者(比如熊培云)说:错过了胡适,我们便错过了一百年。

但正是因为胡适有这样的性格,使他在爱情婚姻上,在那时表现出一种另类。林语堂先生曾调侃过他: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可谓十分妥帖。按说,胡适相貌英俊(堪称民国最帅男子之一),学识满腹,又是“海归派”,他选择配偶的标准应该是非常高的,即便不是风华绝代、倾国倾城,也应当是“才俊风流”的佳人吧,比如像林徽因、陆小曼这样的,都毫不为过。然而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选择”了一个目不识丁、长相粗糙(或者很丑),而且比他大的乡下小脚女人结婚,而且相守一生。怎么说都有点匪夷所思。

这跟他的思想也有点不搭界。他一方面主张新文化,主张爱情婚姻自由,一方面却娶了被旧文化熏陶出的女子,在当时受到不少人的讥讽。但这原因似乎并不在他,因为小脚女人江冬秀是他的母亲强加给他的;而他又是个大孝子,不忍心违背守寡多年把他拉扯大的慈母的眷眷的心。在爱情和亲情上,他选择了亲情为大。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恐怕很难确定。站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立场上,胡适的做法堪称伟大。他牺牲了爱情,得到了“孝”;还不只是孝,还有“仁”“义”“礼”“信”等。因为他母亲很早就跟江冬秀家订了亲,胡适如果不接受,就是毁约,就丧失了信义,还伤害了双方的父母亲人,打击了一大片人,将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而一旦接受了江冬秀,他就一片光明。

但从另一方面说,胡适博得了好名,却在爱情上失去了自我。他对大众宣扬的什么爱情自由、自我价值之类岂不是成了虚妄?你自己就不能践行啊!你是不是个伪君子?事实上,胡适还真有点虚伪的成分。因为,至少在开始,他是不爱江冬秀的,他同对方是强扭的瓜,从纯粹的爱情上说,他是自欺欺人,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

或者有人会说,胡适是一种奉献精神,即“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但他真的下地狱了吗?如果真的下地狱了,就不存在后来他同才女美女曹诚英的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了。也就是说,胡适并没有像有人想象的那么纯洁和崇高,他还是出过轨。不仅在肉体上,还在精神上。

当然,关于胡适的这一段爱情体验,大多人会谅解他的。因为在那时,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大才子,爱慕他的美女实在太多了,换谁都难以把持自己,况且他家里只是存在一个他并不爱的丑女人。而且他的妻子还性格彪悍,缺乏温柔,比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成色不够。所以大家对胡适是理解的,同情的。甚至有不少人倾向于胡适应该跟曹诚英把爱情进行到底。

但最终,胡适还是“悬崖勒马”,放弃了那段感情,回到了江冬秀身边。不过这首先不是他的自觉,而是江冬秀争取来的。她居然采取非常手段,不是死给你看,而是让你死,她居然能对胡适动刀子。所以胡适是被动地回来的,这当然有他的性格原因,他是一个温和男人。

你理解他也罢,鄙视他也罢,总之,胡适是个单纯而又复杂的人。以至于蒋中正曾如此评价他: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老蒋这句话可谓入木三分。

(二)母亲的礼物

再说鲁迅。首先肯定,鲁迅先生是一位伟人。他是中华民族之魂。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在爱情婚姻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鲁迅跟胡适不一样。他是块硬骨头。我认为正确的,就是正确的,哪怕天王老子也不能让我低头。当然也包括他的母亲。鲁迅不是不孝,但在母亲和“我”之间,在情义和“真理”之间,他不会妥协。

所以面对朱安,一个同样的目不识丁、乡下的小脚丑女人,鲁迅毅然选择了不接受。真是巧合,鲁迅和胡适一样的满腹才华,一样的“海归派”名人,仅仅在相貌上,鲁迅不如胡适英俊(而这一点对于男人似乎不太重要);而他们面对的都是父母之命,不,而是更加沉重的“寡母”之命。而在同样的命运面前,胡适选择了顺从,鲁迅选择了抗争。但也因此,胡适博得了好评,而鲁迅赢得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论。

一种是正面的,鲁迅依旧伟大,不为虚假的爱情(婚姻)而折腰,活出了真正的自我。他的行为是对旧文化旧礼教的坚决的反抗。

但另一种是反面的,说鲁迅很无情,他埋葬了一个女人的幸福,剥夺了一个女人的“人权”,剥夺了她“相夫教子”,生儿育女的基本诉求。

哪一种说法对呢?如果跟胡适比起来,似乎鲁迅更应该顺从母亲。因为鲁迅也是自幼丧父,而他的母亲照样也是守寡多年,而且把他们兄弟三人拉扯大更加不容易(胡适只是独子),但他却是如此狠心,他的孝道何在?

况且,朱安也是一个人,却被鲁迅说成是母亲给他的一个“礼物”,一个东西般的存在。这跟鲁迅标榜的人权、女权不是相矛盾吗?你尊重女权,却把对方当一个东西对待,这不是自打脸光吗?你一个性格问题,从来不像胡适那样脾气好,这个理由能站住脚吗?你耽误了人家朱安一生,这是你的革命表现吗?

所以,鲁迅也是广受指责的。

不过,这里的原因也不是那么简单。跟胡适不太一样,鲁迅当时拒绝朱安也是有一定不可辩驳的理由的。

第一:胡适当时被母亲从美国拽回来结婚,是明着来的。就是说,母亲怕儿子毁约,于是就命令儿子回来结婚;而鲁迅的母亲当时是玩了一个“花招”,当时她给儿子发了一个电报:“母病速归”,鲁迅是被骗回来给朱安结婚的。所以鲁迅和朱安之间,一开始就建立在不真诚的基础上的。这样的爱情能叫爱情吗?

第二:问题也出现在朱安身上。朱安这人跟江冬秀不一样。江冬秀虽然霸道而彪悍,但她是个聪明人,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既能干又朴实,很会来事。而朱安这人虽然更温柔一点,或者更加贤淑一点,但有一个致命缺陷,是鲁迅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不够真实。

鲁迅不是胡适,他的原则性更强。对于自己的婚姻他有个起码的要求,就是不管对方长啥样,至少要保证识字,不是目不识丁;其二是,不缠足,就是事先说明了不要小脚女人。这是一个原则。而这两项恰好朱安都不具备。

不过不具备就算了,朱安为了迎合鲁迅,居然跟鲁迅的母亲一样,设了个“骗局”。当初的媒人骗他说女方识字,结果鲁迅跟她一结婚,发现她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搁你啥滋味?啊,敢情我之前给你写的信都白写了?媒人也说好了对方不是小脚女人,结过一结婚发现对方是小脚,你心里啥滋味?胡适那时是事先知道的,至少结婚前已经知道江冬秀是小脚了。但鲁迅是被骗了。

尤其是,朱安这人还特能装。结婚那天,她还故意穿了双大号绣花鞋,看着像个大脚片子。结果下花轿时,一不小心,鞋子掉了,现出了三寸金莲,直接露陷。当时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估计鲁迅脸都绿了。人贵在真实,是小脚就是小脚,不能玩虚的。鲁迅偏偏较真,所以一开始,鲁迅心里就结了死结,这一生是再也解不开了。爱情不说是神圣的吧,起码应该是真诚的,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婚姻,能叫爱情吗?所以,鲁迅反抗的有道理。

朱安还不如鲁迅的母亲,母亲还识文断字,还能读书,比如她就很喜欢读张恨水的小说,结果妻子比母亲还老朽;更有甚者,朱安还有一毛病,就是吸烟。她平时没事,就一袋一袋“呼噜呼噜”抽水烟,即便搁现在,许多男人也不欣赏吧。

因此鲁迅对朱安岂止是不接受,简直是讨厌。

不过反过来说,你不接受他那就离婚呗,凭什么让人家耽误青春?这点鲁迅应该是有责任的。

不过这也有母亲的责任。母亲喜欢朱安,因为朱安很孝顺,母亲也舍不得儿媳妇走啊。那就任其留下吧,我养得起。还有一点是,朱安当时思想极为守旧,早抱定了生是鲁家人,死是鲁家鬼的信念,你也赶不走的。再说,她走了还能不能嫁出去?她没有信心。如果嫁不出去,她靠什么生活?如果呆在鲁家,至少吃喝不愁。没有灵魂的活着,也比死了强。这也是她自身的悲哀,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但最终还是封建礼教设计出来的。

所以鲁迅一直对朱安冷若冰霜,是一句话都懒得说。至于后来再娶许广平,这是他的自由。

(三)蔡元培的择偶标准和婚姻理念令人尊敬

相对于胡适和鲁迅,蔡元培在爱情和婚姻上是比较幸运的。他一生结了3次婚,娶了3次老婆。也许你会说,这个老不正经的,有什么资格跟胡适、鲁迅比啊?错,其实蔡元培的爱情是令人尊敬的。

蔡元培也是年少成名,年轻时仕途很顺。他22岁中举,25岁中进士,27岁受翰林,这样的年轻才俊,在那个时代还不是妻妾成群啊?但他不是。他22岁中举那年同第一位夫人王昭结婚,当然也是父母之命的产物。同样,蔡元培在结婚之前从未跟王昭见过面;同样,蔡元培和妻子没有什么感情。不过他比胡适和鲁迅幸运的是,他的结发妻长得可以,不管小脚不小脚(当时蔡元培还没有嫌弃小脚的意识),他总算还是能接受的。

但蔡元培那时还处于旧思想的裹挟之下,他有很强的大男子主义倾向,而且生性豪放、不拘小节;而王昭则是传统过日子型的女人,她精打细算,极其勤俭节约,而且还有洁癖,这让蔡元培受不了,所以二人不睦。

后来,蔡元培逐渐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在33岁时,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培养出了点感情。可惜好景不长,王昭不久因病离开了人世。

王昭去世的时候蔡元培刚满33岁,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龄,而且已经成为江浙一带的学界名流,所以他的第二次婚姻也必是高调进行的。来他家里提亲的人踏破门槛。此时,冷静的蔡元培提出了他的择偶标准和婚姻理念,这个标准和理念足以令后人尊敬!共五点,分别如下:

第一是要求女方不缠足;

第二是女方必须识字;(这跟鲁迅一样)

第三是对自己的要求,即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

第四是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

第五是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有点惊世骇俗了。于是来提亲的亲朋好友,呼啦一声,作鸟兽散。

蔡元培的第二次爱情发生在两年之后(是第二次爱情,不仅是婚姻)。当然是自由恋爱了。对方既是名门之后,又是一位才女美女,精通书画,叫黄世振,又名黄仲玉(仅看这人名,就有学问)此时的蔡元培已经是新派人物了,他的婚礼也是以演讲会的形式进行的,比100多年后的今天都不差。

蔡元培的第二次婚姻当然很美满。但18年之后,他的第二任妻子黄仲玉又去世了。

蔡元培在55岁时有结了第三次婚。跟鲁迅一样,他这一次也是师生恋,而且跟鲁迅、许广平的爱情一样美好,他的学生比他小22岁,名周峻,一样的才女美女型的,擅长美术和英文;而且她33岁仍是独身,就是为了等蔡元培的,一个痴情女子。老蔡简直幸福死了。

后来周峻还为蔡元培创作了著名的油画《蔡元培半身像》,蔡元培还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他的这段爱情也被传为佳话。周峻陪伴蔡元培走完了最后18年。蔡元培在爱情上,此生无憾矣。

(四)七个女子中谁最不幸?

胡适、鲁迅和蔡元培三位大师共经历了6段婚姻,牵涉进了7位女子,分别是胡适的妻子和情人江冬秀与曹诚英;鲁迅的妻子朱安和许广平;蔡元培的妻子王昭、黄仲玉和周峻。她们中间有幸福的和不幸的。那么谁最幸福,谁最不幸呢?

要说最幸福的就属胡适的结发妻江冬秀了。胡适在最初的短暂出轨之后,就回归家庭,跟江冬秀好好过日子了,江冬秀从而实现了自己相夫教子的愿望,成了一位贤妻良母,和胡适白首偕老,长寿85岁善终。她若不是遇到老好人胡适,世上谁知江冬秀?而她此生却随着胡适的不朽而不朽了。她的幸福好像是从胡适那儿蹭来的,但也是她拼了命争取来的。然,不论幸福怎么来的,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次幸福的包括许广平、黄仲玉和周峻。三人都得到了真正的爱情,然而她们的幸福都比较短暂,尤其是许广平才跟同鲁迅在一起9年,然后寡居30多年;黄仲玉和周峻都是跟蔡元培生活了18年。

再次是王昭,她首先是没有真正的爱情,后来刚“硬贴”出了一点爱,就去世了。她命短,不怪别人。

最不幸的有两个人,即胡适的情人曹诚英和鲁迅的结发妻朱安。这两位都是被男人抛弃的不幸女子,都是男人的牺牲品。曹诚英跟胡适仅生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是她一生中仅有的爱情,让她怀念了一生;从此她为了胡适,终身不嫁,甚至还差点当了尼姑。如果仅就爱情上说,曹诚英也此生无憾。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曹诚英此生真爱过一次,也算没白活。

但从整个人生来讲,曹诚英还是悲剧的一生。因为饱汉哪知饿汉饥?秦少游的那句诗多少有点骗人的味道。

曹诚英仅有的三个月的爱情,在朱安看来还是太奢侈了,她的一生在爱情上是彻底的空白,一秒钟都没有得到。她的一生都在等,等待鲁迅的回归,可鲁迅不是胡适。鲁迅到死都没有被她等到。她是可悲的。而且她的悲惨还在鲁迅去世之后,鲁迅在世时,她至少吃喝不愁;鲁迅去世后,她彻底被世界忘掉,成了一个世界上的“多余人”。她在世上又多余地活了11年,最终,只能像一粒尘埃一样归于尘埃。没有爱情,没有子女,没有归宿。

朱安的晚年生活很不好,尤其是在鲁迅的母亲去世之后。她的生活虽然得到了许广平的帮助,但在战乱的岁月,许广平还不能自保(她曾经一度入狱),她又岂能好过了?朱安因生活贫苦,曾一度想卖掉鲁迅的藏书以过活(幸亏被许广平发现而阻止)。最终她发出了自己一生唯一的可怜的“呐喊”: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但没有人保存她,她死后唯一的愿望是葬在鲁迅的墓旁,生前不能同眠,死后但愿同穴。但这一点也是奢侈。她被另葬他处,跟鲁迅没有任何关系了。她连鲁迅的“遗物”都不是。

不过曹诚英死后,葬在了胡适家乡的路旁。世界上还有人惦念她。曹诚英和朱安的命运相似,但人生价值还是迥异。

而朱安和曹诚英的命运是被谁决定了的?

仅从胡适、鲁迅和蔡元培三人的女人们的身上,就可以看出,谁的爱情更完美,更幸福。因为爱情这种东西是相互的,你的幸福指数决定于对方的幸福指数。如果对方幸福指数高,你的爱情才幸福,才算完美。

事实上,三位大师的爱情都不算太完美。即便是蔡元培,他的第三位夫人在他去世时也才50岁,还要守寡不少年。不过这是时代的原因,也是三位大师所抗拒不了的。当然最根本的还有文化和信仰的原因。儒家文化有一夫多妻和男尊女卑的传统。如果换成西方基督文化,主张人人平等,一夫一妻,则以上情况会有所不同。这是个无用的假设。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胡适传》《鲁迅传》《蔡元培传》等。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