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被囚瀛台后有多惨?没一个女人陪伴 38岁早逝反是解脱
(说历史的女人——第1065期)
同治帝19岁因病意外崩逝,因无子嗣,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在同治帝去世2个小时之后,在慈禧太后的操作下,年仅4岁的光绪帝被迫登上帝位。
原本皇帝的宝座,自古都是人人争破头想得到的东西,但对于光绪帝而言,这只是苦难人生的开端和魔咒。光绪帝一共在位34年,实际上也不过是做了34年的傀儡,为慈禧太后掌控朝权做了34年的政治工具。

那么作为光绪而言,他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帝王呢?当然,他也为此抗争过,这事发生在1889年光绪亲政之后。本来,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也不过是为了堵住外边议论纷纷的嘴,实际上她不过是换了一种“训政”方式继续掌权而已。而光绪帝也不过是以亲政的名义,继续做公开的傀儡而已。
但光绪帝再也不愿这样过,再也不愿这样活,年轻的、心怀抱负的他每每看到大清帝业在慈禧太后手中几乎要毁掉、又看到列强环伺,无时不刻不感到痛心疾首,想通过改革弊政以图强大。因此,慈禧太后归政,虽然是表面的,但对于光绪帝来说,也是一次施展手脚的机会,他当然珍惜、并且想借此机会翻身。
光绪帝在师傅翁同龢的协助下,渐渐组织了一批拥护光绪帝的大臣和社会、甚至国际人士,后被称之为“帝党”势力。虽然帝党和后党斗争激烈,且慈禧太后看似已经不问政事,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史料《戊戌变法》记载:
“慈禧撤帘之时,帝亦不能行其志……中外要职,皆慈禧任用之人,黜陟赏罚之柄,帝无与焉……故官吏……视帝蔑如,尚不及视李莲英之重……”
从此处记载,可以看出,虽然光绪帝亲政,但其有名无实,朝中大权依然被表面上住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紧握,光绪帝的地位连一个大太监都不及。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光绪帝想实现抱负,或者说想夺权、图强,其艰难不言而喻。
但光绪帝明知艰险,却依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开启了自己艰难的变法、改革之路。
公元1895年,在翁同龢的引荐下,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来到京城。
公元1898年,在和维新派经过慎重的磋商之后,光绪帝决定采取变法强国。
可是自古以来,若想变法,必须有权力的支撑。
光绪帝权不及一太监,又如何变法呢?
以光绪帝的实力,也不足以和慈禧太后对抗,那么怎么办?
光绪帝被逼无奈,采取了最后一招:以辞去帝位要挟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载曰:“(光绪帝令庆亲王转告慈禧太后)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
这是光绪帝第一次在慈禧太后面前拿出爷们儿姿态,老太太一看,又惊又气,气得破口大骂,兔崽子,翅膀硬了啊,他不想干,我还早都不想让他干了呢!
可是慈禧太后说归说,当然说的也是心里话,可是废除光绪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后来慈禧太后确实尝试废除光绪帝,但是并没成功。
不过当时慈禧太后掂量了一下朝中内外的情况,以及光绪帝那点权柄之后,就算光绪帝想闹出什么也不怕,朝权、兵权尽在慈禧手中呢!
所以,慈禧太后阴冷一笑,说(令庆亲王转告光绪帝):
“皇上欲办事,太后不阻也。”(载于《戊戌变法》第19页)
这样,从表面上来看,慈禧太后不仅归政,也放权了。
光绪帝就在1898年6月11日,颁布诏书《明定国是诏》,变法大幕由此开启。
但光绪帝的变法一开始就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搅局,光绪帝变法诏书颁布5天之后的6月15日,慈禧太后就逼迫光绪帝罢免了翁同龢,并且将其驱离京师。
慈禧太后这一招最阴,明明知道光绪帝变法的灵魂人物是翁同龢,可慈禧太后一边同意皇帝变法,一边却罢黜了变法核心人物。如此使得变法大业,一开始就几乎进入非常艰难之境地,甚至可以说变法失败在所难免。原因是翁同龢是光绪帝在朝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光绪帝与维新派人士之间的桥梁。
慈禧太后恶毒地抽取了这座桥梁,犹如断光绪帝之眼目臂膀。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曾写道:
“(光绪帝得知翁同龢被罢之懿旨)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面对如此危局,光绪帝召见了康有为。毕竟翁同龢在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的时候,曾说康有为之才是他的十倍。
康有为确实是个人才,但很可惜的是,光绪帝想重用,却无官能封。
故此,光绪帝之后的变法文件,虽然一个又一个从京师送往各地,但是如文学爱好者投稿一样,全部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音。
原因是,一部分地方大臣原本就是后党势力,另一部分大臣对光绪帝的变法内容不能执行的原因是直接牵涉到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有部分地方大臣对于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决斗未分胜负前持观望态度。
这个现实,也令光绪帝和维新派认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想取得变法成功,只要慈禧太后口头的放权是没用的,还要取得武力支持才行。当时,清政府的兵权在两个人手中握着,一个是荣禄,一个是袁世凯。荣禄是慈禧太后的后党人物,光绪帝是不能抱希望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后起之秀袁世凯。袁世凯手中握着训练的新军。
可是袁世凯是个乱世投机分子,不愿冒险,把自己的仕途搭在一个前途未卜不能自保的傀儡皇帝身上。所以他一面敷衍帝党的维新派大臣,一面暗中勾结后党的核心人物荣禄。结果,他出卖了光绪帝。
光绪帝实际上,也约略看出了袁世凯不大靠得住,后来的应验不过是他的冒险失败而已。1898年,9月18日,光绪帝知道大势已去,做好了被残忍的慈禧太后处死的准备。

1989年,9月21日,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终于露出真面目,重新掌权。
光绪帝则被囚如瀛台涵元殿。
那么光绪帝被囚瀛台后的境况有多惨?没一个女人陪伴,38岁早逝反是解脱。
粗略来看,光绪帝被囚瀛台涵元殿之后的惨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限制自由。
瀛台涵元殿在一座小岛上,四周是水,从岛到岸之间有一座小桥,慈禧太后令人拆除小桥。如此,光绪帝的行动就被限制在小岛,如同囚徒。同时,慈禧太后还派遣太监对其监视,以防有人搭救或传递信息。
第二方面是饮食问题。
光绪帝被囚瀛台涵元殿之后,饮食情况极其糟糕,冷羹剩饭成为常事。
宫中太监寇连才原是被慈禧太后安排在光绪帝身边的一个心腹,目的是监视光绪帝的举动,他在一则记录中写道:
“靠近御座的菜肴,虽不腐臭,大多久熟干冷……皇上每天不能吃饱,想叫御膳房换一菜,御膳房则必奏请西太后(慈禧太后)……”
此时,尚是戊戌变法之前的情况,光绪帝好歹还是一个傀儡皇帝,至少名义上是,且人身还有一定的自由,待到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帝被囚瀛台涵元殿,疾病缠身,连一个小太监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的饮食恐更惨矣。
第三方面是个人私生活。
光绪帝最爱的女人是珍妃,在光绪帝被囚的时候,珍妃却不能和光绪帝一起,而是被囚在另一处宫房。作为一个皇帝,同时也是年轻男人,被囚长达10年之久,却没有一个女人陪伴,夜夜孤枕而眠。其生活之苦,可想而知。

结语:光绪帝被囚之前,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苟延残喘,受到的是慈禧太后权力威慑下的寝食难安。而光绪帝被囚瀛台涵元殿之后,光绪帝的人生彻底进入晦暗无光,没有一个女人陪伴,孤苦伶仃,病魔缠身,无限痛苦。从这情况来看,光绪帝38岁早年病逝反而是一种解脱了。(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满楼)
参考史料:《戊戌变法》《清史稿》。
徐达简介:明朝开国功臣,64岁病逝(没有被朱元璋毒死)
徐达,朱元璋的好帮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很早就开始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最后推翻元朝政府,统一天下,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功臣几乎都没有得善终的,但徐达例外,这是为什么呢?徐达怎么死的?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一、徐达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34:230002华为前高管王伟晶:2019年被波兰无故关押,至今仍未获自由
2021年9月24日,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被加拿大无端关押三年之久的孟晚舟终于获释,当日乘机返回中国,一时间举国欢庆。同样是这个时候,在遥远的波兰,一位叫做王伟晶的华为员工却仍然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蒙受不白之冤。王伟晶到底是什么人?又因何被波兰政府“无故”关押?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1:41:190000古代军阀造反的时候 为啥一定要用玉玺(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威。帮我们看一些古代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有着军阀造反的片段,而这些军阀造反除了要踏破城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一定要找到所谓的传国玉玺,这是一个象征着国运,也是象征着一个统治者权威的物件,不过很多人也是会为之感到奇怪,既然预习这么重要,那肯定有很多人是没有见过的,而且自己已经造反成功,那为什么不自己再制造一个。1.玉玺的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9-07 20:28:410001明朝一大臣常穿破衣服,朱元璋直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英雄,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手段,身边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如刘伯温、徐达和李善长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朱元璋也有糊涂的时候,曾经误信了一个假清官的真叛徒,差点毁了自己的大业,这个人就是张昶。那么,张昶是谁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元朝衰落,张昶背叛我要新鲜事2023-12-09 19:44:4600001972年内蒙发现清朝公主墓,身穿龙袍皮肤有弹性,陪葬品价值过亿
1972年,内蒙古文物局接到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称:盗墓贼偷盗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有一处清代公主墓。考古专家赶往现场时,只见陵墓已经有多处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好在发现及时,陵墓整体上保存还算完好。陵墓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有享殿、地下有地宫。不仅如此,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墓主人身着龙袍。从陵墓规模和规格上初步断定,墓主人应该是古代的贵族身份。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6:10:4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