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通奸被发现羞愧自杀 儿媳为掩饰甘受死刑 知县破案为人做嫁衣
(说历史的女人——第1227期)
该案发生的时间:清,咸丰七年秋。
该案发生的地点:湖北省东湖县。
案件第一阶段:保长报案——李氏不孝,导致婆婆上吊自杀。
1857年秋,湖北东湖县一乡之保长到县衙报案。
所报之案为:李氏因对婆婆不善,导致婆婆上吊死了。
各位可能要问,又不是保长家里的事,保长来报什么案呢?原来根据《大清律例》之条例规定:在自己管辖的地方出现命案,地方的保长、甲长等都有连带责任。所以,李氏婆婆上吊自杀后,保长就和村人把李氏捆绑起来,送到县衙。
原本根据清朝的律例,女人是不能出现在公堂的。但是李氏的性质比较恶劣,原因是在清朝律例中,恶待婆婆造成人命都是十恶不赦之重罪。由此可见,在古代,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标准。
知县接案后,见是人命官司,赶紧升堂问案。

知县以《大清律例·刑律·人命·威逼人致死》一规定,对年方20的李氏说道:
“‘妾妻威逼夫之祖父母、父母致死者,俱比拟依殴律斩。’,你可知罪?快从实招来。”
李氏跪在大堂,一直不说话。
知县很纳闷,但知县也没有深究。从这一点,可见这个知县,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县官。他就以此款条例,给李氏定了罪,并且呈报上去。
对于李氏而言,就剩下等着批文一到,被斩首奔赴黄泉了。
案件第二阶段:李氏一心求死疑点重重,新知县巧妙破解谜团。
且说原知县审完李氏案子后,便调走了。上面新派来的张知县翻阅案宗时,心里颇为疑惑,觉得此案疑点重重。于是,就重新提审人犯李氏,说:
“你若有难言之冤屈,可从实招来,本官或许能够为你申冤。”
李氏见张知县面善,语气和蔼,并无恶意,便说:
“我已背上不孝之名,活着已没脸见人,情愿尽快受死。”
张知县素以“能吏著称”,外人送绰号“办案神明”。因此,凭借他的经验,知道此案必有问题,但却不在公堂深究,而是以巧计逐步揭开了事情的真相。那么张知县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且看他的妙计。
第一步:经过调查,他得知衙门中的衙役队伍里,有一个衙役,他有一个老婆,人称“河东狮吼”,极其彪悍。不但邻舍怕她,就连自己的衙役丈夫也被打得满地找牙。人人都怕她,都不敢招惹她。张知县认为此“河东狮吼”可一用。
第二步:了解了“河东狮吼”的情况后,张知县找了一个理由,派遣“河东狮吼”的丈夫到外县出差,令他立即回家收拾一下到衙门来领取公文之物。那衙役受到知县重用,自然不敢怠慢,匆忙回家收拾一下就赶来领公文,岂料张知县大怒,说他故意延误了时间,耽误了公事,想来定是你的恶妇导致的。
说罢立即差人将衙役的老婆“河东狮吼”抓捕到堂,又不问原由,便打了500鞭,之后,便将她关进大牢。不过是和李氏关在一间牢房。
第三步:“河东狮吼”原非善类,如今又吃了一顿冤枉鞭子,到了牢房撒起泼来,把张知县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出来。一连骂了三天,还不解气,还要天天骂。
这事让同牢房的李氏难以忍受,便劝解“河东狮吼”。
“河东狮吼”说:“你不吭声,那是你没有我这样的冤屈啊,老娘我无缘无故被这没心没肺的狗官打了一顿鞭子,我怎么能不骂他啊。”
李氏叹了口气说:“好姐姐啊,若说冤屈,你这不过是一顿鞭子,不出数日,就会放回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而我却替人身负不孝恶名被砍头,如此冤屈,我哪里说去呢?”
“河东狮吼”很好奇,问李氏有何冤屈,李氏便对“河东狮吼”讲了一遍。不料,隔壁牢房住着知县安排的耳目,听闻之后,立即报于张知县。张知县当即升堂,把“河东狮吼”和李氏全部带到大堂问案。
李氏见事情已被知县大人所知,无奈没法隐瞒,只好据实说出。
张知县这招苦肉计,虽然不算高明,但总算能够查出案情真相,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案件第三阶段:婆婆通奸被发现羞愧自杀,儿媳为掩饰甘受死刑,知县破案为人做嫁衣。
事情的原委:
李氏与丈夫结婚之后,三年来,丈夫常年外出经商谋生,家里只有李氏和婆婆相依为命。其婆婆丈夫早逝,所以守寡多年。李氏对寡居的婆婆甚为孝顺,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对这个儿媳也十分满意,两人互相照顾,极为和睦。

也可能食饱思淫欲,也或者婆婆守寡多年所致,40多岁的婆婆的私生活出了问题。一日李氏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把烧好的热水端到婆婆房间。平时,她们已经习惯了进门不敲门,所以李氏自然是没敲门直接就进来了。结果李氏进屋,见床上的帷帐还闭着,不过床前却摆着两双鞋,其中一双是男人的鞋子。
如此情形,分明是婆婆行了通奸之事。
李氏见此,脸颊发热,赶紧悄悄退出房门,离开家下地做事去了。
媳妇进出房间,虽然动作很轻,但婆婆还是听到了。
她起来见地上的热水和早饭,就知道媳妇看到了一切,她急忙把通奸的男子打发走。作为一个长辈,通奸之事被媳妇看到,实在是太丢人了。她越想越羞愧,不知该如何面对孝顺的媳妇,竟然在羞愧无奈情急之下拉了一根绳子上吊自杀了。

如果按照《大清律例》的规定,通奸并非死罪,而李氏婆婆的行为仅是和奸,和奸之罪杖八十。而这种情况,还是被人当场抓获并告官,才会给予的惩罚。李氏婆婆通奸,并未被李氏捅出去,所以并不会受到清律的制裁,所谓民不告官不究。可是有时候,伦理对人的惩罚会大于法律。因此婆婆的自杀,严格来说是道德感促使了她的死。
李氏在外面故意拖延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直到中午才回去。可是她回去后,发现婆婆已经悬梁自尽了。李氏痛哭着,请来保长,也惊动了村邻。保长等质问李氏其婆婆为何自杀时,李氏说不出理由。当然,不是李氏说不出,是李氏没法说出,李氏为了保全婆婆的名节,只能什么也不说。
结果李氏说不出婆婆上吊的原因,就与众相邻怀疑是其逼死婆婆,将其押送到县衙。到了县衙,李氏为了掩饰婆婆的通奸行为保全夫家之名节,承担所有的不孝罪责,甘心接受死刑。
原本做好了赴死准备的李氏,却没想到遇上了一个明察秋毫善于断案的张知县。虽然,不是她所情愿的,但毕竟是还了她一个清白。

结语:虽然张知县断的这个案子,无非是细心之下,采取了一些手段,便澄清了案件背后的真相。但是却为张知县赢得了一个极好的名声,在官场之上,一时传为美谈,成为全省知县中的模范。
时任湖北巡抚的的胡林翼对张知县格外看重,说起这个胡林翼,可是个大人物,进士出身,后曾担任湘军要职。其人挥金如土,但是对人才却格外爱惜。比如我们熟悉的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都曾经得到过胡林翼的大力举荐。因此,若能得到胡林翼的举荐,仕途应该是比较辉煌的。可惜的是,这个张知县是个给他人做嫁衣的命。为何呢?原因是胡林翼正要举荐张知县的时候,他却因病去世了。没办法,胡林翼只好把张知县的办案事迹搁在张知县的继任者张建基的名头下面,进行举荐。结果张建基的仕途是平步青云,仅数年便官拜湖北布政使。
真是人间多奇事,矛盾揪扯难说清。李氏有心保全婆婆名节,却没有实现。甘心受死多感人,却最终被洗了清白。张知县踏实做事有成绩,却没命享受果实,反为他人做了嫁衣裳。(文/说历史的女人·案先生)
参考资料:大清律例。
皇帝犒赏士兵们吃西瓜,看到将军做了个动作,立马下令:除掉将军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这个权指代很多权力,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军权。每个国家的建立都是以士兵的鲜血和牺牲为基础的,特别是在动乱的年代,拥有军权的人才有话语权。但皇帝每天都要处理繁杂的公务,根本没办法亲自去检阅部队,再加上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懂得带兵,所以军权一般都会旁落。手握兵权的武将地位都很高,但同时也会受到其余大臣的忌惮和皇帝的猜忌。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17:190000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何要对犹太人翻脸?列宁不是主张民族平等吗?
犹太人是历史上遭受迫害最深的民族之一,他们经历了很多的灾难和苦难。在19世纪中期,犹太人被当成了德国经济衰退的替罪羊。而在希特勒时代,德国政府主张消除德国境内所有的犹太人,并一步步将这一目标付诸实现,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屠杀场所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4-23 23:14:180003这是张飞这一辈子做得最对的3个决定
张飞在三国演义之中做过非常明智的三大决策,分别是跟对一个人,学对一个人,打对一个人。三国演义之中拥有着许多的英雄,张飞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性格相对来说比较鲁莽,但也并非是没有智商之人,反而是拥有着比较独特的智慧和眼光,就例如在张飞的一生之中就曾做过几个比较明智的决策,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功转型成领兵的将军。跟对一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0:54:240000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孙敬苏秦勤奋好学发愤图强的故事
说起勤奋好学,就会想起很多关于勤奋好学的历史典故,比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悬梁刺股,也是一个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至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一个是东汉时期的孙敬,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的苏琴。一、悬梁刺股的故事1、孙敬悬梁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16:51000419年岳父灭女婿全家,女儿出谅解书并继承家产,3年后终审判死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2017年7月,邹朔紧张的等在病房门口,而里面躺着的正是他的妻子张瑜。他焦急的走来走去,终于,手术门打开了,护士抱出来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邹朔打心底里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盼了许久,他和自己的妻子张瑜,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还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57: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