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位列中国8大古都最末,为何力压古都洛阳、开封成为河南省会
(说历史的女人——第1186期)
省会,古称“首邑”,清代也称为省城,是一个省的行政中心,即省政府驻地。省会都是指一个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省会也往往是一个省的最重要的和最著名的城市,比如陕西的西安,江苏的南京,甘肃的兰州,河北的石家庄等。如果这个省有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比如中国曾经的大古都之类的,那么此古都必是本省之省会,比如西安之于陕西,南京之于江苏,杭州之于浙江等。
但有个省很特别。我们知道,中国有8大古都,其中包括河南省的历史名城洛阳和开封等,但此城位列8大古都最末,为何力压古都洛阳、开封成为河南省会?
(一)八大古都
做为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有许多古都。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即政府所在地。这个范围很大,全国大概有200多座城市,比如许昌、成都、邢台、邯郸等都做过古都。但它们不能称“大”,能称“大”的古都,必须是中国历史的主干王朝的都城,即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或者在中华全局范围上,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所在地,这就限制了许昌、邢台等都不可能是大古都。
我国大古都的说法经历了数次演变。开始是“四大古都”,即按建都时间长短计的,只有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四大古都;到上世纪20年代,学术界把古都定为“五大古都”,除上述四座城市外又加上开封;1983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中国六大古都》一书中将杭州又列入大古都,自此“六大古都”的观点被大众接受;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到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又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它们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至此中国八大古都尘埃落定。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论证过,中国不可能再出现第九大古都了,因为其他做过古都的城市都是非常边缘化的王朝的都城了。这也说明了郑州成了大古都中的永久的垫底者。
显然,郑州做为古都,它的名气是远远低于西安或者北京的,甚至比同为河南省的洛阳、开封等都相差很远,但为何它能成为如今河南省的省会呢?
(二)郑州做为大古都有多大含金量
河南向称中原或中州,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它拥中华文化之滥觞,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下必制中原之说。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整个中国都很重要,自然做为它的省会就更加重要。郑州做为河南省的省会是从1954年开始的,之前该省的省会是开封。按传统的认识,似乎开封更应该继续做省会;即便开封的经济有所衰落,还有名气也很大的洛阳,怎么也轮不到郑州啊。郑州凭什么成了河南省的省会呢?
这当然也要考虑历史文化的因素。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不错,它也曾是一个古都,能入选中国八大古都,郑州也并非浪得虚名,它也是有很大含金量的。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

郑州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首先,郑州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5000年前,黄帝就曾在此建都了。夏朝早期,舜封夏禹建都于阳城(即登封,今属郑州辖区)建立夏朝。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也在此建都,为开国之都——亳都,今中心城区仍保留着7千米长的商代城墙遗址。也就是说,中国最早的朝代夏商两朝都曾在郑州境内短暂定都。到了周朝,郑州也曾做为诸侯国比如管国、东虢国、郑国、韩国等的都城,长达500多年时间。
郑州地处中原的中心,而且在洛阳和开封的中间,地理位置自然十分重要。但后来随着洛阳和开封的崛起,郑州衰落下去了。
(三)郑州的衰落
如今的陕西省与山西省之间的黄河以东地区古称“河东”,河南黄河以南的区域称为“河南”,太行山和东黄河之间的地区叫“河内”。河东、河南、河内构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三河故地。在这个中华文明核心区域中,河南中北部则位于天下之中。对于一个古代的帝国来说,选择这里作为政治中心无疑是正确的,它便于调控天下。当然,另一个选择则是偏西的西安,选择西安则侧重于防御的需要,这也非常重要,这一点不在本文论述范围。本文只说中原地区。
在这个中心地带,则有三个代表性的大城市,它们就是洛阳、郑州和开封。历代帝王当然要在这三者之中选择一个做为都城。那么选择谁呢?当然是具有运输潜力的城市了,当你的国都需要粮食物资,甚至军队和兵器时,运输显得尤其重要。
黄河在历史上,曾经数次大摆动。在汉朝以前,郑州距离黄河水道的距离相当遥远,当然距淮河流域则更远,所以郑州在水上交通方面不及洛阳。洛阳盆地则控制着通向陕、晋的主要通道,东西两个方向都很顺畅的。
周平王迁都洛阳,不能说没有眼光。春秋战国时,天下再乱,洛阳也是核心。后来刘邦建汉就差点以洛阳为都城,只是考虑防御的需要才选择长安。东汉开始,洛阳再次成为天下的核心。以至于隋唐,国都再次西迁,但洛阳一直保持着东都的陪都身份,或者是天下的副中心。当年隋炀帝打造大运河,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郑州则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不过洛阳作为中心城市也有一个弊端:它距离后起之秀,即渐渐繁华起来的江南有点远。相比开封和郑州,洛阳获得南方的财力支持要困难得多。所以随着唐末的天下大乱,以及地理学上的“小冰期”的出现,降雨量线的南移,位于三座城市中最西边的洛阳便率先衰落。
唐朝灭亡以后,就没有什么大一统王朝考虑将洛阳作为都城了。其实在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就出现了一些征兆。长安、洛阳陷入危机时,唐中央财政的维持大多靠江南供应。唐代后期,由于藩镇割据的影响,朝廷对北方的控制力又极差,朝廷的物资补给也靠东南地区,所以靠东面的开封的地位便显得重要起来。唐灭亡后,它开始成为一些小王朝的都城,比如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等。
其实,开封很早就开始控制中国东部的经济了。所谓“北距燕赵,南通江淮,水路都会,形势富饶”。隋唐年间,大运河的开发,更加巩固了开封的水运城市定位。隋朝大运河,开挖的通济渠,由洛阳开始引水入黄河,又在荥阳西北引黄河水东南行,经过开封城下,到现在安徽眙盱县北入淮河。这条水道沟通了当时全国北方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和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淮扬一带,逐渐成为了一条黄金水道。开封借运河之利,迅速崛起。
随着唐王朝的解体,传统的两都长安和洛阳都接着衰落,而经济地位始终很高的开封,不兴起是不可能的。当时人称:“大梁当天下之要,通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
从唐后的五代开始,开封就凭借庞大的水运系统脱颖而出了。所以,赵宋王朝宋朝果断地放弃了长安、洛阳,着力于开发开封这座重要的水城也相当英明。当时的东京汴梁有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从东京城里穿过,人称“四水贯都”,再加上紧临的黄河,开封的水运能力一时间达到顶峰。像《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汴梁景象,都有明显的水运背景。开封一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心。此时当然没有郑州什么事。
(四)郑州的崛起
历史继续往前走。随着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黄河携带的泥沙量开始在河道内堆积,黄河不断向南变道,开始威逼开封。不断泛滥的黄河淤塞了开封的漕运河道,让这座城市的运输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黄河泥沙也把开封附近肥沃的平原田地盐碱化,到了“昔之饶腴裕,咸化碱卤”(《杞县志·康熙年》)的地步。这种状况延续了许多年,一直到建国以后都没有解决。这才出现了后来著名的焦裕禄带领兰考县人民治盐碱、抗风沙的故事。
在元朝时,大运河进一步东移,从河南撤走,改走山东西南,开封的衰落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中原地区,由于黄河对开封威胁,郑州的崛起几乎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尤其是,近现代火车的汽笛声,彻底敲响了郑州崛起的号角。
大运河东移后,中国的南北交通只剩下了陆路。从华北(黄河以北)南下长江流域的陆路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由河南延津县至开封,再经朱仙镇、许昌等地南下至江汉平原的东线;另一条是由新乡至郑州,经新郑、襄城、叶县走南阳进入湖北境内的西线。东西两线的关键节点分别是开封和郑州,此两城不竞争是不可能的。只是历史上开封附近属豫东平原,地形更加平坦,再加上有繁密的水运之利,才让东线一度占据优势。
在清末,铁路运输开始走向历史舞台。铁路选址,当然要尽量减少翻山越岭、钻地洞,希望地形越平坦越好。所以在纵贯中原的京汉铁路筹建之初,清朝名臣张之洞等人还是建议走开封线。

但是开封附近黄河决堤太频繁,历史上共泛滥过84次,是河南受灾第二重的地区。从今天开封东北的兰考到郑州东侧的中牟,自宋朝以后,由于水灾太重,没有过修桥的历史,这里简直是修桥者的噩梦。而京汉铁路必须通过黄河,此处的黄河建大桥相当困难,而且黄河一旦南北摆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铁路走开封并不现实。
在经过仔细考察后,张之洞改变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郑州以北荥阳附近的水利条件比较稳定,适合搭桥。
于是在京汉铁路的南段,线路从传统的东线变成了西线。后来修建的陇海铁路和这条西线铁路的交点正是郑州,让郑州一下子成为了河南省的绝对交通中心。在京汉铁路通车之前,郑州火车站附近地区还是“青葱无际之田园”(《陇海全线调查》)。但到了抗战前,郑州车站附近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区。
借助铁路优势,郑州控制了全国的棉花供应。关中棉区、晋南棉区、豫西灵宝、洛阳棉区、豫北新乡安阳棉区的全部棉花,在运向武汉、天津、上海、青岛等终端市场前,均需在郑州打包后转运。当时的棉布是服装业的绝对依赖者,棉花贸易自然成了当时郑州的支柱产业,占到全城产值的80%。郑州的棉花优势使之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了深厚的轻工业底蕴。
于是在棉花的带动下,郑州的棉花加工厂“遍地开花”,解放前的郑州,已经是一座轻工纺织业比较完备的城市了。
而反观那时的省城开封,周围都是盐碱地,农业大受限制;唯一的工业也只是花生榨油工业,产值也不高;商业也因为交通不发达而停留在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中,和郑州的差距越来越大。
(五)省会易主
新中国的建立后,工业化更快了。而郑州周围还有山地的优势,比如嵩山的旅游文化的开发;还有,郑州比开封更靠近豫西和豫北的山区矿产,更适于发展工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是在1954年,郑州完胜开封,当仁不让地接过了省城的接力棒,成为中原“霸主”。而曾经辉煌的开封,只能落寞收场,在仅存的小小“宋城”里回忆一下当初的大宋荣耀了。
当年,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争夺天下武林盟主,只消干掉左冷禅就可以了,因为那时身为嵩山派掌门的左冷禅,号称五岳剑派的老大,以武林盟主自居。所以,郑州只需击败开封,就是省会了。至于洛阳,还没有资格来竞争。
这就是河南,做为省会的后备城市简直太多了。洛阳后面还有一大片,比如同为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还有历史名都许昌,还有名城南阳,工业大市平顶山等,但这些都不是洛阳的对手,何况郑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原的名片是仍是郑州,它肩挑洛阳和开封,将继续走向辉煌……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地理》《河南省概况》《解读中原》等。
江湖门派真的存在吗(存在)
关于中原武林真实存在过的6大门派,大家都听说过哪些?在中国古代的中原武林当中,存在着各种民间门派,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经常出现这些门派。在武侠小说中存在着9大门派一说,代表着中原武林的9大势力。不过在这些门派当中,有些门派是虚构出来的。那么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门派有哪些呢?根据历史记载认可的,同时也把门派武术传承至今的武林门派有6个,分别为:少林、武当、峨眉、青城、昆仑、崆峒。1、少林寺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3:09:230003历史上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顺治帝24岁驾崩(没有出家)
在中国古代,百姓们最喜欢说道的就是关于皇家的一些故事。清朝的时候,在民间广为流传着的一个故事就是顺治皇帝放弃了大清江山,转而皈依佛门修佛去了。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历史上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历史上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8:07:310000历史上最不想当皇帝的人,宋英宗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
宋英宗是谁?他是我国历史朝代中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名为赵曙,是宋太宗赵匡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的曾孙子,那么宋英宗赵曙是怎么死的呢?他在宋朝是“明君”还是“昏君”呢?他的生平又做了那些事?今天度哥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他的相关资料和介绍。宋英宗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我要新鲜事2023-03-13 13:29:5300010唯一载入史册的乞丐,被光绪帝亲赐黄马褂,死后万人送葬哭声震天
1838年,武训出生于山东堂邑县武庄,从小家庭就过得穷苦,加上在武训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于是,武训便跟着母亲四处串门,吃着百家饭,过着乞讨的生活。而武训也是非常的懂事孝顺,每当别人给了些食物就一定会带回家让母亲吃。我要新鲜事2023-07-02 21:02:590001中国古代四大僵尸王之后卿,拥有诅咒之力的飞行僵尸
后卿虽然也是一位僵尸王,但却是最为悲惨的一位僵尸王,不仅成为僵尸王之前凄惨,成为僵尸王之后,也是最悲惨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僵尸王之一,没有想到的是,刚一出场,就死了,不过作为僵尸王的能力,却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终止,因为在死之前下了最大的一个诅咒。四大僵尸王:赢勾、旱魃、将臣、后卿最悲剧的僵尸王后卿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4:22: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