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40 风韵犹存;儿媳19 青春貌美;互告通奸 内情惊人
(人间奇案——第三案)
本案发生时间:康熙初年。
本案发生地点:太原府。
本案涉案人员:婆婆杜氏、儿媳陈氏等。
第一阶段:案件起因——寡妇门前是非多。
太原府郊区一村有一郑家,原本是该村大户,可惜因一场天花之病,村人多半染病而死,郑家虽然是百人旺户,也难逃劫难。劫后余生的郑家,仅剩下一对寡妇:婆婆杜氏和儿媳陈氏。
寡妇生活原本不易,恰好这婆婆40,风韵犹存;儿媳19,青春貌美;成为村子那些光棍无赖们日思夜想的对象,贪腥之心,昭然若揭。如此情况,婆媳原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岂料事情却发展成了另外的样子:婆媳两人竟互告通奸,那么真相是什么?可谓内情惊人。
两人关系如此恶化,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婆婆杜氏对待儿媳陈氏的态度。
自古婆媳不和,再加上婆婆杜氏原本性格刻薄,加上家道崩落,婆婆杜氏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儿媳陈氏是轻则张嘴骂,重则动手打。可是因为古代森严的等级关系,以及帝国法律,婆婆打骂儿媳,乃是符合当时伦理道德的行为,所以儿媳陈氏是没法反抗的,只能忍受。
我们可以看两条清朝法律条文,便知儿媳陈氏之处境。
其一是《大清律例·刑律·诉讼·子孙违反教令》:“凡子孙违反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其二是《大清律例·刑律·斗殴·殴祖父母父母》:“其子孙违反教令,而祖父母、父母【不依法决罚而横加殴打】非理殴杀者,杖一百;故杀者,【无违反教令之罪,为故杀】杖六十、徒一年。”
从这两条大清法律条文可知,子孙妻妾对长辈有不敬之举,是要依法惩罚的,而长辈也是可以随意采取惩罚措施的,但长辈因惩罚过失造成子孙妻妾死亡的,也不过是很轻的惩罚,即打六十杖、“徒一年”而已。
有法律保障,婆婆杜氏对待儿媳陈氏,不管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合乎当时的伦理的。可是尽管儿媳陈氏对婆婆杜氏的打骂逆来顺受,也没有换来婆婆杜氏的宽容,反而等来的是更加可怕的对待。
第二个原因是婆婆杜氏的行为首先触及了儿媳陈氏的底线。
儿媳陈氏等来的是婆婆杜氏对她的诬告:婆婆杜氏到太原府递上诉状,状告自己的儿媳陈氏与村中无赖行通奸之丑事,不守良妇之道,有辱家门,令她蒙羞,恳请官府把儿媳陈氏治罪,同时能由官府将其嫁卖,得之钱银,用来作为自己的养老之资。
太原府知府大人升堂审案,审讯杜氏和陈氏。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面对婆婆杜氏如此控告,儿媳陈氏竟然默默无语,不做争辩。原因也跟大清律例有关,根据《大清律例·刑律·诉讼·干名犯义》:
“其祖父母、父母……诬告子孙……子孙之妇、妾……哥勿论。”
意思就是长辈起诉晚辈,就算是诬告,也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晚辈若是起诉长辈,则性质就严重了,“十恶之罪”之外,就算是所起诉的罪行人证物证俱在,也还是要受到杖、徒之罚,倘若所告之罪略有不属实,则就要被绞刑处死了。
在这样的法律之下,儿媳陈氏岂敢抗辩?只能任由婆婆杜氏一口一个“淫妇”地诬告她。那么儿媳陈氏是否真的与村中无赖行了苟且之事?
第二阶段:案件反转——谁是淫妇?
太原府知府大人,见杜氏之控告如此诚恳,便问既然陈氏行淫荡之事,有“奸妇”,则必有“奸夫”了,若此人证一有,此案便好了结了。于是乃问:“奸夫何在?”
婆婆杜氏哭诉道:“这小淫妇都是夜里鬼混,早上那些混混都已离去,我岂能知道?官老爷只管严刑拷问她,她自会告知。”
知府大人,见问不出,乃一声令下,衙役搬出刑具,儿媳陈氏招架不住,乃大喊冤枉,哭诉自己没有行淫妇之事。知府大人见酷刑之下,陈氏也没有招认,只喊自己冤枉,看来蹊跷。便再问原告杜氏,既然知道儿媳与人有不轨之行为,那么你总有怀疑之人,可说出来进行审问。杜氏乃随口说了几个村中混混的名字。
知府令衙役将其拘捕到堂,结果令人意外,几个混混都不承认与陈氏有奸情,反而有混混说杜氏有与人通奸的行为。一时之间,杜氏和陈氏吵嚷起来,知府喝止。乃对杜氏用刑,既然杜氏控告陈氏,那么请指出奸夫是谁?杜氏受不了大刑,指认其中一个混混,知府又对混混用刑,混混也受不了,就承认与陈氏通奸。知府遂再对陈氏用刑,可陈氏却拒不承认。
太原府知府竟然糊涂到,认为陈氏可能因羞耻之心才不承认,遂依照《大清律例·刑律·犯奸》“凡和奸,杖八十”之规定,把那个混混和陈氏各打80板,当庭释放。
但陈氏出来后,却没有回家,她不服此判,又到巡抚衙门喊冤。
清朝规定,不管官员等级,凡有人到前喊冤,则必须要询问,可处理当即处理,不可处理则移交相关机构来处理。因此巡抚大人听闻陈氏之陈诉后,让临晋县知县孙宗元来办理此案。
孙宗元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中进士之后被朝廷安排到临晋县做了知县。孙知县才干出众,办案水平很高,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时候,就引用过孙知县所审案例。
孙知县仔细审阅了案卷之后,发现太原府的问案记录中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太原府知府大人在审问混混们的时候,混混们已经供出婆婆杜氏与人通奸,且道出了通奸者叫王九儿。可是太原府知府大人误认为是混混胡乱咬人,不但没有提审王九儿,反刑逼混混,混混恐惧重刑,乃只好承认与儿媳陈氏之奸情,如此使得各得八十板,以了此案。
既然看出案情之问题,孙知县就分别升堂问讯了有关涉案人员,不过是大致了解了个人情况后,并未对案件进一步审理,继续收监羁押。之后,孙知县令衙役们准备了三样东西:
一是石头;
二是锥子;
三是尖刀。
衙役们不知道县老爷是何用意,只是按要求办理,准备好后放在大堂之上。
接着孙知县派出亲近之人,悄悄前往杜氏和陈氏所居之村,抓捕了混混王九儿。
第二天孙知县正式升堂审案,全部涉案人员,全部跪于大堂。
孙知县发话道:“你们婆媳两女人苦守家门,自是不易,肯定不会做什么对不起丈夫的事情,然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难免被人觊觎容貌和家产。如今既然说有奸情,然孤掌难鸣,有奸情,必有奸夫,而这事的责任主要在奸夫。本官经过仔细调查,了解到一个坏蛋,人人都说他是奸夫。本官将其抓来,为证你们婆媳清白,如果你们婆媳认为他是坏人,就将大堂上的石头朝其砸去,看他还敢作恶?”
孙知县说完,令把王九儿带上,孙知县命婆媳二人举石去打。
婆婆杜氏见孙知县逼迫,只得捡起一块小石头朝王九儿打去,不过石头只是丢到王九儿脚前,并未打中王九儿。可是儿媳陈氏则捡起一块大石头,直接朝王九儿头上砸去,不过被王九儿歪头躲过。陈氏转身,又捡石头去砸,有几块砸在王九儿身上,打得王九儿叫苦不迭。婆婆杜氏忙拉住儿媳陈氏。
孙知县见此,让她们换作锥子继续对王九儿刺。婆婆杜氏拿了锥子刺王九儿屁股,不过刺得也不是很重。到儿媳陈氏,她却拿锥子直刺王九儿胸前,刺出了鲜血。
孙知县再令婆媳二人对王九儿用刀砍,这次婆婆杜氏拿着刀站在原地不动,然儿媳陈氏则挥刀要去砍死王九儿。衙役一看,急忙拦住。
至此,孙知县对案件的内情,已经了如指掌。令衙役对婆婆杜氏用刑,令其说出真相,杜氏方道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婆婆杜氏虽然守寡,却是耐不住寂寞的女人。王九儿是个混混,专门没事勾搭像杜氏这样的寡妇。结果这两人是一个春心不死,一个是寻花问柳,很快就勾搭成奸混在一处了。
杜氏和儿媳陈氏同住一院落,婆婆杜氏和王九儿的奸情,岂能不知?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一开始儿媳陈氏阻止王九儿进家门,想间接阻止婆婆杜氏和王九儿的奸情,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事,传出去是要丢人的。怎奈婆婆杜氏对此意见很大,打骂儿媳陈氏,导致陈氏不敢再阻王九儿进家门。可是王九儿这家伙搞定了婆婆杜氏后,又开始眼馋儿媳陈氏。
更令人意外的是,婆婆杜氏知道王九儿这个心思后,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助纣为虐,帮助奸夫王九儿一块儿强行欲对儿媳陈氏行不轨之事。怎奈儿媳陈氏性子刚烈,拼命大喊,引得村人都听到,纷纷来看,王九儿和婆婆杜氏不敢硬来,只好作罢。
见得到陈氏,王九儿就怂恿杜氏去控告陈氏通奸,然后把她嫁买,换俩钱银。可是结果,这个如意算盘没有实现,竟被孙知县识破奸情和阴谋。
如果按照之前太原府知府的断案办法,婆婆杜氏和王九儿之罪也不过是通奸,通奸之罪的处理方式也不过是各打八十大板。但是此案还有一层问题,那就是杜氏和王九儿不仅犯了通奸罪,还犯了诬陷罪。根据《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诬告》之规定:
“(诬告者)流、徒、杖罪【不论已决配、未决配】加所诬罪三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虽然按照大清律例,婆婆杜氏应该罪加三等,要杖60、徒一年的,但因其是长辈,就算是诬告,也只能按通奸罪之惩罚杖八十。但王九儿的惩罚结论却不同,根据《大清律例·刑律·人命·谋杀人》之法:
“奸夫教令奸妇诬告其子不孝,依谋杀人造意律。”
“凡谋杀人,造意者,斩。”
按照法律,孙知县对婆婆杜氏和王九儿判决如下:
婆婆杜氏杖八十,王九儿斩首。
结语:一桩婆媳互告通奸案:表面看是婆媳不和,真相却是婆婆无耻没底线。(文/人间奇案·案先生)
参考资料:《大清律例》等。
2011年浙江出土金丝楠木棺材,重1500斤,解开千年“黄金头”谜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李冕智编辑|林画2011年,浙江余姚的一处偏僻村落,意外出土了一口重达1500斤的金丝楠木棺材,足以称得上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因为“金丝者出川涧中,纹木有金丝,楠木至美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06:270000古代中国人真实身高是多少?孔子2.22米,晏子1.39米,刘备1.73米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指出18~44岁的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公分,成年女性为158公分,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2公分、0.8公分。按照一般人的观念,下一代人的身高都比上一代要高,90后比80后要高,80后比70后要高,依此类推,这样的话,那现代人的身高肯定比古代人要高,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中国人的真实身高是多少呢?我要新鲜事2023-09-26 19:57:360000曹丕在位7年就驾崩你看看他的生活 40岁已是高寿
曹丕作为魏国的皇帝,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但统治仅持续七年,他在四十岁时英年早逝。他的统治下魏国面临了挫折和内外干扰,他个人生活中的放纵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对他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曹丕的短暂统治和早逝使得改革进程受阻,影响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历史人物司马懿的命运。如果曹丕能够过上更为健康的生活,控制自己的放纵和压力,或许历史会有所不同。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2:08:190002李世民霸占隋炀帝杨广妻女 真的假的
在隋朝的开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发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婚事。当时年仅13岁的杨广迎娶了比他还小一岁的萧妃,她是萧岿的四女儿,而萧家正是割据政权。由于萧妃的命运不佳,她被遗弃在宫外寄养。可怜的萧妃从小生活贫苦,心中期待能够嫁给有野心的杨广,但结果却是在公众面前扮演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杨广登上皇位后,享受着其他女人的陪伴,而可怜的萧妃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后。我要新鲜事2023-09-06 20:48:190000手握大权的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主要是这3个原因
曾国藩通过组建湘军,除掉了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从而掌握地方大权,1863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已经控制了整个统治集团,当时曾国藩所掌握的军事力量超出清政府很多,但他却为什么不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自己称帝呢?曾国藩不称帝主要还是因为这三个原因:一、忠君报国思想曾国藩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就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保卫清朝,保卫明教。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1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