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费太高怎么办?刘伯温为朱元璋创立一兵制,有一箭三雕之奇效
(说历史的女人——第1019期)
我们都知道,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因为这句话,孔子被打上了一个歧视女性的标签。其实关于这句话有多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即字面上讲的,是说孔子歧视女性,把女人同小人同类,很难养。
其实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解释。孔子既然称“圣”,他不可能这么没有水平,把世界上一半的人,即女人全部同小人归为一类。他不也是女人生的吗?因此,依这句话就说孔子歧视女性(当然,由于时代的原因,那时的女人地位低下倒是事实),那就是太小看孔子了,至少太低估孔子的智商了。
第二种解释跟第一种正相反,很高大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出自《论语·阳货篇》,它紧接着的下一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两句整体解释为,女子和小人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难养身、心、性、命,所以与之相处远近要有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

这里的女子并非泛指女性,特指“人主”所宠幸的身边的人;小人也并非指与“君子”相对的坏人,而是指没有达到一定修养的,没有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普通人;“养”也并非指“养活”,而是指培养、修养等。这样的解释,又直接把孔子高大上了,把孔子的“缺点”撇除的干干净净。这种解释的理论基础是,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可能贬低女人与小人的。
当然还有另外的解释。比如“说历史的女人”第854期中,堡子先生的解释。文中主要阐述了这个“养”字,它“表达了孔子怜悯妇女的慈悲情怀”。当然堡子理解的“女子”也是指女人;但“小人”并非指阴险的小人,是指一般的没有多少知识的,不通大理的普通人。孔子在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世界上的女人,跟普通的没有知识的人一样,不好相处,近了,就放肆;远了,就怨恨。
堡子的意思是,相对于强壮的男人,孔子承认女性有先天性的缺陷,他说这句话虽然带了点情绪,但没有道德因素,或者是价值上的判断;文中主要强调的是,男人对女性要有责任和担当,男性有“养”女人的义务。
那么这句话还有其他的解释吗?其实,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窥见孔子的另一方面,即他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历史上有人说孔子是离过婚的。那么孔子究竟离过婚吗?他为什么离婚?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暗指他的婚姻很不幸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应该承认,孔子尽管被称为“圣人”,但他不是神,也是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他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孔子说这句话带有情绪应该是正常的。那么他为何带这种情绪,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可能孔子在结婚前遇到了一些感情挫折,也就是谈恋爱时不够顺利,对女人产生了一些抱怨。
据历史记载,或者从孔子的画像也可以看出,孔子长得并非很英俊,他的眼睛里白眼仁多,黑眼仁少,就是有点翻白眼;而且鼻孔有点外翻,牙缝较大;有学者考证,他的头部四周高,中间低,像个浅浅的盆子。至于身高,有人说他个子很矮,但也有说他很高大。总之,孔子年轻时不会是一大帅哥,谈恋爱时遭到一些挫折也很正常,所以他难免会对女性有所抱怨。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过孔子婚后的生活不太幸福,倒是比较肯定的。有人甚至推断过,孔子因感情问题,还离过婚。依据是《礼记·擅弓》中记载的一段话:
伯鱼之母死,期而尤哭。夫子闻之曰:“谁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文中的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唯一的儿子。唐朝大儒孔颖达,也是孔子的第31世孙,就曾以此文推断孔子离过婚,而且是休妻。他在《礼记正义》中曾如此说,“时伯鱼母出……于是伯鱼在外哭,故夫子怪之,恨其甚也。”
这里的“母出”,即指孔子之子伯鱼的母亲曾被休过,古代休妻即“出妻”。《礼记》中记载的是,伯鱼的母亲死了一年之后,他仍然服丧哭他的母亲,孔子听到后很生气,“恨其甚也”。所以孔颖达据此推测其先祖曾经休妻,也就是说孔子是离过婚的。既然孔颖达是为大学者,而且是孔子的后裔,那么他的推断应该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子为何要休妻?最有可能的是,他婚后同妻子的感情不够好,或者说他的婚姻并不幸福。这样说当然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孔子的事业心很强,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在年轻时就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学问,经常不在家。他虽也曾在外面当过高官,但更多的时候是处在“旅途”之中,是比较辛苦的,甚至被人形容为如“丧家之犬”,因此他根本就顾不了家里,照顾不了老婆孩子。
孔子的家里尽管不算很穷,但绝对不会很富有,不大可能有多个丫鬟或者仆人的。所以,他的妻子,就是孔鲤的母亲就一个人在家抚养儿子,还要照顾老人,又辛苦又孤独的,对丈夫产生怨恨情绪是很正常的。而孔子在外面郁郁不得志,回到家再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夫妻二人就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孔子离婚不是不可能。
像后来的作家路遥先生就是如此。他本来跟妻子林达也是患难之交,都曾是在延安插队的知青,路遥为了林达还曾舍弃自己的招工名额。双方结婚后一度很恩爱,还生下女儿路远。后来路遥去延安大学求学,他上大学的费用基本都是林达提供的。
但路遥成名后,夫妻双方就出现了感情裂痕。路遥只专注于写作,对家里照顾的自然就少,他不仅作息时间跟大家不一样,就是黑白颠倒,经常深夜写作;而且经常到外地采风,体验生活,甚至不怕风险下煤窑等,这让高干家庭出身的妻子很不适应,所以对路遥积怨深重,不得不提出离婚。即便路遥在病重期间,甚至生命垂危之时,林达都没有停下离婚的进程。
路遥是在患了肝硬化,在医院的病床上无奈签下了离婚协议书的,此时距他离世仅仅三个月时间。
爱情事业难以两全,不管是路遥还是孔子,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所以两位大文豪也不例外,他们都会离婚。不过后世也有学者认为,孔颖达的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离过婚,他的妻子是早逝,但在她去世超过一年之后,儿子孔鲤又服丧哭他的母亲,孔子认为这有点过分,所以才生气。因为根据古代礼节,母亲去世超过一年,就超出了服丧期限,不能再为其服丧而哭了。孔子是遵从礼节,而对儿子生气的。
但是,仅因这个礼节,就对儿子哭母生气,本身就说明孔子对妻子是有情绪的。不然,如果夫妻十分恩爱,他是不会这样吵他的儿子吧。总之,不管孔子是否离过婚,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不够幸福,这是肯定的。
这还有个依据。孔子生前说的话,至少是比较重要的话都被记在《论语》里,连这句后人对之颇有微词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话都被记载了,为何没有一句关于孔子说起妻子的话呢?

如果他们夫妻关系很好,非常恩爱,他不可能一句不提到妻子,或者爱情。而一旦他提到一点关于妻子,或者关于爱情的话,他的敏感的弟子们就绝不会放过他,甚至还会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看,我的老师,他们夫妻也是模范夫妻,不愧为人师表啊!
然而遗憾的是,孔子对于妻子几乎没有任何提及,反而发出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千古慨叹!
纵观孔子一生,他之所以最后一心一意讲学授业,是因为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周游列国以失败告终,所以才急流勇退的。
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步走的计划中,他也许只完成了一项,即修身;而治国、平天下都泡汤了,连家庭,连婚姻爱情都没有弄好,连“齐家”这个目标也没有达到。“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他难免会产生怨恨情绪,对女人发点牢骚,说点带情绪的话也很正常,况且那还是在没有女权的时代。
而如今,男女平等了,我们就不应该苛求他,认为他歧视女性多么不崇高。孔子还是伟大的。

路遥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之后,在他临终前,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婆姨(指妻子)很关键,一个人的人生事业成败和婆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怨恨也罢,感慨也罢,路遥这句话跟孔子那句话异曲同工。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论语》《礼记》《路遥在最后的日子》等。
为什么武则天喜欢女儿 不喜欢儿子(太平公主)
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长相和武则天相似,性格喜好也都相同,因此得武则天喜爱。武则天是一代女皇总共是生了4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是在早期第1个女儿安定公主,因宫斗死亡,4个儿子和武则天关系也不好,不是早逝就是被废除,只有太平公主独得武则天宠爱。武则天被立后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04:130000余华《活着》:死很容易,但活着难!活是九层天,层层如炼狱!
(第1494期——作者:笔墨伴余生)人们总是说:“人定胜天。”可真当命运摧毁一个人的时候,又是那么措不及防,连挣扎的机会,都很渺茫。《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等各种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变的支离破碎,只留下了一地的残渣。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7:30:130003“天上人间”覆灭记:公然吸毒卖淫横行衡阳,2009年警方连根拔起
2011年4月19日,在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场正义对邪恶的审判正在进行着。在庄严的国徽映照下,将近200名武警和警察,全神戒备着,他们手中或腰间都带着枪,全副武装。而站在被告席上的被告人,竟然多达34人,都与一个叫“天上人间”的会所有关,而原告是衡阳市人民检察院,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起公诉案件。公诉人手中拿着一摞厚厚的起诉书,这摞起诉书长达4万字,公诉人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宣读完毕。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9:01:380000格罗弗·克利夫兰简介:系无名总统,就任期间推行改革
格罗弗·克利夫兰生于1837年,终于1908年,享年69岁。格罗弗·克利夫兰是美国的第22的,同时也是第2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克利夫兰是唯一一个不连任的总统。内战之后的克利夫兰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成功就任总统,他在任期内解决了美国国内的许多矛盾,包括工人罢工等等,同时还在政府内部安插了多个民主党派的人士。一、克利夫兰改革制度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3200013明朝奇人王士宁,长寿120岁,一日三餐2个菜,如今很便宜
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却是一个极为讲究休养生息的人,据说在他60岁的时候,曾举办过一场千叟宴,顾名思义便是专门聚集长寿老人的宴会。清朝档案中记载此处与会的老人中,有33位高寿90多岁,有五百多名老人寿达80。虽然看似众多,在全局来看百岁老人依旧显得稀有。不过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个长寿老人堪称传奇,一日两餐却高寿120岁,人们纷纷向其讨教长寿秘诀。我要新鲜事2023-08-16 19:41: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