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被揭开,多亏当时冷静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内蒙腹地上空急速掠过一个橙红色的光点,仿佛一颗坠落的流星。
片刻后,流星落地,尘土飞扬,等到烟尘散去之后,人们才看清这颗“流星”的真面目——神州五号返回舱。
早就守候在着陆点附近的工作人员一拥而上,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返回舱中航天员杨利伟的状况。
在几位航天医学专家检查完杨利伟的健康状况,杨利伟解下身上的各种束缚带,摆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缓缓走出了返回舱。
杨利伟出舱后,现场立刻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欢呼声,从此中国航天史上又多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虽然从飞船从发射到返回地球不过一天的时间,但杨利伟的心情却好像阔别多年的游子再回家乡一样。
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在太空中的工作和所见所闻向自己的航天团队讲述,也想向航天科学家们问一问,自己在太空中听见的那神秘的“敲门声”到底是什么?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是绥中县。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男孩未来会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会成为中国的“航天英雄”。
在杨利伟成长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都是质朴的、纯真的,都怀揣着为国效力、建设祖国的梦想。
那时候,如果你去问小朋友长大了要做什么,绝对不会有孩子说长大要成为明星或者是有钱人。
相反,孩子们会说自己想成为科学家,想成为军人,为国家奉献,杨利伟小时候也不例外。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部队里慰问演出,杨利伟参演的节目叫《小小飞行员》,演出结束后,穿着飞行员服的小演员们被带到了部队机场去参观飞机。
看着飞机从机场一飞冲天,在空中翱翔后又重回地面,最后飞行员们神气的走下飞机,杨利伟的心中又激动又羡慕。
那一刻,飞天的种子就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
这些飞行员在他的心里就是英雄!在部队机场参观看到的画面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在头脑中回放,激励着他不断前进,他也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飞行员。
1983年初,18岁的杨利伟参加了绥中县的招飞初选面试。也就是从这一次开选拔开始,他一路通过层层选拔,最后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初选面试时,负责面试的领导对杨利伟非常满意。
一位领导上前拍了拍杨利伟的肩膀赞赏到:“看上去身高体重就不错,都够了”。
这句“都够了”给了杨利伟非常大的信心,既然面试领导都这样说,那自己最后被选中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果然,当时绥中县只录取了五名飞行员,其中就有杨利伟。
同年,杨利伟进入保定市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毕业后的杨利伟被分配到了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正式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至此,杨利伟开始了自己的飞行员生涯。
当时的他,自然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能想象到的日后的生活,就是好好训练,开着飞机执行好祖国交给他的每一份任务,直至退役。
杨利伟没有想过,后来他不仅可以在祖国的上空飞行,还能冲出地球在太空中飞行。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拉开帷幕,到了1996年,选拔航天员的工作也开始了。
选拔从中国空军现役飞行员中开始。
把飞行员作为首选目标,一是因为飞行员的飞行经验、空中经历和日常训练与航天员有相似之处。
二是飞行员都需要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一点也与对航天员的要求相似。
对航天员的选拔要求比飞行员的选拔要严格很多。全空军符合航天员选拔基本条件的只有大约1500人,之后又经过档案审查,初选、盲审和体检这一系列选拔之后,只有40人完全符合要求。
然而,即便是这样严苛的选拔,也还远远不够航天员的标准。
从各空军部队选拔出的40人最后还要送到北京,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学院进行航天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检查。
最终,经过层层选拔,包括杨利伟在内的14名飞行员正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首批航天员。
197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真正要做的事情,对神明也不要讲!”
共产党人虽然不信神明,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要做大事,就千万不能泄密,否则诸事难成。
正是因为深谙这一道理,所以我国的航天事业包括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很多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从正式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杨利伟等14人就成了中国最神秘的人之一,为航天事业奋斗的所有工作人员,至今也没有全部被外界了解。
从普通人到飞行员,再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这14个人绝对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他们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也要为成为这个佼佼者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后来,杨利伟回忆当航天员时的训练生活时说:当时的航天员训练完全没有经验可循,航天理论和课目训练都只能从零做起。
不清楚到底应该设立怎样的标准,所以一切训练都是从严从难,要求只高不低。
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航天理论知识学习,另一部分是航天技能训练。
载人航天技术可以称为是当时科技的顶端,航天员要学习的航天理论知识有30多门,高等数学、力学基础、自动控制、空气动力学、飞船设计原理、航天医学等等知识,都要求航天员们掌握。
航天技能训练则很多是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包括缺氧耐力训练,旋转座椅上抗晕训练,超重耐力训练等。尤其是超重耐力训练最为辛苦,航天员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进行超重训练,普通人最多只能承受3到4倍的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
不管是航天知识学习,还是航天技能训练,杨利伟和同队的航天员们都尽了自己百分百的努力。
最后在航天员们的学习训练结业总评中,全部14名航天员都通过了测评,杨利伟更是获得了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在航天员们进行紧张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一共成功发射了4艘无人神州飞船。
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四号,每一艘飞船发射后,科研人员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到神州五号飞船时,已经具备了载人飞行的条件。
2003年9月,经过航天专家组对14名航天员的分析和选拔后决定,由杨利伟、翟志刚和聂海胜组成神州五号“首飞梯队”,为首飞太空做最后的强化训练。
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中,三位飞行员接受了更为严苛也更为细致复杂的训练和考核,最后杨利伟以五次飞行程序考试中综合考评第一的好成绩,获得了执行首次太空飞行任务的机会。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所乘坐的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而直到10月14日晚,杨利伟才被告知这次飞行是由自己来执行任务。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杨利伟的心态,不仅是他,其他两位航天员也是如此,他们每个人都做好了随时飞天的准备。
杨利伟坐在飞船中听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那一刻他情不自禁的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军礼。
或许只有这一个军礼才能表达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也是坚决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的决心。
飞船驶离地球,飞向太空,杨利伟第一次在太空看到自己生存的地球的全貌,心情十分激动。
除了做必要的工作之外,杨利伟一直紧盯着舷窗外的风景。
杨利伟从飞船上仔细观察着地球上的每一处,飞船经过中国时他就格外激动。
据他后来描述,从太空中是无法看清地面上的建筑的,只有在夜间能看到大型城市群发出的淡淡的红色。
他也注意到太空中有许多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有的如指甲盖般大小,有的则像米粒。
他判断那应该是灰尘,或许是太空垃圾,从这也可以得知太空也不是那么纯净的。
在杨利伟后来的作品《太空一日》中,他写到在太空令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当他飞行在空无一人的太空中时,竟然听到了“咚咚”的敲门声。
这个声音不是来自太空中的,因为太空是真空环境,无法传声,经过仔细分辨,这个声音也不是来自飞船内部。
杨利伟回忆说,这个声音,就像是有人在船舱外敲击船舱。
这个声音没有什么规律,也没有节奏,不管白天黑夜都会出现,每当声音响起时,杨利伟就会十分镇定地趴到舷窗上努力往外看,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回到地球之后,杨利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航天科学团队,团队里的航天专家们也不能说出这个声音到底是什么。
相比于宇宙的浩瀚,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简直是九牛一毛,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人类尚未知晓的区域。
那在飞船里杨利伟听见的咚咚声,真的会是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吗?
后来,科研人员模拟了很多种敲击声让杨利伟辨认,但是没有一个是杨利伟在太空中听到的那种声音。
这样的探索一直持续了一年,杨利伟也没有再找到那种声音。
这个神秘的“咚咚”声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航天科学家的好奇,有人怀疑是太空中的漂浮物撞击到了飞船发出的声音,还有人认为可能是无线电信号的干扰等。
不过这些猜想都没有证据证实。
其实,杨利伟并不是第一个听到这种声音的人。
早在1969年美国宇的绕月飞行中,宇航员就听见过这种声音,当时的宇航员还将这种声音命名为“外星人的敲门声”。
而神州五号之后发射的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在太空飞行时,宇航员们也听见了这个声音。
有了之前杨利伟的经验,宇航员都没有害怕,但是他们也没有找到这个声音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这个神秘的“咚咚”声困扰了杨利伟和航天科学家们很多年,但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2016年,北航“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刘红教授终于解开了这个“敲门声”的秘密。
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在进行105天启动实验期间,在月宫一号舱内,就有人听到了这个神秘的“咚咚”声。
舱内人员描述这个声音就像是有人在敲舱。
但是舱外的工作人员找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人在敲舱。
一开始大家都担心是“月宫一号”出了什么故障导致的声音,但是仔细检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
后来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因为气压的原因。
月宫一号是密闭舱室,舱内为满足人或生物的生存条件,一般会将温度维持在23摄氏度左右,也就是说舱内温度会在21 ℃到25 ℃之间变化。
而密闭舱室内空气的体积是一定的,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所以,当舱内温度升高时,空气体积变大,舱内气压增强大于舱外气压。
这时,由于气压差就会导致舱体内壁的材料向外发生一些形变,温度降低时则反之。
在舱体内壁材料变形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类似敲舱体的“咚咚”声。
这个困扰了科学家和航天员多年的的“咚咚”声终于有了答案。
其实,正是这种像敲门一样的“咚咚”声证明了飞船船舱的密闭性良好,这种“咚咚”声是飞船安全的体现。
对这个神秘“敲门”的探索,也体现了我国航天人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孙膑,一个厉害而不平凡的人
围魏救赵所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孙膑。孙膑的本名在史记上并没有记载,并且出生于死亡的时间也没有记载。但是孙膑是山东人,并且是华夏祖,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孙膑在齐国当了一名军事家。并且其祖先是孙武,可以见得孙膑家人世代为官,并且也都是大人物。但是孙膑的一生的确是不平凡,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后果也非常的惨烈。一、孙膑的坎坷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18:580000风流才子纪晓岚,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肾功能超强(日御数女)
铁齿铜牙纪晓岚,我想大家应该是都听说过的吧?一双铁嘴无人能敌。那么历史上真有这个纪晓岚的存在吗?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纪晓岚怎么死的呢?那么今天度哥历史吧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关于他的一些个人资料以及相关事迹。好了,废话不多讲,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这个吧。风流才子纪晓岚肾功能超强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1:54:090006古代对丈夫的称呼,官人、老爷最常见(丈夫的六种称呼)
现代女子称丈夫为老公,而在古代则有很多称呼,相信大家在古装电视剧中看过不少。以下是六种古代对丈夫的称呼,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古代对丈夫的称呼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称呼有:良人、郎君、官人、外子、老爷、相公,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中都听到过,这六种称呼从战国一直到如今,一直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也是朝代变迁导致的文化差异。另外,不必男人三妻四妾,古代女子只有一个丈夫。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25:030000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安史之乱在前,黄巢起义在后
在唐朝,有两次事件非常出名:一是由安禄山领导的安史之乱,它发生在唐朝中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是由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它发生在唐朝末期,是唐朝灭亡的开始。以时间来算,安史之乱发生在前,黄巢起义发生在后。一、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57:470000权臣废立皇帝 都称“行伊霍之事” 伊尹霍光的权力为何这么大
在古代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祭祀与征战被视为最重要的权力,源自母系社会的传统。随着部落的增多和争斗的加剧,男性开始掌握征战的权力,祭祀与征战权力逐渐平衡。然而,颛顼帝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他剥夺了各部落祭祀上天的资格,将祭祀与征战权力归于一人,即帝。帝具有神性,但由各部落选举产生。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