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被贬岭南5年,漂亮小妾执着追随,苏轼得知后写下首千古绝唱
苏轼是我国宋朝历史上有名的大文豪,他才情过人,即便是出口成篇的诗作,也能流芳千古。
有一次,苏轼前去看望被贬谪的友人王巩,无意间见到了王巩的美娇妻,瞬间羡慕不已。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友人的这位妻子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拥有豁达通透的心态,丝毫不觉得跟着王巩被贬到荒凉之地是在受苦。
交谈过后苏轼忽然来了灵感,当即作了一首词,却意外成了经典诗作,流传到几千年之后仍被世人赞颂。
苏轼的友人和妻子是如何在困境中生活的?苏轼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词?
这还要从苏轼的的文学造诣以及他被贬的经过说起...

苏轼出生于北宋宋仁宗当政时期,其父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文人苏洵。
在父亲的影响下,苏轼和弟弟苏辙也喜欢上了文学创作,相比之下少年苏轼的天赋要略高于弟弟苏辙。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在父亲的带领下,离开家乡到京城参加科考。
苏轼的家乡在今天的四川一带,距离当时的京城很遥远,因此到了第二年,他才赶到京城参加了当年的科考。
当时的主考官正是名噪一时的欧阳修,科考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欧阳修向来主张诗文革新,而苏轼的文风恰好是清新洒脱的新式风格,因此苏轼的答卷令欧阳修耳目一新。
对于苏轼的文章,欧阳修越读越欣赏,随即给苏轼评定了第二名的成绩。

文中,苏轼写到: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阳修对此尤其喜欢,却不知这句词是何出处。
于是他在事后询问了苏轼,不料苏轼却直言:“何必知道出处!”
欧阳见苏轼才情过人,又如此豪迈洒脱,瞬间对其更加欣赏了,直言苏轼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并且预测他“文章必独步天下”。
若是普通的年轻人,受到科举主考官如此赞扬,必定会洋洋得意千恩万谢。不过,苏轼一向耿直,并没有把欧阳修的话当回事。
此后,苏轼又参加了中制科考,一举考中进士并入朝为官,从此步入了时人趋之若鹜的仕途。
当时是宋神宗主政,神宗向来爱惜人才,他见苏轼才华横溢,便封苏轼为大理评事。

在官场上苏轼清正廉洁,喜欢结交有真才实学的同僚,但却从不结党营私,因此深受宋神宗欣赏。
不过苏轼当了几年官后,父亲苏洵却忽然去世了。
当时,宋朝非常注重孝道,很多官员在当差期间如遇父母过世,都会选择回家守孝。
苏轼从小深受父亲教导,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于是便暂时离开了朝堂,回到家乡为父亲守孝。
三年守孝期满后,苏轼又回到了朝堂继续任职,然而彼时朝堂之上早已掀起了王安石变法的风波。
对于王安石推崇的一些激进举措,苏轼和他的恩师欧阳修非常不满。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给宋神宗,大谈王安石推行新法的种种弊端,不料此事被王安石知晓了。

王安石愤怒不已,便安排心腹御史谢景在宋神宗面前弹劾苏轼的种种过失。
苏轼一向不善结党,又远离朝堂多年,自然不是王安石的对手。
在王安石等人的排挤之下,宋神宗差点对苏轼起了杀心。
好在宋神宗顾及祖宗律法,没有要了苏轼的性命,只是将他贬了官。
在北宋时期,官员如果受到刑罚或贬谪,皇帝为了彻底清除隐患,往往会连带着收拾与这位大臣亲近之人。
苏轼性情豪迈,一向喜欢以文会友,因此在文坛中结交了不少好友,其中一位便是王巩。
苏轼被贬后,他的亲弟弟苏辙并没有受到多大牵连,反而是王巩由于与他私交甚密,成了首当其冲被殃及的池鱼。
王巩是什么身份呢?
在苏轼的众多朋友中,为何唯独他被牵连的程度最高呢?

王巩是宋初名相王旦的孙子,从小受到家族长辈的影响,对诗词歌赋非常感兴趣。
成年后的王巩勤于创作,不但出了多部书集,还在诗作和绘画方面小有成就。
王巩本人有真才实学,再加上祖上荫庇,很快就功成名就步入了仕途。
进入朝堂之后,他先后出任太常博士、扬州通判、宗正寺丞等职务,虽然官职不高,但一向淡泊名利的他也乐在其中。
在为官期间,王巩结识了与他兴趣相投的苏轼。
严格来说,是他仰慕苏轼的才华,主动接近苏轼并与他结为了诗友。
王巩和苏轼喜欢的诗歌风格相近,二人常常互相切磋,并保持书信往来。
苏轼喜爱在府中设宴,以诗会友,王巩作为他的好友自然常常受邀赴宴。

因此在外人看来,这二人可谓私交甚密。
后来,苏轼因为得罪王安石和宋神宗被贬谪,王巩也正是因为与苏轼过于亲近,而惨遭连累。
王巩向来品行端正、为人仗义,本身对于功名利禄并没有多高的奢求,因此他并没有参与这次“保守派”和“激进派”之间的党争。
但此次宋神宗铁了心要连带着惩罚他,他虽然深感冤屈,但也无可奈何。
君命不可违,接到圣旨的王巩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收拾三两行囊准备奔赴苦寒之地。
此去路途遥远,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于是,他把家里的佣人读遣散了,并且允许妻妾们自由选择是否追随他。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天过去,昔日繁华热闹的官邸,瞬间就变得空空荡荡。
而平日围在他身边的那些妻妾,也大多选择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王巩顿感心中悲凉,失望之余准备只身上路赶赴岭南。
不料这时一个名叫“宇文柔奴”的女子忽然出现了,表示愿意追随王巩。
“柔奴”是家里的一名小妾,在此之前王巩与她的关系并不亲近。
直到此时这个女子立在自己眼前,王巩才想起,原来这是自己曾经带回来的一名歌女。
“宇文柔奴”小时候也是大家闺秀,其父是宫中御医,母亲是出身名门的贵妇。
在父亲和母亲的栽培下,柔奴出落得亭亭玉立,不仅能歌善舞还略通诗词歌赋,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一般美好。

然而不幸的是,几年前她的父亲因为卷入宫斗,被人冤枉成了戴罪之身,最终惨死在了牢里。
父亲遇害后,母亲由于伤心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了。
当时,宇文柔奴尚且年轻,偌大的家业便被叔父一家霸占去了。
叔父担心日后柔奴会夺回家产,便狠心将她卖到了歌舞坊,让她沦为了一名舞姬。
之后,宇文柔奴被迫留在歌舞坊卖艺,过着凄苦无依的生活。
在一次演出的过程中,她恰巧遇到了父亲生前的好友陈太医,陈太医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老友的骨肉流落在风月场所。
于是,他便托了很多关系,将宇文柔奴救了出来。
之后他便将柔奴养在自己府中供她吃住,还教她一些治病救人的医术。
宇文柔奴学有所成之后,便辞别了陈太医,开始在外行医养活自己。

后来在一次出诊的过程中,柔奴认识了意气风发的王巩,顿时对他心生爱慕之情。
王巩见此女容貌秀丽、心地善良,便将她收入了府中。
起初,家中妻子以为王巩只是买回了一个歌女,也就没有在意。
后来,妻子得知原来柔奴也曾是大家闺秀,不仅能歌善舞、通晓诗词,还擅长行医救人,瞬间感觉她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
因此,妻子常常趁王巩不在家刁难柔奴,并且安排她干很多活,让她没有过多时间与王巩相处。
柔奴本身性情淡薄,也不擅长宅斗,再加上她曾在歌舞坊讨过生活,也就没有觉得自己过得有多委屈。
在她看来,能在心爱之人的庇护下,得以安身立命就很好了。
王巩怎么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不争不抢的弱女子,成了自己在绝境中的唯一慰藉。

二人收拾妥当后,就出发上任了。
在途中,王巩每每看到荒凉的景色就不禁感伤,脸上时常挂着忧愁和烦闷的表情。 柔奴心思细腻,他知道王巩心中苦闷便常常开导王巩。
不仅如此,她还想尽办法改善王巩的生活,一边沿途行医赚取收入,一边悉心调养王巩的身体。
王巩看柔奴作为一介女流,在困境中都能如此顽强,心中瞬间敬佩不已,先前的烦闷也一扫而光。
就这样,二人一路上互相扶持,时而行医救人,时而吟诗煮茶,丝毫不像是被贬谪出京的样子。
到了上任的地方后,王巩依然保持着诗词创作的热情,柔奴也在他的影响下,喜欢上了吟诗作赋。
这里虽然不如京城繁华,但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日子过得也算是非常滋润。

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王巩奉诏返回京城为官,夫妻二人瞬间感觉守得云开见月明。
彼时苏轼也接到了消息,当年王巩是因为被自己牵连才惨遭贬谪,对此,他一直心怀愧疚,却没有机会当面向王巩致歉。
于是,这次他算准王巩回京的时间,早早准备了迎接的酒席,要为王巩接风。
待到王巩前来赴宴时,苏轼一脸惊愕,这么多年,他以为好友在那苦寒之地饱受风霜,应该是一副沧桑落寞的样子。
可眼前的王巩不仅身强力壮、面色红润,就连精神头也丝毫不比五年前差。
苏轼此前听说岭南地区并不富庶,被贬到那里的人大都难以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因此很是疑惑。
于是他好奇地问王巩:“岭南那里究竟好不好,听说那里的日子很不好过呀?”

还不等王巩回答,一旁侍奉的女子就轻声回复:“此心安处是吾乡。”
听到这句话苏轼顿感一惊,区区一个侍女怎会如此有才?
看到苏轼惊讶的模样,王巩赶忙拉着柔奴的手说道:
“我与柔奴已经结为夫妻,在岭南的确生活得很艰苦,但柔奴始终都悉心照料着我的身体和生活。
她常常宽慰我,只要心思安定淡然,哪里都可以是自己的故乡。”
之后,王巩又讲起了五年前自己被贬,家中妻妾个个都离他而去,只有柔奴甘愿陪着自己吃苦一事。
听完这些话后苏轼非常震惊,他原以为面前这个女子只是徒有美丽的容颜,只负责侍奉王巩。
没想到,她不仅贤惠能干,还能鼓励王巩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不被生活打倒,这样的女子的确难得。

宴席散去后,苏轼送别了王巩和柔奴,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苏轼瞬间羡慕王巩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
于是他走进书房,当即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准备送给宇文柔奴。
其中一句是: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这首诗中,他以岭南梅花来比喻王巩的妻子宇文柔奴。
赞颂她在困难中不向生活低头、迎难而上的坚毅品格,同时也感谢她多年来对于王巩的照顾和鼓励。
而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直流传到后世,诗句中豁达乐观的情怀,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在我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宇文柔奴作为没落家族的女子,原本等待她的是悲惨的生活。
然而,每一次她身处困境中,都能乐观坚强地活着,并且带动丈夫王巩以平静豁达的心态,度过贬官的日子。
这区区一介弱女子,身上却展现了有情有义、豁达开朗、济世救人等诸多美好品质,难怪大文豪苏轼能亲自作诗赠予她!
奇案:娇妻与人通奸并私奔,丈夫发布寻人启事,却被岳父送进监狱
(第1455期)明朝万历年间,在开封府祥符县发生了一桩奇案:娇妻与人通奸并私奔,丈夫发布寻人启事,却被岳父送进监狱。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得从头说起。在祥符县有一个叫胡宿的男子,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索氏,但是妻子有不忠之行,这让他非常恼火,一次便家训了她一顿,结果之后她离家,便再也没有回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6:58:220001台军老兵回忆96年“台海危机”:士兵已写好遗嘱!战争一触即发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经总统克林顿允许,李登辉将于6月前往美国进行一周的“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此消息一出,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深感意外。尽管在两天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与副国务卿塔诺夫已经将这个消息正式告知了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5:120001史上最幸福的公主:靠哭救母,受尽3代帝王恩宠,千古只她一人
前言在古代封建王朝,女子地位卑微,公主们往往被当作政治工具,沦为联姻对象或被徙置他国,鲜少有公主能够如愿嫁人并获得帝王的恩宠。然而,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由出生起就是皇帝掌上明珠的公主,她不仅受到父皇的宠爱,也是兄长和侄子的心头肉,成为了史上最幸福的公主,她就是——宝庆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10-07 18:40:030001貂蝉是怎么死的?多数与关羽有联系(共有八个版本)
貂蝉作为我国的四大美人之一,可以说她的故事流传的极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还以她为原型延伸出了虚构的一个人物,并且关于貂蝉的死在历史上也是一大谜题,那么貂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貂蝉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050000强大的元朝怎么灭亡那么快?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是一个国家新旺发达,国力强盛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国土面积面积的一个时期,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不过强大的朝代,最终也都会走向衰弱灭亡。元朝也是如此,也是走向衰弱和灭亡。那元朝怎么灭亡的?一、元朝灭亡的外在因素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38:3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