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
邓小平出生于动荡时期的中国,从少年时期起就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
后来他一路成长,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能力和品行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褒奖。
在他的带领下,成长起来的我军猛将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他麾下的“三陈”,也就是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可谓威名远播。
邓小平对于这“三陈”感情都很深厚,他晚年曾回忆:最痛惜陈赓,陈锡联进步很大,对不起陈再道...
这三位猛将有着怎样的征战经历?邓小平在晚年为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先来说说陈赓大将的故事吧。
陈赓出生于1903年2月27日,家住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家境还算富裕。
自6岁那年起,他就在村里的私塾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后来,他又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读到毕业。
1916年,尚未成年的陈赓对黑恶军阀痛恨至极,便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湘军讨伐吴佩孚。
1921年,心智逐渐成熟的陈赓脱离军队辗转到了长沙,在粤汉铁路湘局当了一名炊事员。同时,他深感自己文化素养欠缺,便在工作之余进入了补习学校学习。
在学校读书期间,陈赓对时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便开始加入“青年救国会”等团体,继续从事爱国运动。
1922年,陈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继续巩固的课业的同时,跟随党内同志一起参加反日斗争。
尽管他在此期间不幸负伤,但他的革命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
后来,他又陆续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黄埔军官学校,成为了一名具备专业素质的军官。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陈赓奉命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进入龙潭虎穴的上海滩执行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领导交办的工作,陈赓除了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还常常费尽心思改造自己。
他根据每次的任务,有时将自己装扮成西装革履的洋行买办,有时候把自己装扮成身穿长袍马褂的商贾富豪,有时候则化身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
正是因为他肯下功夫,扮什么像什么,再加上性格亲和交友广泛,才得以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并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警察局、党部等单位的人“关系紧密”。
有一次,他在法租界的一个大院里参加会议,与他一同参会的还有很多我党同志,谁料会议开到一半,国民党特务突然前来抓捕我党同志。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陈赓灵机一动,立马跟前来抓捕的特务接头,表示愿意帮忙把守出口,揪出“共党”。
特务们与他熟络,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他,陈赓则趁机放走了我党的好几个同志。
在这一时期,陈赓是个机灵出色的“特工”。
1931年9月,陈赓卸下了“特工”的担子,奉命到鄂豫皖红色区域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征战生涯。
之后的十几年间,陈赓充分展现了一个有着专业素养的军官,是如何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更是带领我军取得了数不清的赫赫军功。
也正是在这段轰轰烈烈的戎马生涯中,他与邓小平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邓小平麾下的猛将很多,而陈赓是为数不多的能在思想层面与他产生共鸣的下属。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赓对于抗战大局、革命根据地建设、情报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提出过很多建议,并且能与邓小平深入探讨。
这对于邓小平而言是非常欣慰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军很多将领大多出自贫苦人家,根本没机会好好上学,因此文化素养比较欠缺。
而陈赓从小家境宽裕,在学堂里念了几年书,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军事学校,积累了比较深厚的文化和军事知识。
不仅如此,他还拥有一身能打胜仗的好本事,是一位不多可得的将领。
因此邓小平对陈赓寄予了很深的期望,在“三陈”中他最看好的也是陈赓。
而陈赓也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也依然奉命驰骋沙场。
1949年10月14日,陈赓率军协同15兵团解放了广州。26日又率部在阳江、阳春地区歼灭了4万多名国民党逃兵。
同年11月,他再次在雷州半岛、粤桂边等地指挥作战,直至将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势力全部歼灭。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赓临危受命,与彭老总一同赴朝作战,仍旧取得了不朽的战争。
回国后,满身功名的陈赓先后担任了多个国家重要部门的领导职位。
然而不幸的是,他好不容易能在和平年代休养休养被战争几乎打垮的身体,却在1961年被查出罹患了心脏病。
1961年3月16日,陈赓与世长辞,接到消息的各位中央领导纷纷悲痛不已。
尤其是邓小平,得知自己曾经的得意爱将,还没享上几年福就去世了,他的心中满是疼惜。
陈赓去世后,有关单位组织整理了他在战争时期留下的珍贵日记,并出版成了图书。
为了缅怀这位爱将,邓小平亲自为这本书题写了名字。
“三陈”猛将中,一人驾鹤西去,那么邓小平是如何评价另外两人的呢?
对于其中年纪最小的陈锡联,邓小平的评价是:进步最快。
邓小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陈锡联的成长与进步。
陈锡联比邓小平小10岁,也是一生戎马,在各个战争时期都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虽然他因为家庭条件差没能好好读书,没什么文化,甚至大字不识几个。
但他却善于思考、善于变通,学习能力也非常强。
在他的征战生涯中,曾先后四次身负重伤,但他都坚强笑对,硬是在一场场硬仗、恶仗中挺了过来。
在红军时期的一场战役中,陈锡联左手拇指受伤了。
由于当时行军条件和医疗条件恶劣,这截手指渐渐坏死,甚至已经发黑腐烂了。
医生本打算为他进行下一步治疗,不料陈锡联不愿再浪费珍贵的药品,便命人取来了白酒和剃头刀。
随后他端起白酒连饮两大口,一口喷在剃头刀上,大声喝到:
“来,给我黑了,没啥用了!”
就这样,陈锡联将军的左手拇指缺了一截,但他自己却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
长征途中,陈锡联又在一次战役中负伤。
护士为他作了简单的包扎,后来换药时,陈锡联看见自己的伤口竟然不见一丝血迹渗出。
陈锡联嘀咕:“负伤怎么能不见血呢?”
于是,他便忍着剧痛,让士兵把自己抬起来让伤口朝下,不一会儿腹腔里果然有积血缓缓流出,在这之后他就渐渐康复了。
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先后出任八路军团长、副旅长、旅长、分区司令员等重要职位。
在旧关镇、响堂铺、狮脑山、平汉路等地率军作战,都取得了大胜,他的威名响彻太行山一带。
而这些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他的细心学习、认真钻研。
后来,陈锡联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又率部打下了几场漂亮的大仗,抗战胜利后直接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司令员。
虽然他的年纪小,但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战绩,他彼时已经跻身“三陈”之列。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更是飞快成长,被提拔担任炮兵部队司令员,要知道当时与他并肩的,是罗瑞卿、许光达等开国大将。
之后的岁月里,陈锡联更是节节高升,出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等重要职位。
陈锡联之所以能平步青云,一路升迁,除了他自身才能过硬,当然也离不开老领导邓小平的提携。
对于陈锡联的军事才能和人品,小平同志自然了如指掌。
对于这个难得的人才,邓小平自然不愿让其埋没,因此一次又一次的在关键时刻推荐、提拔陈锡联。
而陈锡联也不负邓小平的栽培,为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更加值得庆幸的是,这位老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虽然身居要职常年劳累,但依旧身体康健、精神奕奕,一直到寿终正寝。
因此,对于邓小平而言,进步很快的陈锡联,在方方面面都让他觉得很欣慰。
相比之下,另一位爱将则让他每每想起就唉声叹气,甚至直言:对不起他。
这位爱将就是陈再道,与陈赓和陈锡联相比,陈再道的经历的确令人心疼。
陈再道出生于1909年1月24日,祖籍在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家中世代务农。
自陈再道出生起,家里的日子就一直过得很清苦。
3岁那年,父亲程源瀛因病离世,更是让这个清贫的家陷入了艰难的境地,陈再道只能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
然而更加不幸的是,不久后母亲和姐姐也去世了,只留下年幼的陈再道在那乱世之中。
为了活下去,陈再道在整个幼年和少年时期都饱受欺凌,体验到了作为穷苦人的诸多苦难。
万幸的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接触到了共产党的革命信念,从此之后他萌发了改变中国的理想。
17岁那年,陈再道孤身一人参加了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报名参加时他的“程”字被写成了“陈”,他便从此沿用了陈再道这个名字。
参军后的陈再道,深知自己比不上那些有文化、懂谋划的军官,便发挥自己身体素质好的长处,积极响应领导的作战安排。
在一场又一场战役的洗礼下,身强力壮的陈再道养成了带头冲锋陷阵的习惯,并且博得了勇猛的名声。
在后来的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陈再道已经是营长的身份了,但他依然亲自带兵突击,在敌人猛烈的枪炮下浴血奋战。
这这次战役中,他身先士卒为全师打开了进攻的缺口,但也不幸身负重伤。
当时战况紧急,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都非常紧缺,而他伤到的又是后颈这样的关键部位,如果不及时医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陈再道摸了摸鲜血直流的后颈,命令警卫员:“你用到把弹头给我挖出来!”
警卫员一听吓得直哆嗦,他对于医疗方面一窍不通,再说手边上也没有麻醉剂和消毒药品,徒手挖子弹实在太危险了!
陈再道看警卫员磨磨唧唧不肯动手,便咬着牙齿硬是用手将子弹头挤了出来。
后来陈再道康复了,领导们在表扬他立功的同时,也要求他今后不能再带头冲锋。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凭借着出色的战功,先后出任了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的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更是位居武汉军区司令员,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多年后他赋闲在家了。
对于这样一位有着苦难经历和卓越战功的老同志,晚年时期落寞下场,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莫大的遗憾。
尤其是对于他的老领导邓小平而言,简直是痛心疾首,但彼时邓小平也无能为力。
邓小平为何说对不起陈再道?
好在后来经过邓小平的多方协调,陈再道再次出山,担任了铁道兵司令员。
再次出任要职,已经年过古稀的陈再道激动不已,瞬间恢复了年轻时候征战沙场的魄力,将铁道部的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原以为陈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劲头,直到退休的那一天,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变故再次袭来。
1982年,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家的重点工作也转移到了经济建设方面。
然而,对于即将展翅飞翔的中国而言,臃肿的军队体系显得沉重不堪。
于是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决策。
而在这次规模浩大的裁军计划中,陈再道领导的铁道兵首当其冲,为此陈再道急得直跳脚。
他着急并不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前途命运,而是不忍心跟着他吃过大苦的铁道兵突然被裁员。
因为铁道兵性质特殊,平常干得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并且常常要面临和平年代的巨大牺牲。
不仅如此,铁道兵工作性质特殊,由于常年需要服从工作调动,很多铁道兵都与家人分居两地,对家人多有亏欠。
有的老兵已经到了四五十岁,还在过着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生活,甚至常年住着简易搭建的帐篷。
这些兵都像陈再道的孩子一样,十多年来服从他的一切指挥,在险山峻岭中为国家挥洒汗水,如今说裁就裁,让他们何去何从呢?
看着部下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模样,陈再道犹豫再三后找到了邓小平。
他一生从未求过邓小平,但这一次他的确没办法了。
然而,等他找到邓小平请求“手下留情”后,邓小平却严词拒绝了他。
之后他又给邓小平写信陈述其中厉害,依然遭到了拒绝。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所有人集体转业,从此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了。
在这次裁军事件后,陈再道落寞不已,但他没有责怪邓小平,因为他知道这背后是国家发展的大局。
1993年4月6日,陈再道因病在北京逝世,彼时已经89岁高龄的邓小平接到消息后满眼哀痛。
对于这位受了委屈的老将军,他始终觉得心中有愧,甚至直言:对不起他。
纵观邓小平麾下这三位老将军的戎马生涯,每一位都是战功显著,堪称建国功臣。
战争的硝烟过后,陈赓因病早早去世,陈锡联步步高升,陈再道落寞退场。“三陈”结局令人感慨。
而邓小平晚年对于这三人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于昔日麾下将士的爱惜和关怀。
致敬各位将领,致敬那段峥嵘岁月!
现实中真有吸血的人?历史上十大现实版吸血鬼
导语:大家经常看电影的,应该都知道吸血鬼的恐怖和残忍吧!在电影中,吸血鬼被描绘成吸血的生物,世上到底有没有吸血鬼这个话题一直都十分热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被贴上了吸血鬼的标签。接下来呢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历史上十大现实版吸血鬼,赶紧来看看吧!历史上十大现实版吸血鬼一、彼得·库尔登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01:450000曹操要杀孔融全家 孔融7岁小女说出一言 道破人生迷津 慧根罕见
(说历史的女人——第1148期)有句老话叫“有志不在年高”。对这句话向来有两句解释。其一是对于老年人说的: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没啥,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比如《封神演义》第23回中说: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39:380000李斯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相 聪明有才华(辅佐秦王完成霸业)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协助秦始皇同一天下,可以说为秦朝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做了不少的错事,比如发动沙丘之变,和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改立新帝等,那么李斯为什么还被称为千古一相呢?李斯千古一相够格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李斯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相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2:17:400002甘姓起源和来历:周武王分封同姓族人于甘地(以邑为姓)
甘姓是比较常见的姓氏,在全国各地分布很广,尤其是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甘家岭村甘姓人口最多且最集中,主要起源分为四种,一是源自夏朝的诸侯国甘国,二是源自商高宗武丁的老师甘盘,三是源自姬姓,比如周王分封同姓族人于甘地,四是少数民族改姓。甘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甘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15:120001古代800里加急有多快?为何连劫匪都不敢去抢,强盗:根本是找死
今天我们向别人传递信息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古代由于通讯技术不发达,相隔两地的人传递信息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在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时更是需要信使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在古代的交通环境下做到日行八百里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11-09 19:58: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