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协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下达一项紧急命令:完不成任务就杀头
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以胜利之姿挺进北平城后,随即以东道主身份邀请全国民主人士代表参与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筹建开国大事。
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偌大的北平城居然找不到一处可以解决音响问题的会场。
心急如焚的周总理得知消息后,当即电令王诤:“要是因为音响问题影响了会议,我要杀你的头!”
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王诤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得力干将傅英豪。
那么,临危受命的王诤和傅英豪到底是什么来历?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二人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和尝试?

王诤,江苏省武进县人士,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主修通讯学科。
1930年之前,王诤一直在国民革命军当中工作,担任无线电台少尉、报务员等职务。
后来在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王诤所属国民革命军第18师被我军剿灭,王诤等一批无线电人员也成为了红军的俘虏。
此时的王诤本可以选择脱下军装回家,但早就心属共产党的他毅然选择了加入红军队伍。
几天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了王诤等人,因为当时我军队伍尚没有组建起通讯力量,作为无线电技术人员的王诤等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毛主席表示:“无线电技术是个新技术,希望你们好好工作,为广大工农群体服务。”
毛主席的一番话说到了王诤心坎里,往后余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投身革命的决心。

后来的革命生涯中,王诤为红军队伍搭建无线电通讯电台、反围剿战争时期截取并破获敌人电报、抗战中组建八路军战略无线电网络、解放战争中帮助中共中央统筹前线。
王诤和他的无线电组织,在十几年的革命战争中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至于周恩来总理褒奖道:“中央委员 电台=党中央”。
如果说王诤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电信工作的开山祖师,那么傅英豪无疑就是王诤手里的那把斧子。
傅英豪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高材生,抗日战争开始后傅英豪中断了尚未完成的学业,开始投身广播宣传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为抗日工作做宣传。
傅英豪在《新华日报》工作时,无意间被周恩来总理发掘,总理看出此人颇有觉悟,在工作上又思维敏捷、动手能力极强,便把他推荐到了延安工作。

此时,王诤已经是中共中央通信部门的领导,傅英豪到达延安后就成为了王诤的下属。
在创办和开展新华广播电台的过程中,傅英豪请教了王诤不少问题,二人因此很快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往后的岁月中,傅英豪成为了王诤手底下的得力干将,共同为组织的革命战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夕,王诤已经是解放军通信部的部长,而傅英豪则是通信部技术处处长。
临危受命
1949年8月,此时距离中共中央筹划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不过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中南海怀仁堂的音响问题。

将怀仁堂选做此次会议会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当时的北京鲜有能够容纳成千上万人的会场,怀仁堂是唯一一个。
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之前,怀仁堂一直是傅作义将军召开作战会议的地方,这里安全性、保密性都非常强,但会场内并没有音响,毕竟怀仁堂从未开过大会。
1949年6月份,政协会议筹备委员会将怀仁堂选座会场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不过当时与会人员较少,尚且可以凑合,但到了正式会议时,声音问题一定要解决。
1949年8月12日这天,中南海俱乐部主任钟灵将问题反映到了周总理那里,作为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周总理当下就急了,一通电话打到了通信部。
这天,恰巧傅英豪来向王诤部长汇报工作。
作为共同奋战多年的老战友,现如今终于要一起迎来革命的胜利,两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工作汇报时二人更是谈笑风生。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王、傅二人的谈话。
王诤一边示意傅英豪暂停工作汇报,一边接起了电话,可没想到刚拿起电话就劈头盖脸迎来了一通斥责。
“王诤吧?中央正在筹划政治协商会议,地址选在了中南海怀仁堂。”
王诤听着总理不同于往常的严肃声音,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紧接着总理又说道:“现在怀仁堂的音响声音是一个大问题,那边的同志反映会场内有严重的回音,不少区域还有声音小、声音模糊的情况,这是肯定不行的。”

闻言,王诤顿时明白了总理的意思。
的确,这是共产党作为东道主邀请各界参与的第一次政协会议,不光事关共产党的颜面和形象,更关键的是这场会议讨论的是关于筹建新中国的大事。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下,倘若会场音响出现了问题,召开会议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外面有不少人都在质疑我们,说共产党管理不了国家,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问题,那这就不仅仅是一次失败的会议那么简单了,这是犯了政治问题!”
周总理越说越激动,字字如锤般敲在了王诤的脑袋里。
“要是没把问题处理好,我要杀你的脑袋!”
临了周总理撂下了这样一句话。

听完这话,一直绷着脸的王诤忽然间又露出了微笑。
多年在中枢机构工作的他,已经不知被总理这么“威胁”了多少次,王诤嘟囔道:“动不动就要杀我的脑袋,我有多少头也不够杀的。”
不过,嘴里这么说着,可王诤对总理布置下的任务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好今天你来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去做。要是解决不了怀仁堂的声音问题,我被杀头,你要逃不掉。”王诤笑呵呵地对傅英豪说道。
作为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傅英豪有多大能力王诤是最清楚的,这项任务如果他完不成,其他人也很难完成了。
傅英豪闻言也是一脸轻松,毕竟对他这样一个通信专家来说,怀仁堂的音响绝对算是小问题。
在一旁听电话的时候,傅英豪就大概猜测到了问题的原因,他相信只要把音响位置布置妥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只不过,实际工作时的情况让傅英豪意识到,他远远低估了这个问题的难度。

次日,傅英豪来到了怀仁堂会场。
考虑到问题的严重和时间的紧迫,中南海各部门向傅英豪敞开绿灯,不管是要人要物,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傅英豪首先考察了怀仁堂的环境。
其实,怀仁堂就是一处面积非常大的四合院,院内覆盖了一层铁皮屋顶,这让它看起来更加坚固和神秘。
礼堂就是四合院的天井庭院,四周的墙壁成为了礼堂的幕墙。
随后,傅英豪按照经验将一组音响喇叭分别摆放在礼堂的上下四方位置,但发现声音会出现冲撞,回音也经久不散。
紧接着,他又从各个角度出发,对音响进行排列布置,结果始终无法消除回音、混响情况。

几天时间过去了,傅英豪的工作陷入了停滞,他再也没有了一开始的轻松,每天抓耳挠腮的思索音响布置问题,但迟迟不见进展。
后来有一次,小组一位工作成员的一句话给了傅英豪灵感。
那天,大家都在为音响的事情发愁,直到吃饭时还在讨论解决方案。
不知不觉中,大家有一句每一句的闲聊到了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甚至有人当场背了出来。
“化整为零。”
忽然间傅英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
他猛地站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地嘀咕了起来。
一旁众人都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一个劲地追问:“快别卖关子了,你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的确,傅英豪想到了一个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但也许可以起到很大效果的方法,那就是把声源化整为零。
众所周知,声音音量越大,回音就越小,反之亦然。
既然现在迟迟解决不了回声问题,那何不把原本的单独声源分割开来,声源音量尽可能降低,回音自然也会随之降低。
傅英豪把想法告诉了众人,大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说干就干,几人放下还没有吃完的午饭,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傅英豪从北小街器材仓库中找来一组军舰上使用的扩音喇叭,接着把怀仁堂礼堂划分为九个部分,每个区域装上一个喇叭。
从生理学上考量,人的耳朵接收的是从前方传来的声音,在声源分散的情况下,声音几经反射才会传入人耳。在这种情况下,会场内的人不光能够很好地听到来自话筒中的声音,也可以将回音降到最低。

当晚,一行人忙活到了深夜,九个喇叭终于布置完成,大家亲切地将其称为“九头鸟”。
次日清晨,中南海所有的工作人员齐聚怀仁堂大厅,共同检验九头鸟的效果。
“喂...”
傅英豪怀着紧张的心情对着话筒说出了第一个字,会场内各个角落的测验人员纷纷举手示意声音很清楚,回音问题也几乎被降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
看到这一幕,傅英豪激动地跳了起来。
回去之后,傅英豪立刻将好消息汇报给了王诤,电话那头的王诤也兴奋得说不出话,半晌憋出一句:“我向组织申请,给你们发一座奖杯!”
九头鸟实验成功后,接下来傅英豪的任务就相当轻松了。
小组几人将九个喇叭刷成了灰色,电线也套上了空心管子,一眼望过去就像一从盛开的喇叭花。

而就在众人卸下一身担子的时候,周总理突然间又下达了一个任务,要求不光台上发言时不能出现杂音、回音,台下其他话筒也要具备同样效果。
好在有了之前的经验,大家对于这个要求信心满满。
傅英豪等人同样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会议现场的电话总机分割为几十个区域。
会议开始后,哪个区域的人员发言,会场一旁的工作人员就将该区域的线路接到九头鸟上面。
如此一来,台下众人的发言也能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
等到傅英豪一行人将所有设备布置、调试好之后,此时距离政协会议开幕只剩下不到三天时间。
不过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事后中共中央还真的奖励给他们一座银奖杯,上面清晰的刻着傅英豪等人的名字。

傅英豪出色的完成了周恩来总理交代的任务,并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所以在接下来开国大典声音问题再次遇到困难时,总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傅英豪。
开国大典现场即将迎来三十万群众,普通喇叭的音量根本不可能辐射到所有人,到底该怎么办呢?
同时,开国大典还准备了现场实时转播,当时国内尚还没有无线传输技术,天安门城楼上的声音只能通过喇叭扩音,接着再通过电台的收音设施传播到全国。
所以,傅英豪接下的这项任务比之怀仁堂那次还要艰巨。
联想到上次的化整为零方法,傅英豪突发奇想可以将此方法反过来使用。
他把9个喇叭焊接到一块金属板上,3x3排列开来,打造出了一个九头鸟超级喇叭。

经过试验,九头鸟获得了空前成功,主席台上的声音可以传播到天安门广场各个角落,甚至效果有些“好过头”了。
开国大典中,当林伯渠秘书长请毛主席按动电动按钮升旗时,城楼上的工作人员立刻意识到双方没有提前沟通按钮位置。
于是,一位工作人员小声问道:“按钮在哪呢?”
两边开始低声细语沟通起来。
可没想到的是,现场的话筒十分灵敏,再加上九头鸟的超级扩音效果,这一小段对话也被播放了出来,甚至通过收音机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这段对话也成为了开国大典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傅英豪发明的九头鸟,在开国前后几项重要事件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成为了傅英豪为之自豪一生的经历。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十年后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再一次参考了九头鸟的创意。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指示:修建一个容纳万人的礼堂,人民大会堂的修建正式提上日程。
按照初始规划,人民大会堂南北宽度达到76米、东西深度60米,最高处33米,体积达到8.6万立方米。
从声学角度考虑,要想将声音效果达到最优状态,每个人所占面积以4-6立方米为宜。
以此推断,容纳万人的人民大会堂理应将体积控制在6万立方米。
但人民大会堂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建造过程中没有来得及仔细考虑声音问题。

当声学专家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大会堂的雏形已经建造完成。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解决会场体积过大问题?
思前想后之下,突然有人提起了当年的怀仁堂。
一行人经过中央办公厅批准后,仔细考察了怀仁堂的音响设计,并充分吸收了傅英豪当年的“化整为零”理念。
回去后,工作人员在大会堂每个座椅下面安装一个小喇叭,果然完美解决了会场声音问题。
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是新中国声学领域的一次飞跃,后来的测试证明其音响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此后的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文艺表演,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施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当时打造的两套声源系统沿用了长达几十年之久。
而在这背后,傅英豪当初提出的“化整为零”思想功不可没。

现如今,当年的九头鸟大喇叭早已成为了博物馆中的文物。
在当下中国声学领域技术的基础上,化整为零的方法也已经用不上。
但在当时受制于技术和设施的背景下,我们的先辈硬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色的完成了当时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勇于探索、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种精神也远比技术和方法本身要来的珍贵。
为何世人都怀疑王莽是“穿越者”?你看看他的妻子,穿的是什么?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在西汉末年时期夺取了皇位,创立了新朝,但这个朝代只存在了不到15年的时间。从他掌权到覆灭,王莽做出了许多大胆的改革尝试,但其政策却饱受批评和质疑。而关于王莽的身世,历史上就有一个传说:他是一位穿越者,在时空之间穿梭而来。这个传说源远流长,许多人都在怀疑其中的真实性。那么,为什么世人会怀疑王莽是“穿越者”呢?你看看他的妻子穿的是什么就知道了。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26:560000拜占庭帝国时期,西部边疆政策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以史料中的案例为例,埃维里是萨珊军队的一位指挥官,他的军队一直进军到君士坦丁堡对面的海岸。后来,在一场失败的战场谈判之后埃维里一直秘密与拜占庭保持联系,并在拜占庭的支持下军事上日益强大,最终推翻了当时的国王,在掌权之后与帝国达成和平。这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颠覆,是通过以技巧和机智进行的官方和私人谈判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非常有效的避免了进一步的战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50:390000耶律楚材简介:蒙古第一任中书令(蒙古汉化的倡导者)
说到耶律楚材,很多人可能不认识,其实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原本是金国契丹人,后来金国中都被蒙古军攻占后,他就被成吉思汗收为臣,之后三十余年,耶律楚材尽心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父子两,使得蒙古帝国由半野蛮状态向先进的中华文明靠拢,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一下耶律楚材吧。一、耶律楚材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48:450000韩子高容貌复原图,柔美妖娆迷倒皇帝成为男皇后
自古皇帝就是男人的职业,而皇后自然是女人了。但韩子高则打破了这个例子,成为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而这当然是因为韩子高的绝世容颜,甚至能让皇帝都为之倾倒。于是人们不禁就对韩子高容貌复原图十分好奇了,究竟长着怎样的美貌呢?韩子高复原图简直太帅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0:52:44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