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22

湖北老农借给红军400大洋,2015年孙子带借条讨要,结果如何?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7:45:5015

湖北老农借给红军400大洋,80多年后孙子带借条讨要,结果如何?

2015年,湖北省孝昌县一村民杨民荣,向政府出具了一张小心翼翼保存的80多年前的借条。

借条显示,红军向他的爷爷杨长银借了400块大洋。杨民荣希望政府现在能兑现当年的欠款。

那么,红军当年为何会向老农借钱?

80多年前的一张借条,放在今天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力?

当时的400块大洋放在现在又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呢?

杨民荣的爷爷名叫杨长银,是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金盆村的村民。

这个村子地处偏僻,但村民们也知道外面在到处打仗,十分凶险,村民们都时刻保持着警惕。

突然有一天,村外来了一群军人,看上去狼狈不堪,似是刚打完仗逃到这里。

他们到村口的时候都停了下来,只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进来找到村长,问村长他们能否在村里借住一段时间。

村长拿不定主意,于是找了些村民来商量对策。

有个村民听说有的村遇到过好几次军队的人蛮横无理,拿东西还不给钱,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也抢村里人的东西。

听了这些话村民们心里都没底,害怕自家维持生计的粮食牲畜被抢走,犹豫着不敢贸然答应刚才军人领导的请求。

杨长银的祖上不是普通农民,到底有些见识。他站起来对大家说道:

“虽然有人遇到过不讲理的部队,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也有一些部队在前线不畏生死的打仗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不能一盖而论。

而且我看这支部队很有纪律,想借住但没有直接进村里来,而是让领导先来找村长商量,不像是强取豪夺的队伍。”

村长思虑过后朝大家点了点头说道:

“长银说得有理。走,先请他们进村休息再说。”

队伍进村后,村民们都把家里能住的地方收拾出来给他们住,还做了便饭送去给他们吃。

村民们晚上睡觉也不敢睡得太死,都留着心,怕半夜出什么事。

谁知道第二天家家起来的时候,队伍里的年轻人都在忙着挑水劈柴,喂鸡喂猪。

队伍里的人和村民忙活着一起吃完早饭后,还扛起锄头跟着村民们下地帮忙干起了农活。

这下村民们可放心了,像照顾自家的小辈一样照顾着这支部队的军人。

军人们也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尽力帮忙减轻村民的负担,把农活抢着全干完了。

半天下来,村民也都知道了原来这是一支红军队伍,被国民党一路围剿追杀才到他们湖北这一带。而他们村口只是其中一队,想在他们村暂做休整。

而之所以红军们都抢着帮村民们干活,是因为红军部队在进村之前干部们给大家强调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相关规定。

休整几天过后,这支红军队伍收到了上级扩充军队筹集军资的任务。

为了保障革命活动的正常开展,红军队伍分了几支小队到附近的村镇招纳新兵和筹集资金。

村长告诉大家这个消息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去报名参了军。

其余村民则把家里多余的粮食牲畜和银钱都拿了出来,交给队伍以作军资

杨长银祖上有些积蓄,家境相对较好,当时手中有200多块银元,心中清楚这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挺多,但对于行军打仗的部队来说还是九牛一毛。

于是,他又到处奔走找亲戚们借了100多块银元,凑了400块的整数给红军送了过去

红军的干部见杨长银送了这么多银钱来,握着杨长银的手连声道谢:

“杨大哥你这400块大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太感谢你了!”

红军队长当即写了一张借条交到杨长银的手上,并叮嘱他:“等我们革命成功了,你一定要拿着这张借条找我们红军兑现!”

杨长银摇了摇头说:

“你们红军在前线冲锋陷阵都是拿命在保护我们这些老百姓,我们只是拿些吃食和钱财给你们而已,跟你们的艰苦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一些心意,不要说还不还的话。”

干部坚决地把借条塞进杨长银的手里:

“我们部队虽然艰苦但有明确规定,不得拿民众的一针一线。有借必须有还!

杨长银看无法推拒,只好把借条收了起来。只当是为红军这份严于律己的品格留个纪念。

当地民众知道红军部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也尊重有加,是一支值得信任的军队。于是大家能参军的参军,能出物资集物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村民们送红军部队离开时,不仅队伍人数得到了扩充,粮食资金也都相对充实。

而红军能在短短数年间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甚至更多,除了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还基于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此后,杨长银也经常会打听这支部队的动向,希望听到他们打胜仗的消息。

但革命局势变幻莫测,且当时通讯不发达,时间久了杨长银便失去了这支红军队伍的消息。

直到新中国成立,杨长银才再次看到这支为国为民的人民子弟部队。

杨长银一直十分珍惜这张借条,将它视作为革命出力的荣耀。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去政府兑换了借条,杨长银却从未想过去兑换借条,但平时却经常跟儿孙讲述那段特殊时期令人动容的故事。

直到杨民荣的爷爷杨长银和父亲杨文顺先后离世,这张特殊的借条才传给了杨民荣的手里。

父亲杨文顺过世前告诉杨民荣,当时红军的借条都是用毛笔写好的规范格式,借款时只需在中间填上借款人姓名和借款金额。

杨文顺嘱咐杨民荣要好好保管爷爷留下的这份荣耀,将借条传给后人,也将红军与爷爷的故事传下去。

杨家虽然祖上富裕,但几十年间,从打仗闹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时局动荡到国泰民安,到了杨民荣这一代却遭逢巨变,相当落魄。

在杨民荣的生活又一次遭遇变故,实在无力承担之时,他突然想起了爷爷传下来的这张借条。

杨民荣不知道这份特殊的传承是否帮能自己度过这次难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拿着几代人珍存的借条找到了当地政府部门。

由于这张借条年代久远,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无法辨别其真实性,但事关重大,于是赶紧上报有关部门请求证实。

这张发黄破旧的红军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虽然破旧但由于杨家人精心保管,上面依旧能看清大致内容。

上面写着:

“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等字样。

借条落款为“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并有队长涂杏的盖章。

相关部门翻阅无数文献记载,终于找到了一篇1992年编制的《孝感县志》,其中记载:

“1930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红一军一师于阳平口战斗后,进行扩编整训,部队由1200人发展到1500人。”

相关资料佐证,1930年,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的联络点之一,就是杨家所在的孝感县一带。

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和汪精卫二人,先后公然背弃孙中山先生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之后,很多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共产党人遭到重创之后果断改变战略,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

国民党一边全力捕杀共产党员,一边封锁红军部队的补给渠道,妄图将共产党彻底消灭。因此红军部队物资匮乏,反围剿行动十分艰辛

这支借住杨长银所在村子的红军队伍也是其中之一,红军部队迫不得已才会向老农写借条借钱。

其实,当时很多老百姓都有像杨长银这样的借条。

这些借条都是革命工作的见证,是历史的见证。

从1927年开始,国民党数次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又一次次制定策略反抗国民党的围剿。

1934年红军又被迫长征,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军资匮乏的情况下,红军领导允许部队向民众暂借粮食牲畜及银钱等物资度过难关,但必须写下借条,以后必须如数奉还。

红军部队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恪守规矩严于律己,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尤其是坚决贯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借必须有还。

所以,红军部队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向借了物资的老百姓开具了各种行式的借条。

杨民荣出具的借条被相关工作人员证实了其真实性,但此时距借钱时期已有大半个世纪之久,而且当时借的是银元,那么,当时的400块银元现在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呢?

在革命活动时期,全国都在打仗。

青年人多数在当兵,年龄大的农民本就体力不支,又因战争更是没法正常耕作,牲畜也同样是养不肥。

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牲畜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紧缺。

而作为当时的通用货币的银元,一枚银元就可以买几十斤大米,或是十几斤上好的猪肉。

普通人在农村,三四块银元买块地,再用几块银元买些牲畜,就是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了。

哪怕是当时拿性命上战场的士兵,每月也才5块银元的工资。

据记载,鲁迅先生家于1919年北京买的一套1300多平的四合院,花费仅为3500块大洋。

由此可见银元在当时社会的强大购买力

由杨长银在1930年借给红军的400块大洋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而在借条出具的2015年,银元作为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币种,不仅历史内涵丰富,而且外观精致、艺术价值极高、存量稀少,是难得的收藏品,在收藏界那可谓是有价无市。

那么,以现情况只能用人民币支付,但又该支付多少人民币呢?

一块银元大约有23.9克银,以当时的1元大洋相当于现在的60元至80元人民币的兑换比例,那么四百块银元大概能换将近40000块人民币。

最终,政府兑现了80年前的承诺,为杨民荣将400块大洋兑换成了现金。

借条虽以4万元兑换,但见证了那段艰辛革命的借条却是无法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

00015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