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京郊发现木炭紧急上报,黄作珍指示:请示出动工兵,拨款10万
1974年6月,北京正值炎热夏季,郊外的大葆台村的工人们依然在顶着烈日施工。
忽然,几位钻井工人发现了几件奇怪的物件,其他工友闻讯赶来围成了几个圈,只见地上裸露着一些白泥膏,旁边还有一些木炭残渣。
商量过后,几人将此事上报给了工地领导,工地领导又将此事层层上报,最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黄作珍作出批示:请示出动工兵,拨款10万...
这个工地的下方到底发现了什么?黄作珍为何要出动工兵?
1974年,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根据有关部门的指示,打算在大葆台村的两个大土堆下方,储存几个大型储油罐以备日后战时所需。
按照预先的开挖计划,由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的工作人员进行钻探,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然而6月8日这天,几名工人进行钻探作业时,忽然发现土里有许多木炭和白泥膏,众人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些木炭和白膏泥应该不是一般的东西。
于是,工人们将此事上报给了工地领导,工地领导查看后也感觉到此事非同小可,便立马联系了北京市文物管理处。
很快,两位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匆匆忙忙赶到了现场。
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工人师傅的介绍,随后立即展开测量,发现这里是一座高9、南北长100、东西宽99米的沙丘。
这片大约70亩的沙丘上面,长满了野草和酸枣树,乍看上去与普通的沙丘并没有什么不同。
考虑到工人挖出的木炭和白泥膏,一般是汉墓室常用的保护材料,工作人员断定这下方可能有一处墓葬。
并且根据这个沙丘的面积来看,这个墓葬很可能是个足以轰动全国的大墓!
为了尽快揭开这座墓葬的神秘面纱,工作人员立即返回单位将此事继续上报,随着上报层级越来越多,大葆台村一时间成了“知名地区”。
与此同时,工地的施工工作也全部暂停,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要求文物管理处尽快拿出准确意见,以利于他们钻井工程的开展。
最终,地质勘测处、东方红炼油厂和市文管处三方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决定再请勘测处和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协助补探。
于是,7月3日到8日,一次更大范围地勘测在工地再次展开。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除了继续探出木炭、白泥膏外,还探出一枚汉代五铢钱和一块厚4厘米、上髹红漆、下施黑漆的木头。
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认真研究,初步认定这是一座大型西汉木槨墓。
这么大的墓葬在当时国内也属罕见,为了进一步确认墓葬的情况,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的领导又从全国各地协调了一批专家前来协助勘测,最终确定了这片工地的下方的确地一座汉墓。
既然已经确定这一事实,那么,如何将这座大墓科学完好地开掘出来,就是最紧要的问题了。
很快,所有情况被上报到北京市委,时任市委书记的黄作珍得知消息后,决定停止大葆台村的施工作业,并亲自督办这次考古发掘行动。
随后,黄作珍处理完紧要工作,在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大葆台村视察。
然而在探讨开掘方案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古墓上方的土堆很有可能是封土堆,而封土堆本身也属于文物,不能随意挖掘。
这个观点的提出令各位领导和专家陷入了沉思,大家经过商议后决定,先通过查阅资料来确定这座古墓的墓主人身份,再据此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考古发掘。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并没有直接的资料能证明这座古墓下方埋葬的究竟是哪个王侯将相,这也意味着墓葬的规格、陪葬品都多少无从得知。
于是,开掘墓葬便成了唯一的办法。
这年8月,大葆台古墓发掘小组在北京正式成立。8月19日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座大墓下方的文物珍品惊艳亮相。
得知自己有幸参与到这一声势浩大的文物发掘工程中,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无比激动。
紧接着,考古小组测算出这处墓葬的土方量有足足三万六千多立方米,这个时候问题来了:
这么大的墓地,这么多的夯土,单靠现场考古人员的挖掘显然是不行的,恐怕挖到第二年也无法看到墓葬的真实面貌。
于是,考古小组的负责人将此事报告给了北京市委书记黄作珍,不料黄作珍听后并没有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而是笑呵呵地说道: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跟北京军区的同志们打个报告,让他们调一些工兵过来协助!”
之后,黄作珍多方协调有关部门拿到了调派工兵的批文,一批批工兵也先后进入了考古发掘现场。
为了进一步支持这次开掘作业,黄作珍再次批示:拨出10万元人民币作为本次考古发掘工程的运作经费。
有了工兵的大力协助和充足的资金,考古工作是否会一切顺利呢?古墓里究竟会出土那些物件儿呢?
开掘作业一个月后,这座墓葬的墓口才终于全部探清,墓葬南北长27米,东西宽23.5米,南北各有一条墓道。
在这个基础上,正式开掘墓室终于拉开了序幕。
随着开掘工作的推进,几个形态各异的陶纺轮、几把燕明刀、几个战国时期的蚌镰陆续出现了大家眼前。
这些物件儿让考古专家更加确信,此次开掘工作势必会大有收获!
然而很快,就有人在墓葬的侧面发现了一个洞,这个洞正是人们常说的“盗洞”,看形状似乎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盗洞。
这令大家刚刚燃起的热情瞬间冷却了下来,看来这座墓葬已经惨遭盗墓贼的毒手了!
更加不幸的是,在之后的开掘作业期间,大家又陆续发现了几个不同年代的盗洞,其中一些正是现代盗墓贼常打的圆形盗洞。
这接连出现的坏消息,令大家纷纷猜测:
“这座大墓是不是已经被历代盗墓贼洗劫一空了?”
“这么浩大的开掘工程,该不会白忙活一场吧?”
毕竟,“汉墓十室九空”的情况在过去的开掘作业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不过考古小组经过开会讨论后判断,这座汉墓规模宏大,即便被盗墓贼光顾过,其中应该还有不少具有研究价值的物件儿。
因此,大家还是应该按照预先的计划继续开掘。
值得庆幸的是,几天后,一个好消息传了出来:
考古小组在这座大墓的西南侧又发现了另一座古墓,而这两座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夫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汉人在夫妻合葬时讲究“同地易穴而葬”,而这两座并列的大墓刚好符合这一点特征。
随后,专家们将这两座大墓划分为一号墓和二号墓,继续组织开掘。
然而,在之后的开掘中,就在大家以为很快就能确认墓主人身份时,又有人在墓室上面发现了大面积火烧的痕迹。
这令专家们再次眉头紧皱,在场所有人都祈祷这座大墓不会毁于大火。
与此同时,大家还发现一些木块整整齐齐地堆在墓室的周围,整个墓室呈现“中字形”的结构。
这一墓葬结构被公布后,在全国开古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因为这种形制的汉代墓葬在我国是第一次出现,而能够用这种形制的一般都是皇族身份。
之后,专家组在发现了不少当时用来殉葬的动物尸骨,经鉴定分别是一匹豹子和三匹马。
除了这些,墓室的外回廊还有一些陶瓮和陶俑,里边装了各种兽骨。
这些都说明了墓主人在生前生活奢华、身份尊贵,然而光凭这些,还是确定不了墓主人的具体身份。
很快,一位工作人员又在墓室的内回廊里发现了一片刻有文字的漆器残片,上面的字迹虽然经过千百年的腐蚀,但还依稀可见。
专家们立刻对这一残片展开研究,经过比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墓主人的身份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这座墓葬下面躺着的正是汉武帝的三儿子刘旦,也就是西汉时期的燕王。
确定墓主人身份后大家继续开掘,然而等到进入刘旦的墓室后,大家却惊奇地发现他的棺椁早已被打开。
不仅如此,他的遗骨还被丢弃在了距离棺椁不远处的地方。
看到这样的场景,专家们面面相觑,现场的其他工作人员则是纷纷议论盗墓贼们实在缺德。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刘旦夫妇的两座墓虽然几经盗墓贼光顾,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努力下陆续出土了玉镂雕象纹环残器、玉变形夔龙纹磺、玉缓形碟、玉浮雕螃纹器等近百件玉器,还有一些其他珍贵文物。
在开掘工作步入尾声时,有专家认为一号墓并未遭到太多破坏,并且它是当时国内唯一一个属于“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墓。
为了给国内外学者和群众提供一个能够研究或观赏的实物,专家建议将这座墓葬保留下来,最好能建一座专题博物馆。
最终,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葆台汉墓遗址,北京市政府决定于1979年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建馆小组邀请了多位专家展开数次座谈,就墓室的复原原则、方法、用材和陈列提纲广泛听取了意见。
经过各方面的多年努力,一个新颖、独特、科学的遗址性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终于建成。
1983年12月1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些被开采出来的珍贵文物终于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熙熙攘攘的游览人群中,一些导游员为游客们讲述了墓葬主人燕王刘旦的悲惨一生...
前文已经说到,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虽说不是皇长子,但年幼时期的刘旦勤奋好学,乖巧懂事,深得刘彻的喜爱。
得到父皇的肯定后刘旦更加勤勉,长成了一个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小伙子。
然而,即便刘彻很喜欢这个三儿子,也不会让他威胁到皇长子的继承权。
于是在元狩六年(前117年),他将刘旦、与刘闳、刘胥同日册封。刘旦被封为燕王,封地是蓟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区。
在做藩王期间,刘旦兢兢业业守卫边疆,依然深得汉武帝的欢心。
然而,到了征和二年(前91年),西汉出现了历史上令人震惊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却以失败告终。
兵败后的刘据含恨自杀,导致太子之位空缺,汉武帝也没有立即在众多儿子重新册立太子。
当时汉武帝的次子刘闳也已经去世,在剩下的皇子中刘旦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哥”。
刘旦认为按照长幼次序排下来,皇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便暗暗积蓄实力。
然而几年过去,汉武帝还是没有要立太子的意思,这可急坏了刘旦,他担心父皇会在其他几个弟弟中立太子,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刘旦立即派使者上书表示自己想调回长安,并且请求长期驻守保卫长安。
汉武帝一看到信便明白了其中用意,汉朝只有皇太子才有资格长驻长安,刘旦此时上书分明就是想毛遂自荐当太子!
汉武帝愤怒地把书信扔在一旁,斩杀了前来送信的使者,并找一个理由削了刘旦封地内的三个县邑。
有了对刘旦的这份厌恶后,汉武帝终于意识到必须早立太子,于是便立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次年二月,汉武帝病逝,幼子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
刘旦原本就对弟弟即位心怀不满,后又敏感多疑,认为汉昭帝有意操纵朝臣针对自己。
于是他便暗中联络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起兵造反篡夺皇位。
然而还不等他行动,造反计划就被人告发到汉昭帝面前,刘旦和一众党羽最终全部被抓获。
汉昭帝念及兄弟之情并未处死刘旦,然而刘旦却不以为然,认为汉昭帝日后必将找机会除掉自己。
于是,在安分了两年后,刘旦又勾结朝中重臣准备再次谋反。
要说刘旦的确运气太差,第二次造反又重演了上一次的闹剧,也是还没行动就被人告发了。
汉昭帝见这位哥哥如此不知好歹,便下诏痛斥刘旦活着都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刘旦羞愧难当,又深感夺权无望便在家中自杀了。
虽然刘旦两次造反,但他毕竟是刘彻的亲儿子,又是刘彻亲自册封的燕王,因此他死后墓葬宏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这位燕王生前窝窝囊囊含恨而终,死后又被盗墓贼开棺抛尸,这应该是汉朝历史上混得最惨的皇族亲王了吧?
大葆台汉墓几经盗墓贼光顾,虽然最终开掘出来的文物数量并不多,但其珍贵的历史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也正是因为一次次开古开掘工作的推进,才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我们也才有机会感受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璀璨绚烂!
沈万三是被谁杀的 真相到底如何(明朝首富)
沈万三的死亡可能是站错了政治立场。帮我们说起明朝的时候,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朱元璋或者是刘伯温,而在明朝也出现过很多的奇人,比如说首富沈万三就是这样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沈万三在明朝可以说是一个掌控这半个国家命脉的人,能在那个时候拥有这么多的财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可是沈万三的死亡也是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沈万三的死亡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1:53:460000鄂姓起源和来历:黄帝赐封姞姓子孙于鄂(以邑为姓)
鄂姓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姓氏,目前总人口只有11万而已,起源非常的多样,一是源自黄帝赐封姞姓子孙于鄂地。二是源自晋哀侯被封于鄂邑。三是源自晋国嘉父投奔鄂,后改为鄂姓。四是源自楚王熊渠将自己的二儿子封于鄂城,五是源自岳飞,因为他封号为鄂。鄂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姞姓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04:550001大唐瘦客——杜甫的精神图腾
1、大唐我写的大唐,是杜甫的大唐。是历史天空曾经光芒万丈而后又逐渐散为流霓隐入黑暗的那一段。生逢盛世,盛极而衰,对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命运来说,都是不幸的,但对于一个诗人,却是幸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33:230000李斯具五刑为什么又腰斩?因与赵高篡改诏书(受分尸之刑)
相信熟悉秦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李斯这个有名的丞相,虽然他对于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最终的结果却非常悲惨,不仅被判处了具五刑,还同时被腰斩于咸阳,那么他到底犯了什么罪需要被如此对待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李斯具五刑为什么又腰斩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28:5200002018年,四川女孩看爷爷搬砖辛苦,高考故意考47分,后迎来新机遇
2018年6月下旬,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孩坐在电脑旁,旁边是她六十多岁的爷爷。相比于孙女的镇定,爷爷显得十分焦灼:“娟儿,可以查了不,你快看看你考多少分?”。“你别急,你家孙女平时成绩不差,上个大学肯定没什么问题!”旁边的邻居看到沈大爷紧张的样子,打趣道。女孩显得有点迟疑,突然她像是下定决心一样,按下了鼠标。电脑上出现的成绩让刚刚开玩笑的邻居傻了眼——47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6:02: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