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光美弥留之际,子女问她还有何未了心愿,王光美:花明楼
2006年10月13日,在北京305医院内,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强撑着精神支起身体,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这位病床上的老人,就是王光美。
王光美努力的弓起双手,做一个鞠躬的动作,身边的女儿刘亭亭立刻站了起来,边流泪边小声的询问母亲,是否有什么要交代的事情。
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面色苍白,气若游丝地说出了三个字:“花...明...楼”
听到这个熟悉的地名,女儿刘亭亭哭得泣不成声,拼命地点头示意自己听到了,答应了母亲的这个心愿。
花明楼是什么意思?王光美又为何对这三个字如此放心不下呢?
1921年,王光美出生在北京。
当时她的父亲王治昌正以公使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往大洋彼岸参加国际会议,喜得贵女,便结合自己当时情景,给这位家中的第一个女儿取名为“王光美”。
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更是不同,她不仅对于女子缠足的陋习嗤之以鼻,更是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思想。
1906年,日薄西山的清政府便有创建北洋女师学堂。而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便是女师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之一。
在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董洁如更是多次向中共地下党员伸出援手,出了很大的力。
由此可见,出生在这样家庭的王光美,势必眼界和想法都会更加前沿,更加与众不同。
早在中学时期,王光美便展现出了自己在理科上的天赋,与其他两名男同学常常霸占学校成绩榜上的前三名,因为三人之间的数学水平不分伯仲,而且又恰巧都姓王,因此,学校的同学们便称呼这三个学霸为“数学三王”。
而她的成绩单上,更是直接被老师们评价为“数学女王”。
辅仁大学占据了王光美大部分的青春时光,她在这里读完了自己的本科、研究生,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此时的王光美,人生的方向还始终停留在物理学科上,也正是因此,有人曾断言,如果王光美一直走物理这一条路,考上博士继续深造,甚至会成为杨振宁的学姐。
1946年,王光美就已经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入学批准,她已经一只脚跨进了物理学术界的大门了。
而与王家交好的崔月犁不仅常常跟王光美提起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并带来了一本书,名叫《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书中,详细又严格的规定了共产党员的言行举止,并陈述了党员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内容十分翔实。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了王光美的最早的启蒙之一。
正因内心有了革命的火焰,因此在崔月犁举荐自己加入新成立的军调处,作为翻译来跟美国人打交道时,王光美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她虽然此时并未入党,却早已拿书中的党员要求来规范自己,身体力行,而一位合格的党员,在革命与出国留学之间,自然会选择留下来,参加革命!
后来,内战爆发,军调处解散了。
而此时的王光美又一次面临了选择,那就是去往美国继续学业还是留在国内参加革命?
王光美似乎连考虑都没有,她直接乘坐飞机去往了那个书中的革命圣地——延安。
她选择延安也是因为她早就对这个地方心向往之,迫切地希望能在这里结识到像叶剑英、李克农这样的革命同志,更希望能学习到更多的新思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但王光美并不知道,那本被自己看了好几遍的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它的作者刘少奇也在这里...
王光美是延安出了名的“大才女”,容貌端庄大气,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当地很受欢迎。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也很喜欢跟这个小自己十岁的女孩子相处,常常邀请王光美一起去参加舞会,认识一些新朋友。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康克清提议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少奇吧”。
那是王光美第一次见到刘少奇,这本她拜读依旧的书籍的作者,但两人只是互相握了握手,都没说话,匆匆一瞥,她唯一的印象便是觉得眼前的这位领导很瘦很瘦。
之后因为工作的缘故,两人也只是匆匆见了几面,但刘少奇已经在几次短暂的见面中,对沉稳美丽的王光美有了很好的印象。
有一天,王光美接到通知,说刘少奇要见自己,就在枣园等着她。
王光美很纳闷,自己刚到延安没多久,怎么会找自己谈话呢?而且,自己又不知道枣园在哪里,怎么去呢。
而来找她的人并没有陪同王光美一同去,而是笑着牵过来老马,说:“都说老马识途嘛,这匹老马认得少奇同志的家,你就跟着马走吧!”
带着一头雾水,王光美跟着这匹老马,穿过延河,到了枣园。
到了刘少奇的住处,屋子很简陋,也没有什么能招待别人的东西。
刘少奇从破旧得摇摇欲坠的抽屉里,翻出了一个脏兮兮的、又很小的梨递给了王光美。
这就是他这里最能拿出来的“奢侈品”了。
王光美要来刀,慢慢地削了起来,削完了整个梨子,梨皮还连在一起挂着不掉下来。
这让刘少奇感觉很新奇,询问这是怎么削的,说他从来没见过有人削水果皮是这样的。
王光美始终云里雾里,不懂刘少奇叫她过来是干什么。
这天吃饭的时候,刘少奇问她,要不要一起去晋察冀。
王光美稀里糊涂回答说,我留在晋西北也是搞土地改革,为什么一定要去晋察冀呢?
她此时并不知道,刘少奇已经在几次的工作接触中,对自己很有好感,这句不经意的询问,也是一次中国人的含蓄的示好。
后来,刘少奇带着大家去往西柏坡,成立了新的根据地,而王光美则转移到西北地区去了。
而在那个时代里,就连夫妻都有可能因为一次转移,余生不复相见,何况是还没有明确下来关系的俩人呢?
难道真的就缘分尽了吗?
1948年3月,王光美来到了西柏坡。
而她的到来,仿佛给了刘少奇勇气一般,他勇敢地开口向王光美表白。
除了表达了自己对于王光美的爱慕之情,刘少奇还着重讲了自己的过往,包括婚姻经历、有几个孩子要照顾,也说了自己的工作很忙,年纪又大,可能很多事情都顾不上等等。
王光美越听越奇怪,别人告白的时候,都会对自己大夸特夸,怎么刘少奇一直在说自己的缺点呢?
当时王光美并没有明确答应,但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与刘少奇的接触越来越多,王光美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打动,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1948年8月21日,在一间简陋的土房子里,俩人完成了婚礼。
婚后,王光美被调任为刘少奇的秘书,二人之间非常默契,常常刘少奇只是轻轻咳嗽了一声,王光美就能立刻领悟他的意思。
俩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加上刘少奇之前的孩子,刘家成了大家庭。
而作为这个家里的大家长,王光美对待每个孩子都一样对待,对每个孩子都十分关心但又有原则。
当时家里的老大刘爱琴出国留学了,刘涛就成了家中的“老大”。
王光美了解刘涛内心的敏感,当时每个月家用很少,需要照顾的孩子们又很多,一切的花销都需要精打细算。
但即使这样,王光美还是坚持每个月给刘涛5元的零花钱,希望刘涛在学校里能过得好一些。
但特殊照顾却不等于溺爱,对于所有的孩子,王光美都是同一套严格的标准,不准擅用公家的东西,不许追求奢侈的享受,更不许何必人攀比。
作为刘少奇的孩子,几个孩子即使在拜访别人的时候,最体面的衣服也是干干净净打着补丁。
王光美在生活上为刘少奇分忧解难,在工作上也不例外。
1961年,刘少奇和王光美一起回到了湖南农村进行调研,了解目前的农村发展状况。
这是王光美第一次来到刘少奇长大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又亲切。
王光美曾多次听刘少奇提起花明楼,这个地方,自从参加革命后,刘少奇便很少再有回家乡探亲的机会。
但通过刘少奇的多次追忆,王光美早就对这个小河潺潺、树木秀丽的地方心怀神往,花明楼是刘少奇心中最美的胜地。
为妻子的王光美,受到刘少奇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感染,不自觉地早就在内心多次想象花明楼的宜人风景和淳朴民风。
这一次的到访,让王光美感到激动与兴奋,而身边的刘少奇,平静的外表下,同样是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王光美跟着刘少奇去了刘少奇母亲的墓地,眼看着墓地十分破旧,当地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可以修缮一下。
刘少奇拒绝了,并一再强调,如果之后这里需要建设开发的话,这个墓地可以直接去掉!
而刘少奇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一不心生敬佩。
陪伴在一旁的王光美,听着周围的人们用自己丈夫一样的乡音交谈,言语之间的朴实让王光美感到内心安宁又幸福。
花明楼是刘少奇的故乡,但从这一天开始,也成了王光美心中的故乡。
这次短暂的到访花明楼,走过刘少奇幼时的家,成了刘少奇夫妇难得的一次假期,更是王光美心中的美好回忆。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离开之后,两人再也没有一起回来过了...
爱人长眠花明楼
1988年,刘少奇纪念馆在花明楼炭子冲开幕,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邓小平等人都到场了。
王光美陪着他们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她对这里的很多东西都很熟悉——故居里的很多刘少奇遗物都是王光美捐赠的。
参观过后,看着发言的人讲述自己与刘少奇过往相识的事情,王光美在台下泪眼朦胧,她又何尝不想念自己的丈夫呢?
随着时间流逝,王光美年纪也越来越大了,但她还是来了好几次花明楼。
每一次过来,她都会去给刘少奇的母亲扫墓,替丈夫尽一份孝心,然后慢慢地在刘少奇故居踱步,回忆着自己与刘少奇的这风风雨雨几十年。
而每一次的终点站,都是广场上的刘少奇铜像,王光美总是沉默地看着眼前的铜像,很少和身边的人说些什么。
1995年,王光美因患癌症,身体每况愈下,但却依旧强撑着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四处奔走。
而本就身体虚弱的她,更是扛着长期的舟车劳顿,带着医护人员们,为她们医治妇科病。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躺在病床上,面对围着自己的子女们,她像是用了全身的力量一样,慢慢地说出三个字:“花...明...楼...”
刚说出这三个字,孩子们就明白了母亲的愿望,她想念花明楼,想念与刘少奇在花明楼的时光,更想念刘少奇。
王光美去世后,子女们按照她的意愿,将王光美所有积蓄捐赠给了她所牵挂的公益项目中,继续造福那些贫困的妈妈们。
而王光美的遗体,也被安葬在花明楼,墓碑与刘少奇铜像遥相呼应,这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慰藉吧。
20世纪,导致民主德国人口流失规模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文|木木编辑|观星1989年至1990年间,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民主德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外债危机。曾在政府强力控制下较为稳定的人口外流现象,也在同一时间被国内的西流难民潮所改变。这直接推动了两德之间的和平对话,最终促成了两德的统一。在1989年,民主德国的人口流失规模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有34万多名民主德国公民在这一年里移居到了联邦共和国和西柏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02:050000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什么名:霍迪根气象站(建于1994年)
南北极位于地球的两端,气候和地球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常年被冰川覆盖,极为寒冷。寒冷能冰冻很多历史的痕迹,南北极有着极高的探索价值,所以很多国家都在南北极设立了考察站,那么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叫什么呢?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叫什么名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3:43:340000上海青帮老大林桂生,与黄金荣离婚后晚景孤独凄凉(104岁长寿)
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这个叫林桂生的女人,她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奇女子,其威名在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纪轻轻就大有所为,二十几岁就自己开了家妓院当老板娘,之后嫁给黄金荣,并成立了上海青帮派,但之后被甩,晚景孤独凄凉。一、晚清奇女子——林桂生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36:270000法蒂玛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宗教不同,两国多次交战
法蒂玛王朝与阿拔斯王朝由于所信奉的宗教不同,因此多年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两个国家所处的时代正是宗教立国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宗教乃至教义是这个国家立足的根本,同时也是民族得以聚集的原因。只有坚定一个教义,才会吸引更多的教徒自愿成为该国的国民。而法蒂玛王朝与阿拔斯王朝由于信奉不同宗教,教义内容不同,因此是敌人。一、两国争夺正统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1:30:190000雍正器重的田文镜为何不受乾隆待见(昭示自己与前朝的决裂)
田文镜,在雍正帝时期是一位受到极度宠信的大臣,他的才华、治国理念乃至对雍正帝的忠诚,都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当权杖交到乾隆帝手中时,田文镜的命运却急转直下,最终不仅失去了权力,甚至失去了性命。这一转变,不单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一代新君意图划清与前朝界限,昭示自己统治理念与前朝决裂的政治行为。我要新鲜事2024-03-14 17:3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