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无锡市天降巨冰,科研人员研究后大喜:人类史上一次重大发现
1983年,无锡。
江南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市井街巷如平日般人流不息。突然,一声轰鸣惊醒众人,只见一个庞然大物从南仓门上空掉落,直直砸在地面上,激起一层白雾!
路人惊魂未定,凑近一看,眼前的一幕更是令人震惊,这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竟然是一块直径约有50-60厘米的大冰块!
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很快科研人员赶到现场,一见到这奇怪的大冰块,竟然欣喜若狂。没过几天,他们更是惊呼,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这块冰块到底有什么来头?研究人员为何这样说?围绕着这场意外,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这一切,还得从那天中午说起。
对于交警姜富东来说,1983年4月11日原本该是平凡的一天。
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南仓门的羊皮巷口执勤,这里是个有着三岔路口的闹市地带,人流密集,交通情况复杂,一刻都不能松懈。
姜富东很快便进入了工作状态,认真指挥着过往车辆,一不留神就到了正午时分,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夺目刺眼。
无锡的春天来得匆忙,四月万物复苏,阳光也透着别样的暖意。姜富东清楚地记得,那是12点50分左右,他突然听见了一声轰鸣巨响,带着开天辟地般的力度,重重砸向地面。
彼时,路面上行人如织,车流不息,突如其来的巨响让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尽管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身为交警的姜富东第一反应就是吹哨维持秩序。好在没有伤亡,人们很快平静了下来。
姜富东这才反应过来,刚刚有什么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了!
他回忆起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画面,那东西分量不轻,擦着高压线一路往下,十分骇人。要知道,高压线约有11米高,冲击力可想而知。巨物坠落后,地面上很快便激起了一层高高的白雾,吓得人不敢靠近。
其实,姜富东并非是唯一的目击者。
当时,有不少行人亲眼看见了一样圆形的东西从天空垂直落下,打在吊桥湾饮食店门口的人行道上。
这附近有不少民居,南边是平房,北边则是七层的楼房,待在屋子里的人也听见了街上传来的巨响,纷纷出门查看情况,以备不测。
雾气渐渐散去,有人大着胆子上前,想要一探究竟,而眼前所出现的一幕,却令在场的众人更加震撼。
——原来,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块巨冰!
冰块明晃晃地躺在马路上,靠近似乎还有一丝所有若无的寒气。在场的老百姓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冰块,目测直径就有50到60厘米,堪称奇观。
这冰块看起来像是圆形的,但其实表面并不规则,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
实际上,这块巨大的冰摔碎在地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已经碎成了小块。可纵然是碎片也有碗口粗细,可谓是见所未见。
眼见没什么危险,市民也渐渐放松了起来,甚至有好奇的人将冰块的碎片捡了回去,要向家人炫耀这神奇的见闻。
没过多久,太阳攀升至顶点,天气愈发炎热,那横亘在马路上的巨大冰块无人问津,很快就化成了一滩水,默默消失在空气中。
姜富东也将这一切视为平淡生活中的一场闹剧,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当时,人们虽然惊讶,可更多的还是看个热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冰雹”,他们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从未想过后续发生的一切。
五天后,一群陌生人敲响了姜富东的家门。他们看起来文质彬彬,像是做学问的人,一见到姜富东,就迫不及待地询问他那天有关巨冰的情况。
最开始,姜富东仍是一头雾水,可在听到详细的解释后,他惊讶地久久回不过神,终于意识到自己见证了多么重要的事件。
来找姜富东了解情况的这群人,都是当年国内数一数二的气象科学研究专家。他们告诉姜富东,那块从天而降的巨冰,或许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陨冰。
镜头回移,倒退回事发当天,无锡之外的世界围绕着这块巨冰发生了许多故事。
巨冰坠落后,无锡当地的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了国内外不少气象学家的高度关注。
对于普通人来说,天降巨冰不过是看个热闹,但专业的气象工作者却在第一时间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这块巨冰或许大有来头,足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于是,许多单位都在第一时间展开了行动。
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魏新尧和三位同事在了解完基础的情况后,准备第一时间赶往无锡。
15日,一行人抵达,和当地有关部门联手开展调查。在调查前,魏新尧等人在路上便对这块巨冰的来历进行了猜想,结合新闻报道的描述与过去的经验,他们一共提出了五种假设。
最首要的便是需要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除此之外,这块冰也有可能真的只是一块平平无奇的大冰雹,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又或者这是龙卷风作用下的产物,还有可能是飞机结冰脱落的。倘若前四种假设都不成立,那么最后一种假设便足以令全体研究者心潮澎湃。
这块巨冰,很有可能是陨冰。
陨冰到底是什么?为何一块冰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关键原因就藏在“陨”字中。原来,陨冰不是地球冰,而是宇宙冰,它自浩渺宇宙中而来,是真正的“天外来客”。
人们最熟悉的地球冰便是雪花和冰雹。但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宇宙之中也含有相当多的冰物质,光是太阳系中的冰就是地球冰物质的4700多倍,数量之大,令人咋舌。
比如,水星表面阴暗处的温度很低,最多能够达到零下170度,而在那里没有液态水,只有冰川,冰川的直径最多能到60千米。
不仅如此,木星的几颗卫星上,冰层的平均厚度竟然能够达到惊人的几千千米,天王星更是翻倍到了上万。光是天王星上冰的含量,就足足是地球的七倍重。
而这些宇宙冰倘若想要来到地球,更是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首先,它们需要成为宇宙中的“流浪冰”,漫无边际地在太空中遨游。等到时机成熟,如果能够与其它天体相撞,才会产生碎片。
只有个别碎片在飞经地球时受到强大的引力召唤,方能从天而降,来到我们的面前。
而这些特别的冰块,便被科学家称为陨冰。
一直以来,人类都对宇宙有着强烈的探索热情,这块来自宇宙的冰自然是绝佳的科学分析材料。或许在它身上,就蕴含着宇宙的巨大秘密。
正因如此,研究人员才会断言,这块坠落在无锡的陨冰,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魏新尧等人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16日上午,他们一行人来到羊皮巷口查看情况,并且挨家挨户地访问了当时的几位目击者,姜富东正是在那时被找到的。当天下午,一场更加正式的会谈拉开帷幕,各单位齐聚,一同探讨巨冰的来历。
除了气象科学院外,江苏省气象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无锡,围绕这块巨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会谈开始之前,来自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再次向现场众人介绍了有缘陨冰的情况。王思潮告诉大家,陨冰是全世界科学家争相研究的一种稀有资源。
无论是西欧还是日本,都曾经派出过宇宙飞船绕着冰体结构的哈雷彗星行动,为的就是取样出一块小小的冰,但最终都失败了。无锡这块冰的意义,可想而知。
王思潮一席话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研究者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兴奋归兴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严谨的论证。
于是,科学家们争论的核心问题十分清晰:这块冰,到底从何而来?
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在警方的帮助下,魏新尧等人已经排除了人为造冰的可能。根据当时的气象报告,他们发现无锡最近没有异常的天气情况,因此龙卷风与大冰雹的可能也被降至最低。因此,如果这块冰不是从飞机上掉下来的,那么便很有可能就是陨冰。
第二天一早,无锡市科委就行动了起来,带着调查组的成员们一起来到硕放机场,开始进一步鉴定这块巨冰的来历。
硕放机场的工作人员连忙调出11日当天的飞机航行情况,联系了调度室和机组人员共同排查,最终确定了那天飞机上不可能掉下冰块。
这一发现让在场的科研人员为之一振,他们所期盼的真相近在眼前,可为了更加严谨,调查组决定再做进一步的确定。
在他们看来,光是排查可能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能够证明陨冰坠落时的轨迹,找到它与地球冰不同的铁证,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结论的可信性。
于是,科研人员兵分三路,一队人做实验,一队人去现场取土样,还有一队查看卫星云图,寻找陨冰坠落的直接线索。
在这三路人马中,取土样的工作人员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支持。
巨冰坠落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所以很快便融化了。调研人员再到现场取样时,原本没有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没想到消息一传开,68岁的老汉夏日明为调研组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当时有一位名叫王泉娣的退休老工人在现场捡走了一块拳头大小的冰。她回家后,将这块冰放在了杯子里,想要等其融化后饮用。
万幸的是,王泉娣家中的冰水还有残留,调查人员立刻前去取回了水样,从而获得了珍贵的分析样本。
而另外两边,也都取得了积极的反馈。
实验组的成员在无锡市工业展览馆对陨冰坠落进行人工模拟。他们不仅准备了精良的实验器具,还邀请了当时的目击者们前来观看。
伴随着又一声巨响落地,目击者们纷纷发表意见。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这块地球冰坠落的种种情况与无锡巨冰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从撞击声到粉碎程度与融化速度,都可以说明那天掉落的那块冰来头不小,至少不是地球产物。
而调取卫星云图的研究员们也有了令人雀跃的发现。
通过查阅气象资料,他们认定,在当天13点07分的时候,气象卫星的红外云图上有一条头发丝粗细的黑线,从东南到西北,恰好指向无锡!
这一珍贵的轨迹,或许正是陨冰进入大气层时所留下的痕迹。当陨冰从太空高速坠落时会产生高温气柱,压缩的空气和摩擦激增,因此会在云图上留下痕迹。
研究人员们还悉心排查了这条黑线并非人为,等到了14点45分的时候,气柱就已经消散干净。
重重考量下,答案似乎已不言自明——1983年4月无锡坠落的巨冰,正是来自宇宙的珍贵陨冰。
无锡发现陨冰的消息很快传遍全球,1983年夏天,《地球》杂志刊登相关文章,确认无锡陨冰的存在。
然而,文章发布后,也引发了一些科学工作者的质疑。
众所周知,无锡陨冰没能留下冰形态的实物,只有液态水样用于化验。因此,后续确认陨冰时,研究者利用坠病、自来水与井水三种样品的十三个元素的等离子体进行光谱分析。
质疑者提出,这种分析的方法本来就存在可商议的空间,需要考虑人为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并不见得准确。
不仅如此,一些质疑者还提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
他们认为,人们不知道这块陨冰的实际大小,也无法得知它以怎样的宇宙速度坠入大气层。而当其穿越大气层时,空气会产生摩擦,因而也会诞生化学动力,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实际上,无论是质疑还是赞同,有关这块无锡陨冰的讨论仍在继续。科学界之所以能够掀起如此大的风浪,恰恰从侧面印证了这块陨冰的重要性。
陨冰远比陨石珍贵,古往今来,有关陨石的记载不胜枚举,直到现在也有不少特别的陨石样本保存在世界各地。
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和陨冰相关的资料可谓寥寥。陨冰毕竟是冰,当其坠落时空气会被加热到摄氏千度以上,冰体极容易融化于无。
尽管苏联与美国也曾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过陨冰,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能留下可用的资料。
透过这块无锡陨冰,中国的科学家们窥见了更加瑰丽绚烂的宇宙,而这些发现或许在某一天,就将改变人类的历史。
尽管对陨冰的真实与否仍然存在讨论的空间,但陨冰水样不同于地球冰水样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分析,陨冰的密度近似于海水。更有意思的是,陨冰中的金属含量极高,远远超过地球冰中的金属元素,甚至重金属的量能够高出9倍之多。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一时之间仍然无法精准解答,但至少它为后代的科学家们留下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研究者们在陨冰的水样中发现了氨基酸与磷酸。
单单看这两个名字或许没有什么,可要知道生命的基本单元是蛋白质与核糖核酸。而氨基酸与磷酸恰好是组成这两个单元的基础。
这意味着,或许在宇宙中的某个角落,在浩渺太空之中的某个天体之上,存在着生命的痕迹。
一块陨冰背后,蕴含着宇宙的神奇,生命与科学交缠,令人拍案叫绝。
1983年的无锡陨冰事件过后,中国的相关探索从未停止。
短短一年后,江苏昆山县在正月坠落下了另一块巨冰。同年11月,江苏无锡县也有直径50厘米的冰块落下。
可惜的是,这些冰块都没有留存下第一手的标本,为研究制造了困难。但是,中国科学家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有关陨冰的谜团就能被一个个解开。
参考文献:
1、魏新尧.无锡陨冰调查记[J].气象杂志,1983,(第7期).
2、陶正章,王文杰.陨冰质疑[J].地球,1984,(第3期).
3、钟公佩.陨冰之谜:从浙江余杭坠冰谈起[J].地球,1995,(第5期).
4、淋影.对我国无锡市"太空陨冰"的分析[J].飞碟探索,1984,(第5期).
5、李正明,张俊赢,韩龙等编著. 999问与答 环宇搜奇[M].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91.06.
6、周海霞编著. 话说地球水资源[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4.
唐朝灭亡的直接人物 安禄山搅乱天下 是终结盛唐的罪魁祸首
在唐朝末期,一位名叫安禄山的杂胡将领崭露头角。虽然出身不凡,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通晓六夷之语、英勇善战,安禄山不仅善于巧言令色,还能巧妙地笼络人心,麾下拥有大量的胡人和汉人,声势浩大,号称拥有8000义儿。在开元和天宝年间,他成为唐朝唯一一个任期长达十年以上的节度使,与其他八位节度使形成鲜明对比。1、安禄山与李林甫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我要新鲜事2023-12-15 20:20:440000荀攸和荀彧的关系:叔侄和同事关系(同为曹操谋士)
三国时期人才鼎盛,因此有不少的名人趣事,还有许多出名的谋士,比如说诸葛亮就是当时最出名的一个谋士了,而与之敌对阵营的曹操也是有许多厉害的谋士的,比如说荀攸和荀彧两个人,那么他们的名字这么相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荀攸和荀彧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1:00:410000万历死后24年明朝就灭亡了吗
我要新鲜事2023-12-30 20:05:200000唐玄宗为何不立杨贵妃为皇后(没有子嗣)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玄宗作为一位聪明而富有政治智慧的皇帝,他在选择皇后时必然会综合考虑各种政治因素和皇位继承制度。杨贵妃没有子嗣、和家族背景的局限性,以及宗法思想等因素,都可能是他没有立杨贵妃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1、唐朝皇位继承制度我要新鲜事2024-01-24 20:12:340000李鹏曾辟谣:我不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养子
1992年,弥留之际的邓颖超躺在床上,当她看到李鹏夫妇来看望自己时,邓颖超艰难地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说出了人世间最后的两个字:“李鹏......”为何邓颖超会对李鹏如此挂念?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李鹏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养子时,李鹏却公开否认?要解开这一谜团,还是要从李鹏的父亲开始说起。李鹏,原名李远芃,1928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硕勋同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57:5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