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陆定一发表文章,江西一教师读完后写信:我母亲可能是您女儿
1987年的一天,南方冶金学院(今江西理工大学)的赖章盛老师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同事兼邻居黄香玉忽然来办公室找他。
黄香玉急匆匆地把一本名字为《风展红旗》的书递到他手里,并翻开其中一篇文章问他:
你看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个小女孩,像不像你母亲?
虽然赖章盛觉得这不太可能,但他还是认真地阅读黄香玉翻给他看的这篇文章。

赖章盛看完之后吃惊地看着黄香玉,他也觉得文章中提到的小女孩就是他母亲。
这可是陆定一同志悼念亡妻唐义贞烈士的文章,如果他母亲真是文章中提到的小女孩,那他岂不是成了陆定一的外孙?
那么,赖章盛的母亲会是陆定一的女儿吗?
黄香玉和赖章盛不但是同事,两家还是邻居。
平常休息的时候,黄香玉经常去赖章盛家串门,一来二去便和赖章盛的母亲也混熟了。
赖章盛的母亲名叫张来娣,平常住在于都老家,偶尔来赖章盛家小住。
据老人自己说,她是三岁那年被一个叫张德万的红军战士带到于都,寄养在赖家的。长大后就和赖家的大儿子赖普恩结了婚,然后生了赖章盛他们兄妹几个。
张来娣也不是她的本名,自己姓什么她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小时候大家都叫她“野萍”,只知道是这个音,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两个字。
赖家人觉得“野萍”这个名字不太好听,而且他们还想要生儿子,所以就把“野萍”改为“来娣”,让她用了张德万的姓氏。
就这样,三岁的“野萍”成了张来娣,在江西于都赖家住了下来。

赖章盛听黄香玉说完觉得很吃惊,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文章。
“叶坪”在于都方言里读作“野萍”,“于都”以前就叫“雩都”。
难道自己母亲“野萍”真是副总理陆定一失散多年的女儿叶坪?
慎重考虑之后,赖章盛决定给陆定一写封信。
赖章盛在信中写道:我觉得我母亲可能是您一直在寻找的失散多年的女儿。
赖章盛之所以这么有把握主要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赖章盛母亲的小名就叫“野萍”,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两个字,但和陆定一女儿的名字“叶坪”很像,可能是因为口音问题被读成了“野萍”。赖章盛的母亲和陆定一的女儿被寄养在于都的时间地点都吻合,还都是被一个红军战士带到于都的。赖章盛的母亲和陆定一的女儿是同龄人,在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都是五十岁。
这封信寄出去以后,赖章盛就开始焦急地等待回信。
如果自己的外公就是副总理陆定一,那么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被寄养在一户农民家里?
这一切还要从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从陆定一的妻子唐义贞说起。
唐义贞是湖北人,1909年出生于武昌市的一个中医世家。
唐义贞在家里排行第六,上面有五个哥哥,唐义贞在家里很受父兄的宠爱。
虽然过去女孩子上学得不多,但唐义贞的父亲非常开明,把唐义贞和家里的男孩一起送去学校读书。

在湖北师范读书期间,十七岁的唐义贞受《中国青年》等进步杂志的影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
白色恐怖时期,唐义贞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党组织交代给她的任务。
鉴于唐义贞的英勇表现和坚定的革命决心,1927年组织派她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
在苏联学习期间,唐义贞遇见了来自“少共国际”的代表陆定一。
两人一见钟情,志同道合,回国后很快组建了家庭,然后两个人又一起到江西瑞金工作。
当时,唐义贞在瑞金市下面的叶坪乡担任卫生材料厂的厂长,陆定一在四十公里外的瑞金市做宣传工作。
虽然陆定一和唐义贞平常聚少离多,但夫妻关系一直很好。
1931年12月30日,陆定一和唐义贞的第一个孩子在叶坪出生了,是个女孩。
夫妻俩给孩子取名陆叶坪,以此纪念这个革命圣地。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又失败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主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当时,叶坪刚刚三岁,唐义贞肚里正怀着二胎,组织决定让唐义贞留下。
得到消息的唐义贞顾不得自己即将临盆,她把小叶坪托付给材料厂的同事张德万照顾,自己急忙骑马去四十公里外的瑞金市找陆定一商量。
她有预感,这很可能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陆定一看到唐义贞挺着肚子亲自来找他,预料到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果然,唐义贞下马后把红军准备转移,而组织决定让她留下的消息告诉了陆定一。
陆定一听了非常着急,他知道这个时候留下意味着什么。
红军主力一旦撤离,国民党必定对这里进行一次大清洗,留下的同志多半凶多吉少,何况唐义贞现在又即将生产。
陆定一也理解组织上这么安排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以唐义贞现在的身体状况参加长征是不可能的。
看出陆定一的担忧,唐义贞安慰他说,女儿叶坪她已经安排好了,让同事张德万带回老家。
唐义贞又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至于肚里这个你也不用担心,毛泽覃和贺怡夫妇会照顾我的,你要照顾好自己。
就这样,两个人匆匆见了一面就依依不舍地分别了,这一次分开竟成了永别。
当天夜里陆定一就随部队一起离开了,唐义贞则在毛泽覃和贺怡夫妇的帮助下,辗转到了福建长汀县。
一个月以后,唐义贞在长汀县四都圭田村的范其标家里,生下了她和陆定一的第二个孩子。
这次是个男孩,唐义贞从丈夫的名字里取了一个“定”字作他的小名。
生下儿子以后,唐义贞含泪把他交给范其标夫妇抚养,自己就和贺怡同志一起归队了。
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唐义贞和其他三位同志一起被俘。
为了保护身上的路线图,唐义贞趁敌人不注意把纸条吞了下去。
敌人为了找出唐义贞吞下去的纸条,竟然残忍地对唐义贞进行剖腹。
唐义贞同志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此时的陆定一正跟随红军主力爬雪山过草地,对妻子唐义贞的牺牲毫不知情。
陆定一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连三岁的女儿现在身在何处也一无所知。
等到红军长征胜利时,陆定一已经和妻子阴阳两隔,跟两个孩子骨肉分离。
长征一结束,陆定一就开始四处打听自己妻儿的下落,直到1943年见到贺怡同志,他才知道妻子在1934年已经壮烈牺牲了。
陆定一心中万分悲痛,可他还是强打起精神,开始寻找自己的两个孩子。

唐义贞走后,范其标夫妇把小定视如己出,并给他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范家定。
范家定成年以后,范其标夫妇选择把真相告诉他。
范家定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被范其标夫妇收养的,自己的亲生母亲是一位红军战士,而父亲未知。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后,范家定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范其标就把当年唐义贞留给他们的地址和几样随身物品,拿出来摆在范家定面前。

抚摸着母亲留下的遗物,范家定忍不住开始大颗大颗地落泪。
范家定马上写了一封信,按照母亲当年留下的地址邮了出去。就在范家定焦急地等待回信的时候,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范家定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经常拿出母亲留下的物品,睹物思人,寻找新的线索。
有一次,他在母亲留下的一个蓝色包裹上面,发现了模模糊糊的字迹。
范其标夫妇这才想起来,这本来是一个白色的包裹,上面写的有字,由于他们夫妻二人都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得是什么内容。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直接用颜料把它染成了蓝色,这样原来的字迹就被盖住了。
范家定一听更好奇了,他把蓝色包裹放在漂白粉里泡了一会儿,果然蓝色退了,原来的字迹慢慢显现出来。
只见上面出现了几行字:
“唐一真同志收”;“内有衣料两件”;“重一斤半”;“一九三三、五、六号”...

新的线索让范家定欣喜若狂,他开始四处打听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有人让他写信问一下当时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李坚贞。
红军长征前后,李坚贞是苏区的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对当地的红军情况比较了解,尤其是女红军。
于是,范家定就给李坚贞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唐一真”是唐义贞的谐音化名,唐义贞是陆定一的亡妻。
范家定收到回信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竟然是唐义贞烈士和陆定一的儿子!
他马上给陆定一发了一封电报认亲。
可惜,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之中,陆定一看到范家定的照片之后,虽然十分确定他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儿子,但他当时正深陷牢狱,为了保护范家定,他硬是没有回信。
一直到1979年,陆定一被平反,他才把范家定全家接到福州团聚。

为了感谢范其标夫妇,陆定一拒绝了范其标让儿子改姓陆的提议,而是叫他陆范家定,要他一辈子不忘范其标夫妇的养育之恩。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陆定一终归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可是,他寻找女儿叶坪的过程要比这艰难的多,也漫长多了。
从长征结束,陆定一就一直在寻找女儿叶坪的下落。
可是因为连年战乱不断,小孩子长得快变化也大,要在整个江西于都地区寻找一个几十年前失散的小姑娘,如同大海捞针。
为了找女儿,陆定一还专门去了一趟武昌岳父的家,拜托唐家人帮他一起找。
叶坪的两个舅舅听说她可能被寄养在江西于都,马上动身前往江西,不料渡江时翻船了,两人不幸遇难。
陆定一觉得愧对唐家,找女儿的事从此也不再向唐家人提起。

1956年,陆定一收到一份江西于都提交的政审材料,是一位名叫郭若珊的同志整理的。
郭若珊在单位任党委书记,平时做事非常细心。
她在检查本单位职工的政审材料时,发现一位名叫赖普恩的职工档案里,岳父岳母这一项是空白。
郭若珊当即找到赖普恩,询问原因。
赖普恩说自己的妻子张来娣是孤儿,是红军长征开始前被一位战士寄养在自己家里的,所以这一项只能空着。
郭若珊又问赖普恩,他妻子刚到他家的时候,有没有随身携带什么东西,比如照片之类的。
赖普恩说原来有,这些年因为家里日子难过,值钱的都典当了,现在没有了。
郭若珊听完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只说让他带妻子去照相馆拍张照片交给她。
送走莱普恩,郭若珊连夜将张来娣的情况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材料,附上照片,发往北京中宣部。
陆定一拿到郭若珊寄来的材料后,马上把照片拿给唐义贞的妹妹唐义慧看。
唐义慧拿着照片端详了一会儿说,感觉这个人和姐姐唐义贞长得不像。
第一次,陆定一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叶坪就这样错过了。
直到31年后,陆定一收到赖章盛的认亲信,他才找到自己亲生女儿。
这时,他们已经失散53年。
收到赖章盛的来信,陆定一马上派儿子陆范家定去江西于都调查。

在江西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陆范家定很快找到了陆叶坪的家。
几乎在看到陆叶坪的第一眼,陆范家定就认定她是自己的姐姐,因为她和父亲长得一模一样。
陆范家定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给陆定一。
陆定一听完懊悔不已,因为这家人正是31年前郭若珊提交过政审材料的那一家。
如果张来娣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叶坪,那他岂不是和女儿白白错过了31年?
因为之前已经错过一次,所以江西省的各级领导也非常慎重,专门派调查组前往张德万的老家进行调查。
原来,当年红军主力离开以后,还乡团开始清查外乡人。
张德万带着一个小女孩赶路太显眼,他原本打算暂时把小叶坪寄养在赖家,等过一段时间再来把她带走。
谁知一路风餐露宿,张德万刚一回到老家后就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没人来领,小叶坪就在赖家长久地住了下来。
调查组还找到张德万的侄子张永济,张永济告诉调查组的同志:叔叔曾说过,在于都寄养了一位战友的女儿。

在分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陆定一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陆叶坪。
已经81岁高龄的陆定一,望着也已经是满头白发的陆叶坪,一直重复询问:这是真的吗?
半个多世纪的期盼和无数次的失望,已经让他不敢轻易相信这是真的。
最后,叶坪走到陆定一面前,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陆定一这才敢抓住她的手,泪如雨下。
叶坪也哭了,所有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
为了革命的胜利,年仅25岁的唐义贞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当时,儿子陆范家定刚刚出生,女儿陆叶坪也才刚刚3岁。
一双儿女寄人篱下,流离失所。
陆定一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怀念自己的亡妻,和自己的一双儿女骨肉分离,直到八十多岁才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从他们的小家来说,他们一家四口的人生都有巨大的遗憾,他们是不幸的。
可是,他们的不幸是为了换取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红军战士,军人家庭,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我们要永远心怀感激,感谢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无私奉献的人!
三国袁绍的谋士排名,都没落到好下场(第一谋士乃沮授)
东汉末年时期群雄并起,董卓专权,而袁绍呢当时是公开反对董卓的群雄之一,后来成为18路诸侯中的首领,其军事实力也是各路诸侯中最厉害的一个,手下是谋士武将众多,武有颜良文丑,文有田丰、沮授,那么你知道袁绍的谋士有哪些吗?其谋士排名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最后结局如何?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三国时期袁绍谋士排名:1、沮授(袁绍第一谋士)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1:290003郭嘉怎么死的:水土不服操劳过度因病去世(十胜十败)
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精彩,而《三国演义》更加将这段历史描述得精彩纷呈,比如说诸葛亮就一直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并且争议不断,他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不过三国时期也不止他一个出名的谋士,郭嘉也是十分的出名,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郭嘉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58:150001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1000文/770文(朝代间规定钱数不定)
在一些古代小说或古装剧中,有些角色想贿赂或者打赏别人时就会给一锭银子、金子或一贯钱,而其中给一贯钱的比较少,因为电视剧中的一贯钱看起来钱数比较少,那么到底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古代的铜钱和一贯钱到底是多少吧!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0:06:350001鸡兔同笼是谁提出来的:无记载(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相信我们许多人都做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吧,它独特的题目至今仍然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它解题步骤会比较繁琐一点,那么,鸡兔同笼到底是哪里的题,又是谁提出的这种题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吧!鸡兔同笼是谁提出来的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典型趣题之一,它是记载在《孙子算经》这本书中的一个算术题。那本书中记载的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本质上是一个二元方程题。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7:25:470000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历史真实存在(陈家洛是红花会舵主)
在很多反清复明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天地会”这个帮派,很多人都很疑惑天地会总舵主是谁?人们经常把陈近南和陈家洛搞混淆,其实天地会总舵主是陈近南,而陈家洛则是红花会舵主,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帮会,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而陈近南和天地会,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天地会总舵主是陈近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3:19: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