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77

1956年罗荣桓辞职后回乡,来到一个街口,焦急询问:他俩去哪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20:572

罗荣桓乃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汗马功劳,指挥多场关键战役,并且成就斐然。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为了国家建设废寝忘食,甚至拖着病体同时兼任多个重要职务,过度的劳累燃尽了他的岁月,他逝世之时仅有61岁。

罗荣桓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这其中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占据了绝大部分因素,这也和他青年时的经历密不可分。

罗荣桓将军出生于1902年,罗荣桓这个名字并非他父母起的,而是他在读高小的时候,一名教师为他取的名字,自那以后罗荣桓就成为了他的大名。

罗荣桓幼年时正值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那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在他的家乡,饥荒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售卖儿女甚至已经成为了常态。

年幼时的困苦生活和周围邻居的惨态在罗荣桓的心中烙下了印记,彻底激发了他的拳拳爱国心,也让罗荣桓自小时候起就萌生了想要改善人民生活、改变国家状态的想法,而这些想法让他从小就勤奋好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919年,罗荣桓离开老家前往长沙读书,而这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这让长沙这个大城市充满了新思潮,进步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荣桓的价值观,所以后来罗荣桓辞职返乡的时候还专门想要看看母校,怀念过去的自己。

罗荣桓在长沙读书的时期,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正在这里主编出版了《湘江评论》,他在书中大力宣传反帝国、反封建、挽救百姓于水火的思想,并且号召形成统一战线,通过解读马列主义来播撒革命的种子。

罗荣桓当时就被毛主席的文章深深打动,一心想要拯救人民的他积极参加了长沙的革命学生大联合,同时还专门把新思想带回了老家,为革命事业埋下种子。

当时的湖南还是处于军阀割据的时期,并且这些军阀对中国人民凶恶无比,对待帝国主义侵略者却是一句话也不敢说,这让罗荣桓彻底认清了现实,意识到救国之路需要另寻他法。

罗荣桓很明白学习先进的知识才能武装自己的思维,于是他前往北京求学,并且考上了青岛大学的工科预科。

在预科结业之后,罗荣桓来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这里他彻底被革命氛围感染,并且系统性接触到了共产主义,为后续投入红色革命埋下重要伏笔。

也是从这以后,罗荣桓彻底坚定了自己要走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并且决心将往后的人生都献给红色革命事业。

年轻时的罗荣桓不仅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更是一个心系百姓的稳重变革者,他非常清楚,当时的中国政权根本就不具备彻底改变国家的能力。

于是在多次思考之后,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怀有崇高理想的组织,并且他也是跟随毛主席搭建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批革命同志,他几乎全程参与了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在多个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为抗日、解放战争贡献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功勋卓著,依然活跃在工作一线,为了人民百姓继续辛劳工作。

身为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在国内地位极高,不仅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的职位,还兼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等重要职位。

这一方面是对罗荣桓工作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的确人手不够。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罗荣桓身为心系百姓的革命战士,自然工作在一线,为人民服务。

身为解放军干部的总管理人,他非常明白一定要协调好各部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挑选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

他力主任人唯贤,并且秉持公道正派、谦逊谨慎的高尚品格,在他的发掘和培养下,不少优秀的干部从部队参与到工作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助力。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始终都是有限度的,罗荣桓又是一个工作尽心尽责的人,由于身上重担不少,因此他总是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人民和国家鞠躬尽瘁。

虽然罗荣桓自己经常熬夜加班,但是他却非常关心干部们的身体健康,不仅给予新到岗的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去学习锻炼,还专门指导、鼓励新人,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不过人始终不是机器,繁重的工作加上战争时期留下的旧伤,让罗荣桓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虽然在新中国建立早期,罗荣桓一直都用坚定的革命精神硬撑着工作,但是身体上的伤痛让他的工作效率开始变低,这让精益求精的他无法接受。

罗荣桓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为百姓服务的机会,但是效率低下只会拖累国家发展的脚步,反而是一件坏事,尤其是他身兼数个重要职位,更是如此。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罗荣桓决定辞去总政主任的职务。

当时的他已经由于操劳过度而导致心脏频繁出现问题,心绞痛几乎是伴随着他的每一天,虽然他一般都是靠着药物扛过去,但是他也明白这样下去迟早会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在1956年最终决定离开这个岗位。

面对妻子的询问,罗荣桓顿了顿,缓缓说到:“一个人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你在那个位置上,人家有事就请示你,你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情况,这会影响工作,还不如把事情交给身体好的同志去做,对革命对自己都有好处。何况,我专做政治学院院长,可以集中精力搞得更好一些。”

罗荣桓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之中算得上是“年轻”的,因为他当时才54岁,甚至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

但是罗荣桓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没有精力照顾到所有重要工作了,必须把剩下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

1956年2月,他思考良久之后写了一封信送给了中央,非常诚恳地表示自己体力不支,请求辞去一些职位,并且还找到了适合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

谭政也是自红军初创就参与我军政治工作的高级人才,并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担任要职,1955年被提拔为总政副主任。他和罗荣桓有长期的合作,自身能力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

而彭德怀在看到这份信之后,认为这件事非同小可,就先将信压了下来,准备到八大会议期间再和毛主席报告这件事。

而在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后,罗荣桓再次因为优秀的工作能力被入选主席团并且当选中央委员,甚至在后来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会议结束之后,彭德怀指示将罗荣桓的辞职申请递交给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以罗荣桓的身体健康为重,同意他的辞职请求。

虽然辞去了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的职务,日常面对的工作压力变小了,但是又成为了政治局委员,责任并没有减少变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罗荣桓决定回归初心,继续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百姓。从小到大的经历告诉罗荣桓,人民的生活好不好,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指标,正好辞职之后多了空闲时间,他决定深入基层,回到自己的故乡看一看。

在秋风渐寒的11月,罗荣桓和妻子、女儿巧巧以及医生等随行人员前往长沙。在他回到长沙的时候,正是故乡秋景正浓的时期,美不胜收。

仔细算来,自从他立志为救国而战,踏上红色之路之后,已经离开故乡长沙30多年了。正所谓近乡情更却,罗荣桓再次踏上长沙的土地之后,也是非常激动的。

不过当时的长沙已经和他离开的时候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国民党军队在1939年被日寇打得溃逃,逃跑的时候决定焚烧城池,因此当地的建筑都已经是后来重建的,甚至罗荣桓的母校协均中学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看着已经陌生的长沙,罗荣桓也是陷入了对往昔的追忆,实际上在刚刚参加革命的时候,也曾闹出过笑话。

此前为了进攻长沙,甚至试过“火牛阵”,不过这种战法在现代战争中用处不大,但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亲切感在内。

在从长沙前往衡山的路上,罗荣桓每到一个记忆中的重要地方,就会下车环顾四周的景象,感受革命路程的不易。

汽车开的不快,但是也远比走路来的快,早上吃过饭后,十一点多就已经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衡山县。

一向不喜欢搞排场的罗荣桓在距离衡山县北门很远的地方就要求停车,下车步行前往县城。用他的话来说,这次是来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的,坐车不合适。

他穿着已经洗旧了的中山服,提着手杖、带着解放帽,丝毫没有摆出十大元帅的架子,他一路走走停停,找寻着当年的点点滴滴。

但是他记忆中那个被军阀蹂躏摧残的城墙已经消失,变成了国家新建设的环城公路。而因为战火而灰暗的天空已经变得澄澈透明,如同火焰般燃烧的枫叶仿佛当地人们努力奋斗的精神,整个县城都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非常巧的是,罗荣桓前往衡山县的当天碰上当地赶集,大街上人头攒动,充满了喜悦的氛围。琳琅满目的货摊在路边摆着,有新鲜捕获的肥鱼,也有刚刚摘下的水果。

并且这里的农作物之丰富甚至赶上了北京的菜市场,让他的心中不由生出了骄傲的感情,家乡的建设终于有了好转!

一路上罗荣桓非常高兴,甚至多次停下来和卖东西的摊主唠唠嗑,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操着一口当地话的老人,是数年前驰骋在齐鲁大地的红军将领,指挥万千人马,斩获过无数荣誉。

回到旧地,一些旧忆也涌上了心头,两个心心念的人也立刻被摆在了桌面上。罗荣桓年轻的时候虽然立志报国,但是革命事业往往是艰难的,尤其是在事业刚开始的时候。

在大革命前期,罗荣桓可以说是被反动势力赶着到处跑,这个时候帮助他的,就是他一直想要拯救的普通百姓。

罗荣桓告诉随行的几位人员,当年在衡山县有一位赵姓钟表匠暗中帮助党组织,把他自己的店贡献出来成立了一个联络点,多次帮助过罗荣桓和党内取得联系,这个联络点位于一个十字街口。

而在钟表店不远处有一个修鞋匠,虽然这个邓鞋匠不是党员,但是他曾帮助罗荣桓脱离险境。

1927年罗荣桓离乡北上,被几个土豪劣绅给盯住了,是这个邓鞋匠主动帮助罗荣桓打掩护,帮助他成功逃离。

这两个人和罗荣桓的交情不深,但是这两位劳动者曾提供过的帮助,他一分钟都没有忘记。在暌违数十年回归故里之后,就想要看看这两位劳动者的近况,当面说一句感谢。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询问过邻里之后,并没有得到这两人的消息,罗荣桓焦急地问:他俩去哪了?

有一名老售货员直接和罗荣桓说,这两人都已经在战火中去世了。

罗荣桓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参与革命,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希望能够让中国百姓能够抬头挺胸的生活。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好日子来了,一些人却没有看到。

这次的归乡之路到此还没有结束,但是几经波折之后,由于南湾老家附近没有通车,他自己身体不好,于是这次几乎到了家门口的路程,并没有回去老家。

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等到罗荣桓元帅的老家通车,他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因病情严重住进了北京医院,在经历三个月的抗争之后,罗荣桓的毅力还是被病魔击倒,陷入了场面。

这个从小立志为了人民而战、为了国家奋斗的元帅,将一辈子心血投入到了革命之中,而中国也必然沐浴革命先辈的炽热鲜血和坚定意志,走向强盛的未来。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