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83

1948塔山阻击战,前线将领遇难题,林彪给支招:弄些女人的香水来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51:301

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拉开了解放东北全境的序幕。

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我军已经控制东北的大片区域,国民党军只能龟缩在大城市,依托交通线与我军交战。

因此,辽沈战役的重点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歼灭敌人的前提就是要将整个口袋扎紧,切断敌人南下逃窜的路线。若要扎紧这个口袋,则必须要拿下交通重镇——锦州。

另一边,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挽救东北败局,“战术微操大师”蒋介石决定亲自出马,奔走在华北和东北之间,调集精锐部队,部署所谓的东北决战计划。

为了救援困守在锦州的部队,蒋介石组建了有11个师的东进兵团,企图与锦州守军会师,玩一出“中间开花”。

面对来势汹涌的敌方援军,林彪调兵遣将,决定在塔山一带安插部队,阻击营救锦州之敌的国军,于是,一场改变解放战争走势,进而改变中国革命未来的塔山阻击战就此打响。

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骁勇善战的我军战将,譬如吴克华、莫文骅等人。

而在这一干骁将之中,有一位由林彪亲自点将,前往塔山前线与来犯之敌鏖战6昼夜,并执行林帅的“香水战术”,打出了东北野战军的威名。

他就是开国中将,被世人誉为塔山猛虎的胡奇才。

那么胡奇才究竟在塔山之战中有怎样的表现,林帅的“香水战术”又是什么,伟大的塔山阻击战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

1914年,胡奇才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读了几年的私塾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前往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做长工,平日里靠卖豆腐贴补家用,受尽了当地地主的欺凌和压迫。

自小他就有了当兵改变命运,消灭压迫阶级的想法。

胡奇才的老家黄安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1927年,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自卫军在中共特委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暴动,是为黄麻起义,并建立了工农革命鄂东军。

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大量农民喊着打倒封建地主的口号,纷纷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此时,年仅13岁的胡奇才也跟随大部队加入了革命少年先锋队。

两年后的4月,15岁的胡奇才正式参加红军,成为一名奋战在作战前线的少年战士,后来在战友和上级的帮助下,年轻的胡奇才苦练杀敌本领,成为所在部队大名鼎鼎的神枪手。

1932年1月,胡奇才迎来了人生第一场的大规模战斗——商城战役。此战目的在于扩大苏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和往常一样,装备落后的红军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等到击溃镇守在城中的国民党军队后,迫使敌人弃城而逃。

胡奇才所在连队奉命追击敌人,从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战斗中,一发子弹穿过胡奇才的胸肌,打穿了他的右臂。

由于伤势过重,战友们将他送到红军野战医院中,为了养伤,他在医院内整整躺了一个月。幸运的是,敌人的子弹没有伤到他的筋骨,但此伤也让他的手臂暂时无法发力。

出于对他伤势的考虑,组织上认为胡奇才在短期内无法回到作战部队中,于是安排他待在后方参与后勤工作。

然而,一腔热血的胡奇才又怎么会被小小的伤势所困扰,他强烈要求组织将自己派往前线,去和凶残狠毒的白狗子们交战。

年轻战士的无畏勇气感染了党组织,于是将他分配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营2连当班长。

为了能尽快拿起枪为革命而战,胡奇才展开了针对自己右臂的特殊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后,右臂功能终于恢复,曾经的神枪手满血归来。

此后,胡奇才跟随红军队伍南征北战。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由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出现严重的战略误判,未能打破敌人的围攻,全军被迫转移。

而此时身为第11师3营政治委员的胡奇才为了掩护师部和主力撤退,自己所在的3营肩负起了殿后的重任。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胡奇才和营长陈再道各带一个尖兵连,对追击的敌人展开反冲击,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将敌人的追击部队死死地摁在了我军主力身后。

在战斗中,胡奇才身先士卒,手持轻机枪和战士们冲杀在第一线,敌人见此人过于勇猛,判断他应该是这支小部队的指战员,于是集中火力向胡奇才攻来!

胡奇才见状,连忙命令战士们卧倒,虽然躲过了敌人的火力扫射,但一颗子弹却打穿了他的膝关节,胡奇才强忍着钻心的剧痛,指挥部队向后方撤去,成功完成了艰巨的殿后任务,暂时带领队伍脱离险境。

但是敌人并没有停下追击的脚步,而为了尽快摆脱敌人,红四方面决定遣散一批伤员,让他们隐姓埋名待在百姓家中。

考虑到胡奇才腿部有伤,行军多有不便,团政委张成台想把他安排到当地一户百姓家中养伤。

胡奇才理解组织上的决定,但他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红军,如果上级执意要将他留在老百姓家里,那不如留下支枪和一些子弹,自己进山搞革命,打游击。

张成台知道胡奇才是全军中有名的犟脾气,也不忍心将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留下,只好同意他继续行动。于是胡奇才拖着一条伤腿,艰难地跟随部队来到川陕。

伤腿痊愈之后,胡奇才又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在此期间,他又多次受伤,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将自己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中国革命,渐渐成长为了一名有勇有谋的革命骁将。

1947年5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夏季攻势,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此时胡奇才已经是四纵指挥官,先后指挥部队参与了收复通化、连山关等地的战役。

同年9月,时任辽东军区参谋长的吴克华被调回四纵任指挥官,胡奇才改任副指挥官。

此时全国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然成熟。于是1948月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

紧接着,东野根据军委指示,开始制定辽沈战役的作战计划,力图将盘踞在东北的国民党精锐兵团全数消灭,而锦州之战,就是决定这场战役结果胜负的关键。

辽沈战役打响后,国共双方已经处于互相明牌的阶段,一个打锦州,一个守锦州。

蒋介石深知一旦锦州失守,东北精锐兵团的撤离路线就只剩下海空双线,但蒋军没有足够的军舰和飞机供大量的陆军部队撤离。

不仅如此,锦州失守意味着将遍地黄金的东北地区拱手让给中共,这是蒋氏无法容忍的,为此他组建东进兵团,北上支援锦州守军,想要保住这为数不多的据点。

10月4日,东野命令4纵、11纵等部,在锦州和锦西之间的塔山地区阻击国民党的东进兵团。

林彪对镇守塔山的我军部队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敌东进兵团堵在塔山外围,绝对不能放进敌人的一兵一卒,务必为正在锦州前线进行攻城作战的我军主力争取6到7天的时间。

然而,自人民军队成立以来,由于装备落后,我军的战斗方式主要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期间利用地形和出色的机动能力让敌人疲于奔命,从而在间歇期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塔山这块战略要地既没有塔,也没有山,茫茫平原上只有一座海拔59米的小山头和一个一百来户人家的塔山村。

想要在这样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方打一场攸关战役全局的阵地阻击战,还只许胜不许败难度可想而知。

林彪认为,若想成功守住塔山,必须从各纵队指挥官中挑选一位悍将,围绕他建立一个指挥部,放在整个阵地的最前沿。

这位悍将不仅要有谋略,还要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作出最正确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要有像汉之樊哙,唐之尉迟那般的无畏之勇。

而在这一干猛将之中,在红军时期就已经证明自己勇者无双的胡奇才自然成了镇守塔山前线将领的不二之选。

于是,林彪点将胡奇才,让他带领几个参谋前往塔山的第一线,指挥部队和敌人展开正面较量。

胡奇才接到命令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塔山,虽然先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看到塔山的地形后,他还是大吃一惊。

该地几乎没有任何天然掩体,我军战士只能现挖坑道,修筑工事,而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

为此,有参谋向胡奇才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军可以放弃塔山村和周围区域,将兵力集中在那座海拔不高的山头上。

对于这个提议,胡奇才经过反复思考,认为不妥。在他看来,将全部兵力集中在山头之上,虽然能够节省布阵时间,但是待在山头,无异于像三国马谡守街亭那般犯了兵家大忌。

这意味着塔山阵地将门户大开,敌人可以轻松对我阻击部队进行合围,真到了那时,塔山真的就成了死地。

那要如何布阵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呢?

次日拂晓,胡奇才来到了山脚的塔山村,顿时眼前一亮,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村庄,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前沿阵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看到塔山村的守军只有一个连后,立刻命令将该地守军扩充到一个营。在此基础上,他又与纵队其他指挥官商讨,以梯队形势设置塔山防线,打造人为的战略纵深。

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拉开了序幕,国民党军的三个师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对我塔山阵地发动试探性攻击。

在第一波进攻中,位于塔山主阵地侧翼的打渔山岛被敌人攻占,打渔山岛的失守,意味着塔山主阵地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攻势之下。

兹事体大,胡奇才不敢怠慢,连忙指挥部队前往打渔山岛,连夜夺回该地。

与此同时,林彪的电令也到了胡奇才的手中。在这份电令当中,林要求他每天向东野司令部上报情况四次,报告内容必须涵盖敌我态势、人员伤亡及弹药情况。

这是胡奇才从军那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收到这样细致的任务,足以见得塔山对辽沈战役的重要性。

此后敌人几波试探性攻击被击退后,我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时间,但胡奇才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

他预估敌人接下来将会把进攻重心放到塔山村上,于是连忙命令炮兵对掩体进行实验性攻击,结果发现先前构筑的工事在大口径火炮面前不堪一击。

于是胡奇才立即命令战士们对掩体工事展开加固工作,成功打造了一座能妥善保护我军战士的“终极”堡垒。

11日凌晨,国民党军队对我塔山阵地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不出胡奇才所料,敌人动用重炮,将突破点放到了塔山村上。

数轮的炮击之后,国民党军发觉我军掩体的坚固程度要远超他们的预估,于是加强了对塔山村的轰炸,海陆空三军联合,对我阵地进行立体化打击。

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往我军阵地上倾泻了数千发炮弹,部分阵地支撑不住强烈的轰炸,出现崩毁之像,镇守在这些掩体内部的战士们被迫撤出,躲进更隐蔽的地堡和坑道之中待机反攻。

凶猛的炮火过后,国民党军队在督战队的驱赶下,从正面和两侧向塔山村发动攻击。

当手持武器的敌人缓缓摸到我正面阵地前沿后,只听各级指战员一声令下,埋伏在坑道和地堡的我军战士扣响了扳机,轻重机枪如火龙一般扫过敌群。

在我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敌人完全抬不起头,被迫放弃正面进攻。

就在正面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两侧的敌人却成功突破了我军阵地的薄弱处,并占领了阵地外围的民房,战斗顿时由阵地战转变为了巷战。

无奈之下,战士们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来犯的敌人进行残酷的白刃战,双方从深夜打到拂晓,一处民房,一片洼地都成了两军反复争夺的对象。

经过长时间的苦战,我军终于夺回了被敌人攻占的两侧阵地,将来犯之敌尽数驱逐。

经过两天苦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我军不少基层部队都被打散了编制,不少连排就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胡奇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里面的很多人都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他们的牺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战场就是这样,残酷的现状不会给英雄留出落泪的时间。

因为很快,一个新的问题就又摆在了胡奇才面前!

由于两天的激战,大量阵亡士兵的尸体堆积在阵地前沿,浓烈的血腥气让人感到不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新兵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忍受不了的甚至在阵地上不停呕吐,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抓紧时间将遗体掩埋,可当下战事正酣,不可能腾出人手去进行掩埋工作,但除了掩埋以外,又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办法,无奈之下胡奇才在每天的例行汇报中向林彪报告了此事。

听完胡奇才的汇报后,林彪心生一计,他让胡奇才派人去找些香水洒在阵地上。

听到林帅的话后,胡奇才愣了一下,毕竟“香水”这种舶来品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电话那头的林彪感觉到了胡奇才的迟疑,于是补充道:“就是城市中女人所用之物,香气扑鼻的那种。”

胡奇才心领神会,安排警卫连的战士们寻来了一批香水,然后洒在阵地前沿。“香水战术”有效中和了空气中浓烈的血腥气,创造了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恶劣的作战环境。

处理完这一小插曲后,新一轮的战斗旋即打响。

10月13日拂晓四时三十分钟,国民党东进兵团几乎倾巢而出,轻重火炮全部拉上前线,誓要用“钢铁暴雨”在我军阵地上撕开一个口子。

猛烈的炮火之后,大量的国民党士兵结成方阵,朝我塔山阵地方向攻来。

这一次,国民党军为了激起士气,特意从团营级别的军官中选出战斗骨干,组成军官敢死队,让他们“身先士卒”,冲杀在突击队伍的第一线。

然而国民党士兵一冲到我军阵前,就遭到密集火力反击。原来先前胡奇才命人泼洒香水的同时,顺便加固了防御工事,并在阵地前沿添加了更多的火力点。

仅塔山村的正面阵地上就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数十门步兵炮和各种迫击炮,这对国民党军的“人海战术”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数次冲锋,均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最后丢下一千多具阵亡士兵的尸体后仓皇退去。

塔山久攻不下,僵持的战局让坐镇后方的蒋介石心急如焚,锦州前线的求援电令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

面对这块硬骨头,蒋介石决定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命令烟台第39军和战车部队支援东进兵团,妄图用坦克来摧毁塔山阵地。

10月14日上午,塔山阵地的后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这意味着我军对锦州的总攻开始了。

不甘失败的蒋介石一面发报稳住锦州守将范汉杰,告诉他援军已经“在路上”,一面又命令东进兵团不惜一切代价啃下塔山这块骨头,救援困守在锦州的“同僚”。

然而国民党的努力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配有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弹药,但落后的进攻战术,再加上军队内部腐朽的封建习气,这场阻击战的结果,早在开始之初就注定了。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白天,担任主攻的国民党第95师被打残,全师编制仅仅剩下了三个营,营团级等部队中间层军官损失殆尽,全军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阵地成为国民党军眼中名副其实的“叹息之墙”。

次日,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39军和战车部队终于抵达了塔山前线,然而为时已晚。

此时的东野已经攻进了锦州市区,蒋介石的爱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中将被我军俘虏,锦州就此解放,塔山也失去了战略意义。

这场耗时六天六夜的阻击战,终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个小小的山头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此后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完成了解放全国的不世伟业。

胡奇才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在塔山打出了自己的风采,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和平年代,胡奇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工程兵的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防工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