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09

毛主席住在中南海,每月房租水电交多少?“管家”吴连登道出实情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5:02:100

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也是毛主席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主席在中南海生活期间,不仅要自费房租水电,还要负责诸如办公用品一类的日常开销。

那么,主席每个月的开销要多少钱,在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对于这件事,给毛主席管家12年的吴连登是最有发言权的……

1961年,19岁的吴连登从家乡盐城来到北京,进入中南海工作。三年后,凭借自己出众的工作表现,吴连登被任命为毛主席的贴身管家,陪伴毛主席渡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十二年。

在吴连登的回忆里,主席原来的工资是610元,然而在1958年后,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共度时艰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

为此,主席特意将自己的工资从一级降到了三级,变为404.80元,即便是后面国民经济复苏,毛主席也没有申请过工资回调,一直到1976年主席去世,这个数目一直没有再变过。

对于管家吴连登而言,主席的这个家好管也不好管。说好管,是因为工资虽然是主席的,但主席一分钱不拿,工资发下来就放在吴连登那里。

由于主席他老人家日理万机,每天都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因此对于自己的工资,他也从来不会问钱怎么花。

说不好管,是因为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毛主席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高工资,可在实际支出方面,吴连登再怎么开源节流,也常有捉襟见肘的时候。

主席有几大项开支,吃饭大概每月要花100元左右,包括他日常招待客人,比如当年那些支持共产党的民主人士,像黄炎培、章士钊这样的学术界大咖。

他们每次来中南海做客,主席都是亲自掏钱,为他们张罗一顿午餐或晚餐。

除了基本的伙食费外,主席还有两项花费,吸烟和喝茶。革命战争期间,主席对烟的需求量很大。

建国之后,每月的烟钱至少几十元,茶叶支出也要30多元,而这些钱全部都要从工资里支出。

而对于公私的区分,主席的认真程度也许一般人很难想象。

当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喝一杯茶,身为管家的吴连登都会在会议结束之后找到会厅里面的服务主管,去结算这一杯茶钱。

主席身边的每一位服务人员都有维护主席和党的形象的义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绝对不能漏算一分钱。

除了吃饭和烟茶之外,另一个大项开支就是房租、水电以及家具租用费。

中南海内的所有办公用品和家具,都是花钱从管理处那里租来的,这些费用每月要84元左右,到了冬天还要补上30元的取暖费,一共是120多块。

而当主席的老家来亲戚的时候,主席还要出面招待他们,对于家庭困难的,还要从工资里拿出一笔钱资助乡邻。

对于一些来北京看病的亲戚,主席还要负担他们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医药费。

1960年,主席从表弟贺晓秋那里得知自己的表侄贺凤生因劳累过度患上重病,缺钱治疗。主席二话没说,直接从工资里拿了三百块出来寄给贺家用于治病。

不仅如此,主席还会资助一些家中有困难的同志们。

据吴连登回忆,当年自己的小侄子调皮,不小心把家里的房子给烧了,吴连登打算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寄回去。

但不知道是谁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特意从工资里扣了300元出来,叫他把家里的老房子给修起来。此事让他十分感动,因此印象深刻!

而据他所知,当时在中南海工作的相关人员,只要是家里有过不去的坎的,多少都收到过主席的资助,而这些钱全部都是从主席自己的工资里面开支的。

在这种“花钱如流水”的情况下,即便有吴连登这样精打细算的管家,当时的毛主席家也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当钱实在不够用的时候,吴连登就会去找毛主席,写一份明细报告,后面再附上账单,提出支取主席稿费的申请。

而主席在核对了收支账单后,确认确实无钱度日了,这才会在申请书和账单报告上签上字,而吴连登才能去中央特别会计处支取主席存在这里的稿费。

谈及毛主席的稿费,离不开“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发行。

作为国际共运的图腾,毛泽东著作绝大多是系本人亲自撰写,而且在出版前亲自花费心血和精力进行修改。

在广大的第三世界,毛主席的著作是有识之士的精神食粮,常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拿来出版,因为国际上通行的版权制度再加上毛主席在第三世界影响力,出版了毛主席著作的各国官方都会按照规定汇来稿费。

不过对于稿费,毛主席从来不轻易支取,因为在他眼里,稿费是广大人民的支持,理应用到社会发展事务和经济建设上面。

因此,一般只有在毛主席家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通过吴连登的申请,由主席特批,才能支取稿费中的少部分拿来应急。

在吴连登的眼中,毛主席在吃穿方面十分吝啬,小气到不肯多花一分钱,只要温饱即可;但在其他方面却可说得上是“挥金如土”!

据他讲:主席嗜书如命,在他12年的管家生涯中,主席光购买书籍就花了八千元之多。而且在购买书籍方面,毛主席基本上是不计成本的!

因此,掌管主席家财务的吴连登,手里的钱一直很紧张,只好精打细算,最艰难的时候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但无论多么困难,作为管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主席吃得好,保证他老人家的健康。而说起吃,主席从来不吃所谓的补品和山珍海味。

当时,为了让主席吃得好,中央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小灶,可说是小灶,其实从中端出来的都是家常便饭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吴连登除了掌管主席的财政大权,还要照顾好他老人家的起居。主席有两大难,一个是吃饭难,一个是睡觉难。

厨师做好饭后,主席从来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餐桌旁,他总是在伏案工作,每当吴连登喊他去吃饭,主席手里总是拿着没有看完的文件说道:“再等一会儿。”

作为管家,他只能喊一次,不然会打扰主席处理国事的思路。不过这一等,就不知道得等到几点了,期间饭菜凉了只能反复加热,可如此一来饭菜的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而为了能让主席在完成工作后吃上可口的热菜,吴连登和同事们苦思冥想,在饭菜保温方面下足了功夫。

最后特意从湖南醴陵买来了特质瓷器,在盘子和碗上加了个盖子,如此既保温又卫生。

后来,由于主席喜欢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工作,时间长了手部力量出现退化,无奈之下吴连登又去委托醴陵的瓷器师傅打造了一套新的容器,一个碗只有124克重,又轻又薄,非常适合主席日常使用。

对于饮食,主席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若要说主席喜欢吃什么,鱼头算是其中之一。

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吴连登就要去把整条鱼买下来,把鱼头单独弄下,剩下的部分就卖给食堂了,毕竟开源节流,花钱可不能大手大脚。

除了鱼头外,主席爱吃得就剩下小鱼小虾了。有时候,吴连登和同志们会劝主席加点菜。

但主席总觉得,如今中国还有很多人的餐桌上还见不到一点儿荤腥,甚至很多人都吃不上一顿饱饭,我吃这个已经很好了。

在那个畜牧业还不发达的年代,主席的桌上见不到肉,即使厨师们做了肉,他也很少动筷,总是招呼管家和工作人员一起吃。

由于当时资源匮乏,国内实施计划经济,毛主席和广大群众一样,手里也有供货本和各种市票。

和北京市民一样,毛主席的粮食定量是17斤,随着晚年主席的食量日益降低,余下的票据他会补贴给工作人员和孩子们。

计划供应时代的生活是当下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的我们所无法想象大的。因此,即便身为国家领袖,毛主席对于粮食始终保持着尊重!

一次吃饭,毛主席夹起了掉在桌上的饭粒,吴连登看到后,担心桌子上有不干净的东西,连忙说:“主席,不要了。”

毛主席在听到吴连登的话后,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说道:“你们知道农民吗?农民苦,农民不容易啊,我们这些享有农民成果的人,绝对不能有一丁点儿的浪费,这可不是一粒米的问题,而是这背后的精神,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得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主席家风俭朴,家规很严,总而言之就是一条,无论在什么场合,在外面办什么事情,就是绝对不能搞特殊。

上文我们提到的“小灶”,是国家出于对主席身体的考量而设置的,但身为主席,用它来招待子女也并无不妥,更何况主席的子女并不经常来!

可即便如此,主席还是对自己的家人说过:“这个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无权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主席的子女,也都和中南海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一样,要去食堂里面排队打饭。

主席常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用的、花的,但是如果我毛泽东白吃、白喝、白拿,下面的人都会依样画葫芦,那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由于身份特殊,群众和地方政府都会不定时给主席送一些礼品,大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吃的用的都有,虽然主席明确表示不会收礼物,但架不住人民的热情,只好收下。

可只要主席收下了礼物,那么每天晚上吴连登都得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将整理好的礼物摆在办公桌上。

主席过目之后,如果发现送的是吃食一类,多的部分就会吩咐人打包送到食堂去,然后根据市场价,把钱寄回给送礼物的人或者单位。

如果是不好估价或是外宾赠送的重要礼品,则统一送到中南海礼品库中。

而在主席家中的私人仓库中,最好的东西应该就是他在建国之初出访苏联的时候,身上穿的帽子和大衣,那是为了应对苏联寒冷的天气而专门准备的。

但从苏联回来之后,大家就再也没见过这身衣服了。吴连登在成为管家后,曾多次到仓库里整理老旧物品,在20平米的仓库里,除了几个装满老用品的柜子外,就基本上没有其他多余的物品了。

毛主席的一生都没有被身外之物所困扰,他穿的衣服好多都是缝缝补补,只有在正式场合和接见外宾的时候,才会套上一件像样的外套。

自从进了北京城后,主席晚上睡觉就很少用棉被,春秋天转凉的时候就盖两条毛巾被,而到了冬天,毛巾被的数目只是达到了三条而已。

节俭是他老人家信仰了一辈子的信条,淳朴的家风感染着像吴连登这般的普通人。1966年,主席由于身体原因,将办公和生活地点搬到了靠近中南海西门的游泳池。

游泳池是木质结构,房屋整体年久失修,推门的时候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恰好在1966年的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了地震,北京亦有强烈震感,主席所住的房屋也出现了墙体开裂的现象,安全性能大打折扣。

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明白,这里毕竟是毛主席工作生活的地方,即使主席对舒适性没有要求,但基本的安全是要保障好的。

为此,周总理特意找到负责主席安保的汪东兴,两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在靠近中南海的地方建造一所供主席居住的新房子。

总理担心主席知道此事后会叫停这项工程,于是特意隐瞒了新建房屋的消息。

很快,新房屋就在众人的群策群力下完成了,房子盖好之后,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毛主席,说在中南海的外面有一个新的住处,要不您去看一看。

这时候,毛主席就已经知道这几个工作人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对于这个新住处,主席一直不表态,工作人员只好多讲了几次,但主席还是不发表任何观点。

工作人员见状,就想动员主席去那里看一看,瞧一瞧,万一喜欢呢。毕竟他们都希望主席能有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住处。

终于有一天,主席和工作人员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吴连登趁机又一次跟主席提起在中南海外的新住所,这一次,毛主席终于开口道:“你们叫我去,我就去。”

听到这话,大家都非常开心,马上奔走相告,说主席要到新地方办公了,结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车在开到长安街口的时候,主席突然说道:“你们先把我送到中南海,你们去吧。”

听到这话后,吴连登的心情就好比坐了过山车一般,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

后来,主席特意为此事做了批示,他不希望自己占有太多的国家资源,希望能将这个新住所改造成一个供群众活动的社会中心,自此工作人员也都识趣了,再也不提搬到新住所的事情了。

1975年12月26日,是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早在三年前参加完陈毅元帅的葬礼后,主席就出现了肺部感染的情况,如今是更加严重了。

为了他的身体健康考虑,吴连登不得不停了主席的香烟供给,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主席的饮食起居上面。

生日当天,由于时局特殊,中南海没有客人来访,主席的餐桌上也只是比往常多了几个菜。看着场面冷清,吴连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连忙叫来面点师傅田树滨,让他给主席做一碗长寿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因病逝世,享年83岁,这一天,天地同悲。吴连登作为服务了主席十二年之久的管家,自然也是哀恸欲绝。

在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后,吴连登随灵车一起,护送主席的遗体到人民大会堂,供人民怀念和瞻仰。夜半后,吴连登回到了主席的住处,整理他老人家的遗物。

说是遗物,其实除了几套穿了十几年的中山装和剩下的几百块生活费,就基本上没有任何东西了。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主席没有留下一张存折,也没有留下一分存款。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一件金银珠宝,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一间房。

在毛主席的住处内,到处都是散落的书籍,那些书籍都是主席一生的挚爱,如果说他还留下了什么财产,那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著作和归中央办公厅管理的120万稿酬。

但关于稿酬,在毛主席逝世后,除了组织决定给主席的子女每人8000元之外,其余的全部都交给国库。

在整理好主席的遗物和遗产后,吴连登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趴在主席曾经使用的办公桌上失声痛哭。

对于吴连登而言,主席早就不是他的上级那么简单,而是教会了他很多东西的良师益友,是自己人生之路上的伟大导师。但如今斯人已逝,再多的眼泪也唤不回那张慈祥的面孔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