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毛主席接到一份报告后,支开了所有人,叫来周总理密谈半小时
1965年,北京中南海内。
这原本应当是如往日般平常的一天,却因为毛泽东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而变得特别。
只见毛泽东眉头紧锁,神色凝重,静静地站在窗前,眺望远方,不知在思考些什么。突然,他一声令下,支开了身边的所有人,只让秘书去喊周恩来。
不一会儿,周恩来赶来,看着毛泽东严肃的神情,他似乎了然于心,若有所悟。紧接着,两人在房间内秘密谈话了半个小时,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什么。
这个秘密,直到37年后,因为某个重要的契机,才得以公开。
毛泽东与周恩来究竟说了什么?毛泽东为何要支开所有人?在37年的漫长等待里,与真相有关的人与物,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这一切,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的国内外局势说起。
二战后,美苏争霸,两极对立,新的世界格局形成,新中国建立,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加入了这场风起云涌的冷战之中。
建国初年,出于多方面的因素考量,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仅在国内发展上向苏联学习先进经验,在国际舞台上也与其统一战线。
这一举动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从经济到文化,由政治到外交,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与孤立。
60年代,恰逢美苏争霸到达高潮,美国贼心不死,妄图手段升级,进一步打压中国。当时,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争霸离不开一样关键的东西:核武器。
恰逢此时,中苏交恶,而在经历种种艰难变故后,中国进入了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崭新时代。按照原定计划,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当这个消息漂洋过海,传到大洋彼岸,美国人瞬间感到了惊恐。
他们比谁都清楚,一旦中国拥有了核武器,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都会随之改变。
于是,美国做出了一个卑鄙的决定:他们要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开启于1994年,美国历史学家破译了当年的秘密国家档案,证明了在1964年,美国的确曾经想要突然袭击中国,而且有着具体实施方案的行动。
面对这样巨大的国家安全威胁,毛泽东做出决定,开展“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建设”,指的是加强以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
三线有大三线与小三线之分,大三线是建设国家战略后方基地,除了众多的国防工程之外,还有与之配套的基础工业建设。
特殊的性质与目的使得大三线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主体部分。小三线则更侧重于后方的通信与补给,主要服务于各地方部队与民兵组织。
“三线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横跨十年以上的光阴,并非一朝一夕便能促成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大的国际威胁之中,这是危难形势下不得不采取的自保手段。
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下,美国酝酿许久的核打击计划,最终草草收场。
1964年4月,美国的国务专家罗伯特·约翰逊撰写《对打击共产党中国核设施可能性的探讨》,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四种方法用以摧毁中国的核建设。此文一出,美国两党内部也爆发了极为激烈的讨论。
9月15日,在多番论证之下,美国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他们知道,倘若对中国的核设备进行袭击,无异于对中国宣战,风险巨大,也许会酿成他们无法承担的后果。
然而,尽管这次的计划终止了,但美国所造成的威胁却始终存在。因此,中国必须从长远为自己谋划,从而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看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毛泽东的心中渐渐有了盘算。
实际上,在美国就中国的核武器展开争论时,中国政府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964年9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的便是是否要按照原计划爆破原子弹。
会上,有人提出,为了安全与稳妥,建议将原子弹的爆炸时间推迟到1970年,等到三线地区建设好了第二个核基地之后再进行核爆炸,以免提前遭到袭击。
但同时也有人高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早晚都有压力,越是拖延,越是中了美国的计谋,还不如按照原计划,10月爆破。
会上种种争论,都被周恩来一一记录。会议结束后,周恩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特急信,信中还附上了一份罗瑞卿所起草的请示报告。
在这份请示报告里,罗瑞卿提出了三种方案:要么今年爆炸,要么明年四五月与空头航弹连续试炸,要么就干脆推迟,等待西南核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再爆炸。
收到信的毛泽东很快便做出了判断,他认为,美国的原子弹就是吓唬人的,他们不一定会用。既然是吓人的,那么中国就不应该因美国的威胁而推迟自己原有的计划。
因此,毛泽东立马批示了“即办”二字。最终,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打破了重重垄断,世界瞩目。
尽管这一次毛泽东做出了成功的预判,但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更加艰巨的挑战还在远方。
其实,早在1964年的初夏,毛泽东就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内,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召开了一次临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而这次会议的主题,便是讨论当时的后方建设。
毛泽东严肃地表示,现在这个时期,没有后方是万万不行的,就算要准备上山,也总要有能够上山的地方。
先前,我们曾在建设的过程中忽略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最近几年我们又忽视了“屁股”和后方。
所谓的“屁股”,指的便是基础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保障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毛泽东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上,主张大力发展农业与轻工业,解决人们的“吃穿住”问题。
因此,不管是基础工业,还是国防工业的投资都相应地有所减少,现如今,“吃穿住”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中国又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是时候将它们重新提上日程。
在这样的考量下,建设后方的第二套核原料工厂工作悄然启动。
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个代号404的核原料工厂,有许多人不理解,既然有了404,又为何需要建设第二个。
作为中国唯一的核原料生产基地,404厂其实已经长期处于美苏两国核威慑的主要目标范围内。
比起赫赫有名的404,中国出于战略的安排与考量,需要一个隐蔽性与安全性更强的核工业基地,它一定要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在岩石山里挖洞,是当时世界所公认的防御核设施遭遇袭击的方法。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建设核工业,便显得尤为关键。
早在1964年的1月,周恩来就曾经明确地提出:核工业选址要靠山、分散、隐蔽,甚至进洞。
接到指示后,国防科工办常务副主任赵尔路上将立刻率领着11个小组,在全国47个地区进行勘察选址,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可谓是日夜不休,风雨兼程。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长久以来的付出得到了收获。
1965年的某天,毛泽东在中南海与周恩来展开了一次秘密谈话。
那原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天,但毛泽东在收到一封消息后,神色凝重,然后便支开了所有人,单独叫来了周恩来。两人在书房里会谈了将近半个小时,看起来十分神秘。
当时,没有人知道毛泽东与周恩来究竟说了什么,这次谈话似乎是一天中不起眼的某个小插曲。但实际上,毛泽东与周恩来所商讨的,正是这第二套核原料工厂的选址问题。
而这样绝密的军事工程,代号816,被称为816地下核工程。
原来,早在1965年的2月,罗瑞卿就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
他说,将由二机部继续组成专家组,在各地进行技术勘测。这群勘测人员很多都是404厂的老班子,他们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云贵川地区,在跑废了几辆车之后,一个名叫白涛镇的地方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那年5月,正值初夏,404厂的党委书记王侯山收到消息,带着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白涛镇,对现场进行复勘。
一进入白涛镇,王侯山就因眼前的景象而感到了欣喜。他注意到,这里高山密林环绕,植被丰富,就连山体岩石都十分完整,是一处难得的自然宝地。
于是,王侯山立刻将情况向上级通报,经过层层核对与审批,消息最终送到了毛泽东的手中。而毛泽东那天与周恩来所商讨的,正是选址白涛镇的种种事宜。
在看过详细的报告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致认为,可以定址白涛镇。
于是,消息传回重庆涪陵,专家组开始了对白涛镇的进一步开发。
8月正是涪陵最热的时候,暑气逼人,蒸腾的热浪便能将人掀翻过去。北京二机部第二研究设计院的专家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涪陵,404厂便曾是由他们所设计的。
因此,816工程洞的主体工程结构设计,也将由他们完成。
然而,工作开始之初,专家们便遇上了棘手的难题,那便是生活区位置不好确定。
要知道,为了避免核辐射对于工作人员身体的影响,核工程与生活区的距离一般要在10公里左右,但涪陵地理位置特殊,人口密集,要在这里设立方圆10公里的无人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终,专家们想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将无人区的范围缩小为3公里,将生活区划定在5公里以外的山头上,利用山与山之间的地理位置减少了核辐射,也让生活区处于较为凉爽的范围内,方便后续使用。
而在整个核工程的规划里,如何在山体中打洞,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程。
工作人员要在坚硬的大山之中,活生生挖出一个长达几十公里的山洞,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无比艰巨的挑战。
当时,打洞工作由二机部下属的26家采矿公司完成,按照他们的规划,完成这项任务需要30多个月。
但实际上,由于国内形式的不断变化,这项工作最终耗费了长达6年的时间。
在掘洞的过程里,人们挖出的石头填平了整条白涛河,堪称工程奇迹。
这个经由毛泽东同意的秘密工程,在大山深处悄无声息的进行着,直到37年后,它才终于有机会,重见天日。
而当人们看见了其背后的真相时,纷纷热泪盈眶,感慨良多。
当年,816工程定址白涛镇后,为了保密,这个风景秀丽的小镇便消失在了中国的地图之上。
直到37年后,816工程重见天日,人们才知道其背后隐藏的真相。
整个816工程背靠武陵山,完全隐藏在山体之中,总长24公里,堪称地下长城。816工程完全为战争而设计,它的洞体能够抵御100万吨氢弹在空中爆炸的冲击,甚至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816工程也能抵御。
不仅如此,它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力,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掏空山体的人工奇迹。
更神奇的是,816工程所有裸露在外的铅门都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闪光一出现,仅需要短短一秒,铅门就会自动封闭。这是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自主研发出的新技术,可谓神奇。
而在816工程最核心的核反应堆大厅里,也曾装备着当年最先进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组,时至今日,也可以看出当年设计的用心与精妙。
816工程不仅记录着60年代到80年代间中国核技术的缩影,更有着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从1965年开始,到1984年,十几年的时光里,前后有六万人奔赴白涛镇,为建设816工程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洞体的挖掘最终由编号为8342的部队完成,他们是一支中央军委所直属的特种工程兵部队,长期秘密建设着重要的国防工程。
这支部队里的年轻人将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816工程,而伴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816工程也几度面临停工的危机,珍宝岛战役爆发后,尚未完成的816工程还承载了转移接纳404厂的重要任务。
而在挖掘与建设的过程中,有将近一百名官兵牺牲。
816工程有着极为严格的保密纪律,所以很多官兵的家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在做些什么。
有些人半辈子都在山洞里工作,但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从未在山洞里完整的走过一圈。
这些牺牲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21岁,有的人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更不知道他们的家庭住址与家人联系方式。
直到三十七年后,816工程正式解密,这些官兵的家人才终于明白了一切的真相:原来他们的亲人,做了一件如此伟大的事业。
这些牺牲的官兵最终被埋葬在816工程洞附近的烈士陵园里,陵园被命名为“一杯水”,言简意赅,却又饱含深情。
816工程的建设,可谓是一波三折。
时间进入80年代,冷战走向尾声,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对国际局势进行了预判,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平才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发展也会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
因此,1984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停止816工程的建设。
此时,816工程已完成将近85%,预计还需要花费一个亿进行建设,但为了国家的整体布局,816核工程洞提前结束建设,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可供参观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816以另外一种形式蛰伏于华夏大地之上,继续发挥着特有的能量,见证着共和国的风雨荣光。
参考文献:
1、米艾尼.816地下核工程的前世今生[J].夕阳红,2020,(第4期).
2、姚於,欧阳祖兵.涪陵白涛镇 816核工程的最高机密[J].城市地理,2012,(第5期).
3、曹永胜,李旭之.毛泽东与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J].军工文化,2016,(第12期).
4、金香梅.地下核工程“816”: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J].城乡建设,2017,(第1期).
5、金磊,洪再生,高志主编. 建筑评论 13 致敬中国三线建设的符号816[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7.05.
朱元璋的倒霉儿子 在大明是个笑话 对世界贡献巨大 青史留名
在大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有一位备受宠爱的长子朱标,以及后来继位的皇帝朱棣,都是备受瞩目的儿子。然而,大家对于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或许并不熟悉。朱橚一生多次陷入倒霉境地,但他的医学贡献却让他的名字留在了史册中。一、朱橚的不幸经历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20:410000辛弃疾的真实水平如何(很高)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宋朝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豪放痛快、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著称,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辛弃疾在历史上的真实才华水平究竟如何,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揭秘历史上辛弃疾的真实才华水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要新鲜事2024-01-27 21:18:380001大秦帝国为什么二世而亡(透支民力)
秦朝建立后,做的工程太多,太大,劳民太多,徭役太重,法律太严,动辄是死刑,人没活路了就只能拼命了。天下苦秦久矣并没有错,且不论阿房宫是否真实存在,光骊山墓,长城,驰道,南征百越的交通建设,这几个超级大项目在十几年内一起上马,就不是刚结束战乱,两千万人口的大秦所能承受的。这些事贵族不会去做,都是底层人民在做。我要新鲜事2024-01-18 20:03:100002清平乐赵祯的皇后是谁?一共有三位(曹皇后最出名)
清平乐这部电视剧是王凯和江疏影领衔主演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而清平乐讲的是宋朝时期的故事,主角是宋仁宗,而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对宋朝有很大的贡献,还是非常有作为的。那么你知道清平乐赵祯的皇后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赵祯的皇后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8:55:080000清朝时的中国巨人詹世钗,竟然娶了外国媳妇当老婆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清朝时的中国巨人詹世钗,竟然娶了外国媳妇当老婆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有史料记载,迄今“世界身高最高”的长人是詹世钗,他的家乡是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现又发现世界最高男人詹世钗的照片。此照1880年左右摄于香港,黑白照片,总体无光,用手摸有凹凸感。父詹真重,身高八尺(约2.48米),二子世钟,身躯也达八尺;老四世钗,身高竟有十尺三寸(约3.19米)。我要新鲜事2023-03-14 03:51: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