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去世,保卫战士在灵堂吓出一身冷汗:许司令还在出汗
1985年10月22日,有着“酒神虎将”之称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逝世于南京军区总医院,享年80岁。
按照惯例,领导人去世后一般都有相应地遗体告别仪式。而仪式结束后,遗体通常会被运往火葬场进行火化,再将骨灰放入相应的墓地安葬。
不过许将军的安葬方式,却有一些特殊。
故而在10月31日告别仪式结束后,其灵柩被运往了华山饭店16号楼,进行暂时停放。
另外说起来,许将军身后事的处理过程中,好像发生了很多“离奇”事件。
比如,就发生在华山饭店灵堂的这一件。
许将军身停灵在华山饭店的那段时间,军区特别安排了值班人员和一队警卫员负责保卫工作。
某日,轮值的一位警卫战士无意间发现,许将军脸上竟然渗出了一滴汗,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向上汇报,并找了专家前来查看。
虽然最后专家用科学的解释证实是由于气温太低导致的“虚惊一场”,但“许司令还在出汗”的消息不胫而走,为本就有许多离奇消息的许将军去世之谜,更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1956年4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期间,在毛主席的号召与带领下,从中央领导人内部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流传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实行火葬》。
当时,参会的150多位国家领导人全部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字。随后未参会的许多领导干部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相继签了字。
唯有一个人例外,便是许世友将军!
据说,许将军不仅没有签字,还专门找到毛主席那儿,表示对火葬的不理解。他认为:人生如灯灭,死后如图为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除了中国自古以来“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外,许世友之所以不同意进行火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为了给母亲守坟。
从小,许世友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而且他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中,母亲最疼的也是他。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再加上孩子也多。两岁时候的许世友,因为营养不良,头大颈细,胳膊腿儿更是瘦得皮包骨头。这样的身体状况,别说学走路,就是站起来都十分困难。
又恰逢那年正好遇上了旱灾,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更是困难。许爸爸就想把许世友卖掉,还能换几斗粮食让全家度过那段难关。
后来,事情被许妈妈知道了。对于丈夫要卖儿子的举动,许妈妈是死活不愿意。硬是追出去几里路,把孩子又从人贩子手里夺了回来。
为了养活小世友,许妈妈大冬天的时候还外出乞讨。但凡讨到了一点儿好东西,她都会把食物捂在胸口保温,或者放在嘴里嚼暖了,再一点点喂给儿子吃。
有时候母亲实在太累又或者太饿,晕倒了,只要听见儿子“俺娘,俺娘…”的叫声,都会为了儿子坚持醒过来,抱着儿子努力活下去。
到了许世友六岁那年,许爸爸因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积劳成疾去世了。一家子的生活重担更是都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
逐渐懂点事的许世友,从那时起,就立志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母亲!
过了两年,实在没有办法养大儿子的许妈妈,为了让儿子能活下去,把他送到了嵩山少林寺。
再后来,长大后的许世友参加了红军。随着一步步地成长,他在军中的位置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回家就成为了他越来越难以实现的心愿。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许世友调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想着仗打完了,自己的生活也稳定下来了,便把母亲从老家接到了济南。
可年岁渐大的母亲,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再加上气候、水土等原因,没过几天就生了场重病。
在许妈妈的坚持下,许世友只好又把母亲送回了村里。
1959年,许妈妈因病去世。回家奔丧的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墓前哀声痛哭,并大声向母亲保证道:“娘,忠孝难两全,您老人家生前我未能服侍,我死后,一定为你守坟。”
用许世友自己的话说:活着要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得尽孝,怎么尽呢?给母亲守坟!所以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中,许世友唯一一次固执得没有选择“忠”字。
他认为:要守坟,就一定要完尸土葬。化成灰,变成烟,还守什么坟?
1979年,在领导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许世友自感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便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于是,他给身在家乡静县的长子许光,写去了一封信。而除了一页信纸上短短的几句话,随信寄去的还有五十元现金。
信中他告诉长子,这些钱是给自己准备身后是用的。让长子用这些前给他准备一口棺材。并再次要求儿子:我死后不要火花,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
许光在接到父亲来信后,深知母亲的小心和脾气,也果真在家里买了一口家乡当地出产的木材制成的棺材,放在了家里。
虽然这口棺材,最终还是没有用上。
1984年末,许世友生了场大病。已近耄耋之年的他,深感天命不永,大限将至。
尤其在元旦新年过后,许世友似乎已经有了某种预感。于是,他立刻找来秘书,拜托他替自己给中央写一份报告。
从来不愿意搞特殊的许世友,只有一件事情放不下,便是自己的身后事。
自五十年代中期倡议火葬事件之后,所有离世党政军各级领导人,除了毛主席因为特殊原因被保存遗体外,都是以火葬的形式办理的葬仪。
许世友虽然没有在倡议书上签字,但也担心不能如愿棺葬,好为母亲守坟。
他请秘书在报告中,讲明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党中央可以在他死后满足其棺葬的心愿。
许世友生前后一位保健护士,名叫顾锦萍,是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
许将军故去后,有记者采访她。她在提到许将军生命最后一段时光时,特意提到了将军80岁大寿时自己的一点印象。
那一天,南京军区受中央军委委托,在中山陵8号为许世友将军举办了隆重的生日晚会。虽然身体状况不佳,过寿的许将军那天看起来还是很高兴。
可担心将军身体,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顾锦萍却偶尔能从他脸上看到一丝不安的情绪。实际上许世友一直在担心,因为他提交中央的关于希望土葬的报一直还没有回音。
寿辰过后,许将军的身体更加一天天虚弱了起来,可经常处在朦胧状态的他,还是时常会询问:报告有回复了吗?
每次得到否定的答案,许世友总是显得很失落。
那年年中的一天,将军的精神状态难得的好了不少。神志稍微清醒一点的后,许世友就对着当时正守在床边的侄儿许大权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你不是会开车吗?能搞到一辆卡车吗?我死后,你开车把我送回老家去…”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许世友一直记挂着的,还是要为母亲守坟这个念头。
1985年10月22日上午,南京军区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这是一通来自军区总医院保健办公室主任的电话。
不出军办工作人员所料,这通电话带来的是一个令人十分痛心的噩耗:许将军快不行了!
于是这天下午,几乎所有在本地的南京军区领导人,全部“集合”在了许世友的病床前。
16时57分,心脏监护仪在刺耳的鸣叫声中变成了直直的两条横线,开国上将许世友的生命在这一刻彻底地走到了尽头。
从那一刻起,关于许将军身后事如何处理的问题,成了许多人苦恼和争论的焦点。
其实,许世友在年初提交的那份申请可以土葬的报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刚收到时,就表现地十分重视。
可近三十年来,中央一直强调的观点都是,领导干部逝世后,都要实行火葬,且一切丧仪尽量从俭。
尤其在党中央的带头作用下,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逐渐开始接受火葬。突然有领导干部要土葬,便可能会造成一些人民的不满。
所以许世友的报告一级一级递交上去,却一直没有人敢做主给与肯定回复。可就这样驳回老将军的请求,又没人忍心。
最后,这封报告一路被提交到了邓小平的手中。
作为多年以来的战友和老朋友,邓公对许世友的为人当然是很了解的。但作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人物,邓公也一向是以坚持原则为准则的。
许世友的请求,令邓公也一度十分为难。
考虑良久,邓小平最终在许世友的报告中,签下了这样八个大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您10月26日,也就是许世友将军逝世的第四天,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带着邓公的批示与指令,乘专机抵达南京。
在第一时间祭奠了许将军之后,王震向南京军区转达了邓小平关于许世友身后事的处理意见。
在肯定了许世友将军一生为党和人民立下的不朽功绩后,他转述强调:
“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了特殊通行证。这时特殊中的特殊。”
七个“特殊”,表明了邓小平及党中央关于这件事的态度,也为许将军身后事的办理,定下了基调。
10月31日下午3时,许世友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两个多小时时间里,上万人走进吊唁大厅来送将军最后一程。
巧合的是,几乎就在遗体告别仪式开始的同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更神奇的是,仅仅20分钟后,天空就又突然乌云乍消,晴空万里。
于是便有人说:这时老天爷都在为许将军的离去伤心,专门来为他送行了啊!、
出于对很多地方已经形成科学的火葬风气的考虑,许世友实行土葬事宜虽获得特批,但中央认为还是保密行事更为妥当。所以许将军下葬的整个过程,一直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且要实行土葬,摆在许世友治丧小组面前的,至少还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棺椁问题,许世友六年前让其长子许光准备的那口棺材,已经无法承载其由于生病水肿以及注射防腐剂明显增大了一圈的身体。
根据要求,棺材制作需要上好的楠木。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一时间南京军区后勤部的领导同志竟然没有在当地找到一根可用的木材。
只能紧急联系了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同志。
尤司令也正式许世友将军曾经一手带出来的老部下,得知老首长有需要,立刻派人在广西的原始森林里,伐来了两根百年楠木,并派车连夜送往南京。
另一个要解决的便是墓穴的选址工作,虽然根据许将军的意愿,其墓穴肯定是要设置在其父母墓的旁边,但具体位置和施工问题也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工。
许将军父母采用的是农村地区普遍兴盛的夫妻合葬墓,在其东西两侧还各有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和兄嫂的墓穴。
再加上不远处还有其他人家的坟茔,在那片区域实在很难在安放下一个较大的墓穴。
经过考虑,在许家墓葬群向阳山坡高一点的地方恰好有一块较大的林地,且位置上正出于许家故宅和祖坟之间,距离许世友父母墓的位置也只有几十米。
经过一周左右的抢修工作,许将军的墓穴终于进入了最后的收尾工作。
是年11月1日深夜,南京军区一些工兵营的战士们,正在营长的指挥下,进行墓穴底部的收尾工作。
当时负责执勤的民兵深夜犯困,便准备点根烟提提神,可就在他擦亮打火机的那一刻,突然发现有一道霞光从刚挖好的墓穴中升了起来。
虽然这实际上是由于地貌和地下植物化学反应导致的现象,但在许多不明原因的人眼里,便又把这件“怪事”和前一天有士兵发现“司令还在流汗”等事件联系在一起,一同构成了所谓神奇的“许世友身后之谜”。
是年11月6日,许将军的墓穴终于在工兵连的抢修下顺利完工了。
为了满足“绝对保密”的要求,许将军遗体的运送工作以及下葬事宜,都是在深夜黑灯瞎火中进行的。
11月7日深夜11点刚过,负责遗体运送工作的同志们,突然接到了紧急密令。指令要求几十分钟后,也就是次日零点整,遗体护送队伍立刻出发!
虽然遗体护送的队伍称之为“车队”,但实际上只有两辆负责运送棺椁的卡车(一辆搭载,一辆备用),以及搭载许世友将军家属和军区负责人的一辆吉普车和一辆三菱包车。
整个车队没有挂遗像,没有披黑纱,没有放哀乐,更没有露花圈,只是平静地在寂静地深夜中缓缓前行。
8日清晨,车队到达安徽六安,在南京军区直属的某单位进行了休整。知道天黑之后,才又继续上路,抵达了目的地新县许家洼。
半夜三四点,乡亲们都正处在深度睡眠状态。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家乡的英雄,在这一刻回家了。
灵车到达许家湾后,战士们就在夜色之中,将灵柩放入了墓穴。
及至凌晨六点,也就是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点鱼肚白的时候,一场神秘的葬礼已经尘埃落定…
许世友将军为母亲守坟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
虽然由于邓公的特批,在丧葬一事上,党中央遵循了许将军的遗愿。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中央下达了墓址上不设任何装饰,墓碑也不要刻的指令。
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那块简单到不冠职、不叙史、不记功,只有简简单单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的墓碑,还是在许许多多前来吊唁参观的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在许将军去世一年之后,才立下的。
英雄万古,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张亚锋.许世友身后之谜破解[J].大众科技,2001(09):37-38.
[2]古月.许世友土葬揭秘[J].党史博览,2000(11):14-18.
[3]许世友的三件随葬品[J].党史天地,1996(06):47.
[4]温步腾.秘密安葬许世友[J].领导文萃,1994(06):62-54.
古人没有统一官话 上朝的时候说什么(古代语言)
古代有部分统一的官话可以用来交流。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推行起来的,在没有推行普通话的古代,皇上上早朝的时候,能不能听懂讲方言的大臣们说话,如果是讲方言的话,皇帝又是如何应对的,毕竟古代的臣子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方言肯定会有所不同,那上朝的时候会不会各说各的根本听不太懂。1.古代官话我要新鲜事2023-10-17 21:14:250000孔子简介:东方三大圣人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说到孔子,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与老子、六祖慧能并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孔子的弟子众多,在他死后,众弟子根据孔子日常所思所想编撰了《论语》,这也成了中国人必读的书籍之一。孔子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5:33:170000“人心不古”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泓水之战后(说法之一)
现在的人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用来感慨世事变迁,人们变得更加狡诈了,人们总是对于古代仁义礼智信的社会向往不已,不过,总说古人守信知礼,那到底是什么时候人心才变得“不古”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人心不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48:160000我国古代没有玻璃 只有简单的窗户纸 他们如何防止被偷窥
古代我国没有玻璃这种材料,但古人也有很多办法来防止被偷窥。他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窗户纸,雇佣家丁、住宅结构复杂、严厉的刑法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偷窥行为。这些措施在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37:070000徐海东一生之痛,吴焕先死在长征胜利前,毛泽东:为革命立下大功
1935年9月,历经十个月的长途跋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率先完成长征抵达陕北,成功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至敌人实力薄弱的陕甘苏区,保存了革命力量。作为长征的“先遣队”,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为主力红军、党中央的顺利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吴焕先再没有机会看到这胜利的一幕了。1935年8月21日,年仅28岁的他在甘肃泾川与国民党军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倒在了长征胜利会师前夕。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34: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