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03

2007年,一台湾商人来到沈阳大帅府,对售票员说:我是张作霖孙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0:12:380

2007年3月26日,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操着一口台湾腔,上来就对售票员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张学良将军六弟张学浚之子张闾实,现任台湾高尔夫之旅杂志社总编辑,并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售票员说:“我就不用买票了吧。”

售票员对来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感觉此人所言非虚,于是连忙通知了时任博物馆馆长的张力。

在得知张作霖的后人来到沈阳后,张馆长不敢怠慢,连忙将来人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简单寒暄之后,张馆长对这个自称张闾实的人有了初步的认识,排除了他是江湖骗子的可能性。

但为了慎重起见,张力还是决定打电话给负责研究张作霖历史的学者,对照一下“张闾实”所述的情况,从而进一步确定他的身份。

此时的张力馆长还没有意识到,眼前这位“张闾实”将会给我国的近代史研究将带来怎样的冲击,而对于张闾实而言,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回乡之旅竟然成了一段宝贵的历史经历。

那么,张闾实真的是张氏后人吗?他此行为的是什么呢?从他那里,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张氏怎样的往事呢?

其实,张力馆长的顾虑不无道理,自从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成立以来,他们就接待过很多自称张作霖亲属的“江湖人士”,其中闹得最大的,莫过于90年代闹得沸沸扬扬的“张作霖第九子”事件。

1993年,一位叫张忠诚的老人出现在博物馆门口,他自称是张作霖第九个儿子,并表示自己已经向公安局提交了改名申请,今日前来就是要“认祖归宗”。

秉持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各路媒体疯狂报道这起张作霖第九子事件,这个叫张忠诚的人也获得了十足的曝光度,拿着这个身份到处活动,甚至惊动了海外人士。

眼见有人招摇撞骗,时任馆长杨景华实在是忍不了了,他根据手里的一手资料和相关史料,写了一篇张学忠身份真假之辨的文章,驳斥了张学忠的言行,表示张作霖一生就只有八个儿子,绝对不存在什么第九子。

此文一经发表,指望“第九子”身份谋利的张学忠急眼了,一纸诉状将杨景华告上了法庭,幸亏杨景华手里有足够多的资料,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不仅驳斥了张学忠的不实言论,揭穿了这个江湖骗子的真面目,还捍卫了帅府博物馆和研究张家学者们的尊严。

如今,又有一位张家亲属来到这里,还是从宝岛台湾而来,帅府理当热情接待,但倘若来人虚张声势,冒名顶替,岂不是贻笑大方?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确认这位“张闾实”的身份。

于是张力询问张闾实,此次回乡有什么打算?张闾实则回复道:“这次来大陆,是带着母亲和兄弟姐妹的重托而来,只是想扫扫墓而已。”

听到“扫墓”两字后,悬在张力心口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毕竟这才是符合张家人应有的低调特点,独自一人前来大陆,带着家人的殷切期盼,完成认祖归宗的使命。

张闾实所牵挂的目的就是张学良的祖墓,也就是位于辽宁盘锦市叶家村的张氏墓园。但旅居港台和海外的张氏族人不曾知晓,自新中国成立后,张学良将军位于叶家村的张氏墓园就一直被妥善保护,期间更是经历了数次翻修。

而当张闾实得知自家祖坟依旧“健在”的时候,原本平静的心中出现了一丝波澜,张力见状,立马给当地政协打了一通电话,安排张闾实返乡祭祖的相关事宜。

4月2日,先前返回北京办事的张闾实先生风尘仆仆地从北京专程直飞沈阳,次日,他和张力馆长等一行人坐车前往盘锦,祭拜张氏墓园。

一行人抵达张氏墓园后,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当地政协文史主任贾伟志。在文史主任的带领下,众人走进了张氏墓园,贾伟志一边走,一边向张闾实介绍整座墓园的情况。

在听到新中国政府对整个墓园妥善保护整修,当地敦厚的人们感念张学良将军为民族做出的牺牲和伟大贡献,在此开辟了供人祭拜的甬道时,张闾实想到自己在台湾顶着“叛将之后”的名号,饱受他人的欺凌和辱骂,一时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以致潸然泪下。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张作霖的坟前。张闾实按照当地习俗,开了瓶白酒,将白酒分别洒落在王太夫人和张作霖的墓地上,期间更是搂着祖父张作霖的墓碑久久不愿离去,这场面让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唏嘘不已。

完成了台湾亲属给自己的任务后,张闾实接受了文史专家的专访。由于两岸封闭已久,张家人的相关情况不为人所知,到处都是以讹传讹的假消息。

而张闾实的口述材料,无疑会给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这栋大厦增添了几块崭新的砖瓦。

第一个问题,就是张作霖是否立下了遗言。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奉天皇姑屯传来了一声巨响,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被炸,掉落的钢板砸碎了第三节车厢,“东北王”、北洋军阀末代统治者张作霖身受重伤,四个小时后去世,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皇姑屯事件”。

这次袭击,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张作霖死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1年,关东军在石原莞尔等人的筹划下,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吞并东北。所以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皇姑屯事件”视为日本侵华的开始。

关于张作霖死前是否留下了相关遗言,各路史家可谓是众说纷纭。根据张作霖的卫兵温守善的回忆,张作霖在被带回皇姑屯大帅府的途中一直问:“是谁干的”在得知是日本人策划的时候,张作霖狠狠地说了句“打”。

而在民间的说法则是张作霖临死之前,让张学良赶紧回沈阳,担心日本关东军会在自己将死之际趁虚而动,一切以国家为重。

显然,上述的说法究竟是真是假,作为张家后人的张闾实最有发言权。因为张作霖的第五位夫人、张闾实的祖母,最得宠的寿夫人一直在打理帅府的内务,是张家名副其实的大管家,他对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社会各界关于张作霖遗言的说法,张闾实一一予以了否认。

他说在爆炸之后,祖父的喉管就已经被飞来的金属片给切断了,运送祖父的小汽车飞速开进帅府的时候,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张作霖抬到了卧室的床上。

医生忙着为大帅止血,但很明显张作霖此时已经气若游丝,根本没有力气讲出一句话,因此一代枭雄在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的情况下就死在了自己床上。

而所有的遗言都是后人的臆测而已,产生这些谣言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张作霖死得突然,帅府秘不发丧,直到13天后才公布相关事宜,在这段真空期里,自然会涌现出大量的不实传言。

而关于张学良为何13天后才迟迟返回奉天,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张学良是故意放缓脚步,让反对自己上位的人放松警惕,也有的说此时张学良正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秘密谈判,商讨改旗易帜等事宜。

关于此类说法,张闾实虽然没有给予否定,但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家族老人的回忆,“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大伯虽然人在天津,但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无论是亲信还是帅府随从,都不晓得少帅去了哪里。

没有少帅坐镇,整个东北军群龙无首,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甚至着手唆使部队哗变。

在此关键时刻,还是寿夫人站了出来,她亲自安抚躁动不安的部队,并派出所有人去可能的地方去寻找少帅。

虽然最终找到了少帅,但是在哪里找到的,家里的老人都是三缄其口。不过在张闾实看来,皇姑屯事件是张学良的一个转折点。

曾经的他是风流纨绔的民国四公子之一,但父亲的死让他背负上了千斤重的担子,一夜之间从一个留恋风月的公子哥成长为东北军的掌门人。

而在讲完了张作霖的身后事后,张闾实又向文史人员提供了关于张家在抗日战争之后的相关史料。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双方展开了和平谈判。

在1946年的政协会议上,中共代表要求蒋介石当局释放因西安事变而被囚禁的张学良、杨虎城二人,但蒋介石坚决不同意,并于1946年10月先行将张学良押解到了台湾软禁。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二二八事变,当时国民党情报机构收到密报,声称中共方面很有可能派遣突击队混入暴乱的人群中强行将张学良接回大陆。

于是在台湾进行相关工作的军统收到命令,一旦拦不住汹涌的人群,就将张学良就地处决。庆幸的是,当地山民阻止了动乱人群进入张学良被软禁的山区,从而成功保住了将军的性命。

此时,海峡另一头已经开始了内战,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头一次对时局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他认为如今的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对张家人是恨之入骨,稍有不顺心可能就要拿他们张家开刀。为了保护家人免受其害,张学浚带着妻子前往澳门定居,并在那里生下了张闾实。

张学浚和家人在澳门待了十六七年,为了养活一家人,张学浚将自己锻炼成了一个全才,不仅当过小学老师,也做篮球教练,甚至还做过监工,负责了澳门多处建筑的相关建设,在澳门期间,张学浚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

就在张学浚以为自己将终老澳门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搅乱了他们一家人的平静生活。

1967年,一群神秘人找到了张学浚,说他们全家都因为政治身份上了澳门当局的黑名单,要求他们尽快离开澳门,返回台湾。

当时张闾实只有五岁,根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多年以后,张闾实在回顾这件事时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原来他们一直都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自由。

张学浚带着一家人回到台湾后,作为张学良的六弟,张学浚成了台湾各路政治团体争相巴结的对象。

政府也有意让张学浚出面为他们工作,但张学浚明白这些人都心怀鬼胎,无非都是想利用自己的身份,行危害祖国大陆的龌龊之事。

因此面对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利诱,张学浚坚定自己绝对不碰政治的立场,让蒋介石和他爪牙们无可奈何。

正是因此,张闾实一家虽然生活在台湾,但由于已经对蒋介石构不成威胁,再加上他们全家低调行事,所以多年以来也平安无事!

张闾实生在澳门,后来到了台湾,台北家中的客厅总是有一张老照片,是一个身着华丽军装的老人,母亲告诉他这是爷爷。

而关于大伯张学良,他清晰地记着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大伯经常用“吃完饭有冰淇淋吃”哄孩子们把饭吃完。

很多人觉得张学良在台湾的软禁生活应该和自由没有太大差别,可以日常出行旅游,只不过身边会有监视他的特务随行,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据张闾实回忆,大伯张学良的软禁生活甚至不如在监狱里被监禁的囚徒。特务们阻止张学良接受任何外界消息,张学良房间里的书籍,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史书。

他看不到报刊,也看不到任何和新闻有关的东西,亲朋好友和他聊天也只能叙旧,每每谈到时局的时候,就有几个仆人出面制止。

在这样的软禁环境下,张学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世隔绝,完完全全和社会脱钩,当时台湾地区的经济突飞猛进,消费也水涨船高,但张学良给孩子们的红包一直没变,因为他完全不清楚外面是什么样的情况。

讲到这里,张闾实不由长叹一声:遥想当年,大伯是多么意气风发,大名鼎鼎的民国四公子之一,总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新事物,更是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然而被囚禁后,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实在是太过讽刺。

张学良在台湾的处境令人唏嘘,作为张家人的他们也自然受到不少的白眼。台湾当局对张学良评价极低,将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锅全部甩到了他一个人的头上。

甚至有些国民党的喉舌媒体还将张家人打成反面典型,电视上的张作霖形象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张学良也跟他父亲一样是一个小混蛋。

因此张闾实在读书的时候,每当老师讲到有关张家的历史就会让张闾实离开教室,张闾实知道这是在保护自己,因为台湾的历史课本加了太多主观臆测和伪造的内容,怕张闾实因此而伤心。

而张家人的身份也给张闾实带来了很多困难,在相亲市场上,一些人听说男方是张家的人,也不顾形象,顿时破口大骂,说他们家丢了党国,丢了大陆,就应该断子绝孙,免得继续祸害下去。

张闾实对此颇为不解,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候,张学良已经被软禁了十多年,其余张家人手上更是没有拿过武器!

将这一切都怪罪在张氏身上,他难以接受!不过如今回到大陆,看到政府对张家人的态度是客观、公正的,他就感觉很欣慰,不住地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而张闾实的出现,也为针对张氏家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改变了先前国内关于张家以讹传讹的乱象,可以说为整个近代史研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张闾实回乡祭祖之后,先后有媒体传出张氏族人在辽宁发展的消息,于是经常有人打电话给博物馆和相关人士,询问张闾实的身份是否可靠。

其实通过张闾实的言行,其身份毋庸置疑。但世人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在当地政协的协助下,2008年5月15日,张闾实在辽宁盘锦见到张学铨的夫人马蕴兰,也就是他的八婶。

马蕴兰见到了侄儿后心中激动不已,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张闾实的眉眼之间尽是张学浚的神韵。两人深情地回忆着张家过去的点点滴滴,而关于张闾实身份的最后一点疑虑在此刻烟消云散。

时间在众人的叙旧中悄然过去,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多钟,因为马蕴兰女士年事已高,需要早早歇息,不得不结束了谈话。

临行之前,马蕴兰紧紧握着张闾实的手,叮嘱他一定要经常回来看看,毕竟张家的根都在这里。张闾实听后眼含泪光,拼命点头。

次日,张闾实先生和八婶的认亲宴在盘锦福德汇酒店举行,众人脸上洋溢着团圆喜庆的笑容。

在一片欢笑声中,只听几声清脆的快门声,留下了几张相聚的影像,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团圆之旅,在此时此刻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