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53

1965年一青年报名参军,看到父亲填写政审表才知:是毛主席亲戚

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39:180

“外祖父毛泽民,中共党员,1943年在新疆牺牲;外祖母王淑兰,中共党员,1964年在湖南病逝。”……

1965年,曹耘山提交了空军征兵报名表。

参军入伍,政审要审三代,曹耘山对此犯了难。

因为他只知道父母,不清楚祖上三代,父母也从未和他说过相关的人和事。

于是,他拿着政审表格找到了父亲。父亲曹全夫接过,神情肃穆。

直到这时,曹耘山才知道自己的家庭与毛主席有着这么深的渊源。

领袖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属于人民的大家庭。

而在毛家这个小家庭里,涌现出不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士,但他们都为人低调谦和,极力隐藏自己亲戚关系。

1945年10月11日,曹耘山的父亲曹全夫、母亲毛远志去首都看望毛主席。毛远志这才得知父亲毛泽民,已经在新疆牺牲。

毛远志和丈夫都积极响应“抢占东北”的号召,但是上级都不放人,只能来找伯父,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下到基层工作。

毛泽东为他们这种思想觉悟感到高兴,临别时嘱咐:“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和那里的同志讲团结,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要依靠组织,不要依靠家庭,不要有任何特殊。”

这“三要两不要”,自此成为了他们一以贯之的家训。

1949年,两人拥有了爱情的结晶曹耘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红色的年代。

青年们怀揣着一腔热血,为祖国的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

参军入伍迎来热潮,曹耘山早早的就确定了自己参军入伍的目标:空军,为此他努力的读书学习。父母在得知他的打算后,也非常地支持他。

曹耘山一直刻苦地读书,在班级里始终位列前茅。他知道空军的选拔标准异常严格,是当时所有兵种里要求的顶端。不仅需要过人的身体素质,还要扎实的文化素养。

在当时的年代,国家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面普及,扫盲工作也还在进行。曹耘山是初中毕业,且成绩优异,于是就轻松地过了文化审查。

可是政审曹耘山却犯了难,于是,只能求助父亲,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事儿。

原来,自己从未见过的外公,是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民,他们一家是毛主席的亲戚。

就此,整个家庭在曹耘山面前展开。父母始终遵守着三要两不要,以此形成的低调家风深深影响着曹耘山。

在真正得知这份红色背景后,他不仅没有洋洋自得,反而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愈加沉重。

此时的政审表,宛若一个沉甸甸的功勋集压在手上。曹耘山暗下决心,一定更加发愤图强,绝对不给自己的家庭抹黑!

空军选拔还是和他擦肩而过了,身体素质略微欠缺使得他落选,但一次失败是不足以判定一个人的人生。

于是他打算回去读高中,未来考进大学。时代浪潮翻涌,阻挡了他上学的计划,曹耘山再次决定去参军。

此时父亲正是朱德总司令的军事秘书,按理说在军队给儿子安排一官半职易如反掌。

但儿子没有去请求,父亲也没有去安排,走后门绝对不会在这个家庭中发生,哪怕提出都是一种抹黑。

曹耘山进入了广州军区野战军步兵连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

几年以来,从战士到班、排、连、营各个军阶都有他的身影。军队“支左”、围湖垦荒、战备施工等各项军事行动他也都参与其中。

从不喊苦,从不说累。战友们都认为,身边这个始终奋发向上的19岁青年军人,为人低调却十分优秀,没有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亲戚。

家庭影响了曹耘山的年少志向,那一张表格第一次向他揭开了不凡的家庭背景。

但其实政审表并不是“初漏端倪”,早在曹耘山年少之际,就曾和毛主席有过一面之缘。

1959年8月,曹耘山还只是个10岁的小毛孩。

这一天,母亲为他和妹妹找来干净整洁的衣服,把他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地收拾齐整。

这些衣服一般只在逢年过节等重要时刻才穿,曹耘山懵懂地觉得可能有一场大事要发生。

下午,父母带着他和妹妹曹立亚,进入中南海,来到春藕斋。进入丰泽园颐年堂,曹耘山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要参加姨妈的婚礼。

姨妈名叫李敏(毛泽东女儿),他看着这个笑容满脸的新娘,记不起来是谁。

在曹耘山懂事这几年,父母很少带他走亲戚,生活就是普通的柴米油盐。

可以说,现在这个地点、这个婚礼,就是他至今接触的最为重大的事件。妹妹年纪尚小,天真烂漫,他却手心微微冒汗,心里有些紧张。

走到房内,处处以红点缀,仿佛红霞满堂。曹耘山见到了那个只出现在报纸电视机上的最高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是这次婚礼的主持人,他也同样非常开心,用方言和曹耘山的母亲毛远志热络地聊起家常。

姨妈李敏、姨父孔令华提名了这次参加婚礼的客人,最终由毛主席敲定名单。之前,毛主席还特别提出:“泽民二叔的女儿、你们的远志姐姐,是一定要请的。”

婚礼很低调,只是在毛主席家中举行,所以此次也是家宴。

婚礼慢慢接近尾声,主席招呼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并且把这次婚礼唯二的孩子曹耘山和妹妹曹立亚叫到前面,一左一右的紧靠在自己两边。

随着咔嚓一声,时光就此定格进了这张黑白照片之中。

曹耘山的年纪也确实是太小了,这次的记忆并不清楚,但他十分敏锐。他胸前系着红领巾,神情严肃,紧绷绷的笔直地站着,仿佛在站一个严肃的军姿。

婚礼落下帷幕,他们也回到了那个普通的家中。

一回家,母亲就将合影锁在书柜之中,告诫他和妹妹:“你们俩不要乱和别人说,别出去显摆。”他和妹妹也听话的应下。

这段婚宴经历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被逐渐地淡忘了。于是,直到曹耘山16岁才得以真正地了解家庭成员。

长大后,他参军入伍,一件事让他有了可以与长辈并肩的资格,就是登上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战场。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我们曾经抗美援朝,帮助边境较为弱小的国家。

越南也不例外,中国虽然没有派大量军队帮助,但也提供了专业精尖的军事顾问,带去大量军事物资。

26年间我们对越南的救助就超过200亿,在当时那个年代,帮这个边陲小国也算是又出钱又出力。

之前当然关系亲厚,可是当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这个越南才渐渐暴露“中山狼”的本性。

说起来可笑,小国居然想取代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屡屡派兵骚扰边境,打死打伤中国军民。

这种卑鄙行径,中央终于忍不了了,大手一挥,打!

1979年正式调兵遣将,前往中越边境。曹耘山跟随部队,是第一批接到动员命令的解放军武装力量,于是他们日夜不停,向前线奔袭。

但此时,曹耘山却有些退缩了。

因为同年曹耘山结婚,婚姻美满,最近妻子告知肚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小生命。但此时他却接到了奔赴沙场的命令,对于当时的千种滋味,曹耘山说:

“我自己也刚结婚,老婆有孩子了,谁想死?可是,你是军人,我明天就要上战场了,随时都要准备死。”

他想起了自己的红色背景,想起作为军事秘书的父亲,第一次想走后门,让他留在后方照看家人。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母亲临别前的教导,这些年的熏陶,都在告诉他“不要依靠家庭,不要有任何特殊”。

毛家三代英明,为国捐躯的人很多,曹耘山不想在前辈面前抬不起头来。他年少立志,这些年使命感萦绕在他心里,决不能行差踏错,悔恨一生。

他提笔给妻子写下了遗书,内容包括“当你看见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了”、“老婆,你还年轻,改嫁吧”。

因为希望妻子安心养胎,他将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整理行囊后,他毅然决然奔赴前线。

越南自卫反击战打响,我国共派出约22万军人作战。

战争刚刚开始,身为营长的曹耘山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经过十多次大小战争,他带领步兵营连端3个越军阵地,首先攻占了越南省城高平,士气大涨。

但因为和平时期较长,士兵普遍缺乏实战经验,这次动员和行军又如此急促,这场战役我军代价也不小。整个步兵营,牺牲了33名解放军。

朝夕相处的战友,转眼间黄沙裹尸。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在枪林弹雨下,生命就像一张薄纸,轻轻一碰就撕裂了。

也许是毛家英烈冥冥之中保佑,毕竟毛家真的没什么人了。曹耘山幸运的没有战死沙场,但刀枪无眼,他还是身负重伤,被迫进入医院疗养。

自卫战开始,两周之内,我军就深入越南北部500公里,追着越军揍。短短一个月,自卫反击战宣告结束,我军取得了全面胜利。

战争结束后,由于曹耘山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团里商议决定给他颁一个功勋。在查看他的政审表时,领导们这才得知他具体的身份信息。

最后,曹耘山所指挥的军营集体立二等功,他本人立三等功。

曹耘山,毛家第三代唯一上过战场的后代。像他这种身份背景,于情于理都可以不出现在前线,但他还是来了。

曹耘山平安归来,父母又是激动又是心疼,他们虽不在前线,但依旧无时无刻的在挂念他。团聚之后,曹耘山再次进入陆军学校进修,继续着他的军旅生活。

在1983年,他的母亲毛远志退休了,之后母亲在父亲的陪同下,回到阔别50余年的故乡韶山。

他们参观了韶山纪念馆,拜访上屋场的老邻居们。原来,母亲一直有一个埋藏许久的心愿,就是能多了解她的父亲毛泽民。

母亲在一生里,仅仅见过她父亲一两面。

父亲牺牲在新疆,她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在此之后一直很怀念,于是想重走父亲当时的革命路线。

在曹耘山39岁时,转业回了地方工作。他开始陪同母亲考察外公的经历,行走几万公里,花费20余年。

从湖南韶山到新疆,从中国到苏联,两代人在追寻先烈的红色足迹,最后整理了近10万字文本材料,最终汇编成《革命与爱》。

当年的众多战友在看到这本书时,才知道他与毛泽民的关系。

1990年,母亲毛泽民去世。曹耘山接替母亲的工作,出版有关红色革命画册《毛泽民》,书籍《寻迹毛泽民》,此外还指导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毛泽民传》。

曹耘山表示,他和老一代人还能够接触到之前的峥嵘岁月,但后代就只能通过文字、影片来了解,所以做好革命的记录工作势在必行。

我们要传承下去的,是红色的革命精神。始终铭记先烈,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国新时代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