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被解除指挥权后,周恩来深夜找他长谈:你我都不适合当领袖
1934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以失败告终,博古也在遵义会议之后被中央解除了指挥权。
毛泽东在同志们的拥护下,成为下一任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被“替换”的博古整日郁郁寡欢,干什么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来。
在跟随大部队长征的途中,博古总是垂眸沉思,即使有人主动和他交谈,也总是摆出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
一天晚上,周恩来主动找他谈心,意味深长地说:“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都不适合做领袖或主帅。”
那么博古为什么会被解除中央指挥权,他又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一切还要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根深蒂固的矛盾说起。
一
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首次统一战线,中国的革命事业得到空前绝后的发展。
但在1927年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发动政变,屠杀大量共产党员,致使国共合作破裂。
为了应对国民政府步步紧逼的剿共行动,共产党在赣南、闽西一带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苏区”成为国民党的首要攻击目标,在前四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依靠灵活多变的战术大获全胜,狠狠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后来日军刻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堂而皇之地侵占东三省,中国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危机。但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派出五十万精兵对共产党进行第五次剿杀。
有了前四次的失败经验,国民党一改传统的排兵布阵方法,采取新型的“堡垒”战术进攻。
这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盲目听从国际军事指挥李德的建议,改变前几次取胜的积极防御战略,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让本就在人数上不占优势的红军,深陷被动地位。
博古根据李德的误判做出错误指挥,国民党趁虚而入,带兵直逼中央革命根据地广昌。
在18天的广昌战役中,红军伤亡5000多人,最后还是没能抵挡住敌人的炮火,被迫将中央根据地拱手让人。
事后彭德怀元帅找李德、博古商量善后事宜,没想到李德仍在高谈阔论。他志得意满地讲述红军究竟该怎么组织火力,怎么组织短促突击,脸上不见丝毫愧疚。
彭德怀怒极攻心,大声反驳李德:“怎样组织火力?根本没有子弹,在敌人碉堡密布下进行短促突击,十次就有十次失败,没有一次获得成功!”房间里瞬间鸦雀无声。
等情绪略微平复后,彭德怀继续说:“中央苏区从1927年开创到现在八年了,一、三军团活动到现在,也是六年了,可见创造根据地之不易,‘崽卖爷田心不痛’,就这样被送掉了!”
听了这席话后,李德自知不占理,索性低下头来不再理论。
广昌失守让红军受到重创,国民党的攻势却没有因此停下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敌军的紧追不舍之下继续缩小,根本没有反击之力。
眼看“苏区”形势危机,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会议,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博古决定放弃原有的革命根据地,走上漫漫长征路。
那时正值夏末秋初,红军将士们在领导人的安排下开始为长征做准备,衣、食、住、行样样不能少,武器装备更要配备齐全。
同时中央派人与国民党驻赣南地区的将领陈济棠谈判,双方约定暂时停战协议,为红军长征争取最有利的条件。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长征才算开始,只见列队整齐的红军将士们穿着崭新的军服、背着同一色的背包,每个人斗志昂扬的挂着四个手榴弹,迈着大步向着目的地行进。
博古则穿着斜纹呢大衣,带着万年不变的黑框眼镜,雄姿英发地骑着马跟在队伍中间,似乎是对这次战略转移很有信心。
二
长征刚开始的一个月,红军连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防线,顺利攻克湘南地区。
蒋介石没想到红军还有反击之力,如果拖到共产党在湖南建立起中央革命根据地,再想有机会围剿就是难上加难了。
看到军报后,蒋介石立即授意何健、薛岳,分别派出五路军队围堵红军,形成前、后、左、右四面包围的夹击之势,迫使红军困在湘江一带。
在紧要关头,彭德怀提出建议,他觉得应该先派出主力军队向湘潭、宁乡、益阳等地挺进,找准机会进攻敌军,从而解除红军在长沙的被动局势。
等到红军占据优势以后,再对其他地方逐个击破,分散国民党的火力,从而建立根据地更有效地抵御攻击。
可博古并没有采纳彭德怀的意见,他和李德商讨之后,固执地按照原计划带领红三军团渡过湘江。
没曾想在西延山脉附近遭到了桂军的突然袭击,红军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突出重围。
一路走来,将士们原本齐全的粮草和武器消耗了不少,跟着红军随行的挑夫也忍受不了艰苦的作战环境,纷纷拿钱跑路,那些繁重的随军物资和武器装备都得靠他们自己扛着前进。
在整个队伍都身心俱疲的状态下,敌军趁虚而入,将红军围困在湘江渡口到文市的一个三角地带,大家进退两难。
为了冲破国民党军队的截杀,朱德总司令只能让所有的将士们都抛下“累赘”,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冲出一条血路。
这场历时5天的湘江战役,牺牲了3万多名红军战士,他们前进的每一步都踏在血泊中。
湘江水被战士们的鲜血浸染,残缺的随军物品、文件资料和决战后废弃的弹壳、枪支,一片狼藉地散落在江面上,岸边的空地挤满了或伤或亡的红军战士。
博古看着眼前尸横遍野的场景,浓烈的悲伤和自责涌上心头,他曾经深信不疑的军事顾问——李德,竟然是造成红军失利的罪魁祸首。
长征这条路接下来又该怎么走?博古在心里无数遍地问自己,眼前的失败就如一团带着血腥气的迷雾,让他看不清未来的路。
不知过了多久,博古手一动就摸到了腰间的手枪,像是不由控制一般,他缓慢地把将枪口对准自己,大拇指在扳机附近徘徊。
碰巧看到这一幕的聂荣臻赶忙跑过去大声制止:“你冷静一点,别开玩笑,防止走火,这不是闹着玩儿的!越在困难的时候,作为领导人越要冷静,要敢于负责!”
是啊,他是中央的领导人,那么多将士都在等着他接下来的指示。聂荣臻的话让博古瞬间冷静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
湘江战役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既不能反攻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退到通道县城内息军养士。
外有国民党虎视眈眈,内有红军兵革满道,唯有及时调整长征战略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博古、周恩来、李德、毛泽东等人就地开了一个“飞行集会”,李德在会议上指出,红军应该直接从通道县城转向后方北上,与红二军团汇合后借力打击国民党。
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贸然北上很可能会陷入敌军的包围圈,让红军再次陷入绝境。
毛泽东直接反驳了李德的观点,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指出,湘西边上的村民、寨民都有土枪土炮,他们在长期反动军阀的影响下,难免会对共产党有所不满,如果产生武装冲突对红军是不利的。
加之国民党军队已经在长期的对抗中熟悉了红军的步调,必然会在北上的途中设置埋伏,届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接着毛泽东又提出,如果红军从贵州黎平辗转北上就可以避免这些不必要的冲突,国民党在此处分布的兵力最少,红军可以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实现避险求安的目的。
博古这次罕见的没有轻信李德,在仔细听完大家的讨论后,他决定采纳多数人的意见:“我们就照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奔赴贵州黎平,放弃去湘西的计划。”
事实证明毛泽东提出的行军路线是正确的,两天后红军顺利攻破驻扎在贵州的国民党军队,之后又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继续向西挺进,成功攻克了遵义。
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以来,首次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中央决定先让部队在这里好好休整一段时间。
期间周恩来向博古提议,在这里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前期战略转移中失败的经验,调整好红军以后的行军路线,让中央内部领导的意见达到高度统一。
但他没想到就是在这次会议中,中央军委的指挥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
1935年1月15日晚上,博古、毛泽东、朱德、李德、邓小平、刘少奇等人聚在一个简陋的会场里,正式召开遵义会议。
这个会议室仅靠着一盏灰暗的旧式煤油灯照明,中间摆着一张年代久远的长方形会议桌,四周随意地围着一圈靠椅和长凳,几十个人就挤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
坐在长桌中间的博古最先发言,他对自己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的错误指挥做了深刻的检讨报告,又分析了在当时处境下,导致他判断错误的客观原因。
博古读完汇报后,并没有人向往常一样热烈地回复和响应,在严肃、紧张的氛围里,他的手掌微微有些沁汗。
过了一小会儿,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挨个儿站了起来,相继发表自己对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的看法。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对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进行了严厉批判。
毛泽东在会议中,用前四次反围剿行动的胜利,尖锐指出正是由于李德在军事战略中的多次误判,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和长征途中牺牲巨大。
会议在一声声的批判中到达了高潮,许多人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立场,一向沉默寡言的朱德总司令也明确表态:“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在跟着走下去!”
博古在行军途中屡次轻信李德、否决毛泽东的正确提议,本来就让许多人心生不满,朱德这句话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周恩来紧跟着朱德的话,严肃说道:“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听着这些直白的批判,坐在长桌正中央的博古脸色逐渐变得难看。
始作俑者之一的李德缩在会议室的门口夹着一支烟,唉声叹气地抽着。
他尝试着站出来大声反驳,但一想到那些牺牲的红军将士,只能偃旗息鼓,默不作声地退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后,会议一致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最终决定由毛泽东任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和朱德任中央军委,博古的指挥权被撤销。
博古虽然没有对最终决策提出异议,但心里总是有一些不甘的,所有的同志都在批判他的错误,难道曾经那些呕心沥血的付出就要被指摘的一无是处吗?博古陷入沉思。
遵义会议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博古都处于垂头丧气的低迷状态中,不愿意主动和战友说话,得了空闲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周恩来注意到了博古的情绪变化,特意挑了一个空闲的晚上找他谈心。
当时博古正独自坐在房间里发呆,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一打开门就看到了周恩来的笑脸。
周恩来知道他心情不好,进到房间里就安抚似的拍了拍博古的肩膀,两人像寻常朋友一般随意坐在凳子上。
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说:“现在你在军中威信很低,继续做总书记已经不可能了。”
没等博古回话,他接着指出博古因为前几次的错误指挥失去众人的拥护,中央领导人不可能总是听从国际的指示,没有丝毫自己的见解,到头来还是要被人家说做得不好。
博古噤声听着周恩来的话,陷入思考,看着他严肃的表情,周恩来又笑了一声调侃道:“这个书记不当也罢,从内心讲,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都不适合做领袖或主帅。”
他把自己放在和博古一样的处境下作比较,让博古一下子感到轻松许多,神情渐渐放松下来。
那天谈话的最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其实现在谁做书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军权,谁来领导军队打好仗,只有在战争中不断得到军队拥护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党的领袖。”
言外之意便是,毛泽东是真正适合当领袖的人,也是真正能够带领军队打胜仗的人,博古虽然不能成为领袖,但依然能够继续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
纠结了这么长时间的博古,在周恩来的暖心安慰下,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手上的领导权,隔天就到办公室爽快地交接了事务。
后记
博古的“退位”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让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时期。
刘伯承将军曾写道:“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
毛泽东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险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屡出奇招让敌军处处受限。
当时国民党军队有40多万兵力,我军仅不到对方的十分之一,差距悬殊到敌军都以为共产党必败无疑。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下,红军顺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成就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传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遵义会议拯救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朱元璋听到鸡鸣 即兴赋诗一首 前两句被人嘲笑 后两句被赞经典
这首诗名叫《骂文士》。朱元璋,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皇帝之一,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作为明太祖,他不仅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还开创了统一的大帝国。然而,在他登基成为皇帝之前,他经历了一段贫困和艰难的生活,但这段经历却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和渴望知识的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9-20 19:33:310000弓姓起源和来历:黄帝子挥首创弓箭/设弓正(后裔改弓姓)
弓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黄帝儿子挥,在上古时期他首创了弓箭,后来主张设置官吏“弓正”,担任“弓正”的人的子孙也就以祖先官为姓了。二是源自公孙婴齐,字叔弓,子孙以祖先字为姓。三是源自官职名,在西周时期设置了负责计量的官吏叫做“弓父”,官吏后代以此为姓。弓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黄帝儿子挥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10:510000曹操赐死了儿媳崔氏 只因为她穿了件华丽衣服 曹操为何要这么做
曹操与崔氏之间的血腥悲剧,堪称魏晋历史上的一段深刻故事。这个事件的核心原因,正如《魏晋世语》所记载的那样,是崔氏穿上了一套华丽的服装,这违反了曹操的节俭禁令,导致了她的死亡。我要新鲜事2023-10-09 19:51:430000赵云怎么死的 死在哪?野史记载竟死于小小的绣花针
根据正史记载,赵云是死于疾病,但并未提及具体的病因和死亡地点,只知道现代赵云墓的所在地,位于四川大邑的银屏山,这也主要是因为当时赵云在此镇守边疆,抵御羌敌,为了纪念便将他葬于此处。按照三国演义上的说法,赵云享年76岁,也算是较为长寿的,因此也算是自然病死,寿终正寝。赵云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23: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