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采石工发现古墓,225万枚铜钱铺成10米铜钱路,内藏惊人国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芒砀山,很好诠释了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这句话。
芒砀山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外表看起来并不雄伟,整座山绵延了14平方公里,拥有20多座山丘,但是最高的地方不过157米。
现在的芒砀山之所以成为了人们的瞩目焦点,一是因为在秦朝的乱世风云中,汉高祖刘邦为反对秦朝暴政,在这里斩蛇起义。
另外,芒砀山还曾出土过汉朝梁国刘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应属其子——梁共王刘买墓穴的出土过程。
因为这个墓穴不仅是当地农民在采石的巧合之下发现的,而且墓穴里还有10米的铜钱路,最为重要的是这里还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那么,这件国宝级文物究竟是什么呢?
自从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而起建立大汉王朝起,此处就被称作“汉兴之地”,至此成为了汉室的紧要之处。
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在这里建起了高祖庙,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分封在了这里,希望他们能够世世代代保护这块神圣的土地。
被汉文帝刘恒分封的其中一个儿子就是梁孝王刘武。
刘武和汉景帝刘启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不仅深受母亲窦太后的喜爱,而且还帮助了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公元前144年,刘武去世,他的儿子刘买袭位,史称梁共王。
当时的芒砀山人口不多,生态环境优美,还有很多工艺水平较高的工匠,冶炼技术也比较先进,因此这里成为了历代梁王的长眠之地。
在梁共王刘买陵墓被挖掘的过程中,地宫里曾出土了一件轰动考古界的国宝——四神云气图壁画彩绘。
自从壁画被发现后,人们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热议和讨论。
目前为止,能够保存完整的墓室壁画本就不多见,而这幅壁画更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完整彩色墓室壁画,虽然壁画已经被掩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是被发现之时仍旧色彩亮丽。
整副壁画的长为5.5米,宽为3.35米,主体内容为一条飞动的苍龙,四周伴有朱雀、白虎和似鱼的怪兽等。整体画面线条流畅,好似行云流水一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构图,令人瞠目结舌。
这幅壁画的背后承载了墓主人希望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成龙升天,继续享受生前荣华富贵的愿望。
因此,四神云气图壁画是一个朝代繁盛的象征,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那么,这样一件壁画珍品是如何被发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工作者是否还有其他的收获?
在山海经里记载过这样一句话: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
因此,上古时期的芒砀山就是非常著名的采石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芒砀山的百姓凭借着天然优势,开办了很多采石场,做起了石材生意,其中就包括芒山镇的村民赵德友。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个村、镇都在抓经济生产,只要手续齐全、有批文、有资本,就可以开办采石场,当时像村民赵德友这样选择开办采矿场的人不在少数。
1986年的5月的一天,赵德友的采石场像往常一样开工了。根据安排,那天赵德友和工人们需要在采石场内放风炮。
在山体上选取了合适的放炮位置以后,大家都纷纷找到了安全的地方躲了起来。
“轰隆轰隆”几声巨响过后,就在工人们准备在刚才放炮的地方清理碎石的时候,其中一名工友突然大喊了一声。
原来,这位工友在刚才爆炸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塌陷的大洞,赵德友闻声跑了过来,定睛往里面一看,只见那个洞里密密麻麻撒满了铜钱。
身为土生土长的芒山镇人,赵德友之前就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因为芒砀山上这里是风水绝佳的宝地,所以历代有很多君王将这里作为自己百年之后埋葬的地方。
那几年,附近开办了很多采石场,当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来在芒砀山上挖出来古墓的消息。
但是一般也不是什么大墓,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是,眼前这个满是铜钱的大洞,让赵德友意识到今天自己炸开的这个地方不简单。
后来,他又找来了照明的工具,顺着光,他看到洞里面似乎是一条路,大约有十几米长,上边也铺满了铜钱。
眼前的这幅景象俨然说明赵德友炸开了一座大墓,因此他不敢再继续施工作业了,和工人们商量了以后,立马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村里。
村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就上报给了上级相关部门,上级部门在分析了情况以后,派遣河南省商丘考古队尽快赶往现场。
为了避免洞穴坍塌,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将周围进行了保护式的封锁。
他们发现,那十几米铜钱路的尽头有一个甬道,而甬道正好连着一个古墓的洞口。
考虑到墓道出现了大量的铜钱,河南省商丘考古队员们觉得这个墓穴可能暗藏玄机,事关重大,所以很快就向国家文物局求助,希望派遣专家参与古墓的挖掘工作。
专家陆续来到了芒砀山后,挖掘工作终于在1987年的7月正式开始了。在清理了一些碎石,对洞口周围地进行了加固和拓宽处理以后,专家和考古工作人员进入了古墓。
进入墓穴之后,大家才发现铜钱的数量远比之前看到的要多得多。经过仔细勘察,考古队员发现铺满铜钱的路其实是一个长10.5米,宽4.56米的长方形平面石凹槽。
石凹槽里面堆积的都是西汉早期榆荚形、八铢半两、四铢半两样式的铜钱币。每一枚铜钱全部都用麻绳穿了起来,由于时间久远,麻绳早已经风化,但是钱币的外观却清晰可见。
经过夜以继日地开采,考古队将这些铜钱全部挖掘了出来,经过仔细清点和盘查后,统计出来铜钱总数量高达225万枚,总重量为3吨。
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按照当时的铜价来计算,这些铜钱折合人民币竟高达45万元,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通过出土的数额巨大的铜钱,专家和考古人员断定,这个墓葬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肯定不一般。
结合墓穴的所在地位,考古学家们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分析得出此墓主人应为梁孝王长子梁共王刘买,整个墓葬距今大概有2100多年了。
因为墓葬紧邻芒山镇柿园村,因此也被称为“柿园汉墓”。
墓葬的挖掘工作每天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所有考古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极其小心,生怕因为自身的失误导致对墓葬中的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墓葬里除了出土了225万枚铜钱以外,还发现了45件陶俑、15000余件鎏金车马器、兵器以及少量玉衣残片、玉器碎片和陶器碎片等。
在墓道中不同的位置,放置了不同样式的陶俑。
比如,在墓门的两侧站着头戴冠、身着彩绘袍的守门俑,在墓道的两边非常规律地摆放着侍女俑,每一个彩绘侍女佣呈站立姿势,体型修长,姿态优美。
除此之外,墓道两侧分别站立骑兵俑,做弯弓骑马的姿势。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骑兵俑的衣物早已经腐烂,但是身上的彩绘、佩剑等武器,腰部饰物依稀可见。
骑兵俑前后分别放置着鎏金银、铁质车马器、铁剑、弩机等两万余件随葬器物;出土的车马器上多为鎏金刻花的铜环、项圈、马衔、伞柄等青铜明器;车舆绘有云气、穗以及菱格纹饰,兵器多为铜镞、铁剑铜弩等器物。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发现西汉时期丧葬礼仪制度等级十分森严。同时这个墓葬中的珍贵文物,也在向世人证明只有西汉时期诸侯王才能享受如此的礼仪待遇。
在挖掘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发现,墓穴的整体构造十分完整和合理,构成包括了墓道、斜坡甬道、巷道、主室和8个侧室。
8个侧室中有三个侧室分别放置了大量钱币,青铜器和朱砂等物品。另外还有两个侧室分别装有沐浴设施,脚踏式厕所和冲水水井。
这个墓室的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所见的房屋结构保持一致,墓室中各部分彼此连接,设施全面,布局合理,相互贯通,宛如地下宫殿一般,很明显墓主人是希望自己死后的生活依旧富足。
整个墓葬的挖掘工作从1987年开始,直到1990年结束,持续了四年之久,当所有的挖掘和开采的工作都完成了以后,一个380多平方米的墓穴赫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1991年,该墓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梁共王刘买墓葬之所以在考古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四神云气图壁画的发现。
当时考古专家在进入墓室以后,无意间抬头往上一看,立刻就被一大片的鲜红色吸引了,原来墓顶上是一幅壁画,而且保存得非常完整。
整个壁画从墓顶西边开始,一直延伸到东边,几乎占据了整个顶部位置,后来考古专家将其称为《四神云气图》,关于这幅壁画的内容和地位在本文的最开始就阐述了。
壁画被发现之初,就引起了国家和河南有关考古部门的重视,而且一再强调务必要把壁画完好无损地揭下来。
从石头上把仅有两三毫米的壁画取下来可谓是史无前例,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在揭壁画的时候,操作不当,那么,对壁画的损害将是无法修复的。
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考古专家当时是如何完成的呢?
所有的人员对于整个揭画的行动都是十分慎重,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把对壁画的伤害降到最小,他们最终采取了大面积揭画的方案。
先将整幅壁画分成了五个部分,然后所有的工作人员站在脚手架上,仰着头,用批灰刀一点一点将壁画剥离切割下来。
整个切割剥离的工作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好在没有出现什么大纰漏,壁画才没有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揭取《四神云气图》的过程成为了中国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在墓藏的墙壁上成功剥离壁画的例子。
随后,壁画移交河南博物院保存,此后河南博物院将四神云气图壁画保存在第四展厅中的展柜里。
整个展柜为木质材质,高5.8米、宽7.12米、厚0.83米,正面以玻璃拼接,后面以玻璃钢和木龙骨相撑。
为了长久保存壁画,展厅和展柜里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冬季23度左右,夏季温度21度左右,冬季湿度33%左右,夏季湿度60%。
为了防止壁画因光源受到损坏,博物院采用240瓦左右的日光灯辐透过玻璃和防紫外线薄膜照在壁画的下方。
由于《四神云气图》年代早于敦煌壁画630多年,因而专家们都称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任何文物都承载了时代的印记和特征,通过这些文物,我们能够发现其所在时代呈现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特点,进而了解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就像展览在河南博物院中的《四神云气图》,不仅表现出了一种洒脱的美、随性的美、灵动的美,更是代表了当时的人们对生命情感的一种寄托,对思想自由的一种追求,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对充满希望未来的一种期盼。
三国史上根本就没有“五虎将”?易中天:是的,只有“四虎将”
三国时代根本没有“五虎将”?提到三国,多数人一定对五虎将三个字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却是千古谎言?专家指出,正史中根本没有“五虎将”一词,也就是说,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刻划其英勇与剧情需要,所杜撰出来,甚至有学者认为,由于其中的赵云官位极低,与另外4人完全不同阶级,所以不可并列。▲“五虎将”为三国演义中的灵魂人物。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0:51:00000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典型的内向性格)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情小说,其中刻画的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林黛玉有关性格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17:450000古代皇帝选妃时 都会注意什么(皇帝选妃)
给皇帝选妃需要注意的是家世背景和人品相貌等。在古代皇帝选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妃子们是皇帝的伴侣和助手,对于皇室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选妃的过程中,皇帝和宫廷官员们都会很谨慎,注意各种细节。家世品行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2:10:380001张飞有俩影子,一是刘邦的保镖,一是宋江的保镖,这仨谁更厉害?
最近看《楚汉之争》和《新水浒》,发现一件奇事:竟然在秦末和梁山看到了三国张飞的影子:此二人便是刘邦的贴身保镖樊哙和宋江的忠实跟班黑旋风李逵。人人都知道樊哙之猛,也知道李逵是个二楞货,当然更知道张飞更有万夫不当之勇。那么这三个人,如果各自打一场,谁的胜率更高一些呢?第一:张飞对樊哙。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4:27:160001古代男子 尤其皇帝为何喜欢娶十三四岁少女(花容月貌)
在古代的男子,哪怕是皇帝都非常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少女,当时古代40岁的少女已经被称之为老年,十三四岁正值花容月貌,有着年龄优势。之所以古代的人都比较偏爱十三四岁的女子,有一些客观原因的。除了年龄较轻之外,其次则是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养成。拥有着年龄优势我要新鲜事2023-02-23 16:1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