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15

毛主席与毛岸青同住北京,却多次拒绝与儿子见面:我想见但不敢见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2:40:470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天底下的父母永远都爱着自己的孩子。

伟大的毛主席除了领袖身份以外,和所有人一样都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毛主席一生总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其中的内容大到人生理想,小到生活日常,足见伟人对孩子的关心。

然而,在长子毛岸英牺牲之后,毛主席和毛岸青同住在北京,却多次拒绝了毛岸青的见面请求。

面对外人的不解,毛主席表示:“我想见,但是不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不愿意见自己的儿子毛岸青呢?

1920年12月,毛主席和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婚,3年之后毛岸青出生。毛岸青总共有三兄弟——哥哥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龙。

由于当时正是国内革命的紧张时刻,毛岸青的父母都是当时革命的先锋,因此他们出生之后一直都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就意味着革命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毛主席在党内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杨开慧一边要带着三个孩子,另一边还要帮助毛主席处理各种革命事务,杨开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随着革命的发展,1928年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去到了湖南长沙,在当地开展地下革命斗争,毛岸青三兄弟也从此远离了父亲的身旁。

当时,杨开慧独自在长沙领导革命,生活本来就已经十分艰苦,然而,这还只是三兄弟颠沛生活的开始。

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湖南军阀何健抓获,当时国民党对杨开慧进行威逼利诱,试图获得革命的情报。

但杨开慧坚持不说出任何一丝党的情报,随后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三兄弟也因此失去了他们亲爱的母亲。

在得知自己的妻子牺牲之后,毛主席感到深深的悲痛,他想起了自己还有三个孩子要照顾,于是就命人把毛岸青三兄弟安排到了上海学习,不幸的是毛岸龙在一年后就夭折了。

1932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上海的局势十分紧张,许多地下党员都被捕入狱。

负责照顾毛家兄弟的董健吾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后他就将两兄弟托付给了一个黄姓的女子。

然而,因为两兄弟的湖南口音,黄氏女子害怕会招来麻烦,所以一直都对两兄弟不好。

有一次因为毛岸青做得不好,黄氏女子竟然用铁铲不断打毛岸青的头,这也让他的脑部留下了长期的损伤。

后来,两人逃离了黄氏女子的家中,之后两兄弟就开始了他们在上海的流浪之旅。

1936年,党组织终于找到了流浪的两兄弟,随后就将他们安排到了苏联进行学习。

此时,两兄弟开始有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他们在苏联开始不断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随后还报名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期间毛主席也一直都没有忘记多年来素未谋面的两个儿子,他一直都有与两人继续保持书信的来往。

一封封的家书当中,不仅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意,更包含了毛主席对于两个儿子多年以来不在身边的愧疚之情。

在两兄弟去到了苏联之后的第二年,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也来到了苏联,随后就开始在苏联照顾两兄弟的日常生活,两兄弟对于这个继母的感情也开始慢慢的增加。

1946年,两兄弟在苏联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于是他们就开始回到了国内。

之后,两人都在回国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进行革命斗争。

当时,毛岸青没有因为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就要求特别的待遇,而是选择化名杨永寿,随后,来到民间和人民打成一片,期间还向人民学习相关的知识,完成组织安排的一些基层的工作。1949年,毛岸青完成了基层的任务之后就回到了北京,两父子终于在多年的分别之后再次重聚,毛岸青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时光都在哥哥毛岸英牺牲之后戛然而止,此后毛主席多次拒绝了毛岸青见面的请求。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祖国,毛主席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机场接毛岸英回国的飞机。

毛岸英下了飞机之后,毛主席就立刻来到了毛岸英的身旁,随后还感慨道:“你已经长这么高了!”

毛岸英来到了延安之后,很多人都会以为毛主席会为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安稳舒适的工作,结果,令人没心想到的是,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一样,被安排到了基层去劳动。

对于自己的孩子,毛主席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孩子需要多受锻炼和磨砺,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的工作经验。

此后,毛岸英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到了陕北农村和人民一起吃住,几个月之后,毛岸英就已经完全抛弃了留学生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了。

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在学习的路上小有所成,于是,1947年的时候,毛主席就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寥寥数语之间不仅有对儿子的教导,还有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

毛主席对于毛岸青的教育同样严格,在毛岸青回到了北京之后,毛主席对他依旧有着不同的安排。

由于毛岸青在苏联求学期间学会了流利的俄语,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岸青就被安排到了中宣部担任俄文翻译。

当时,毛岸青虽然在工作上很优秀,但是在感情当中却是屡屡碰壁,毛主席就给儿子一个忠告:找一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女孩,这样对你来说才是合适的,不然你的要求越高,对方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就会存在差距,人家可能看不起你。

其次就是:“找对象的时候不要说自己的毛主席的儿子,就说你是个俄文翻译。”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参加战斗,毛主席得知后虽然十分不舍,但是也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

不幸的是,毛岸英牺牲在了战场上,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当时的毛岸英年仅28岁,刚刚结婚不久,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之后沉默良久。

毛主席虽然没有说出自己对孩子的爱,但是他一直以来都悄悄地把毛岸英的遗物放了起来,一直到去世之前都还保存完好,足见主席对孩子的爱之深。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的儿子是儿子,人民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

一句话将伟人的大公无私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毛岸青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悲痛万分,他自小和哥哥相依为命,长兄如父,毛岸英在他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来,哥哥的离开给毛岸青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毛岸青旧疾复发,大脑疼痛不已。为了给儿子治病,毛主席再一次将毛岸青送到了苏联。

但是毛岸青此时却无法适应在苏联的生活,随后,他向父亲表达了回国的心愿之后,在主席的安排下将毛岸青安排回国。

回国之后毛岸青就在医院进行疗养,随后,毛主席把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介绍给了毛岸青。

当年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之后,邵华就和毛岸青认识了,如今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加上哥哥的缘故,亲上加亲会更好。

毛岸青也认同这个建议,他决定找嫂子的妹妹做女朋友,不久之后两人就在主席的见证下完婚。

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主席多年来的愿望也终于实现,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毛主席和毛岸青从此便会共享天伦之乐时,事情却出人意料,在毛岸英牺牲之后,毛主席就不愿意再见毛岸青了。

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一见到毛岸青,就难免会想起杨开慧和毛岸英。

妻子杨开慧在革命期间英勇就义,而儿子毛岸英则牺牲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毛岸青更是从小就饱受磨难,自己作为父亲却不在他的身边。

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我所有的子女中,二儿子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人。”

心怀愧疚和悲痛的回忆,让毛主席选择不见毛岸青。

毛主席的秘书就曾经询问过毛主席,他告诉毛主席毛岸青就在外地养病,为何毛主席不去探望一下儿子。

但是,毛主席也只是长叹一声说道:“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想去探望呢,哎,看到岸青的身体状况就会心痛,就会想到他的母亲,他的兄长...”

正如毛主席所说,他十分想见自己的儿子,但是不敢见。

之后,毛主席曾经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作为对他人生的告诫:

“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一直对儿子强调说,让儿子要夹起尾巴做人,脚踏实地的做实事,尽可能远离政治。

这也是毛主席对于儿子最后的忠告了,他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保持低调,抛开作为毛主席孩子的身份,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就好。

毛岸青对于父亲的忠告也表示理解,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的敬仰,是因为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公无私者。父亲为了中国的革命奔走半生,期间还牺牲了许多的亲人,自己的兄弟、妻子、儿子、侄子都离自己而去。

毛岸青知道这些都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痛,因此他也理解父亲不愿意见自己的举动。

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毛岸青带着家人来到了主席的灵堂,并且饱含热泪地说道,自己一定会遵从父亲的遗愿,从此低调的生活,踏踏实实的做事。

其实,毛主席并非是如此教育毛岸青,即便是他最疼爱的小女儿李讷也同样如此,在李讷小的时候毛主席就多次教导她不要搞特殊化。

因此李讷也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她曾经回忆道,自己平时去上课都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周六的时候才回家。

当时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李银桥担心自己一个人从学校回来,当时天色也不早,怕会在路上不安全,于是就瞒着毛主席用车去接李讷放学。

毛主席知道此事之后就批评了李银桥,更是表示别人的孩子能够自己回家,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以后不准李银桥再用车来接送,要让李讷自己骑车回家。

其实毛主席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一直以来贯彻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低调地做人,自力更生,不要搞特殊。

正是在毛主席这样的教导下,毛主席的孩子们都过着十分低调的生活,并且都在默默地继承父亲的精神,继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也很希望能够和自己的儿子共享天伦之乐,但是革命让他失去了太多的亲人,他实在是不想去回忆起这段悲痛的经历,虽然拒绝了和毛岸青的见面,但是他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没有忽视对孩子们的教育。

正是毛主席正确的引导,他的孩子们都十分低调地做人,没有凭借父辈的光环为自己谋利益,这真正体现了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清廉的家风。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