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19

八大司令员对调,许世友有意见,毛主席思索片刻:让他跟我下盘棋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3:02:210

1973年12月22日,毛主席正式宣布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两天后,毛主席邀请许世友来中南海办公室下棋。

许世友落子走一步后,毛主席也笑眯眯地走了一步。随后毛主席对许世友说了一句话,令许世友大吃一惊,当即起身敬礼。

毛主席说了什么呢?为什么许世友会有如此举动呢?

这就要从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局势讲起...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面临着苏联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国内的军委工作也面临调整。

1971年9月13日,林彪的阴谋败露后,乘飞机叛逃,死在蒙古,毛泽东授命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整顿军队,肃清林彪流毒和影响。

接着1972 年 1 月,陈毅元帅不幸逝世。国内政治人才空缺需要填补,不久后,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在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3年,毛泽东整整80岁,身体每况愈下。

面对内忧外患,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认为眼前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民军队的重新建设。

之前,林彪把持军队工作12年,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干扰和破坏十分严重,许多单位的问题已经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

军队的领导班子,是军队的“上层建筑”。而基层部队可以看作是军队的基础,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

负责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向毛主席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狠抓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马列主义水平;二是进行组织调整。

毛主席深表赞同,于是于1973年12月12日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旨在对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调整。

也是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准备,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悉更多地区的情况。

会议开始,毛泽东便直接抛出了话题:“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

主席表示叶剑英同志、王洪文以及周恩来总理也都是赞成这项提议的。

在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提议后,毛泽东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此举是希望全党步调一致团结一心。

唱完歌,毛泽东又解释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在座的都明白,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

因为有的大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已经呆了一二十年。 他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了,对工作不利。

在座的各军区司令员静静地听着,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似乎看不出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同的反映。

接下来,王洪文开始点名...

“许世友!”

没有人答应。

众人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

王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忽听得“咚”地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往茶几上一磕。

此时周恩来总理不得不救场了,他拿过花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

这些刚才还是很不情愿的将军们,现在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

名点完了,毛主席将八大军区对调的命令宣布出来。

但没过几天,叶剑英、李德生以及汪东兴等人一起来到了毛主席面前,向毛主席汇报了会议后发生的一件事。

原来在22日,会议结束后许世友当众告诉他人,是毛主席让他待在南京军区的,所以除了南京军区他哪都不去。

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先后找到许世友谈话,但他的想法还是没有改变。

于是,叶元帅和汪东兴、李德生、纪登奎一行来到毛主席住处,向他汇报了具体情况。

在听到这一汇报后,主席并未生气,只是稍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之前确实和许世友说过这样的话。

在思索几秒后,毛主席让汪东兴前去邀请许世友,让他到中南海来下棋。

面对不服从命令的许世友同志,毛主席竟然毫不动怒,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毛泽东与许世友的交往。

原来,毛主席与许世友上将的关系比寻常,许世友见主席不仅可以带枪还可以子弹上膛。

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他还不叫这个名字,那是1935年8月,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与身为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的许世友席地而坐聊起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许世友原名是仕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他便把“仕”改成了“士”,他不想当官,只想和士兵在一起,一辈子当普通士兵。

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直呼改得好。随即主席想法一转,又提议许世友把‘士’字改成‘世’字。

这个字寓意世界之友,红军干部不仅仅是和士兵做朋友,还要和世界人民做朋友。而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全世界消灭剥削制度。

许世友听后连声称好,万分佩服主席思想的高深。

这便是许世友名字的来由,后来他在危难时刻,也是毛主席替他松绑解难。

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大搞分裂,给党的事业以及红军长征造成了严重危害。

当时,身为四方面军将领的许世友,和绝大多数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一起毅然离开张国焘,选择挥师北上,和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于陕北会师。

1937年春,党中央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在此过程中,在抗大学习的许世友带头发言,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由于许世友曾与张国焘共事过,有些人就把张国焘的错误与许世友强行地扯到了一起了,这样的误会令许世友忿忿不平、越想越气。

到了1937年3月初,他竟然萌发了离开陕北、回四川找老部下打游击的想法,并且悄悄地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

这件事,被抗大的保卫处发觉了,于是,中央军委决定把许世友关押起来。

有人说,许世友是在同情包庇张国焘反对党中央。

这番言论令他更加怨气满腹,反复向党中央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忠心,极力否认自己有任何反对党中央的言行。

毛泽东得知许世友的问题,亲自派人调查核实,还亲自来到关押许世友的地方打开门,为他松了绑,第一句话就说:“张国焘是张国焘,你许世友还是许世友嘛。”

毛主席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肯定区分开许世友这些同志与张的错误思想、错误路线无关,而且是受骗上当的。

毛主席作出的结论使许世友郁积已久的苦思与无名的怨气一扫而光,这个山崩于前神不惊的一代名将,竟然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许世友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我要一辈子听党的活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

毛主席的话让许世友深深感动,很快,许世友就重新振奋起来,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去。

1971年9月18日,许世友接到了毛泽东亲笔签发的手令一一拘捕在华东地区的反革命分子。许世友接到命令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毛主席指令拘捕的罪犯捉拿归案。

回忆起这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许世友曾说:“毛泽东的安危不只是一个人的安危,而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危,所以在关键时刻,我必须听从毛主席、党中央的指挥。毛主席救了我,我誓死保卫毛主席,谁反时毛泽东思想,老子给他100枪。”

毛泽东与许世友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体现了他们休戚相关、心心相印的深厚友情。

许世友凡事敢做敢当,鲁莽而果敢,自信又武断。

他虽然文化程度有些低、脾气火爆、喜欢说脏话,但他却十分地重情重义,他对毛主席的一腔赤诚,说话也直来直去、从不绕弯子。而同样真性情的毛泽东也十分欣赏许世友的纯朴、率真。

毛主席得知许世友不愿调换军区时并不生气,他了解许世友的性格及为人,但公私不能混为一谈,对调之事还是要进行的。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毛主席把满腹牢骚的许世友叫来下了一盘棋。

就在对调大会结束的两天后,许世友来到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住处,毛主席点燃一根烟说道:“许和尚!几年前你还住在我隔壁呢!旧地重游有什么感想吗?”

许世友心下大抵明白毛主席找他是为了什么事,他说:“每每回想起和主席朝夕相处的时光,我都觉得受益很多,主席当初还跟我说过,要让我永远担任南京军区的司令员的!”

毛主席笑着说道:“许和尚!你不用提醒我,我记得这件事呢!今天喊你过来,是想让你陪我下盘棋!”

毛主席一生运筹帷幄,在象棋上自然也是一流的高手,许世友先是自谦推脱,但毛主席似乎兴致颇高,他便只得坐下。

他对毛主席说道:“请毛主席先走棋!”毛主席摇摇头说道:“红先黑后!你是红方,你先走!”

许世友盯着棋盘看了半天后,将一个小卒子往前走了一步,毛主席意味深长地看了许世友一眼说道:“一上来就想过河,还真像你许大司令的风格啊!”

毛主席迟迟没动棋子,许世友此时感觉很奇怪,按理说以毛主席一流的下棋水平,走第一步怎么会要考虑这么长时间呢?

过了一会,毛主席将自己的老将往上走了一步,毛主席的这个下法让许世友很是摸不着头脑,对弈哪有兵卒未动,而老将先行的道理。于是许世友便开口询问主席的意图。

毛主席看了许世友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哎,人老了,指挥不动人家了,那我这个老将只好先自己动动了!”

许世友当即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这是在点他不愿调换军区一事。一时间,他羞恼交加,惭愧不已。

他刷地站起身来,向着主席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毛主席!我永远是您的兵,您指到哪里,我许世友就打哪里,绝对不会有二话!”

毛主席笑道:“这就对了嘛!看来这棋也不用下了!你回去收拾收拾吧!”

随后许世友立刻赶回南京,收拾好行李就直奔广州军区上任,在八个军区司令里,许世友和丁盛是最快完成职务交接的。

许世友迅速适应了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职位,后来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时,由于许世友是广州军区司令员,所以他得到率兵出征的机会,再立新功。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加强了军队建设水平。

毛主席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同时深谙为人御下的艺术智慧。

面对自己的老战友,毛主席不是端出上级的架子严词批评下达命令,而是巧妙地用下棋的方法点醒对方。

既维护了许世友的颜面,也让对方心存感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毛主席与许世友同志深厚友谊上的,因为了解所以信任,所以欣赏,友谊是双向的。

我们感慨毛主席与许世友可贵的友谊,更佩服毛主席处世的智慧,仅用一棋子便令人心服口服,到今天,这般容人的气度与为人的手段依然值得人们学习思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