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叶帅打电话问他是否手抖,他说不抖,2个月后被升为副总长
1972年8月初,正在河北老家静修养伤的李达突然接到一个特殊的来电。
儿子李迪民匆忙拿起电话,电话那边自称是北京方面、叶副主席办公室:“请你父亲接电话,叶副主席要和他通话。”
听到这句话后,李迪民丝毫没有耽误,立刻将话筒递给了父亲。
李达在接到电话后,对面传来了叶剑英元帅的声音:“你现在写字,手发不发抖?”
那么,叶剑英元帅为什么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李达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得到叶剑英元帅的亲自慰问?
李达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万里长征路上,亦或者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他都先后担任了各级别的总参谋长,就连邓小平都风趣的称呼李达为“活地图”。
1905年出生的李达,与大多数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都家境贫苦,但后来都靠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最终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李达,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报名参军,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就这样,怀揣着小人物大作为、精忠报国的信念,李达在他21岁时,考入了当年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第二军官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出身的李达,在军官学校学习期间,总能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绩,最终以全校第一的殊荣毕业,并被委任到了西北军第82旅,担任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参谋长(少校参谋)的工作。
也正是在西北地区那几年,他看到了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在搞军备、扩充军队,他们几乎没有在乎过老百姓的死活。
看着那些因为军阀混战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李达的脸上罕见地流露出一丝迷茫的神色:“这样打下去,究竟是对是错?”
李达逐渐迷茫起来,在他看来,参军就是报国,如果不能守护一方百姓,那么参军还有什么意义。
就这样,在无尽的迷茫和探索如何救国的理念下,李达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方案,那就是跟着我党的脚步出发。
1931年,国民党26路军总指挥董振堂、赵傅生等人在我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从那之后,26路军被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而李达就是这其中一员,俗话说得好,任何一个人的才能都不会被刻意掩埋。
李达在跟着部队接受整编之后,他的军事才能也很快被我党的高级领导人看重,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李达的传奇之路正式展开。
起初,李达被调往湘东地区独立一师担任参谋长,他的表现地非常积极,与部队会合之后,就经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帮助独立第一师拿下了很多场战斗的胜利。
如湘赣苏区的几次反围剿,李达都自发性地参与并领导了一部分,而且也是因为李达独到的军事见解,让湘东地区的我军伤亡降到最低。
因此,他荣获了二等红星奖章一枚,并成为原26路军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外人”。
有了优秀的作战履历,李达在部队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从湘东调离之后,李达又出任了红6军团的参谋长,成为肖克将军的副手。
要知道,肖克将军可是我国的开国上将之一,能获得他的认可,可想而知当年的李达有多么厉害。
而除了肖克将军之外,李达还与多位开国将军有过共事的经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达出任八路军129师参谋处处长,在他升迁为师参谋长时,就成了刘伯承的副手,两人一同搭档了几十年。
当年,我党的步兵军团主要是以打法凶狠、战术果断闻名,但战士们的训练以及防守战的底子还是有些差的。
顺境下,我军能发挥巨大的力量,但只要陷入颓势,我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大缩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达没日没夜的制定新的作战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闭门研究,李达终于顺利地将我军这个问题完全弥补,作为参谋长,李达无疑是非常称职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达依旧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953年春,原志愿军总参谋长谢方因上级调任回国,所以空缺出来的参谋长职位就落到了李达身上。
当时,毛主席在选择入朝参谋的人选时,第一个就提到了李达,他说:
“李达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做过参谋长,抗美援朝也得参谋一下,不然对李达是一件憾事。”
在朝鲜战场上,李达制定了很多令美军头疼的作战方针,因此,李达还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号:“诸葛亮”。
每次高层开会,邓华总会幽默地称呼李达为“诸葛先生”。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为了突出表扬李达的功绩,党中央决定授予李达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功勋以及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要知道,当年能获得如此殊荣的人,全国范围内都找不出来几个,除此之外,党中央还任命李达为人民解放军计划和监察部部长,负责制定全军的训练计划...
1972年8月初的一天,已经从监察部退休的李达,正在家中休养,突然一旁的电话响起,儿子李迪民迅速拿起电话,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听到儿子说是叶副主席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李达顾不上披件衣服,就走出卧室。虽然在革命年代,叶、李两人的交集并不多,但作为军中的高层人员,他们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不少。
平日里聊家常时,叶副主席也不会用办公室的电话,这次打电话过来,想必是有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
一想到这里,李达就非常激动,自己本就是军人出身,现如今的养老生活确实不怎么适合自己。
李达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后,拿起电话:“我是李达,叶副主席,您好”。
在这通电话中,叶剑英先是主动地了解了李达的身体状况,而李达也对叶副主席的关怀表示感谢。
嘘寒问暖之后,叶副主席话锋一转:“你现在写字,手发不发抖?”
听到这句话,李达瞬间作出反应,坚定地表示:“一点也不抖”。
得到明确的回答后,叶副主席沉默良久:“不抖就好,我今天打电话,是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愿不愿意回部队工作?”
听到自己的猜想被验证是正确的,李达瞬间激动起来,并表示非常愿意回到部队继续工作:
“我,我离开部队十几年了,当然愿意回部队工作,只是担心对部队情况不熟悉了,我听从组织上的安排。”
就这样,叶副主席递交了对李达重新任命的申请书,党中央也很快批复下来,同意李达返回部队。
同年10月,李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重新回到部队的李达,变得更加认真,只要是分内的工作,李达总能在第一时间就处理完善。
后来的整整七年时间,李达从来没有一次工作失利,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那几年部队训练计划获得了党中央的一致好评,在一次大阅兵时,更是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1979年前后,党中央下达了高层领导年轻化的指示,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已经年老体衰的李达正式写了一封书面申请,希望能退居二线,给年轻干部一些锻炼的机会。
党中央在经过商议之后,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样以来,退居二线的李达就有了更多空余时间,用来陪伴家人。
在部队上,李达对战士们严厉,在家里,李达同样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事风格,甚至还给儿女们制定了三条不可逾越的规矩。
一,自力更生,不得以他人名义牟利。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这三条规矩,直接断绝了儿女们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李达虽然制定了这些规矩,看上去也非常严厉,但平日里也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达还有一个名叫李如龙的儿子在农村,虽然常年不能见面,但李达始终挂念着他。
有一次,李如龙来到李达家看望自己的父亲,父子两人一阵寒暄之后,李如龙交代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希望父亲能够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但谁曾想,李如龙刚刚把自己的诉求说完,李达就有些不高兴了。
在李达看来,虽然自己也能给儿子安排工作,但他绝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儿子就搞特殊化,因此破坏我党的优良传统。
李达语重心长地说道:“要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农民就以农为主,不要向党提要求,不要搞特殊化!”
听着父亲语重心长的话,李如龙也不再言语。
李如龙就返回到农村老家后,安心地做起了务农工作,但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村子里的房子就因为强风被吹得摇摇欲坠。
一场大雨过后,李如龙的家就已经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可当时的李如龙根本拿不出一毛钱来维修。
思来想去,他也只能写信向城里的父亲求助,并希望父亲能够借一笔钱,让他们盖一所新房来改善当下的情况。
但谁曾想,李达并没有支援儿子。
李达他在回信中表示:“这件事呀量力而行,盖不起新房子,将旧房子修一修未尝不可。”
看着父亲的回信,李如龙心中五味杂陈,作为父亲,李达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李如龙也只能无奈地东拼西凑,将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直到1997年前后,李如龙才终于有了闲钱在村里盖了一间新房。
从党政机关退休以后,年事已高的李达开始积极地撰写回忆文章,那几年,他陆陆续续的出版了《抗日战争中的大陆军129师》、《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以及《回忆百团大战》等书籍。
正是因为李达留下来的这些回忆录,成为了我国历史科研界人员研究那段红色革命最有价值的宝物。
1993年,李达老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黄巢杀人八百万,用尸体当起义军粮(将人肉磨成粉)
有人说,杀一人是杀人犯,杀万人那就是英雄,但这黄巢实在是不敢以英雄相称。据说在唐朝末期,黄巢起义残暴无比,因缺少军粮就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数量更是有八百万之多。可黄巢杀人八百万在现在是非常有争议的,黄巢将人肉当军粮可能是被冤枉的。黄巢:屠虐八百万人的杀人狂魔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2:22:200002霍光是何许人也 为什么皇帝听到他都十分忌惮 他做了什么呢
霍光,汉朝的一位重要臣子,他的名字不仅在汉朝时期引起轰动,千年之后,即便是后来的君王们听到霍光的名字,也会胆战心惊,倍感忌惮。如今的许多人却对他的一生知之甚少,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要理解为何后世帝王们会对霍光如此忌惮,就必须回顾他的一生,深入了解他是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我要新鲜事2023-08-10 18:14:330001徐庶为何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个人困境)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徐庶的投靠曹操一事成为了备受争议和研究的焦点。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士之一,但在刘备陷入困境的时刻,他却选择了离开刘备投靠曹操。这个决定是出于个人困境、孝道情感、未来前途和时局变化等因素。一、战乱逼迫下的选择我要新鲜事2024-03-04 14:47:380000拾葚异器是什么意思:更甜的桑葚给母亲(二十四孝故事)
拾葚异器是指把桑葚捡起来放在不同的工具里面。拾葚异器被收录在《二十四孝》当中,本意是记录蔡顺孝顺其母亲的孝行。蔡顺是汉代人,因为家里贫困,没有钱吃山珍海味,甚至连吃普通的粮食果腹都很难。因此蔡顺不得已只能去山上采桑葚与母亲为食。菜顺为了让母亲吃到更甜的桑葚,就把不同颜色的桑葚分开放。一、蔡顺生活在乱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7:42:140000一个无能的朝代:15个皇帝14个没能耐,但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
我国历史上有个令人唏嘘的朝代,它享国155年,历经15位皇帝,其中却有14位皇帝都是吃闲饭的昏庸之君。如此无能的朝代,要说它没有存在的必要,它又是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朝代,因为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是个不可或缺的过渡时期,它便是晋朝。高开低走,只有一个皇帝勉强有才晋朝于266年建立,司马家谋划了三代,从司马懿到司马炎,才从曹家手里夺过政权,灭了孙吴,建立了晋朝,再次统一了天下。我要新鲜事2023-07-24 20:25: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