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病危时说出遗愿,邓小平:您如不测,我们会妥善安排
“夫人,宋夫人情况很不好,您快来看看吧!”
1981年5月15日,88岁高龄的宋庆龄病危躺在医院,她的主治医生顾大夫正是之前刘少奇的保健医师,于是顾大夫赶紧给刘少奇的夫人、也是宋庆龄的好友王光美打电话。
接到电话之后的王光美和宋庆龄的其他部分好友,赶紧驱车前往宋庆龄所在的医院看望她。面对饱受疾病折磨,已经不怎么能说出话的宋庆龄,王光美等人十分痛心。
这时,宋庆龄强撑着力气,对着王光美等人颤颤巍巍地说出两个字,艰难地表达了自己最后的愿望,王光美等人立刻将这件事上报给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
对此,同样身为宋庆龄好友的小平同志立即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做出重要决定。
随后邓小平带着这个会议结果去医院看望宋庆龄,并告诉她:“您如不测,我们会妥善安排”。宋庆龄听后,终于能够安心了。
那么,宋庆龄的愿望是什么呢?邓小平和宋庆龄的关系究竟如何?

“你好,请开下门,我们的部队最近要住在这里。”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上海,其中第三野战军的一个排长带着部下来到武康大楼对面的一所宽敞的房子前,礼貌地提出留宿,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陈毅所率领的部队进驻上海后,按照指示不得扰民,于是刚开始直接整齐地睡在了马路牙子上。
这样的军纪和作风让当时的百姓和国际社会十分动容。不过战士们在上海的住处一时半会也安排不下来,总不能一直睡在马路上吧。
于是陈毅等部队领导在商议后决定让战士们住在资本家的公馆里,那时很多资本家已经逃离,房子空着,正好可以住。有部分没逃离的资本家,他们的房子反正是要收归国有的,所以也可以住。
前面在武康大楼对面叫门的排长,便是接到连长的指示去那家公馆留宿,但是他们这次遇到的,可不是资本家。

在排长叫门之后,里面的门管开门答话:“这里不能住。”
猛地碰了一鼻子灰的排长有些懵,他再把他们过来的原因和目的解释清楚,但是门管还是就那几个字:“这里不能住。”
这下排长来火了,以为碰到了资本家中的死硬派,当即撂下狠话:“如果下午4时前不把房子腾空,将派士兵来搬走东西。”
在公馆里听到外面激烈争吵的房屋主人——宋庆龄走出来,对着排长说到:“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公馆,你们部队不能住。要住,请陈司令(陈毅)
打电话给我。”
排长和战士们一听,瞬间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把宋庆龄的房屋当成资本家的了,于是赶忙道歉并离开。
不过也正是这场误会引来了邓小平和宋庆龄的第一次见面。
陈毅和时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决定亲自上门道歉。

第二天,陈毅和邓小平等人来到宋庆龄的住处,表示诚挚的歉意,并专程安排士兵在其住处负责日夜警戒和安全保护。
另外,陈毅和邓小平听说当时宋庆龄的经济比较困难之后,决定先送一百万人民币给她,其余后期再做安排。
对于陈毅和邓小平的歉意及帮助,宋庆龄表示理解和感激。经过此次接触,邓小平对于宋庆龄的大度和从容优雅的谈吐印象深刻。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与邓小平在工作上的来往越来越多。
这两位都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发现互相有很多共同语言,并且都认为中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宋庆龄甚至在1952年就提出“共同富裕”的理念,这与邓小平在后来改革开放时期的核心思想一致。

1977年8月24日,邓小平打电话给宋庆龄,表示有紧急事务,需要和她面谈。宋庆龄听后十分重视,当即推掉了与廖梦醒等人的会见,等候邓小平的到来。
在这次会谈中,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问题上得到了宋庆龄的支持,这无异于为邓小平接下来推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增添了一份底气。
终于,197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确立了我国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宋庆龄在会后激动不已,以至于在写给好友的信件中也毫不掩饰自己对这次会议的高度评价。
她说:“最近举行的党的三中全会是一大胜利。我们在集中力量使我们的生产、学术和国防现代化......”
此后,宋庆龄对于邓小平的工作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比如在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要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没过多久,宋庆龄便致信党中央,要求辞去自己的领导职务,她这样做正是为邓小平的此次改革率先垂范。

从邓小平和宋庆龄的关系中,不难看出,宋庆龄和邓小平的交往,虽然不如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频繁和密切,但是他们同样有着真挚的革命友谊。
“我们满怀信心地跨入了八十年代,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显著成绩,要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始终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1980年元旦,邓小平、邓颖超、宋庆龄等重要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负责人、各界爱国人士等300人齐聚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举行的元旦茶话会。
在此次茶话会上,邓小平作出了这样的讲话,话音刚落,宋庆龄便带头热烈鼓掌。她在会后表示这是一次鼓舞士气的会议。
宋庆龄除了在国内场合全力支持邓小平及其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会见外宾,尤其是美国宾客的时候,宋庆龄都会和邓小平一起出席,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

可是,再伟大的人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摧残,到了1981年3月,88岁的宋庆龄再也无法陪同邓小平出席会议了,病魔之手死死拖住了她,让她无比痛苦和危险。
随着宋庆龄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严重恶化,宋庆龄住进了医院,终日卧床,无法起身,还时不时去鬼门关散一圈步。
对于宋庆龄的病情,邓小平以及党中央高度关切,指示要全力治疗宋庆龄的疾病,对其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三月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颖超先行到医院探望病榻之上的宋庆龄。
在刚到医院时,邓颖超为表敬意,依旧称呼宋庆龄为“副委员长”。面容憔悴的宋庆龄听到这个称呼,缓缓摆手,让邓颖超不要这么称呼了。
“那还叫你宋庆龄同志好吗?”邓颖超理解了她的意思,宋庆龄也笑着点点头。

接下来邓颖超坐在宋庆龄的床边和她聊天叙旧,虽然宋庆龄此时说话已经比较艰难了,但是她和邓颖超聊得依旧十分开心。
在分别之际,宋庆龄无法起身相送,亦不能拥抱表达深厚的感情,于是不断地吻着邓颖超的手,邓颖超见此情形,十分感动和悲伤,也只能回吻宋庆龄的手,表达自己的怜惜之情。
邓颖超探望宋庆龄之后没两天,邓小平特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到医院看望和慰问宋庆龄。
宋庆龄对于邓小平的到来十分开心。
在两人的交谈中,宋庆龄再次表达了对邓小平正在开展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赞扬和支持,她表露出自己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期待。
邓小平让宋庆龄安心养病,其他事情不用操心,两人相谈甚欢。
过了好一会,邓小平为了避免宋庆龄消耗太多精力,于是不想再打扰她休息,主动和她告别,表示自己还会找时间来看她的。

在走后,邓小平特意向相关部门发出指示:“宋庆龄夫人的待遇,按照国家元首的标准执行。”
因为在前一年宋庆龄已经辞去了相应的领导职务,所以理论上是没法享受国家元首的待遇的。
但是邓小平为了表达党中央对于宋庆龄的关怀和感激,特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就在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央领导人和全国人民期盼着宋庆龄的病情能够逐渐好转的时候,宋庆龄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到了5月14日晚上,突然高烧至40.2度,持续不退,身体其他很指标也都逼近极其危险的程度。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直到第二天早晨宋庆龄的体温才降下去,其他症状也得到缓和。
但是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顾大夫知道,宋庆龄的身体恐怕撑不了多久了,随时都有可能病发而无法抢救回来。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王光美在接到电话之后,一边准备坐车去医院,一边联系邓颖超等人,告知她们宋庆龄危在旦夕。

很快,王光美、邓颖超和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彭真等人聚集在宋庆龄的病房里,她们的心情十分沉痛,但是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悲伤,因为不想让宋庆龄看到她们这么悲伤而感到时日无多,降低活下去的希望。
王光美等人看着眼前这位外表柔弱、内心刚强无比的一代伟大女性,被病痛折磨得面色苍白,甚至连抬手打招呼和说话的力气都很难使出来,她们的内心如针刺一般疼痛,却也只能尽力抚慰着宋庆龄。
而此时的宋庆龄并不感到怎么悲伤和恐惧,除了因为疼痛而有些难受,她的心态显得出奇得平静。不过,宋庆龄在这最后的一小段时间里,仍然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她想要说出来。
王光美见她想要说话的样子,就将耳朵凑到宋庆龄的嘴边。王光美终于听清宋庆龄说的是什么了,她说:“入...党...”而且连续说了三遍。
听到这两个字,众人再也抑制不住眼里的泪水,她们流着泪对着宋庆龄点头,邓颖超说党中央正在考虑这件事。宋庆龄听后连连说了三个“好”。

其实宋庆龄早就向党组织不止一次提出过入党申请。
第一次是在1937年,宋庆龄在与上海地下党派到她身边的李云同志谈话,谈话后宋庆龄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李云看出她似乎有话要说。
于是宋庆龄问李云,自己现在算不算共产党员。
李云对于宋庆龄有这样的认同感到十分激动,但是也只能慎重地说回去问问组织。随后带给她的回复便是:“你和共产党员一样”,宋庆龄开心不已。
宋庆龄第二次申请入党是在建国之后,刘少奇和王光美于1957年的一天去看望宋庆龄,畅谈之余宋庆龄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刘少奇自然十分欣喜,但是这样的大事还是要转告毛主席和党中央做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当刘少奇和周恩来一同去上海探望宋庆龄的时候,带给她党中央的决定。
党中央考虑到当时的情况,认为宋庆龄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的作用更大,并且刘少奇保证党内的一切大事都会告知宋庆龄,她都可以参与。

宋庆龄虽然感到十分遗憾,但是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党中央的决定。于是,宋庆龄入党的事情便一直耽搁下去了。
直到在此弥留之际,她再次提起这个愿望,邓颖超和王光美等人决心一定要帮她完成,于是她们刚离开医院便驱车径直前往中南海,向小平同志汇报宋庆龄的最后心愿。
邓小平听后一刻也没耽误,立即在当天下午三点组织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宋庆龄入党的事宜。
会议结果很快便出来了,政治局一致同意宋庆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16日一大早,邓小平便特意前往医院看望宋庆龄。看到她的情况,邓小平同样痛心。
“你现在是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啦!”
在看望宋庆龄的过程中,邓小平特意将这件事告诉她。宋庆龄听后十分开心和激动,顿时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过了许久,看着安静下来的宋庆龄,她已经没多少血色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她看起来似乎真正踏实、了无牵挂了。
邓小平此时宽慰宋庆龄安心养病,并告诉她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您如有不测,我们会妥善安排。”宋庆龄祥和地点点头,然后告别了邓小平。
邓小平回去之后,当天便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上做出了另一件关于宋庆龄的重要决定。
“经过大会表决通过,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16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了这项决议。
这项荣誉对于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来说,实至名归。
然而,就在宋庆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名誉主席之后的十几天,她再也撑不住了,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内逝世,此消息一出,全国震动,举世悲痛。

根据宋庆龄的遗愿,她要葬在上海的万国公墓,就在她父母及保姆李燕娥的旁边,并且宋庆龄说因为自己的小辈,所以墓穴要比父母的低一些。
五天后,也就是6月3日,宋庆龄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沉痛哀悼宋庆龄的逝世。
“...悼念宋庆龄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未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大业...”邓小平发表了悲痛的悼词,希望带着宋庆龄的精神一起展望未来。
追悼会之后,6月4日清晨,宋庆龄的骨灰被人民解放军礼兵部队护送到首都机场,随后由专机运输至上海的万国公墓。
在那里,上海各界代表及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将万国公墓周边围得水泄不通,各界人士写着挽联,站在烈日下,表达自己的哀婉之情。

时隔一年之后,在宋庆龄逝世一周年当天,旨在造福儿童文教科技福利事业,为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祖国统一作贡献的“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宋庆龄故居正式成立,邓小平十分欣喜地担任该基金会名誉主席。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却总会特意抽出时间出席“宋庆龄基金会”的相关活动。
并且在后来,邓小平辞去了大部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以及其他民间的职务,但是唯独“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的职位,他保留了一生。
可见邓小平对于宋庆龄的革命友谊之深。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课文《宋庆龄的香樟树》中对樟树的描写,类比的正是宋庆龄这位外形秀美、品格高洁、有一身正气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和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一生是光辉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她与邓小平的革命友谊也是十分诚挚而深厚的,邓小平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富起来,其背后同样有宋庆龄的大力支持和一份功劳。
宋庆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会一直福泽后世,让我们受益无穷。
她17岁嫁许光达,结婚10天失散10年,聚后再不离,夫去再守30年
(说历史的女人——第1574期)开国十大大将中,许光达排在最后一位,但他却是最低调最高风亮节的一位。他后来被广为传颂的有两件事。1955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他得知后,感觉自己受之有愧,应该让出这一位置给功勋更大的人。所以他当面向他的老上级贺龙提出了降衔要求;然后又主动给中央军委主席写信,请求降为上将衔。但最终他的请求没有被批准,还是成了开国十大大将之一。0000慈禧每日凌晨3点起床 8点才上朝 中间5个小时都在干嘛
慈禧每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远早于一般古代人。她被称为“老佛爷”,掌握着朝堂“C位”。宫中事务和上朝时间都依着慈禧的安排进行。每日凌晨3点起床凌晨3点起床后,慈禧会叫醒她的宫女,后进行洗漱。她对美的追求让洗漱过程十分繁琐,连用来洗脸的水都是宫女的母乳。慈禧爱美的愿望让她在宫中养了上百个奶娘,每日消耗大量的母乳。中间5个小时都在干嘛我要新鲜事2023-07-26 21:09:250000秦国夫人是谁的夫人?为什么被唐玄宗封为秦国夫人
秦国夫人是柳澄的夫人,同时她也是著名贵妃杨玉环的八姐,因此后来沾了杨贵妃的光才被唐玄宗封为秦国夫人,而杨玉环的其他几个姐姐也是一样,受到了封赏,其中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则被封为虢国夫人,她们都可以随意的进出宫廷。秦国夫人是谁的夫人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26:560003楚汉相争,为何项羽败于刘邦?毛主席:项羽犯了三个错误
秦末,出现了三个牛人。第一个牛人,陈胜吴广,这一对,虽是俩人,但是一般史家都是合在一起说,所以可以看做一个人。这对人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率先竖起了反秦的大旗。当然,事最终败了。通常来讲,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牺牲品。这也算正常。不过,他们留下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很危险,颠覆了之前君权神授的传统认识,既然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当。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4:36:510000孝庄秘史:多尔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汗位竟是被他给断送了!
努尔哈赤遗言的重要性努尔哈赤的遗言是关于汗位继承的重要事项,也决定着后金国的未来。在清河温泉疗养期间,努尔哈赤紧急召集了四大贝勒,意图宣布多尔衮为汗位继承人。然而,他也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他断气之前是否能等到四大贝勒的到来。努尔哈赤的遗言没有得以公开,导致了后续的混乱和争斗。如果在努尔哈赤能够一直坚持到四大贝勒到来,他就能够亲手将汗位的继承权交给多尔衮,为后金国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55: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