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53

52年王盛荣被举报贪污,毛主席不敢相信,总理: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5:51:260

1952年,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上,一份“贪污报告”呈上了毛主席的办公桌。

主席打开报告,入眼即是“贪污人:王盛荣”。

“这,不可能。。。”

主席摇摇头,不相信。抬头吩咐工作人员:

“把周总理请过来”。

这“王盛荣”是谁,为何主席如此信任他?

1932年冬,王明集团窃取党中央领导权已经一年时间。

又特意安排在毛主席刚刚到赣南农村进行调查的时候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周总理接到通知后,立刻安排王盛荣去通知主席立即赶回来参加会议。

1907年出生的王盛荣,那年虽然只有25岁,但历经革命洗礼,深刻明白主席参会的重要性。

接到任务,一点没有耽搁,迅速带领一个警卫排日夜兼程奔赴赣南。

而他不知道的是,主席正面临又一次的生命威胁。

虽然主席已经被王明排挤,失去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但依然是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全国各地安排部署想要除掉毛主席。

主席到赣南没多长时间,当地的大地主就知道了主席的身份,纠结反动民团包围了主席驻地。

幸运的是,恰恰就是在他们向主席驻地发动袭击的时候,王盛荣赶到了村里。

听着反动民团和主席警卫激烈的枪声,迎着漫天的火药味,王盛荣火速跑到主席驻地。

这时,几个民团的团丁已经端着长枪向主席走去,妄图活捉主席。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盛荣一个箭步冲到团丁身后,大喝一声:“谁敢!”

几个团丁哆嗦着转过头来,王盛荣抬起手枪,弹无虚发,铛铛铛几枪将敌人尽数击毙!

排除掉了眼前的危险,王盛荣也丝毫没有放松警惕,拉起主席就往门外跑。

不巧的是,由于奔波劳累、饮食不规律,导致主席在赣南这几天,痔疮发作了,疼痛难忍,跑起来明显加不起速度。

王盛荣一看,收起手枪,二话不说弯下腰背起了主席。

在敌人依然就在附近持枪寻找主席的状况下,把手枪收起来,两手都托着主席,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这是多么真挚的革命情谊!

幸而在警卫排战友的奋勇作战下,突出重围,抵达了安全区域。

当众人从刚才的激战中回过神来,才发现王盛荣的左肩、脖子、右腿,都已负伤,衣服已经大片大片被血色染红。

原来在激烈的交火中,王盛荣早早就受了伤,只是为了主席的安危,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冒着风险忍着伤痛将主席安全救出。

主席看着王盛荣,心疼地说道:“盛荣,你我的生命一样重要,不能为了救我,把你的生命搭进去。”

王盛荣则真挚地说:“主席,党需要您,红军需要您,全中国人民更需要您,如果拼了我的性命,能把您救出来,那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王盛荣这样拼着性命把主席救出来,可不是为了巴结领导,谋求自身利益。

虽然当时只有25岁,可王盛荣19岁参加工人运动,20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和周总理一道去了苏联。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和叶剑英在同一寝室。3年后学成回国的王盛荣,工作成绩突出,忠心向党。

在31年,即24岁的时候,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也称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同期当选的还有:朱德、彭德怀、王稼祥、林彪、谭震林、叶剑英、孔荷宠、 周恩来、张国焘、邵式平、贺龙、毛泽东、徐向前、关向应。

王盛荣,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这一届中革军委后来出了一名国家主席,一名国家总理,六名共和国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 叶剑英、贺龙、徐向前)。

可见当时的王盛荣,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中重要的一份子。

他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的救主席,完全是为了中国革命能胜利,解放事业能成功,最亲密的战友能活着。

1933年,党中央迁到了中央苏区,留守上海的党组织经费十分紧张,向党中央求援,急需资金援助。

这时,主席带领红军在漳州打了一场胜仗,截获了一大笔敌人的巨款。党中央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上海将资金送往上海的党组织。

可是,第一次派出的团级人员竟然携带两万美金跑去了香港,导致党中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损失了两万美金。

随即,再次派出师级人员前往上海。不曾想,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第二次派出的人员和第一次的一样,携带两万美金跑掉了。

党中央再次损失了两万美金。

上海的党组织一次次发来电报请求中央支援,可中央派出的人员却接连沦落在金钱的诱惑之下。

经过深思熟虑,周总理将信任的目光放到了王盛荣身上,建议党中央将送钱的人选定为王盛荣。

同时,世界共青团会议即将在莫斯科召开,苏联要求党中央派人参加。

而王盛荣既曾经在上海工作过,熟悉那里的情况,又是少共负责人,曾在苏联学习过,会俄语,也是军事干部,是参加世界共青团会议的理想人选。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采纳了周总理的建议,决定让王盛荣先去上海给党组织送去紧急援助,尔后直接去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主义青年团会议。

王盛荣被确定为执行这次紧急任务的人选后,邓颖超亲手将三万五千美金交到王盛荣手上,并且特地叮嘱他:

一定要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务必将美金带去上海,交到陈云或杨尚昆手里。

王盛荣接受任务后,把三万五千美金现钞装入两只藤制的手提箱,把小说等书籍放在现钞上伪装起来。

从江西瑞金出发后,翻山越岭,辗转多地,先到达广东汕头,然后再坐船经香港去往上海。

一路上闯过了重重封锁,躲过了无数盘查,路上前后花了3个月时间,终于风尘仆仆赶到上海,顺利将这些钱完完整整的交到了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手里,解决了上海党组织的燃眉之急。

在此期间,党中央通知上海党组织,此次是派王盛荣参加世界共青团大会并顺路给上海送钱的。

结果三个月见不到人,上海党组织焦急万分,屡次催促,甚至怀疑王盛荣是否又像前两个人一样携款潜逃了?

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王盛荣抵挡住了。

要知道,当时美国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因此,当时1美元等值于0.81克黄金,35000美元就是28350克黄金。换算到今天398一克的金价,就是11283300元人民币。

带着1128万的巨款,是安逸的跑到香港逍遥自在,还是拼命的送到上海完成任务?

这道选择题不好做。但王盛荣给出了标准答案,信仰无价,多少的金钱,多大的诱惑,都不能泯灭信仰。

这样秉性的人,主席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会是个贪污犯。等工作人员把周总理请过来,终于真相大白了……

周总理来到主席办公室,不等周总理询问,主席立即把那份放在案头的“报告”递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细细看后,说道:“这件事情我很清楚,王盛荣同志不但无罪,而且有功,他做这件事,战略意义重大,并且向我请示过,是我同意的。”

在听到这样的回答后,主席原本皱起的眉头,舒展开了。

由于1946年的一个意外,王盛荣被警卫员擦枪时走火打中,失去了左腿,只能离开野战部队,到东北局军工部当政委,组织生产武器。

1949年6月,王盛荣奉林彪之命带着军工部的一半人马、十几辆卡车、三个医务站南下,来到家乡武汉。

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李先念,正为军备给养窘困而焦头烂额。

他们,可是真真正正的老战友,是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生死之交。

当年,在1939年2月,党中央派李先念来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在王盛荣所领导的竹沟游击队扩编成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四军豫南抗日挺进支队,李先念任支队司令员,王盛荣任政委。

在李先念、王盛荣带领下,豫南抗日挺进支队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成长为新四军的一支主力部队。

一听说王盛荣带来一大批人员物资,李先念便打起了主意,以“老战友”的名义向王盛荣求援。

王盛荣在竹沟与李先念结下深厚的战友情,再说支援李先念也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便慷慨地答应了,给了李先念一个医务所、几辆汽车和几桶汽油。

而这件事,深深地得罪了林彪。林彪先命令王盛荣写检讨,后更是想把王盛荣赶出部队。

这件事后,王盛荣申请到了地方,在中南工业部担任第一副部长兼中南有色金属管理总局的局长。

1950年3月,一个重要的任务来了。周恩来总理亲自电令王盛荣速到北京,当面交代任务。

要求他一年要出口一万吨钨砂到苏联,从而换取机械设备和国防用品。

王盛荣想,国民党搞了20年,他们的钨砂产量一年还不足三百吨。现在我们刚接手,矿山上又有土匪捣乱,一年要搞出一万吨钨砂来非常困难。

于是向周总理建议,请求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支援。

周总理表示同意,并当即写了信,王盛荣拿着周总理的信回来后逐一落实。

同时,王盛荣还马不停蹄地到各个钨砂矿区考察,发现那里极度缺乏机械设备与运输车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看着大型的钨砂矿,就是开采不出来。

凑巧的是,王盛荣正在这时得到情报,香港有一千吨钨砂是蒋介石冻结在那里的。

是将这一千吨钨砂直接出口苏联,还是将这些钨砂卖掉,从而购进矿区急需的机械设备与运输车辆?

王盛荣没有犹豫,马上请示周总理:卖掉那一千吨钨砂,换回急用的设备与车辆。

征得周总理的同意后,王盛荣将这些钨砂卖掉,换到了100辆大货车、100大桶汽油。

这些物资马上被送到了钨砂矿区,终于完成了周总理安排的一年拿出一万吨钨砂的任务。

没想到,正是这件事成了王盛荣贪污的“罪证”。

1951年12月,林彪抓住香港1000吨钨砂交易大做文章,污蔑王盛荣是大贪污犯。

王盛荣的“贪污报告”被报到中央,相关负责同志随即报告了毛主席。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随着周总理的证言,中南局释放了王盛荣。

清者自清,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王盛荣是一个让别人能够从骨子里相信的人,他在每一次抉择、诱惑面前,都能守住初心,坚定共产主席思想不动摇。

这样的人,是我们希望能结交到的人;这样的人,更是我们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让人不假思索的信任;这样的人,才能让我们义无反顾的追随;这样的人,才能让我们安心的托付。

参考资料:

宋凤英.王盛荣-首届中革军委委员的百岁人生.党史博采,2010,(第7期).

傅炯业.王盛荣笑谈“二十八个半”.领导文萃,1997,(第7期).

王作东.一位百岁老红军的传奇人生.中国老区建设,2014,(第9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