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韶山和毛主席合照的“金童玉女”,长大后成为了夫妻
1959年,在群众的簇拥下,毛主席回到了自己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拜祭过祖坟、访查完民情,操劳了一路的毛主席,迎面碰上了在韶山学校上早读的学生。
“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
伴随着一声声愉快的呐喊,由学生组成的人海便涌出校门,将毛主席团团围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匆忙间,少先队员蒋含宇和彭淑清,将从学校花坛处摘下的、还带着露水的月季花和夹竹桃,分成两束,带着自己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了笑吟吟的毛主席。
紧接着,在辅导员的轻声提醒下,蒋含宇摘下自己的红领巾,将其系在了毛主席的胸前。
望着给自己系上红领巾的少年,毛主席欣慰地笑了起来。他将蒋含宇和前来献花的彭淑清一左一右拥住,让随行的摄影师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
快门闪动中,陪同在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笑得格外灿烂,而他们与毛主席的合照,也被《人民日报》刊用,列为教材选编素材,一时间传为佳话。
但彼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在这张定格照片的背后,这对“金童玉女”的故事才刚刚展开...
“总觉得你们还是小孩子,没想到都这么大了。”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彭淑清夫妇,敲开了摄影师侯波的家门。
作为毛主席当时的“御用”摄影秘书,侯波一直对韶山上的这对“金童玉女”印象颇深。
韶山之行后,她所拍下的照片《毛主席和韶山学生在一起》一时间成为经典,不仅被诗人臧克家大赞“仿佛能听出声音”,更是成为了毛主席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数十年时光眨眼而逝,每当回想起与毛主席在韶山的快乐时光时,侯波总会忍不住,想再见蒋含宇、彭淑清一面,了解了解这对“金童玉女”的现状。
无独有偶,对于曾经有机会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金童玉女”而言,侯波为他们拍下的那张照片,有着无与伦比的纪念意义。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长大成人后,也一直奔走在寻找摄影师侯波的路上。
如今,故人再度重逢,不仅是作为长辈的侯波感慨万千,蒋含宇、彭淑清夫妇的眼中也满噙着热泪。
蒋含宇、彭淑清夫妇向侯波表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们就一直在四处打听着她的下落,希望能当面见到这位以“照片为媒”的红娘。
“我们夫妇俩的结合,离不开两个媒人的帮助。一个是伟大的毛主席,另一个就是您啊!”
听闻此言,侯波不由得瞪大了双眼:“你们...”
面对惊讶不已的侯波,蒋含宇、彭淑清夫妇相视一笑,将1959年以后两人的相识、相知故事娓娓道出...
回忆起1959年6月26日的所见所闻,当时,步入中年的蒋含宇仍忍不住感慨——“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那个时候,蒋含宇刚满14岁。因为成绩优异而担任少先队大队长的他,接下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任务。
25日下午,学校大队辅导员老师,将他与一位名叫彭淑清的少先队大队委员一起叫到办公室,称明天会有一位重要首长来校视察,而他们就是为其献花、系红领巾的学生代表。
“老师所说的重要首长,是毛主席吧?”
面对难掩喜色的老师,再联想到韶山的历史背景,从辅导员办公室走出来的蒋含宇,小心翼翼地跟身旁的彭淑清咬着耳朵。
作为女生,彭淑清的反应要比蒋含宇内敛得多,虽然内心同样激动不已,但她还是努力说服自己镇定了下来,开始拉着蒋含宇不断的排练流程。
从系红领巾的手法、到鲜花花束的选择,这对少年少女整整忙活了一下午,紧张到无法入睡。
等到第二天午饭时间,紧张了几节课的两人,终于在学校的广播声中应证了自己先前的猜想:重要首长果然就是毛主席!
来不及过多交流,匆匆眼神交汇后,蒋含宇与彭淑清便迅速行动,跑到学校花圃旁,摘下几朵带着露珠的新鲜月季、夹竹桃,向着人群涌动的方向奔去。
眼看着毛主席即将来到学校前的儿童桥,蒋含宇与彭淑清终于飞奔而至,将最新鲜的花束献了上去。
面对这两个激动不已的“金童玉女”,毛主席的眼中满是笑意。接过花束后,便拉着他们拾阶而上,亲切地询问着他们的学习情况。
“你这红领巾还要不要?”
等到了系红领巾的环节,和蔼的毛主席微笑着问蒋含宇。
“不要了,送给您老人家啦!”
在平易近人的毛主席面前,蒋含宇也抛开了初见生人那拘谨的一面,活泼的样子逗得在场的人开怀大笑。
而另一边,被毛主席拥在怀中的彭淑清也激动不已。
在摄影秘书侯波的巧手下,她和蒋含宇一左一右立在毛主席身侧开怀大笑的影像被定格,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
视察结束后,回归到正常学习生活中的蒋含宇与彭淑清,对毛主席的这番嘱咐久久不能释怀。
为了不辜负主席的叮嘱,这对本就学习成绩居于上游的“金童玉女”,更是牟足了劲儿,努力学习。
不久之后,韶山学校取消了高中部,蒋含宇与彭淑清一同转入湘潭市一中继续就读。
或许是受到了那张照片背后“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题字的影响,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后,这对从韶山中走出的少年少女,并没有因课业的繁忙而中断联系。
恰恰与之相反,在暗无天日的备考生涯里,蒋含宇与彭淑清成为了彼此最忠实的学习伙伴,两人常常互相打气,鼓励对方认真学习,争取同时考入北京,离毛主席更近一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3年,结束了高考的蒋含宇与彭淑清双双如愿,分别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石油学院,在首都北京继续完成着自己未竟的梦想。
而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一种别样的情愫也在两人的心中悄然生长。
在彭淑清眼中,蒋含宇的耐心认真在男生中少有;而彭淑清的冷静韧性,更是让一路结伴走来的蒋含宇为之倾倒。
一来二去间,读到大三时,蒋含宇和彭淑清终于确定了恋人关系,将照片中戏称的“金童玉女”变为了现实。
恋人在侧,前途光明,未来的一切都美好得让人沉醉。
但让这对“金童玉女”始料未及的是,生活的考验不过才刚刚开始...
顺利毕业——结婚——生子——度过平淡美满的一生...
在大学时代的蒋含宇和彭淑清眼中,这样的人生轨迹,无疑是他们当下最期盼的。
1968年,两人大学毕业后,由于工作安排不同,蒋含宇与彭淑清一个被分到了辽宁凌源,一个被分到了辽宁锦西石油五厂。
虽然还在同一个省,但对于学生时代便朝夕相处的这对情侣而言,200多公里的距离,还是让他们被迫开始了“同省异地”的恋爱模式。
回忆起那段尚未成婚前的生活,彭淑清表示,作为在国家“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号召下成长起来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她与蒋含宇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
因为交通不便,在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书信就成了两个年轻人表达思念、相互扶持的主要媒介。
甚至,就连最后下定决心要携手迈入婚姻殿堂时,毕业后的蒋含宇和彭淑清也不过见了3次面。
在那个“相守即是一生”的年代,蒋含宇与彭淑清的爱情质朴又纯粹。
而相比之后夫妻俩所遭遇的窘迫,两年半的异地生活根本算不上波折。
1971年,在临时借来的军属宿舍中,蒋含宇和彭淑清举办了结婚仪式。
除去一旁笑得欣慰的单位领导之外,这对新婚夫妻的“家当”实在是少得可怜。
“没车、没房、一双新单鞋、一双新棉布鞋、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花生糖果一洒,这个婚就成了。”
让人意外的是,新婚燕尔,蒋含宇和彭淑清也没给彼此留下太多朝夕相处的机会。
由于惦记着工作,还在蜜月期时,彭淑清便不舍告别了蒋含宇,回到锦西继续工作。
而彭淑清的这一归队,正好遇上了1971年9月打响的“江汉油田大会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已经怀孕7个月的彭淑清,不顾领导劝阻,执意报名,作为抽调的技术骨干,来到湖北荆门炼油厂任职。
作为刚开始筹建的国家项目,在彭淑清等一众技术骨干还没到达前,驻守在炼油厂的大多都是部队军人,可见条件之苛刻。
在赴任前,彭淑清自以为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真正到达目的地时,她还是被眼前的荒凉景象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没有厂房、没有宿舍、没有马路,就连日常吃穿用度的采买也要到三四里外的市场里去。
对于刚刚经历过早产的彭淑清来说,荆门炼油厂的一切都充满了挑战。
领导体谅她独身带娃的不易,特批她暂住在招待所,择日回家休产假,工资照发。
而蒋含宇却表示:
“不行啊,我要为毛主席争光,不能给毛主席家乡人丢脸。”
短暂休整后,彭淑清便带着不满一周的孩子,和母亲一起住到了工地芦苇棚中,这一干就是大半年。
直到1972年9月,远在辽宁的蒋含宇才得到机会,来到荆州与彭淑清一起工作。他表示:
“祖国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此后的十几年中,由于工作变动,蒋含宇和彭淑清先后辗转湖北荆门炼油厂、九江炼油厂,吃尽了项目初创的苦头。
但在生活的苦难面前,蒋含宇和彭淑清却没表达过一丝的不满。
作为曾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金童玉女”,他们本有机会借着毛主席的光环,为自己大肆宣传。
甚至,这对“金童玉女”好似有了默契一般,对那段往事只字不提,甘愿做了祖国建设的螺丝钉。
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那张被称为“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而这时,蒋含宇、彭淑清夫妇,早已凭借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站稳了脚跟。
蒋含宇大学主攻政治,于是他就做了九江炼油厂的教育主任。
多年后,不仅他亲手编写的《思想修养》一书成为江西电大指定必修教材,才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江西省石油公司党委副书记的职位。
彭淑清学的是石油技术,就在九江炼油厂当起了高级技工。随着一线经验的不断累积,她一手担起炼油厂内设备设计、改造等重要工作,还兼任了大学导师,在培养未来人才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身边熟悉这对“金童玉女”的人,都无不羡慕地称呼他们为“幸运伉俪”,举案齐眉十余载,活出了最灿烂的模样。
可对于蒋含宇、彭淑清而言,眼下的一切远远不是终点。光荣退休后的生活,也被他们“折腾”得引人赞叹。
“我们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山村少年成长为国家干部,全是托了党和毛主席的福。”
提起二人退休后钻研红色收藏的出发点,蒋含宇表示,是当年毛主席逝世之后,他们所收到的海量信件给了灵感。
在这些信件中,有人满怀深情地向他们分享与主席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也有人寄来主席触碰过的物件,希望他们能代为保存,留下纪念。
夫妻俩明白,想要让红色思想在神州大地上绵延不绝,单单凭借口述未免太过苍白,且还会面临失传的风险。
左思右想,他们决定,正式将藏研红色收藏作为退休后的“第二事业”,奔走在红色教育的大道上。
但对于已近古稀之年的两位老人而言,将收藏红色藏品的工作坚持下来,并不是件易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红色记忆,蒋含宇和彭淑清特意对现有的藏品做了整理,将其分成著作、传记、字画、邮品、磁卡、宣传招贴画等这六大类。
再利用网络、报纸等信息媒介,蒋含宇、彭淑清夫妇先后在长沙、北京等地创办了数次红色收藏展,将来自五湖四海的藏品依次展出。
遇到珍贵藏品时,他们还会用已有的重复藏品去商量交换事宜,或者直接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来收购中意的物件,不遗余力。
甚至,在毛主席题材的邮票收集上,这对“金童玉女”还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次次地去到海外。
不同于境内,海外的收藏工作要更为困难。无法常常飞赴国外,蒋含宇和彭淑清就当起了外邮专售店的常客,他们时时登门拜访,搜览有用的红色史料。
一次,听闻广东潮州某家外邮店中有售他们追寻多年的毛主席邮票,蒋含宇和彭淑清立马来了精神,不远万里赶到当地店中,接回了这套最早发行国外的伟人邮票。
2003年,时值毛主席110年诞辰,这对为人称道的“金童玉女”更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便是——重回韶山。
在这个曾孕育过革命文化与两人姻缘的地方,历经半生、头发斑白的两位老者携手归来、踏上这片土地,继续相濡以沫,谱写着未完的红色收藏史歌。
“我们有这个条件和优势,更应当身体力行,继续发挥光和热,把它做好做扎实。”
直到今天,那副名为《毛主席和韶山学生在一起》的照片,还高挂在蒋家人的墙上。激励着这对“千年伉俪”举案齐眉,继续前行。
一张照片,一段幸事,一生一世一双人。
蒋含宇与彭淑清的故事起于韶山学校的那场欢迎仪式,又经由几十年的风霜考验,终于出落成了世人艳羡的模样。
对于他们而言,“金童玉女”的戏称或许道出了其缘分所在,但这对“千年第一幸运伉俪”的伟大之处,却在于对领袖的真诚热爱,与自身品行的端正皓洁。
结缘红色,发扬红色,他们的故事远比单纯的爱情故事伟大。
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15分钟/一时辰8刻钟(清朝初期才定下来)
现在的精准时间分秒、分钟、小时,这点大家从小就知道;而在古代,时间没有现在这种精准,主要分刻钟和时辰,那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呢?古时候一个时辰是几刻钟?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解惑。一、一刻钟等于多少分钟,14.4分钟/15分钟1、早期:一刻钟等于14.4分钟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02:410006嬴驷晚年为什么会疯?遭受母亲和白起的联合欺骗
秦王赢驷晚年疯了原因是因为遭受了母亲和白起的联合欺骗,当时白起作为战将和赵国发动巨大的战争,但是白起在战斗的过程中被赵国的将士们节节击退,白起为了免除秦王赢驷的惩罚就和太后芈月撒下弥天大谎,秦王赢驷也认为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于是加大对于照顾的讨伐程度,结果秦朝的军队再一次全军覆没,知道真相的秦王赢驷彻底疯了。一、秦王赢驷的为人性格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28:38000082年老农上交40斤黄金,专家检查后发现:装黄金的罐子才是无价宝
1982年2月,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的村民们已经早早的为春耕做好了准备。在马湖村南窑庄的田间地头上,随处可见弯着腰劳作的农民们,他们正在清理水渠,好方便接下来的播种灌溉工作。正当所有人都在埋头苦干之际,最边上的一块耕地里突然热闹起来,有人不知道喊了一声什么,紧接着就看见原本在那块地里干活的万家三兄弟抱着一个沾满泥巴的罐子,急匆匆的往家跑。“别干了,别干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9:31:3400015同是一代君王,都杀了那么多人,为何一个众叛亲离一个万众敬仰
提起明朝,大家就会想起来明朝有十六位皇帝。这十六位皇帝性格各异,有的爱文,有的爱武,有的爱木匠,有的爱宅男,在各自统治的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明朝在他们的手上绽放着非常灿烂的辉煌。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46:070000中国第一蛇村:全村人与300万条蛇共同生活,蛇王靠它年入千万
1986年6月4日,《江汉日报》上曾刊登过一篇有关于蛇的离奇故事。湖北利川市有位叫程明地的捕蛇人,有天出门时在路上遇到一种有剧毒的红花野鸡项蛇横在路中间,程明地熟练地将其打死踢到一边继续赶路了。没想到的是,没走几步就看到七八条红花野鸡项蛇挡在他面前,程明地心下觉得发怵,但毕竟有好几年的捕蛇经验,还是三下五除二将这些蛇全都打死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6:31: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