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小孩偶然发现金疙瘩,79年900元卖给文物贩子,后发现是国宝
1979年,邓州文化局的李云生无意间听说,一个文物贩子以900元的“巨款”,从冠军村一个名字叫李时顺的村民手里,收购了一枚金印。
李云生很是疑惑,当时,是有很多小贩到附近收购文物,但大多都是一些不太值钱的小玩意儿,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卖到这么高的价格。
以多年和文物打交道的经验,李云生隐隐地感觉到这枚金印绝对不是普通文物,于是他先是报了警,然后带着疑问,一路打听,来到了李时顺的家里,向他打听这件事。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李时顺卖出的金印上面竟然有着“关中侯印”几个字,李云生一下子警觉起来,“关中侯印”可不是普通文物。
于是,警方加快了追寻金印的步伐,几天后,小贩被警方找到,金印也被追回。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枚金印是真的“关中侯印”,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那么,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怎么落到李时顺的家里呢?金印上的“关中侯”又是何人呢?
1970年,在河南邓州冠军村,几名小男孩和往常一样在村口玩耍。
在他们的追逐打闹间,一个名叫李兴选的孩子发现地上有一个小东西,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
李兴选看到后,捡起这个小玩意,端详着看了看,感觉它很小巧,用手擦了擦上边的浮土,其中有一部分是方方正正的,好像还刻着什么字。另一部分雕刻了一只小乌龟,沉甸甸的。
李兴选并不认识这个物件,也不认识上边刻的字,但是这都不妨碍他看上了雕刻的那只小龟,小巧可爱,非常吸引人。
于是,李兴选就把它放到自己的衣服兜里,当个小玩具装了起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兴选掏出这个小玩具,在饭桌上玩起来。
爸爸李时顺看到孩子手上拿着的东西,就问他是从哪里得来的。
得知是孩子在村口捡到的,李时顺也不由好奇,拿到手上看了起来,顿时心中震动了一下。这哪是什么玩具啊,明明就是一块金印。
要说捡到什么文玩古董,在这一片区域也不是头一次了。
李兴选所在的冠军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曾经,它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封邑。
少年霍去病在汉朝抵御匈奴的战争中军功昭著,得封“冠军侯”,“冠军村”也因此得名,且沿用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李兴选玩耍的村口,是寨河古城遗址,是河南邓州的一个古代军事重镇遗址,古时候这里被称为“卷城”,在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南齐、北魏、东魏和西魏等国的边界线。当时这里曾驻扎过许多军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扼守邓州的交通要道。
李兴选从小就知道这是一片遗址,父亲李时顺也清楚地记得,附近有一些邻居也在这里挖到过一些金属器具和陶片等,他们还曾经羡慕那些挖到过“宝贝”的邻居,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在这里捡到“宝贝”。
就这样,李时顺把这块金印悄悄地藏了起来,一直藏了将近1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开始慢慢从复苏走向活跃,人们的小生意也开始做起来了。
从这个时候起,冠军村和附近的其他村庄,隔三差五会来一些收古旧文玩的贩子,他们走街串巷,四处寻找和打听,尤其爱去有遗址的地方。
古玩贩子知道这里有古迹,想必人们手中都会有一些“宝贝”,于是挨家挨户地海淘。一来二去商谈好价格后,再拿到其他地方的集市上去高价卖出,在中间赚个差价。
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对文物的概念不是很明确,文物的保护意识也不强,很多人手中都会有一些铜钱瓦片等古董文物,加之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有人想换点钱来改善一下生活,在商贩的游说下,也就卖给了这些商贩。
1979年的一天,一名文物贩子来到了冠军村,他挨家挨户地咨询家里有没有什么要出售的古玩文物,直到打听到了李时顺的家里。
当时的李时顺看到文物贩子,想起了十年前儿子捡到的金印。起初,他并没有想着要卖,只打算让文物贩子先看看,是不是一个值钱的玩意,于是把金印拿了出来,递在了文物贩子的手中。
能出来贩卖文物的贩子基本上也都是“懂行”的里手。
贩子拿到这块金印时,两个眼睛里像是冒出了金光一样,心里激动极了。凭他这么多年走街串巷的经验,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枚龟钮金印,肯定是价值不菲的。
于是,文物贩子开始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劝说李时顺把金印卖给自己,先是花言巧语,再用金钱诱惑,最终以900元的价格,从李时顺手中买走了这枚金印。
1979年的900元,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李时顺用一枚金印就卖了900元的消息很快就在方圆的村内传了开来。
有人羡慕至极,有人还说他卖亏了,只有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却立马警觉了起来。他就是邓州文化局的李云生。
虽然李云生并没有见过这枚印章,但是听到消息后,他很是疑惑,他也了解到,附近是有很多小贩收购文物,但是大多都不太值钱,是什么样一件文物,能让商贩出这么高的价格?
以多年和文物打交道的专业经验,李云生隐隐地感觉到这枚金印绝对不是普通文物,于是他先是报了警,然后带着疑问,一路打听,来到了李时顺的家里,向他仔细地询问这件事。
所幸的是,经过公安机关追缴,这枚金印被顺利追了回来。
拿回印章后,专家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枚金质“关中侯印”,系国家一级文物。
印章,起源于我国商周时代,是我国从古到今独有的一种文化产物,也是将传统文化、艺术、实用等各种性能融为一体的国之瑰宝。即便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印章依然是权威的象征,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印章顶部的雕刻装饰叫做“纽”。我们的老祖先们对文化领域的创作是非常讲究的,为了方便携带印章,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印章的顶部雕刻一个可以系挂住的小物件。
后来,祖先们对钮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钮的制作,不仅要方便系挂,还要一定的审美乐趣,还要能寄托美好的祝愿。于是精心地打造一枚钮印,就成了文人艺士们一件非常有乐趣且重要的事情之一。
根据专家研判,这“关中侯印”重125g,纯金制成,通高2.1cm,钮高0.9cm,印面2.4cm×2.4cm。印钮为一只正在爬行的乌龟,圆圆的眼睛,微微开了嘴巴,龟身上雕琢地非常精美,活灵活现,非常精致。印文为“关中侯印”,系我国魏时期的金质龟钮官印。
龟钮,就是雕成龟形的印钮,是古印中最常见的钮制,始于战国,盛于两汉。我国古代历代帝王对“龟”的文化象征都是非常讲究的。在古人看来,龟被当作是一种隐藏着天地秘密且又是一种象征吉祥的灵物。
“关中侯印”这几个字采用的是阴文(白文),使用的是小篆字体,这四个字的字形的镌刻非常有力,字体也很秀美。四个字结合到一起,给人感觉非常端庄典雅,苍劲有力,符合我国古代中庸、和谐的风范。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龟纽之玺,贤者以为佩。”,汉代卫宏《汉官旧仪补遗》卷上所说:“列侯黄金印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
由此看来,在我国古代的官制里,金印不仅是一种公文用具,更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王、侯、丞相和大将军才有资格拥有和使用。
这枚刻着“关中侯印”的金印,他的主人是谁,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猜测。
史料记载,“关中侯”这个爵位最早起源于东汉末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
能看出来,“关中侯”的地位非常尊贵,享受的是“金印紫绶”的崇高待遇。
“关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汉魏史》对“关中”做出了解释:“东自函谷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
函谷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陇关则是今天的甘肃省清水县东陇山的东坡一带,历史上的“关中”是从河南灵宝到甘肃清水这一地区的总称。
而现在的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相对古代的“关中”可以说是在地理位置上变化很大。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汉朝有一个规定,“非刘氏不封王,非功臣不封侯”。侯在爵位制公、侯、伯、子、男中排行第二位,是高等级的贵族爵位,地位不言而喻。
按照汉朝的规定,想要收封“侯爵”,必须是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能人。
而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颁布了一些奖励政策。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古代不仅是一位拥有智慧头脑的军事家,同时还是一名心狠手辣的管理者。
曹操把“关中侯”这个封赏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动,他将“关中侯”这个封赏给了军功者和特殊贡献者。
后来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曹操为他们封赏的“关中侯”,并非我们字面上理解的关中地区的侯爷,“关中”这个词也只是一个泛指的名称,没有什么实际的领域划分,甚至得到“关中侯”封赏的人没有封地,没有饷禄,也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只单单是作为一个至高误伤的国家荣誉颁发给个人。
能得到封赏的人,大多都是军中那些特别有能力、有勇有谋、有贡献的佼佼者。曹操用“关中侯”这样一勋爵来赏赐那些有军功的将士,又不给他们实权,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佼佼者能够安下心来辅佐自己。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的关中侯一共有19位,魏晋时期有12位,南朝3位,还有4位属于什么时代,还在等待考古专家学者的论证。
在我国,出土发现的关中侯金印有9枚。其中河南出土了4枚,还有一枚在日本。从材质上看,“关中侯印”除了金印外,还有鎏金铜质印2枚,其中一枚曾流落到了日本,我们把它拍卖回来了。铜质印4方。
在这19位“关中侯”中,河南地区仅仅只有一名官员被封为“关中侯”,他就是汉朝刘姓宗室,晋代豫州刺史尚书右丞刘乔,这个刘乔恰好又是邓州人。
但是,经过专家的研究,遗憾地发现,刘乔所处的年代与这枚“关中侯印”存在年代不匹配的因素,所以,刘乔并非是这方“关中侯印”的主人。
那么谁才是这枚印章真正的主人?到现在依然是个未解之谜,有待专业人员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金印的主人是谁,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枚“关中侯印”的文物价值。
考古专家曾表示,这枚“关中侯”金印对我国汉至魏晋时期的官秩制度的研究和爵禄的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目前,这枚金印被收藏于邓州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属于我们民族的每一件文物。同时,也希望考古专家能够早日进一步揭开这位“关中侯”的面纱。
康熙最重要的儿子:康熙十分器重胤礽(胤礽是太子)
对康熙来说,最重要的儿子是胤礽,因为胤礽是康熙与皇后所生下来的孩子。这位皇后便是仁孝皇后,并且仁孝皇后是康熙在位时期仅有的一位的皇后。在仁孝皇后去世后,康熙再没有立过皇后。仁孝皇后与康熙之间感情情深厚,康熙十分宠爱她。然而仁孝皇后在生产的时候不幸因为难产死亡了,康熙皇帝便因此十分疼爱胤礽,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封了太子。一、康熙十分器重胤礽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23:460000朱元璋为什么要搞分封制?难道忘记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分封制和郡县制长期存在。周朝实行了分封制,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实行了郡县制。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制定了分封制,有异姓王和同姓王。曹魏政权没有实现分封制,结果被西晋取代,西晋初年就实行了分封制。西晋之后,分封制就很少了。我要新鲜事2023-08-07 19:55:310000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讲述韩信置死地而后生的传奇故事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表示没有退路,只能同敌人一决生死。那么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就是楚汉时期的军事天才韩信,大家知道多少关于韩信的故事,比如暗度陈仓、胯下之辱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背水一战,就是最经典的故事之一。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成语:背水一战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32:460000李莲英之死众说纷纭 至今尚未知晓其死亡的具体原因
李莲英是在六十一岁时去世的,也就是慈禧去世三年后。李莲英的家人说他是生病死的,但是后来墓地被掘出的时候发现没有身体,所以很多人都认可他是死于非命。李莲英之死也就成了一个谜团。李莲英的一生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跟随慈禧的日子也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一、李莲英之死的时间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41:330000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什么朝代发明的:蔡伦发明(东汉时期)
提起东汉时期的蔡伦,部分人可能知道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但事实上这个答案并不准确,由敦煌出土了大量的古纸,再结合一些史料,可以得出一个答案:纸张在东汉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只是在原有的造纸术的基础上将生产纸张的方法进行改正,这种方法使得制作纸张的材料更加普遍。一、西汉纸张的介绍以及蔡伦的造纸方法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43: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