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将一名安徽教书先生抓进大牢,康熙皇帝调查后下令:斩首
清康熙四十七年,山东巡抚蒋陈锡将一个来自安徽的老人抓进大狱,这老人叫王士元,在老家开了一间私塾,看起来不过是个平平常常教书先生。
可就是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先生,让蒋陈锡急忙写奏折,上报北京的康熙皇帝!因为,这个教书先生的身份,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明清之际,有个“朱三太子”的称谓。所谓的朱三太子,一般指的就是崇祯的儿子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焕,那么,为什么“朱三太子”是两个人?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连克大同、宣府;到了十五日,保定城破,大学士李建泰自刎不成被俘;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包围北京。
十八日晚上,三十三岁的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在半夜里逼着自己的皇后悬梁自尽,紧跟着崇祯又亲自动手,一剑杀了幼女昭仁公主,继而将长女长平公主的右手一剑斩断!后妃袁贵妃自缢的时候绳索断裂,杀红了眼的崇祯冲上去补了三剑,不过由于手抖,没能刺中要害,袁贵妃保住了一条命。

杀了老婆闺女,崇祯恢复了些许的理智,也想着给大明皇室留一些血脉,对于三位在世的皇子,并没有动杀心,反而让三个皇子乔装改扮离开皇宫。
不知道这时的崇祯,只想让三个孩子隐于民间去做个普通百姓,还是想让他们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创大明辉煌。
崇祯共有七子二女,期间有几个早丧,到甲申之变的时候还剩下三子二女,两个女儿一死一残,而这三个被崇祯放走的儿子乃是太子朱慈烺、第三子定王朱慈炯和第五子永王朱慈焕。
崇祯不知道的是,那负责送人的太监,居然将三位皇子献于了李自成。这位“大顺皇帝”李自成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必须做出一副“仁德”君王的样子来安抚北京的民心和臣子。

因此,他非但没杀这三位皇子,反而封太子朱慈烺为宋王,封朱慈灿和朱慈焕为公爵。
只可惜,这份“仁德”对于这种农民起义政权不起作用,大顺占领北京的一个月中,发现有人声称称:“东宫己称帝,灭贼有期”。
这“东宫”自然是指太子朱慈烺,显然有人打着太子的旗号,反对李自成这“乱臣贼子”了。
李自成虽有心杀了他们,但又觉得这三个皇子留着或许还有用。
果然,之后李自成面对吴三桂的时候,他果然用到了这三个皇子——李自成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三位皇子作为人质带上战场以要挟。
吴三桂与大顺一战获胜,立刻就发出了檄文讨要皇子,却没有要亲爹吴襄。

不过,李自成溃败之时却顾不上这三个皇子了,很多人都以为三位皇子死于乱军了,甚至南明小朝廷还正式为哥儿仨进行了祭奠。
其实,三个皇子并没有死,只是由于失去了官方的记录,三个皇子的下落就真伪难辨了,这也给“朱三太子”的诞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朱三太子”这个称呼本就是民间称谓,不是官方说法。
“太子”是有单独指向性的,是皇家的唯一法定继承人,崇祯的太子就是朱慈烺。
但朱慈烺的下落是三个皇子里最明确的,他在战乱中逃脱,跑回北京投奔国丈周奎,没想到周奎这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居然把自己这亲外孙拒之门外!
朱慈烺走投无路被清军抓住,多尔衮看着这位前朝太子,也觉得十分烫手。
如果留着不杀,必然被反清之人的立为旗帜。
如果直接杀了,一来怕引发汉人同仇敌忾之心,二来跟他们入关时给明朝报仇的旗号相悖。
所以,多尔衮居然来了一出“指鹿为马”,他威逼满朝文武和周奎做假证,当场指认朱慈烺是冒充的。长平公主有心说实话,却被周奎一个耳光打了回去。

就这样,大明太子朱慈烺就被当成假太子给处死了。
太子死了,顺位的就是老三朱慈炯了(老二早亡),所以很多说法中“朱三太子”指的就是这位定王。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那个想炮轰康熙的“朱三太子”,原型就是朱慈炯。不过,这些都是电视剧杜撰的,朱慈炯从大顺军逃跑之后就再未出现,后世出现的“朱三太子”即便是顶的他的名义,也都是冒名顶替罢了。
朱慈烺死亡、朱慈炯失踪,剩下的就是老五朱慈焕了。
虽然朱慈焕的排行是老五,只因前面有哥哥死了,朱慈焕又和老四同岁,所以他也可以被认作老三,也就是“朱三太子”。
所以,后来的“朱三太子”,不是借用朱慈炯,就是借用朱慈焕的名号罢了。
“朱三太子”的说法出现极早,早在顺治元年就有一个姓刘的人诈称“朱三太子”,出现在了北京,清廷也让周奎参与辨认。
事后多尔衮还说:“尤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以恩养,其来告之人亦加优赏。”
当然了,这也只是多尔衮邀买人心的骗鬼之言罢了,如果朱慈焕真的现身,只怕也会和他的太子哥哥,落个一样的下场。
从这以后,朱三太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个,这些“朱三太子”都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但基本都是骗子冒充的。
比如,顺治13年,直隶真定(即现在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有一个破产商人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焕,他在庙里以香火钱的名义集资,许诺等大明光复了以后,根据集资的数量大小给予官职。

这种非法集资的骗局,还没骗上多少钱呢,就被曝光了。类似于这样的骗子,在那个年代里层出不穷...
顺治16年,一个骗子团伙打着“朱三太子”朱慈英的名义,几乎骗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个团伙宣称,只要花钱就能让人在大清朝做官,半年间骗了七万余两银子!
现在想想,这伙骗子的骗术委实不怎么高明,首先,朱家后人的名字,必须要带上一个五行的偏旁部首(如:朱由榔)。
但分明白人就知道,“英”字绝不是朱家嫡系后人。
其次,你一个明朝的太子,居然能当清朝的官员任命,这不跟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一个道理吗?如此荒唐的事儿,上当的人居然还不少。
所以,那个年代的“朱三太子”,大多跟现在的诈骗短信差不多——我是朱三太子,我其实没死。给我汇2000块钱,作为我反清复明的启动资金,等大明光复的时候加倍返还...
当然了,除了这种骗子,更多的是借朱三太子的名义,进行反清的政治活动。
顺治12年,苏北爆发反清活动,打的旗号就是“朱三太子”!
不过,这也不是真的,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叫朱周祺,只是当地的一个书生。
起义失败后,朱周祺也被杀了。

康熙12年,三番叛乱爆发,一个秀才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在北京城中作乱。据《李朝实录》记载,“西山有朱姓人,诈称崇祯帝第三子,聚众万余,谋以十二月二十三日放火北京城中,因作乱,事觉就擒。”
这杨起隆就成了跟吴三桂、耿精忠同等级的的特级通缉犯。
这桩造反案,也干脆就被称之为“朱三太子案”了。
此后,仅在康熙年间,借着“朱三太子”名义造反的案件,就不下十余次。只不过,这些个“朱三太子”都是假的。

那么,真的“朱三太子”到底怎么样了?最后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先说太子朱慈烺,已经死于多尔衮的指鹿为马。
再说三皇子朱慈炯,并没有哪本史书上明确记载他的下落。不过,康熙年间有一件事情,使得后世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朱慈炯的真正结局...
康熙18年,湖南新化抓获一名僧人,此人自称崇祯之子定王朱慈炯。
在审讯的过程中,这个人招出了很多明末的宫中秘闻,因为他不仅知道朱慈焕和太子朱慈烺,甚至能说出夭折的几个皇子的名字和排序。他还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定王,而并非太子,不能借越太子名号。
对于他的身份,康熙却直接下旨,断定他的年纪不对,否定了他明朝皇子的身份,并以冒充者的相关罪名处理了。
对于这个僧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其真伪了,不过,他既然了解宫中秘闻以及皇子的名字,那也不能排除他就是朱慈炯的可能。而康熙最后不肯承认,也未必不是效仿多尔衮“指鹿为马”。
总之,朱慈炯的下落也就从此成谜了,也许他已经隐于民间,也许他真的已经死了。

最后说永王朱慈焕,这位被冒名顶替次数最多的“朱三太子”,居然活到康熙朝中后期。
甲申之变后,朱慈焕走投无路,就准备返回老朱家的“老家”安徽凤阳,在那里,他遇到一位姓王的明朝给事中(官职名,与御史同为谏官)。
这位王大人收留了他,并让他加入自己的族谱,给他取名王士元。
就这样,朱慈焕在王家安定了下来,只不过在他19岁那年,王家突逢变故,家道中落。朱慈焕无奈流落南方,最终在浙江余姚安家落户。
他在余姚娶妻生子,还开了一间私塾,就以“王士元”的名字,安安静静地过上了普通百姓的日子。
朱慈焕就这样隐匿在民间几十年,没有人知道他竟然是大明的“朱三太子”,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
也不知道他是难忍寂寞还是酒后失言,总之他这个秘密还是不小心被透露了出去。
这个消息被作为传奇故事传播出去后,被浙江的一位叫张念一的和尚得知,这念一和尚就把传闻中的主角安在了自己身上。
康熙45年,张念一的天地会武装在大岚山揭竿起义,打的便是自己是“朱三太子”的旗号。
起义军还一度攻占慈溪、上虞、嵊县等地。
张念一的造反行为没有吓到清政府,反倒吓坏了朱慈焕。这个真的“朱三太子”生怕这次事件引火烧身,就带着一家老小北上山东避祸去了。

清廷派浙江巡抚王然派兵镇压,起义军不敌,念一被捕,无奈将那传闻供了出来。
康熙47年,已经在山东汶上县藏了两年的朱慈焕被捕,当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了。
清廷对于他非常重视,派下钦差三堂会审,还把念一叫来与他当堂对质。
只不过,张念一这个假的“朱三太子”和朱慈焕这位真的“朱三太子”从未谋面!对质也只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
朱慈焕对自己的身份供认不讳,但是却坚决不承认谋反,他在公堂上申辩:
“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
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电粮,招买军马,打造军器,吾曾有一此乎?”
最终,在五位大学士半年的审理之下,由张廷玉负责结案,他在结案陈词里是这样写的:
“王士元自认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又遵旨传唤明代老太监,俱不认识。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应凌迟处死。”
康熙皇帝为了显示他的仁慈,将凌迟改判为斩首。

这一手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昔日里多尔衮杀朱慈烺、康熙处理朱慈炯,都是拒不承认,一口咬定其是冒充的,这一手指鹿为马还真是爱新觉罗家的真传...
其实,我们从张廷玉的结案陈词里又能发现一些端倪,要知道那一年的朱慈焕都已经75岁了,明代的老太监活到那时得多大岁数?老眼昏花之下能认的清吗?
再说,朱慈焕逃出皇宫那年才12岁,如今已然是75岁的耄耋之年,让一个老太监凭借12岁的印象,去辨认一个75岁的老人,这种证据只能说是荒唐之极。
随着朱慈焕的死,崇祯的直系血脉全部断绝,但“朱三太子”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黏在了的清王朝的屁股上,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恶心他们一下。
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时间里,打着朱三太子旗号造反的就有70次!
甚至于都到了乾隆年间,还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搞反清复明的活动,要是“朱三太子”真活到那时候,就得一百多岁了...

那为什么朱三太子会一直冒出来?哪怕没了这面旗帜,反清复明的旗号,甚至一直打到了辛亥革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明朝将近三百年的积威,所造成的正统思想;二是因为清朝终究是少数民族统治,汉人传统思想对于少数民族的排斥。
而清朝前期的统治本身也有许多不正当的行径,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比如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是清王朝永远避不开的罪孽。
还有后来的思想的同化统治,也引发了汉人文人的不满。例如出名的文字狱,还有四库全书的修订,导致3000多种共计15万册书被禁封失传, 70万部书被焚毁,其危害远超焚书坑儒。
吴晗说:“清人修撰《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就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学书籍,也因为四库全书的修撰而失传,现在咱们看到的天工开物还是日本版本回译过来的。

正因为这些缘故,反清复明的声音贯穿了整个清王朝的统治。即便没有“朱三太子”,也还会有更多的旗号站出来,洪门、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层出不穷...直到1912年。
编辑:张墨
24岁小伙和85岁老太太,相差61岁的“婚纱照”,背后是大爱无疆
这张便是之前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婚纱照,在最初看到这组婚纱照时,难免会令人产生疑惑。照片中的主人公不是我们印象里,婚纱照该有的甜蜜夫妻模样。男生英姿飒爽,但女生却是白发苍苍。确实如此,照片中的女子今年85岁,而那个小伙子竟然只有24岁。照片的背后是一段心酸,但又充满了温情的故事。二十多年前,一个妇女摸黑起早,前往医院去做清洁的工作,这个六十多岁的妇女行动熟练,显然是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9:030000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这些诗词都很有名大家都听过
辛弃疾是一位大诗人,出生在南宋的时期,并且在那个时候非常的有名,属于很豪放的诗人。在南宋的时候,辛弃疾还是一位将军,并且一生的命运多坎坷,在诗词中写出了很多自己的渴望以及一些激情。对于辛弃疾的古诗词,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上学的时候都曾经学习过。非常的脍炙人口,并且也很励志,同时能够学到很多的道理。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13:100002李自成遭到山海关惨败后是否还有翻身机会(有的)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在山海关遭遇惨败,这一历史事件常常被用来讨论领导者和起义军在面对逆境时的命运和可能性。尽管李自成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从多个角度分析,他在那个时刻仍然拥有重新振作的机会。1、军事角度的机会我要新鲜事2024-01-30 20:56:090001三国五大坑爹王,刘禅只能排第四,此人无道德底线绝对第一!
三国五大坑爹王,刘禅只能排第四,此人无道德底线绝对第一!东汉末年,朝廷昏聩,引发诸侯割据,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人杰枭雄,个个都有不俗的成绩,可谓一生叱咤风云,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古话说得好,老子英雄儿好汉,然而这些英雄老子的儿子们却是一群坑爹王。(当然此处所谓坑爹,并不一定是指他们无能,而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很坑爹,你懂的。)第五:曹丕。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4:17:000000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探索中国古代历史的深邃长河中,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世袭制朝代,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便是频繁的都城迁移。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商朝统治者的政治策略,也深刻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一、商朝迁都的历史背景我要新鲜事2024-02-24 14:52: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