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李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原本是当朝太子,后因“玄武门之变”而丧命,死后被葬在陕西西安。
2012年,在警方和文物稽查部门的努力下,追回了早已被倒卖多次的李建成墓志,次年该墓志被陈列在了西安博物馆。
只见墓志上面刻着55个字,正是这些短短的文字,让后世了解到了李世民的为人。
李建成墓志上到底刻着哪些字?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之间有着怎样的纠葛?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暴政不得民心,隋朝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一时间,天下群雄并起,无数豪杰想要取炀帝而代之,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这其中,就包括颇具雄才大略的李渊,李渊素有大志,见隋朝大厦将倾,便也心生了夺取政权的计划。
当时,他手下已经聚拢了一批得力干将,如隋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
除了这些谋臣能将,李渊还有四个威猛的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
为了尽快推进大业,公元617年,李渊采纳了众人的起兵建议,准备发动晋阳兵变。
而在此之前,他早已安排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在南方招揽豪杰,为日后的宏图伟业积蓄人才。
李世民则由于年龄原因,被李渊安排在自己身边,李渊亲自指导他开展一些工作。
在这几个儿子当中,李建成毕竟是长子,天生就自带光环,自然是父亲李渊重点栽培的对象。
在“创业”初期,李渊之所以把这项工作交给李建成,也是希望儿子能广交人脉、独当一面,日后帝业若成,好让他继承大统。
李建成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将这项任务完成地也还不错,博得了李渊的初步肯定。
然而,在一些影视剧中,李建成总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庸碌无能、心机深重、不得人心的形象,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其实能力还是不错的,不仅如此,在建唐之前,李建成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晋阳起兵之后的河西之捷,李建成便是领兵核心,而李世民只是哥哥的副手,这样的安排正是出自李渊之手。
李渊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检验下李建成的领导能力,看看自己的长子能否肩挑重担。
当然,战场并非儿戏,检验归检验,打仗还是要认真部署的,于是李渊便安排了温大有协助李建成。
正如前文所说,李建成并非草包,再加上李世民等人的协助,这场战役毫无悬念取得了大胜。
捷报传到李渊手上时,李渊高兴地合不拢嘴,并这样评价李建成:“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显然,通过这次战役,李渊充分肯定了大儿子是将帅之才,这也让他下定了进军关中的决心。
而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对于战役取得的胜利,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一时期,由于兄弟二人的目标都是帮助父亲夺取天下,所以关系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和谐的。
李渊率军直入长安,路上遇到了两支劲敌的部队,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齐上阵,互相配合默契,最终夺取了胜利。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在长安称帝,之后便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此时三儿子李元霸已经死了)...
既然李建成已经被封为太子,再在外面抛头露面、出生入死地打仗,肯定是不合适的。
于是,李渊便让李建成留在宫中,学习治国方略,为了让儿子尽快成熟,他甚至将一些国家大事,交给李建成练手。
而李世民自从被封为秦王后,李渊给他安排的“工作”多是带兵出征。
由于远离朝堂,李世民与朝中重臣的交集,自然而言不如李建成密切,不过战场上的拼杀倒是让他在军中树立了极大的威信。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在私下结交了一批贤德之士,以此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
在这一时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两大政治势力集团都还在潜伏期,并未正式交锋,所以李建成还没有意识到来自弟弟的威胁。
然而,随着时间和推移,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了出来,到武德五年中旬,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李建成作为太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于是,他决心联合李元吉,打压李世民。
为了打压李世民,李建成做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李建成开始重视自身势力的培养,他快速招贤纳士、笼络朝中重臣,以扩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
巩固势力之后,自然还要塑造美名,于是他取得了后宫力量的帮助,博得了“慈爱东宫”的美名,继而收获了封伦、斐寂的拥戴。
其次,李建成深知自己在军功方面不如李世民,于是便积极出征,建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同时赢得百姓的认可。
最后,他还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削弱李世民的军事势力、政治势力,将李世民的党羽悉数拔出。
为了进一步削弱李世民的军权,他以突厥之乱为由,命令李元吉接管部分军权,以分解李世民的力量。
尽管已经采取了众多措施,但李建成的谋士仍觉得秦王的存在后患无穷,于是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
然而,李建成生性敦厚,顾念手足之情,不愿兄弟相残,因此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而让李建成没有想到的是,他前面一系列的操作,早已让李世民心生不满,围绕在李世民身边的一些能臣悍将更是义愤填膺,替李世民感到不值。
在一些人看来,原本太子之位就是李世民的,因为在“创业”初期,李渊为了激励骁勇善战的李世民,曾许诺日后将太子之位留给李世民。
按理说,这个时候作为皇帝的李渊,应该出面好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但李渊却采取了和稀泥的做法。
李渊于国家而言是一国之君,于小家而言,是建成和世民的父亲,两个孩子他自然都是十分重视的。
但相比而言,他当然更看重新王朝的稳定,因此,稳定储位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便同意了李建成的一些做法。
而李渊的这一态度,更是让这场太子之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在后来种种事件的刺激下,李建成也终于明白,他与弟弟李世民不可能再和平共处了。
最终,李建成下定决心要杀掉李世民,于是他便向李渊进谏,提议除掉秦王。
而李渊在这些事件之后,也确实感到了李世民在百姓中威望甚高,不仅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李渊最终忍痛同意了李建成的提议。
而李世民也不傻,他显然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即将面临鱼死网破的局面,于是便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突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也因这场政变被杀。
李渊痛失两子,心中悲痛欲绝,不知道他是否后悔此前和稀泥的做法,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之后,又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
至此,唐太宗李世民上线,长达23年的“贞观之治”开启...
登上皇位后,李世民立志要做一位好皇帝,他一心想要创造一个大唐盛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要说李世民确实有治国雄才,在他的治理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飞速发展。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自然也就淡忘了那段争夺皇位的历史。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善待了一些曾经维护李建成的官员,例如魏征,这让李世民在朝中也逐渐赢得了认可。
虽然百姓们遗忘了,大臣们“原谅”了,但李世民自己的内心,还是时常纠结,因为自己确实杀了两位亲兄弟,又将老爹赶下了皇位。
史官们会如何记载这段历史?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这个问题,深受困扰。
于是,李世民便隔三差五地去找史官打听,第一次他找到了褚遂良,他和颜悦色地问:“你记录的这些东西,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对这无理的要求十分无语,但李世民毕竟是皇帝,他也不敢得罪,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
“臣的职责只是记录君王的言行,无论好坏都不可遗漏,这样才算公正,以供后世君王借鉴。”
李世民被婉言拒绝后,显得有点尴尬,但来都来了,他当然不甘心无功而返,于是又追问自己不好的言行是否会被记录下来。
褚遂良看皇上如此“厚脸皮”,便不客气地表示,无论言行好坏,自己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而此时,在旁边的黄门侍郎刘洎又补了一句:“即使褚遂良不记录,其他史官也会记录的。”
眼看这两人铁面无私,李世民又不好强制要求,只能先作罢。
这次吃了闭门羹以后,李世民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寻找其他突破口,于是他又找到了房玄龄。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老部下,曾经参与了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认为房玄龄是妥妥的自己人。
于是,便直接问道:“为何不让君王看史书?”
房玄龄虽然身居高位,胆子却很小,被皇帝这么一问他顿时吓坏了,便颤颤巍巍地解释,是因为史书不为吹嘘君王服务,君王看了可能会不高兴。
李世民见状,瞬间感觉捏到了一个软柿子,于是便强势要求:
“朕与其他君王不一样,主要想看看自己哪里做得有过失,好引以为戒,所以你写好就拿给朕看看吧!”
房玄龄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旁边的谏议大夫朱子奢眼看房玄龄顶不住了,便以退为进向李世民拍马屁。
朱子奢说:“陛下圣明,从无过错,所以史官记录的肯定都是好事,陛下不必担心...”
但李世民吃了秤砣铁了心,仍旧不依不饶,再次要求看史书。
没办法,为了应付李世民,史官们只好把《高祖实录》、《今上实录》等,做了一些删减修改,才送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拿到史书,直奔“玄武门之变”篇章而去,然而史官们为了保命,已经将此处做了修改。
修改之后的内容,写得非常模糊,淡化了一些事实。
不料李世民看到后十分不满,认为史官们如此闪烁其词,倒显得自己真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于是,他便要求史官“实事求是”,大大方方地写清楚事发经过,这一做法表面上看,是豁达大度的体现,但却让史官们十分为难。
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既然坚持要看这一部分,肯定是怕这一部分给后世留下骂名。
而如今皇帝要求大大方方地写,不过是暗示史官,将此事朝着正面、自卫的方向写。
所以,后世看到的大部分史书,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似乎并未完全还原事件全貌。
而相比于“玄武门之变”,后人更加不认可的却是另外两件事,其一是李世民干涉史官记录历史,其二便是草葬李建成。
李建成虽然曾经贵为东宫太子,可死后却被草草下葬,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他的墓葬所在地就在当时的长安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
2005年,李建成的墓志出现在西安,此前被盗墓贼据为己有,并多次倒卖。
后来,几经辗转被警方和文物稽查部门追回,交接给西安博物馆。
李建成作为唐朝皇家太子,其墓志承载着一段重要历史,自然非常珍贵,也因此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块小小的墓志,仅仅只有55个字,墓志盖为盝顶形,是个正方形形状,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边没有修饰纹路。
在我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墓志就非常流行了,尤其是帝王之家,对墓志有着等级分明的详细规定。
一般来说,对于当朝太子,死后墓志应该非常详细,记载着墓主人出生时间、字号、生平事迹、人物评价、死亡时间等。
而李建成一朝兵败,墓志之所以这么简短,显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排,这也暴露出李世民有意抹去这位哥哥的存在感。
那么,这只有55字墓志文究竟是什么呢?内容具体如下: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后来经过专家研究分析,墓志文上的“隐”字有重新刻录的痕迹,而这个字正是李建成的谥号。
结合墓志文磨损后的残留笔画推断,再加上一些史料的佐证,专家最终认为修改之前的谥号为“灵”字。
相比之下,“隐”字作为谥号,既没有贬低李建成作为失败者的命运,又表现出了对他结局的怜悯。
这一变化反映了李世民的2种心态。
一是最初哥哥李建成死后,他正在“气头”上,他便下令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从皇族族谱中剔除出去,将他们贬为庶人草草下葬。
二是在两年之后,他又于心不忍,恢复了李建成的皇家子弟身份,以礼改葬,关于李建成的谥号,起初是“灵”字。
过后也许是经过了一些事,李世民又觉得“灵”字不妥(因为代表恶谥),继而命人将谥号改为了“隐”。
这个“隐”字,从字面意思来看,也表达了李世民希望百姓和后人,将这件事隐去,最好避而不谈,过去的就让他过去。
这两种心态虽然没有被史料记载下来,但却以墓志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背后,其实暗藏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政治立场和恻隐之心。
相信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李世民也会怀念,曾经兄弟几人共同携手,帮助父亲夺取大业时的场景吧。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夺位之争,其实不过是封建皇权下司空见惯的故事之一。
而细细研究一些资料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并非庸碌无为、心狠手辣,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也并非高风亮节,处处完美!
这些事件,虽然已经被尘封在史册里了,但其背后展现出的人性,至今耐人寻味。
郑和下西洋时 为何不带年轻女性 而是带一船的老妪和接生婆
航海是一项艰苦且乏味的工作、男女混合、老妇人和接生婆更适合航海等原因。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派遣的宦官,率领大船队进行了七次西洋航行,持续了28年。这些航行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和中华民族历史来说都是重要的壮举。1.不带年轻女性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9:54:050000蚩尤是什么帝的后裔:第一任炎帝的后代,出生炎帝部落
在神话故事中,蚩尤是面如牛首,背生双翅的怪异形象,但通过探索蚩尤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知道蚩尤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他还是人的模样,只不过比较彪悍凶残的人。而是人,就有父母,相信大家也好奇:蚩尤是什么帝的后裔?其实真相令人意外,因为蚩尤是第一任炎帝的,他还曾以“炎帝”自称过。蚩尤是什么帝的后裔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49:320000曹植简介:我国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的父亲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文学家和诗人的曹操,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生的第三个孩子,继承了曹操的文学能力,也十分会写诗,据说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之间还有一个有名的《七步诗》呢,那么曹植的生平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曹植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0:52:170000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700多年就颁布了)
有法典还会有法律,有法律才会有秩序,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吗?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保存完整的法典,这个法典大概在公元前1792到1750年的时候颁布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法典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36:310000山海经中十大神树,第五种树可让人长生不老(附图片)
导语:我们只有更好的了解历史,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在古代呢就有很多神话传说故事,有法宝、坐骑、兵器以及一些神奇的树,那么你们知道山海经中十大神树是哪些吗?接下来呢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晓~山海经中十大神树1、沙棠树;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49: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