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99

为选继承人行猎,一皇子空手而归,道光问明原因后:定是仁德之君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8:00:501

道光晚年,皇子众多,但因很多皇子年龄尚小,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人选,道光为此苦恼不已。

清朝皇族作为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就有通过打猎中的表现来选太子的习惯,所以道光皇帝组织了一场皇子们的打猎活动。

在道光皇帝的皇子中,年龄与才能大致满足太子要求的只有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所以这一次打猎对两人都至关重要。

奕訢虽然排行老六,但是年龄是比奕詝大,因为皇子的先后是按照生出他们的妃嫔排行的。

奕訢从小就身强力壮,又为了这次打猎多次练习,有一手精湛的骑射之术,打猎一开始他就精神饱满地出发了。

而奕詝却满目忧愁,踌躇了很久才出发打猎。

众皇子打猎归来时,道光检查他们的打猎成果,奕訢果然收获颇丰,而奕詝却一无所获。

道光生气的质问奕詝为什么连一只猎物都没有拿下,奕詝的解释却让道光皇帝大受震撼。在道光死后,当大臣们打开皇帝随身和藏在匾额后面的遗诏时,才发现原来皇帝立下的继承人竟然是奕詝。

满族最开始作为游牧民族,骑射之术本来就是他们的必备技能,只是入关后,不再需要依靠打猎为生的他们,慢慢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但为了铭记祖先,他们依然保留了定期打猎的习惯。

道光皇帝,以及乾隆皇帝,在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都曾在这样的打猎活动中,以皇孙的身份,大展身手,得到皇祖父的青睐和嘉奖,为他们后来继承皇位奠定了基础。

身为皇子的奕詝和奕訢当然明白这一点,只要在这次打猎中崭露头角,就有可能一举拿下太子之位。

可是,四皇子奕詝从小就体弱多病,小时候生病让他比六皇子奕訢瘦弱许多,骑射之术自然也是无法与之相比。

这可愁坏了奕詝,皇子夺嫡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很残酷的,失败者的下场往往都不太好。

而要奕詝在打猎中胜过奕訢明显是不现实的,他只能采取剑走偏锋的方式赢得道光皇帝的赞许。

打猎那天,在奕訢拼命追捕猎物的时候,奕詝根本没有出手,只是一直等待,等到打猎结束,他空手而归。

面对道光皇帝的质问,奕詝是这样解释的:“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意思是,现在正是大好春日,鸟兽都是生长的时候,我不忍心伤害它们干扰大自然的清净。

这样的回答让道光皇帝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没想到其貌不扬的奕詝竟然有着这样一颗慈悲善良的心,日后倘若他当了皇帝,一定是个勤政爱民的仁德之君。

就这样,本来在打猎中毫无胜算的奕詝弯道超车,被道光皇帝立为了太子,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道光皇帝仅仅通过打猎中表现出的仁慈就把奕詝立为太子,这未免也太过儿戏了。

其实咸丰的这份仁慈被道光欣赏的原因十分复杂,和道光皇帝的执政风格有关,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关。

道光接过皇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处于世界产生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他的前任嘉庆皇帝一生勤勤恳恳,贵为天子却经常到深夜还批阅奏折。

但任凭嘉庆皇帝如何勤勉,清朝的国力还是每况愈下,显然这是在世界变革的大背景下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必然后果。

可是嘉庆皇帝晚年针对清朝的局势,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

不仅如此,嘉庆皇帝还认为大清每况愈下的核心原因是:“庸碌官僚因循怠玩,不尊

旧制”,也就是说嘉庆皇帝认为,衰败的原因是因为还不够遵循旧制。

道光皇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过了皇位,他对嘉庆皇帝的看法十分赞同,他认为嘉庆皇帝没有治理好国家是因为他虽然勤勉,但还不够简朴。

于是,道光皇帝一生朴素、节俭成癖,不论是生活起居,还是体察民情,他都用着最简单的规格,恨不得从自己嘴里省下大清的国库。

道光皇帝有一件狐皮端罩,端罩是当时一种非常昂贵的礼服,用狐皮做得自然更加珍贵。

但是这件端罩下身的阜缎十分肥大,导致穿上以后整件衣服显得非常臃肿,于是道光皇帝就想要在阜缎的周围加一圈狐皮来衬托,让它显得更合身一些。

手下人知道了这件事,立马着手置办,但当道光皇帝知道给阜缎周围加一圈狐皮需要大概一千两银子的时候,赶忙下诏叫停了这件事,因为实在是太贵了。

此外,在其他方面,道光皇帝也是能省就省。

有一次道光前往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周围的侍卫随即上奏,要给道光按照之前皇帝的规格准备玉杯、礼轿。

道光知道后叫手下准备最简单的轿子,其他的什么也不用准备,并且批奏说:“前往恭祭天坛,唯在心存诚敬,即不乘辇,亦无不可。”

道光皇帝如此,手下的臣子们自然是纷纷效仿,在道光面前扮起了“穷”,于是整个大清的朝廷,都将节俭朴素作为最大的美德。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以节俭出名的皇帝,像是万历皇帝,包括明太祖朱元璋,都平生节俭,但是他们的节俭只是生活习惯而已,而道光皇帝却把节俭作为了治理国家的必备品质,甚至与政治挂钩,这就不免有些买椟还珠。

道光皇帝本以为自己一生节俭、遵循祖制,就可以挽回大清的颓势,结果却事与愿违。

那时的满清朝廷由内而外开始腐朽,道光皇帝自己勤俭节约,下面的大小官员却表面上和他一样简朴,私下里穷奢极侈,挥霍无度,只有道光皇帝还被蒙在鼓里。

而来自英国的鸦片流传到国内之后让满清的状况愈加糟糕,林则徐奏折上写着的“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就是最好的写照。

直到这时道光皇帝才发觉,自己节俭多年,大清竟然还是越来越穷了。

内政方面也不容乐观,不仅洪秀全在广西拥兵百万虎视眈眈,大清的国门更是被英国人的洋枪火炮轰开,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大清在自己手上经历了这一切,道光皇帝不免对大清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所以他在挑选继承人时格外的慎重,在他看来只有千古明君才能挽救大清于水火之中。

而贯彻千年的儒家思想认为,明君的必备前提,一定是仁德之君,就仿佛政治才能是和仁德挂钩的,所以当年刘备受人敬仰,而曹操不受待见。

就在这个时候,咸丰在打猎中表现出的仁爱慈悲之心,引起了道光皇帝的注意。

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连动物都不忍伤害,奕詝以后一定会是个千年不遇的治世明君!

带着这样的想法,道光皇帝决定让奕詝做储君。

那么,即使抛开政治才能不谈,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奕詝,真的如他所表现的那般慈悲良善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咸丰皇帝的善良慈悲背后反映出的,是他的无能与懦弱。

奕詝当上皇帝后,时刻铭记着道光皇帝曾说的:“大凡人君之治一国也,必先以节用爱人为贵。”

在道光皇帝多年来耳濡目染的节俭教育中,咸丰也保持了道光皇帝的节俭之风,但是他在勤勉方面,比道光皇帝来说还要略胜一筹。

咸丰皇帝刚刚上任的时候,一次上书房的门坏了,官员上书请求换一扇门,咸丰皇帝为此专门派人跑了一趟调查门的情况,在发现门的确坏的不能用了之后,咸丰皇帝依然不允许官员换门,只允许官员找人修一修。

在官员上书汇报修门申请的银两时,咸丰皇帝一看,修门居然要五千两银子,这明显就是想私吞朝廷的银子,随即勃然大怒,他把上书的官员找来质问换门的事。

官员没想到日理万机的皇帝会把修个门的事情如此放在心上,无奈只好说写错了,需要的是五十两银子。

按理说这是欺君之罪,按照律法是要杀头的,可是善良的咸丰皇帝不忍心为了一扇门杀掉一个官员,只是将他责罚了一番。

还有一次,咸丰皇帝有一件衣服一不小心烧了个大窟窿,宫里的太监看到了赶忙准备差人给皇帝重新做一件一样的衣服。

可是咸丰皇帝不愿意,他对太监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宜酌量补缀之。”

太监听到咸丰贵为天子却说出这样的话感动不已,说道:“古贤君衣有经三浣者,主子俭德,殆犹过之。”

事实上,当时满清在鸦片的荼毒下,已经开始国库空虚,道光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岂是咸丰一个人节俭善良就能挽回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即便满清国力早已大不如前,天灾还是不断地发生着,先是天降暴雨导致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不久四川又发生了多年难遇的地震,许多人死于非命,频繁的天灾让当时的大清统治雪上加霜。

天性善良的咸丰认为,这一切天灾都是自己的罪过,自己是个不称职的皇帝。

于是咸丰仅仅上任三年就发布了两次罪己诏,向天下人忏悔自己的“罪过”。

这还没完,咸丰发完罪己诏后,多次祭拜满清历代皇帝先祖,祈求他们能够保佑大清国泰民安。

可即便咸丰如此诚心,还是没有挽回满清的颓势。

1851年,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其实早在道光时期,就有苗头了,但道光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放任太平天国势力成长至此。

当时的满清军队受鸦片荼毒非常深,早已军纪涣散,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满清丢盔弃甲。

屡战屡败的结果让咸丰非常痛苦,他不断地研读古代兵法想要寻求破局之道,多次无果之后,他开始寻求玄学,派人四处搜寻洪秀全等人的祖坟,要“挖断龙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咸丰虽然十分善良,但政治才能实在是非常有限。

除了太平天国这个内忧,很快又爆发了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尊严,满清军队的冷兵器面对洋枪洋炮,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就这样,延续两百多年的满清在咸丰皇帝手上变得风雨飘摇,似乎随时都要覆灭。

最终在咸丰十年(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猛烈进攻下,咸丰做出了“木兰秋狝”的决定,其实就是北上逃跑。

皇帝的自尊让他没有勇气面对洋人,更害怕被抓走。

善良的咸丰临走前,面对一众大臣,心中对失败的不甘,对未来的绝望让他痛哭流涕,他抱着五岁的儿子哀嚎着自己愧对列祖列宗。

最后,他痛苦得无以复加,趴在地上不断叩首,满头满脸鲜血淋漓,在场的大臣都被他的一片赤诚所打动,纷纷流下泪来。

这一走,咸丰再也没有活着回到北京,一年后,他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中,带着满腔的遗憾,留下一个风中浮萍般的古老帝国。

咸丰的一生,可以说兴于善良,也亡于善良。

年少时候意气风发的他,因为自己的善良在皇子中脱颖而出,在打猎中被道光皇帝青睐,才得以继承皇位。

而在他真正当上皇帝之后,本性的善良让他变得懦弱、谨小慎微,没有做大事的人身上的果敢与坚毅,终究是没能救大厦于将倾。

原来少年时的那场打猎,早已为咸丰的结局,埋好伏笔。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