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谣言:母系社会从未存在 本质不过是另类父权
历史的谣言:母系社会从未存在 本质不过是另类父权

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有母系社会就是文明发展必经阶段的诡异说法。虽然没有时间机让学者倒回去亲眼瞻仰实况,却并不妨碍大部分将之奉为绝对真理。随后又伴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 ,描摹出“凡事皆由女性说了算”的古朴生态。
然而,越来越的证据似乎在表明,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所谓的母系时代。某些似是而非的论据本身,反倒更像是为隐藏另类父权而故意为之。
母系社会的理论缺陷
母系社会理论的诞生 似乎就是为攻击父系习俗而生
事实上,母系社会概念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天然安排到父系社会的截然反面。比如后者往往被视为私有制模式起源的重要象征,所以前者必然用于代表更富人文关怀的原始公有制风尚。若再推而广之,则能进一步上升到女权VS男权的全性别对立,以及原始天性vs后天压迫的哲学话题。
为此,母系社会的支持者们还要拿出各种证据,说明其脑中的乌托邦在古代究竟有多大影响力!仅以中国历史为例,有姒、姬、姜、嬴等姓氏采用女字旁,肯定带有母亲掌握冠名权的含义。另有传说中的始祖黄帝,也是其母受灵感而生,似乎是在暗指走婚制事实。更有来自《吕氏春秋》的那句“其民聚生群处,知母而不知父”,坐实了娘家人在亲缘传承方面的不可替代地位。至于东西方古代文献里的亚马逊、女儿国记载,更是不容质疑的活体案例。
古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女战士 就是全球最知名的母系社会案例
与此同时,来自现代分子人类学的技术加持,和某些偏远角落内的原住民遗存,都能为母系社会论者送去更多“弹药”。譬如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许多早期遗址,就有不少人类遗骸被发现有从母居习俗。现实中也不乏生活在西部大凉山的摩梭人、宝岛台湾的阿美族、越南南方的占城遗民、北美荒野的祖尼、霍皮和易洛魁等部落,依旧坚持古老的母系社会传统。
遗憾的是,这一连串判断都有见得风就是雨痕迹。毕竟,现存的那些母系社会阶段活化石族群,竟无一例外的奉行严格私有制。他们的女性虽有相当话语权,却从未达到学者们想要论证出来的高度。仅此而言,所谓的田园牧歌阶段就多半是从未存在。

虽有少量考古证据支持 但母系社会似乎与上古时代相当遥远
庖丁解牛
素有现代女儿国之称的摩梭人聚居区
时至今日,在位于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仍旧以女儿国而闻名于旅友圈。只因这里生活有堪称“母系社会活化石”的摩梭人,以及被吹到神乎传神的走婚制。故而在某炒作性质的宣传文案中,被描绘成天经地义约炮圣地,引来不少渣男或LSP的蠢蠢欲动。
然而,所谓走婚仅仅是指男女双方相互尊重选择,可在感情结束后自由开启下一段姻缘。如果彼此都认为对方不错,那就不必搞费时费力的重新组合。因此,很多情侣一辈子都没有从婚姻中走出去,而其他人的行为也不过类似于当代都市人的未婚同居。
走婚制的相互尊重特征 容易让不明所以者浮想联翩
此外,大量统计数据表明,走婚制在摩梭人中的占比非常有限。在上世纪60年代,选择遵从父系、母系或两系并存的家庭,分别为32.1%、25%与42.9%。到了80年代,在针对永宁镇的调查中,三者之间的比例为40%、32.4%和27.4%。即便其中残渣有移民等外来影响,但还是会对标签化的老观念产生相当动摇。
或许有人会说,摩梭人的情况并不纯粹,大有可能是受当代文化冲击的必然结果。但在进入新社会前,流行封建庄田经济的土著人口,基本分为土司阶层所牢牢掌握。他们总能居于金字塔的顶尖,在一夫多妻制的滋润下尽请享受。其下的百姓与农奴人口曾多次因待遇不公而暴动,完全不符合母系社会论的田园好风光。
传统摩梭人的宗教服饰
另一方面,选择母系传承的摩梭人家庭也不由女性主导。反而是舅舅们具备很大话语权,同时肩负着重大责任。不仅可以享受到充沛资源,还需要负责狩猎或保卫家园。但这种堪称另类父权的现象也不是本地专属,同样可以在其他汉藏语的族群中被发现。熟悉历史的朋友不妨参考《左传》,联想下那句“人尽可夫”背后究竟有多少内含可循。至于各大朝代的外戚干政难题,一样是舅权壮大的必然结果。
无独有偶,西方早期的日耳曼人也流行父母两系并存家庭。他们的社会一样分化为贵族、自由民和农奴三级,至今在很多地方还有20%的不婚同居与50%以上的非婚生育比例。难道当年大战罗马帝国的部落勇士,以及当下的进步主义天堂都属于母系社会?!

显然 没人会觉得日耳曼属于母系社会范畴
软饭硬吃的南岛赘婿
南岛系的阿美人和占人 都容易被称为母系社会
除此之外,整个东亚地区还有另外两个族群容易沦为“母系社会阶段活化石”。那就是宝岛台湾的阿美族,以及越南南方的占族。两者同属南岛语系,也都流行女婿上门,有世代招婿、婚后从妻居和后代冠母姓的显著特征。
由于牢牢把握自家的财政大权,两族女性都在家庭中有很大话语权。但事情上升到部族层面,参与决策的仍然是男性。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级组织考验的历部族中男性,往往可以做到把持着部族事务。在面对交流或纠纷时,必须出面组织械斗,并有充足底气同对面展开交涉。只不过因为这些家庭都是入赘从妻,所以才不像搞走婚制的摩梭人那样有浓厚舅权,转而更偏向于上门女婿的“软饭硬吃”!
擅长软饭硬吃的台湾阿美族上门女婿
信奉印度教与回教的占族 并不像他们的异族教友那样大男子主义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跳出来指出阿美人生活环境闭塞。但拥有相似风俗的占族人却建立过强大政权,普遍信仰有浓厚男权倾向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他们与父系传统浓厚的其他人群有密切接触,包括北方的劲敌越南京族,西面的文化同源高棉,更为遥远的各中国王朝,以及陆续从海上抵达的印度、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和西方人。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这些外来户就不曾搞过任何类母系社会,却都没有对占族人的“陋习”感到震惊。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国内,也可以在杭州萧山区找到非常类似的吃软饭传统。当地的土生人口普遍比较富裕,不会为传宗接代思想而歧视女性,还鼓励她们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小家庭。于是,一大家子里的几代男性皆为上门女婿,称得上是非常有意思的特殊现象。
虽然地方不大 但萧山却以赘婿之都而闻名全国
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萧山本地的男方家庭便不太愿意搞入赘式婚姻。于是,女方家庭不得不面相外地扩招,但基本仍局限于生活习惯相近的浙江省内。相关标准也予以放宽,只要对方性格温和、上进吃苦,便无需对方随自己改姓,还可以生两个孩子并分别冠以不同姓氏。
因此,这些享受着现代和平环境的萧山赘婿,无需像自己的先悲们那样冒巨大风险。若是女方家里有矿,还可以充当家族产业代的经营理人,满怀欣喜的从前一代上门女婿手中接过大权。由此可见,萧山是否应该被列入“母系社会阶段活化石”?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 萧山依然会是上门女婿们的天堂
堪比雷公的印第安老娘舅
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原住民 霍皮人
在北美的原住民霍皮人与祖尼人,一样被称为“母系社会阶段活化石”。即便是那些反对母系社会理论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个民族存在母系继承制度。只不过是由于生存环境相对和平,无需男丁同野兽和外人性命相搏。
然而,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的易洛魁人也流行母系继承制度。学者马文-哈里斯通过研究发现,易洛魁男子往往长期出门在外打仗、渔猎或经商,只能留下女性在家中蹲守。但相比于来自另一家庭的妻子,血浓于水的同胞姐妹无疑更为可靠,干脆将守护家业的重任交给她们管理。这样反而完成了从父系到母系的逆向演变。以至于女权色彩更为淡薄,而舅权味道极为浓重。有些妻子会遭到丈夫家暴,而敢于家暴丈夫的妻子却是寥寥无几。
勇武的易洛魁人习惯于将家庭财产交由同族女性管理
当然,这种母系社会只有舅权主导的情况,也出现在和平的霍皮人、祖尼人等部落,只是不如易洛魁人这么突出。大洋对岸的东亚大陆上,素有“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民间俗语,恰好可以生动描绘此类情形。因为只有同舅权牢牢绑定,母系女权才有真正维护家族所需要的实力。
尽管如此,上述这些现象具有很大迷惑性,很容易让人得出“母系社会是早期人类必经阶段”的错误直觉。只是从文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很难寻觅到母系或女权的身影。原因无他,就是人群大量聚集居住后所产生的痕迹明显,而且还能用各类书写、雕琢工具记录日常。如此一来,任何捕风捉影的猜测都难逃事实打脸。
皇帝入葬后封闭地宫 最后一名工匠如何出来 (杠杆原理)
在古代皇帝入葬过之后,工匠会在门上设置机关,最后一个工匠则靠着这个机关出来,运用的是杠杆原理。古代皇帝对自己的安寝之地都非常的在乎,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会设下重重机关保护陵墓。在秦汉前期给帝王建造墓室的工人都会陪葬,但后期开始留有逃生通道。皇室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1:38:450000娄姓起源和来历:大禹后裔因放牛改姓娄(娄有系牛之义)
娄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大禹后裔姒癸,他儿子姒仲和与姒仲礼两个兄弟在夏朝覆灭后逃到会稽,以放牛为生,最终改姓娄,因为娄有“系牛”之义。二是源自杞简公,他的子孙有一脉受封于娄邑。三是源自大禹的臣子犁娄氏,后简化为娄姓。四是源自齐国隐士赣娄子。娄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姒癸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40:480000禁卫军创建于1908年,冯国璋是如何处置清朝灭亡后的禁卫军?
禁卫军创建于1908年,建制为一个镇(师),下辖二个协(旅),员额编制为1.2万。除步兵第三标(团)的官兵是汉人外,禁卫军其余各部官兵都是满族和蒙古族;在装备上,禁卫军装备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还编有一个配备24~30挺马克沁式重机枪的机枪营。我要新鲜事2023-04-24 22:50:410003古罗马女奴隶 虽被尊卑观念和女神文化庇护 却难免受虐之命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古罗马帝国,都曾存在这种黑暗的制度。在古罗马帝国,随着其野心勃勃的征战与扩张,奴隶数量庞大,奴隶制度达到顶峰,但对奴隶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凄惨的。当奴隶们被从被征服的土地抓到罗马时,他们的自由权利就被完全剥夺了。在现代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下,奴隶制度显得荒诞不经、不人道。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人类贩卖人类的残忍景象。我要新鲜事2023-05-16 20:20:430001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会灭亡(国家兴衰并不是一个人决定)
魏延不死蜀国依然会灭亡。因为蜀汉在长期的征战中,国家的国力十分衰微,物资消耗很大,而且蜀汉的人口与魏国相比,人数并不多,可以说后期蜀汉的国力是很空虚的。除此之外,刘禅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无能的君主,经常不管朝政,这才导致了蜀国灭亡的必然原因。一、魏延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2:26: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