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2017年,著名政治学家、北大教授赵宝煦的夫人陈思寇离世,享年96岁。原因竟是在临终前断水断粮,拒绝儿女的帮助。
(陈思寇)
她曾表示:“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走的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避免给儿女造成负担。”
后来,此话传出,舆论哗然,有人赞同这种“豁达”的心态,也有人质疑这种“等死”的消极做法。
那么,这位96岁的老人为何在临终前绝食?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丈夫逝世后更坚强
2012年1月21日,赵宝煦教授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为社会留下了丰硕的政治学术成果,为北大留下了珍贵的教学经验。
他的夫人陈思寇是原北京101中学的教师,55岁时退休,退休后便与赵宝煦教授相互依靠着。
随着赵老先生的离世,一些学生和社会人士纷纷开始关心“师母”陈思寇的状态。
庆幸的是,陈思寇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老伴去世后,她内心自然是悲痛的,但她远比普通的老年人要坚强。
(赵宝煦教授)
丈夫去世后,三个儿女为了更好地照顾她,提议与她一起生活,但陈思寇并没有同意。
因为她觉得一个人生活也很好,而且自己身体健康,生活也能自理。
确实,尽管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但她的身体却还算健朗,每天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几乎不会给儿女们添什么麻烦。
但儿女们经历了老父亲的过世,心中自然是不放心的,他们总担心母亲一人在家,万一哪天忽然昏倒或病重,身边没人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于是,三个孩子商量后,决定为母亲请一个保姆,一开始陈思寇极力拒绝,不愿意接受。
但抵不过孩子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接纳了保姆,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住,保姆一周来做2次清洁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我尽量自己做。”
就这样,除了每周2次清洁时间,陈思寇还是过着独居老人的生活。
·拒绝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一般来说,老人过了70岁以后,便会长期感到孤独、失落,身体的不便也让他们与社会逐渐脱节。
因此,大部分的老人都期待儿孙们多来看看自己,让冷清的家里热闹热闹。
然而陈思寇却没有这样的想法,虽然国家法律有规定,身为子女要“常回家看看”父母,但陈思寇一点也不需要。
每次孩子们回来,陈思寇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折腾来折腾去的,便告诉儿子:“你们不用每周都来看我,两周来一次就行了。”
她之所以拒绝孩子们的探望,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她生性要强,她十分不能理解,为何一些老人上了年纪之后,生活明明可以自理,干嘛非要孩子们围绕着自己转?孩子不来看自己,便觉得受到了冷落。
在她看来,老人不应该是弱势群体,不需要可怜兮兮地期待着孩子们来关怀。
而作为老人,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独立坚强,活出自己的精彩。
另一方面,她深知孩子们也已经逐渐步入老年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她不愿意孩子们牺牲他们仅有的休假时间来看自己,老太太甚至觉得,每次孩子们回来,自己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当然,她也并不是冷漠的人,她也会抽出时间与孩子们相聚,请孩子们吃饭,甚至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一部分给孩子们。
对此,她打趣地说:“反正以后我人没了,这些钱都是他们的”、“与其到时候几个孩子理直气壮地继承遗产,还不如趁我活着的时候,分给他们都高兴高兴!”
为了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她还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因为她觉得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尽量减少病痛,活得健康愉悦。
从教师岗位退休后40年的时间里,她的身体也一直很好。
她说:“我认为人的健康由3个方面的因素形成,一是遗传,二是锻炼和养生,三是生活习惯。”
她不愿自己时常被病痛缠绕,便特意学习了很多医学保健知识,涉猎也非常广泛,包括人体结构、食疗养生、体育锻炼、按摩保健、心里健康等。
学习这些之后,她不会动不动就去看医生、住院、打针吃药,而是时常对自己进行“望闻问切”。
因为她觉得每个科的医生各有所长,大部分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有一位医生,能完完全全了解病人的情况,出具全面的诊疗方案。
因此,她更喜欢自己感受身体的变化,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进行初步诊断。
有一次,陈思寇患有皮肤瘙痒症,折磨得她夜不能寐,涂抹药膏后也没有效果。
她便自己看书,明白了瘙痒症的原因和类型,她分析自己的类型后,采取了适当的食疗方法,并辅以穴位按摩。
此外,她还根据书上的建议,调整了一些生活习惯,身上的瘙痒症便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她早上准备起床时,发现腰痛得起不来了,当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她便回想先前所学知识,按摩了一些穴位,加上适当的腰部活动,疼痛慢慢缓解,不久后就可以自由行走了。
之后,她坚持按这个方法,时常按摩、活动,腰痛症就再也没有犯过了。
这两次的经历,让她对“久病成郎中”这句话深有感触,在此之后,她对一些医学知识更感兴趣了!
这不仅让她能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变化,还能为其他的朋友们指导一二,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不怕死”,活一天赚一天
除了这几件小事,陈思寇对于生死大事也看得很开。
赵宝煦教授去世后,媒体记者采访她,二人聊到了生死话题。
她无比轻松地说:“我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走得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避免给儿女造成负担。”
“要想‘走得快一些’,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了无牵挂和遗憾。”
其实,死亡这个话题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是很敏感的,他们害怕死亡,害怕与亲人永别。
但对于陈思寇而言,却百无禁忌,因为她“不怕死”。
她觉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人都避免不了这件事,谁也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
但有一点,每个人生命的宽度和质量,是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能想通这一点,那就可以活得自在、痛快、有意义,从而无惧死亡,享受生活。
2015年,陈思寇因为尿血,被孩子们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左肾上有个肿瘤,很可能是得了癌症。
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孩子们也纷纷主张住院做手术,一家人陷入凝重的气氛中。
但陈思寇却表现得很淡定,她告诉孩子们:“我不同意,我将来还不一定会因为这个肿瘤走呢!”
“再者说,即便是动了手术,不还是会又出现其他的病,那又何必折腾呢?”
后来,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便没有做肿瘤切除手术。
当然,不做手术并不代表对于这个疾病不作为,陈思寇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接纳了这个“癌”。
她开始研究体内的这个家伙,看了很多有关的医书,后来她了解到,癌症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
她便多吃碱性的蔬菜水果,少吃酸性的大鱼大肉,尝试着通过这样小小的改变,让自己体内的这个肿瘤“饿死”!
此外,她还常吃一些“抗癌食物”,比如西兰花、蘑菇等。
两年多过去,她的身体果然没有太大变化,完全看不出是个患癌的人。
她索性就不再去检查了,也不再管它究竟是长大了还是变小了,是恶化了还是好转了。
后来有人问她:“你现在不管它,如果哪天恶化了怎么办?”
陈思寇笑笑说道: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我已经多活了二十多年,已经赚了很多了!”
“我现在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质量,这就很好了!”
“后期如果真的严重了,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告诉我女儿,如果昏迷了就不打了,‘走人’就完了!”
就这样,尽量不吃药,靠“食物疗法”加上“精神疗法”,让陈思寇与体内的恶性肿瘤抗争了多年。
这个方法或许并不一定科学,但她却甘之如饴,这样的仪式感也让她更有力量。
·自律自信,精致的晚年生活
除了与体内的肿瘤和平相处,陈思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哪里会感到孤单!
陈思寇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主要目标。
童年阶段的目标是好好玩耍,青年阶段的目标是好好学习,中年阶段的目标是工作养家。
那么到了老年呢,老年的目标是什么?
她认为活着时要健康愉快,到该走的时候就要“走得快一点”,减少病痛和对子女的拖累。
为了实现自己的老年目标,她可谓“费尽心思”!
她每天坚持6:00- 6:30 起床,起床后就开始忙活起来,按摩、做操、看新闻、做早饭。
为了不耽误后面的行程,她要求自己9点钟之前必须吃完早饭。
早饭后的时间很宽裕,她不愿和其他老人一样,聚在小区的花园里,唠着家长里短的琐事。
她更喜欢用这大把的时间充实自己,如果天气晴好,她便出去散散步,感受清新的空气,抚摸养眼的绿植。
如果不出去,她大部分时间用来看报纸杂志,她订了多份报纸,还得抓紧时间看,才能看完。
如果看到有感触的地方,她就摘录或裁剪下来,收录在大本子上,闲来无事事翻翻看,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触,觉得乐趣无穷。
除了报纸杂志,她还喜欢研究《易经》,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问,每次研究都有很多心得,她也都一一记下来。
这些文艺范儿的东西,带给她的大多是知识性内容,如果一直看这些,难免会觉得疲累,所以,她也会经常看电视放松自己。
和众多老太太一样,她喜欢沉浸在电视剧的故事情节里,幻想着自己就是里边的主角。
看到难过的地方,她就放声哭,看到高兴的地方,她就哈哈笑。
有的时候,她还会琢磨这些剧情,为何要如此安排,会自己勾勒出另一种剧情,然后脑补画面。
身边的一些老姐妹,看到她活得如此通透,无比羡慕,可她们仅仅是羡慕,但并没有和陈思寇一样的毅力,使自己活得如此精彩。
其中一位老姐妹,老伴儿也是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
老伴儿去世后,这位老姐妹的“魂”就没了,整日唉声叹气,诉说自己的寂寞。
陈思寇经常接到她的电话,每次通话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
一番倾诉过后,这位老姐妹好像是好点儿了,便问道:“你能不能一个礼拜给我打两次电话,我想和你多说说话。”
陈思寇看她脆弱的很,便应下了。
可回头一想,这也不是个办法啊,每次打电话也就二十分钟左右,一个礼拜有168个小时,其他那么多时间怎么过?
于是她专门找到了这位老姐妹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
“真正解决问题,是要靠内力,不能只靠外力。”
这位老姐妹说:“那应该怎么办呢?”
“你得有自己的奔头,喜欢什么就去做,尽量把每天的时间排紧一点,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忙都忙不完,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之后,她还建议这位老姐妹,平常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在她的带动下,这位老姐妹的状态有了一点好转。
而陈思寇本人,也一如既往地过着惬意的小日子,每过一天,她都觉得自己赚了一天。
2017年4月,陈思寇体内的肿瘤不幸恶化,她明显地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
病情发展得很快,短短半年时间,她就不得不卧床,儿女们伺候在床前,劝她去医院,但她却始终不肯。
她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这次恐怕是真的要走了,我希望自己‘走’的快一些,不要拖累你们。”
子女们听到这样的话伤心不已,但老太太态度坚决,谁也改变不了她的想法。
2017年10月17日,陈思寇不愿再忍受病痛折磨,便开始断食断水,想要加速自己的死亡过程。
在孩子们看来,父亲赵宝煦才过世没几年,怎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于是,儿孙轮番上阵喂饭,但她还是一口饭都不吃,一口水都不喝。
四天后,水米未进的陈思寇终于闭上了双眼,走的很体面。
事情传出后,人们开始纷纷议论,有人赞同这位老人的豁达勇敢,也有人反对这样不珍惜生命的做法。
·结语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生命的尽头,自己当然有权决定以怎样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那么,陈思寇老人自我诊断、断粮断水的做法值得推广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每个生命体都具有差异性,她的做法未必适合其他人。
不过,她活着的时候认真过好每一天,自律坚强、乐观豁达,这样的生活态度,倒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具有杰出贡献)
交响乐之父是来自于罗劳村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1732年,在1809年去世。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古典乐派创始人,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作曲家,在古典乐派中也是。非常典型的代人物,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一、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风格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9:54:320000大清朝三位倾国倾城的皇妃 温婉动人(董鄂妃)
在大清王朝有三位倾国倾城的皇妃,分别是董鄂妃,纯惠皇贵妃,良妃。在封建王朝一国之主是皇帝,而皇帝只有一个妻子,就是皇后,可是自古帝王多薄情,在紫禁城里面的女子有时候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大庆历史上就有个三个位著名的王妃,其中虽然都温婉动人,却只有一个是最幸福的,也就是董鄂妃。良妃我要新鲜事2023-03-25 19:03:390000繁衍两千多年的家族,曾出过3000多官员,如何做到的呢?
在中国历史早期,教育事业并不被重视。到了隋唐的时候随着科举制的创立,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开始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求得一官半职。科举考试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并不像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那个时候能够功成名就的人非常少,几率也很低,一个地方能够出现一位官员,已经是这个村的荣耀了。我要新鲜事2023-08-19 19:36:350002三国时期四大毒士 促使天下苍生流血更多(诸葛亮也是毒士)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谋士,他们各为其主,贡献出了许多计策,让三国时代呈现出了诸多精彩。然而在三国时期有四个人虽然是谋士,但用毒士来称呼可能更贴切一些,因为他们的策略导致天下苍生流血更多。这四个人都是谁呢?三国时期四大毒士李儒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48:500001揭秘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一生,上官婉儿也难以抗拒他的魅力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那如果是女皇帝呢,比如武则天,她身边的男宠也有很多,不过最出名的就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了。最初是由太平公主发现的,之后献给武则天,深受宠爱,就连上官婉儿也被迷倒了,他们俩的私情被武则天发现后,上官婉儿差点被处死......一、公主的情人,后献给武则天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8: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