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总理去世,谁能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叶剑英:只有邓小平最合适
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终年78岁。这个噩耗传来,中央领导人悲痛不已,在第二天成立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治丧委员会。
可是很快,治丧委员会就面临一个难题:谁在总理的追悼会上致悼念词?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总理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为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周总理经常通宵达旦地处理政务。
1949年12月,毛主席在写给柳亚子的信中提到周总理,将他比作“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旦,动情地称赞道:周公确有吐握之劳。
周总理的辛苦不只是党内的同志察觉到。1968年,周总理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老大哥”,时任越南国家主席的胡志明到北京来访。在这次见面中,胡志明当着许多同志的面对周总理提出要求:希望周总理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
可是,面对故友的要求,周总理却无法一口应下。
他何尝不想休息?周总理的办公室常年没有椅子,因为他曾经对工作人员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只有站着,周总理才能保证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花在工作上。
周总理从战火中走来,深知共产党人将大厦将倾的旧中国挽救成如今的模样,是耗费多大心血。他觉得自己作为国家总理,只有将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这个崭新的国家,才对得起同志们的付出。
1972年5月18日,在长时间的熬夜工作下,周总理被确诊为癌症。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病痛而放缓自己的节奏。在他心里,自己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泱泱七亿人口大国的“当家人”。
周总理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他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关系到国民生计,他觉得专门空出时间只为治疗自己的身体实在是太过“奢侈”。
最后在医生的百般劝说下,周总理同意花一周的时间到北京西边的玉泉山边工作边休息。但是在玉泉山,医生发现清净的环境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过度劳累下,1974年上半年,周总理的癌细胞扩散。这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差,需要不时地吸氧。组织和家人都希望他能珍重自己,但是周总理却反问道:“既然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为什么不花在工作上?我不希望留下遗憾。”
难得“任性”一回的周总理拖着沉重的病体回到办公室。由于双腿无力,面对工作人员搬来的椅子,他第一次没有拒绝。
尽管条件如此恶劣,据周总理的办公记录统计,他仍有超过半数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1976年初,周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面对同志们悲痛的目光,他豁达地说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
1月8日9时57分,周总理永远地离开这个他深爱的国家。去世时,他没有子女,没有存款,只留下人民和同志们的悲戚与怀念。
按照周总理的遗愿,自己一生的功过都已经书写在历史长河中,由岁月评判,无需怀念他,也不必为他办悼念仪式。但是出于对周总理的爱重和对人民群众有个交代,组织上还是决定为他办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
8日下午3时,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治丧委员会名单。次日凌晨,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周总理去世的讣告。同日,全国各大报纸头条整版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向国内外广播。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知道总理去世的消息,对他们来说,这无异于天塌。在强烈的悲伤下,不少人为总理的去世彻夜难眠。
怀着沉痛的心情,中央领导人下令在天安门、新华门和外交部等各个重要位置降下半旗为周总理致哀。
毛主席那时也是重病,腿脚不便,需要卧床休养。他不顾身边工作人员的阻拦,乘车来到天安门。
透过车窗,毛主席看着半降的红旗在北京凛冽的冬风中招展,想到陪伴自己几十年的恩来同志为国家操劳致死,不禁潸然泪下。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治丧委员会在追悼仪式前增加向总理遗体告别的活动。为不打扰总理的英灵,遗体告别会时间限制在两天,人数不超过2万,每个人悼念的时间只有一分钟。
1月10日上午,周总理的妻子及挚友们准时到达告别厅。经过一天的筹备,告别厅内庄严肃穆,摆放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等重要组织送的花圈。
周总理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四周围绕着君子兰、马蹄莲等鲜花,面容慈祥平和,好像睡着了。
这位实现自己少年的诺言,拯救国家于危亡,始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伟人在这时终于能好好休息。
周总理的妻子和同志们穿着黑色衣服,胸前戴着白花,深深注视着他的遗体,同他做最后的道别。此时距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27年,陪伴周总理一路走来的战友们无不白发苍苍。
他们在身边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挨个走到棺前,与周总理告别。哀乐响起,这些老同志回想起此前与周总理相处的点点滴滴,悲伤痛入骨髓。有人实在承受不住,当场晕厥过去。
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见状,怕这些老同志们在告别厅因哀伤过度出事,抚摸着水晶棺,对大家说道:“恩来同志离世时,回顾这一生并没有感到遗憾。正如他所说,他去见马克思了。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切勿太过悲伤。”
说完,这个识大体的女人望了丈夫最后一眼,率先离开悼念厅。
11日下午4点30分,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结束,总理的遗体被送到八宝山火化。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的路上,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泪流满面地默默等待着,只为最后送别自己的好总理。
当灵车开过来,所有的声音好像都消失了。上百万人在此刻有同样的心情,他们的目光追着灵车,就算它在视野中变成一个模糊的小点,也不愿移开。
良久,低低的悲泣声响起,在这片痛失好总理的土地上盘旋。像是被打开某种开关,万民恸哭,人们向八宝山的方向深深鞠躬,此起彼伏地喊道:“总理一路走好!”
遗体告别会之后是周总理的追悼大会。在治丧委员会的决议下,追悼大会时间为1月12日至14日,地点定在人民大会堂,参与人数为六万。
但是很快有人提问:“谁来为总理念悼词?”
听到这个问题,人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叶剑英元帅。
周总理与叶剑英元帅在黄埔军校时期就相识。后来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叶剑英元帅顺利入党。他们既是同志又是挚友,相互扶持走过52年,可以说是生死之交。在周总理弥留之际,叶剑英元帅始终在他身边,陪伴周总理走完最后一程。
见证过两人的友谊,治丧委员会的成员都觉得叶剑英元帅是最适合为周总理念悼词的人。但是叶剑英元帅却站起来,大声拒绝道:“我不能为总理念悼词。”
难道人走茶凉如此之快吗?众人讶异地看着叶剑英元帅,想不出他拒绝的理由。周总理生前的工作人员甚至怒视着他,道:“周总理一生视您为至交好友,您竟然连为他致悼词都不愿吗?”
面对工作人员的指责,叶剑英元帅并没有生气。诚然,他与周总理私交甚好,也想当众送周总理最后一程。但是,周总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总理,他的丧事如何办,办得怎么样,全世界人民都会关注。
致悼词人是追悼大会上镜头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仅仅因为两人关系好,就推举他担此重任,在叶剑英看来,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由于身体原因,叶剑英当时已经向主席提交申请,卸下中央军委的工作。此时他身上只挂有元帅的名号。但是国内元帅众多,以这一身份为周总理致悼词,不能显示出国家对周总理的重视。
其实在会前,叶剑英元帅对此事便有考量。在他心中,国内只有两个人有资格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评价周总理的一生。
第一个人选便是毛主席。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系不必多说,正是有这两个人的默契配合,新中国才能建立起来,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发展为屹立世界之林的东方大国。
但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对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更是个巨大的打击。叶剑英接到消息,毛主席因伤心过度,被紧急送入医院,根本无法参加周总理的追悼大会。
现在,国内唯一有资格为周总理致悼词的人只剩下国家副主席邓小平同志。
周总理生前经常对叶剑英提起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言论中,叶剑英能够体会到总理对小平同志深深的爱重之情。
于是他接着说道:“按资历,小平同志是国家副主席,又是国务院副总理,应该由他来。”
众人面面相觑,觉得十分讶异。当时小平同志起复不久,虽然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但是在组织内部的地位还是比较尴尬。
很快,就有人出来唱反调,说小平同志与周总理的关系不够亲密,不能表现组织对周总理的重视。
听见这人的胡言乱语,治丧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不禁向他投去嘲讽的目光。
周总理与小平同志在早期法国留学时就相识。当时两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为拯救民族一同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周总理比小平同志大六岁,时常以兄长的身份教导、帮助他。小平同志曾经直言:周总理在他心中就是最亲近的兄长。
后来,小平同志在周总理的影响下,广泛发动在法国的同胞参与革命,并与总理共同编纂、发表革命刊物《赤光》。这一著作至今仍启迪着无数有志儿女奋发图强。
其间,两人还有一件趣事广为流传。在外留学的生活非常艰辛,小平同志曾因付不起学费,几次到当地工厂做劳工。周总理知晓此事后,想尽办法为小平同志提供资助。
一日,他们意识到在法国,有许多怀揣着报国热血的青年人可能像小平同志一样,在异国他乡面临着吃不起饭的窘境。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想为这些同胞做些什么。当时小平同志离家甚久,对家里母亲做的豆腐十分怀念。在他的提议下,两个很少进厨房的人居然在法国街头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为同胞提供工作机会。
在成店初期,两个人为如何做一碗符合当地人口味的豆腐可谓是绞尽脑汁。据周总理回忆,豆腐店最初根本没有人来,他和小平同志身兼店内的一切事务。从磨豆子到点豆腐,全是两人亲力亲为。在那段时间,二人吃豆腐吃到“闻之色变”。
好在天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勤心钻研下,豆腐店的生意渐渐好起来,来豆腐店帮忙以换取酬劳维持生活的同胞越来越多,两人终于从豆腐店“解放”出来。
回到国内后,两人的关系愈发紧密。1928年,周总理被任命为中央组织局主任,23岁的小平同志就是他的秘书。
正值国民党背叛革命,两人为保全上海的地下党同志,天天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在长时间的并肩作战下,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周总理在工作中非常信任小平同志,并评价他“谨慎且可亲。”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和小平同志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虽在国内职务上有高低,但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始终没变。小平同志时常去信问候周总理,希望他保重身体。
周总理也经常在公众场合谈起他与小平同志深厚的情谊。1975年,由于国内形势,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职务。正是周总理为他东奔西走,小平同志才有起复的机会。
两人的亲密事迹在组织内并不是秘密,至少在座的治丧委员会成员都有所耳闻。
这样的关系居然还有人嫌不够亲密?同志们互相用眼神示意,不管那人气急败坏的神色,在人选上投小平同志一票。
就这样,小平同志成为周总理追悼大会上的致悼念词人。
追悼会的灵堂设在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在灵堂的上方挂着横幅,上面写道:沉痛悼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
横幅下方是周总理的巨幅遗像和盖着党旗的骨灰盒。在各界人士敬献的上百个花圈的映衬下,灵堂显得庄严肃穆。
1月12日下午三点,灵堂中哀乐声响起,追悼会正式开始。由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
向周总理遗像三鞠躬后,他说道:“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永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
在这篇悼念词中,党和国家高度肯定周总理为国家和人民英勇斗争、鞠躬尽瘁的一生,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致悼念词时,小平同志几次哽咽,几乎要说不下去。强撑着念完最后一句,这个72岁的老人转过身望着自己革命路上的兄长,眼含泪水。
而此时,整个大厅响起一片哭声。
下午,追悼大会结束。邓颖超同志向在场工作人员深深鞠躬,道:“这些日子辛苦各位,我和恩来同志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工作人员连忙将她扶起来,接着邓同志又重申丈夫的遗言:“恩来同志还有最后一桩遗愿,他希望骨灰不保留,将其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是经过上级批准同意的。晚上7点半左右,专门负责此事的同志捧着周总理的骨灰盒坐上飞机。大地笼罩着夜色,冬风发出刺耳的哀鸣。随着一把把骨灰从空中撒下,周总理的英灵永远护佑着祖国大地上的人民。
永远怀念伟大的周总理!斯人已逝,其志长存!
拔舌地狱是哪一层:十八层地狱第一层(受刑135亿年)
在民间传说中,阴曹地府是令人恐惧的地方,因为这里有阎王爷,他会查你生前所作所为,如果恶事做尽的话将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其中拔舌地狱是第一层,进入这里的人生前诽谤害人,油嘴滑舌,说谎骗人,受刑时间高达135亿年,痛苦已无法形容。一、拔舌地狱是哪一层:第一层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02:560000西施郑旦是一个人吗:不是同一个人(郑旦和西施美貌齐名)
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倾国倾城的女子,她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例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每一个都是绝世美人。西施就是其中的“沉鱼”,而说起西施,很多人会将西施和郑旦分不清楚,认为两人是一个人,其实并不是这样。西施郑旦是一个人吗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5:40:210000古代时候大人给的压岁钱 是钱还是什么东西(压岁钱)
压岁钱在古代装的是一种驱除邪祟的装饰品,并非是可以流通的货币。再过几个月又到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孩子们都希望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虽然说在全国各地压岁钱给的多与少,以及给的时间都是有着一些差别,但现在的年轻人们也不太懂这些,大多数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给。在古代压岁钱礼仪是比较值得注意,不然有可能会引发一些闹剧。压岁钱我要新鲜事2023-11-04 15:17:200000配享太庙有何要求 若按明代标准张廷玉 阿桂等人根本不够格
张廷玉,一个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他被尊称为清代唯一享有太庙供奉的汉臣,这一尊号为他赢得了无与伦比的荣耀。不仅仅是张廷玉,包括怡亲王允祥、以及后来的兆惠、傅恒、阿桂等人,他们也被赋予享有太庙供奉荣耀的权利。对于这些人,一些人认为他们不符合享有太庙供奉的资格。这样的争议在当时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我要新鲜事2023-11-16 20:54:480000女红军与丈夫分别,被地主强行霸占,26年后才知前夫成开国上将
1929年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为了转移阵地,红军多少战友、亲人走散?后来成为我国开国上将的杨至成,就是在这时和成婚不久的妻子分别了。后来战情稳定下来,杨至成没有放弃寻找妻子,四处打听了几年,依然没有妻子的下落,这让他不禁心灰意冷,认为妻子已经牺牲了。事实果然如杨至成所想吗?这对革命夫妻又将经历怎样的故事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25:2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