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侄子想做啥官,侄子:我不要官,几年后他被老朱下令鞭死
公元1363年4月,大汉皇帝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击安丰之际,率兵直奔朱元璋大本营洪都,意图以此一举击溃整个朱元璋政权。
但是,令陈友谅没想到的是,自己的60万大军,面对着仅有4万守军的洪都城竟然久攻不下。
而这,便是中国历史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洪都保卫战。
那位坚守了洪都城85天的传奇将领则是朱元璋的侄子,元末明初的“天下第五名将”——朱文正。

身为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曾想要赏赐他王爵,但被他果断拒绝,并说出了“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的名句。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位“谦卑果敢,有勇有谋”的天下名将,后来竟然被朱亲叔叔元璋活活用鞭子抽死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元朝元文宗天历元年的秋天,濠州钟离的一户贫穷农民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孩子。按照出生顺序,这个孩子名为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正如朱重八这个名字一般,朱元璋有着很多的兄弟姐妹,其中便包括了三个亲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与三哥朱重七。
朱家的情况十分特殊,朱元璋出生时,二哥、三哥都入赘到了别人家,大哥朱重四也已经结婚了,并且早早的生下了儿子朱文正。
朱元璋的整个童年时期,都是与自己的父母、大哥、大嫂、以及小自己5岁的小侄子朱文正一起度过。
朱元璋、朱文正在辈分上虽然是叔侄,但是从关系上来看,两人更像是朋友,有着深厚的亲情与友谊。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贫穷与战乱,朱元璋和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而大嫂不愿意与自己的小叔子一起生活,于是便带着朱文正回到了娘家。
这之后,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攀升,成了红巾军元帅的郭子兴的女婿,三万大军的总管,并且已经占领了地理位置重要的滁州。
至正十三年,在朱元璋攻占滁州后,十分地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下令四处寻找家中的亲人。而朱文正和母亲在听说了此消息后,也决定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叔侄这才得以再见。
在朱元璋亲笔写著的《御制纪非录》中曾这样写道:

“侏而侄男至……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可见朱元璋对朱文正的喜爱之情。
而朱元璋之所以十分地喜爱自己的这个侄子,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童年时友谊,另一方面则是,侄子的归来,刚好了解了朱元璋的另一桩心事:“朱家军”的构想。
朱元璋攻下滁州之后,他与郭子兴的矛盾也愈发的激烈。
彼时的朱元璋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是他的一切荣华富贵,仰仗的不过是自己的老丈人郭子兴的功劳。

一旦自己哪天惹恼了郭子兴,他的一切都将灰飞烟灭,就连性命都难保。
这也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真正地在这乱世中活下去,他必须要组建自己的势力,一支独属于自己的朱家军。
而在投奔他的亲人中,朱文正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朱元璋下了大功夫的培养朱文正,亲自教授他兵法,武道、将他下放到部队里,从最基本的武夫开始历练。
朱文正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待,他十分明白自己叔叔的良苦用心,很努力地成长。
短短两年时间,朱文正便在军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一跃成为军中仅次于朱元璋的“行中书省平章”,
这其中,或许有朱元璋的“帮助”,但是朱文正还是有些本事的。
据记载,在朱元璋对张士诚的重要战役常州战役中,朱元璋出动了几乎所有的精锐嫡系部队,并且派遣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等著名的大将。
但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却是朱文正。
而在朱文正的指挥下,这场战役最终取得了大胜,可见朱文正的军事天赋之高。
除了军事天赋之外,朱文正的身上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勇猛,谦卑等。
有一次,朱文正在战役中立了大功,朱元璋想要奖赏他,于是对他说“你想要当什么官。”
而面对着叔叔的奖赏,朱文正谦卑地表示:“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
朱元璋听到后很是欣慰,更加地喜爱这个侄儿。但是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朱文正的谦卑竟然最终造成了个人的悲剧。
元朝至正21年,朱元璋为了更好地发挥朱文正的才能,特意将原先的枢密院改为了大都督府,任朱文正为大都督,主掌军事,可谓对他宠爱到了极点。
而朱文正也确实证明了朱元璋的眼光,在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创造了中国历史战争历史上的奇迹。
此时,距离朱文正正式加入朱元璋集团不过刚刚过去了八年。在当时所有人的眼中,朱文正的未来必定是一片光明。
但朱文正却将一手好牌打成了稀巴烂。
公元1363年,洪都之战后,陈友谅的大势已去了七八。为了彻底消灭陈友谅集团,朱元璋决定在鄱阳湖水域围剿逃跑的陈友谅。
这场战争也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最终决战,此战役规模之大,惊叹世界,被世界史学家誉为整个中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水战。
这场战役以朱元璋获胜,陈友谅战死而结束,朱元璋彻底统一整个南方,自立为吴王。

而之所以朱元璋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与朱文正死守洪都城有着莫大的关系。
甚至说,朱元璋能够彻底消灭陈友谅,统一整个江南,朱文正当记首功。并且,在鄱阳湖战役中,朱文正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但是,当朱元璋想起了之前给朱文正行赏时他的谦卑姿态,认为自己侄子是十分明理的人,即使不给他奖赏,他心中也不会在意。
另一方面,在朱元璋的眼里,自己的侄子以后会有更大的任务,不应该在意这些物质上的奖励。
于是,在针对“洪都保卫战”和“鄱阳湖战役”行赏时,朱元璋便没有给朱文正奖赏,而只给常遇春、廖永忠等人赏赐了田地、金银。
可是实际上,朱文正的谦卑,真的只不过是谦卑而已,而非不爱虚荣,他并没有像朱元璋心中所想的那么明事理。

古语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朱元璋给所有人都没封赏,那么朱文正还可以接受,但朱元璋单单只是没给朱文正封赏。
这便令朱文中有些难以接受,更何况此时的他还仅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难免有些年轻气盛,没有城府。
于是,在封赏之事过后,朱文正便逐渐地走向了极端,犯下了很多罪行,令朱元璋十分的不悦。
根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至正二十七年,在朱元璋统一江南自封吴王之后,将都城迁往了应天,并命令朱文正镇守江西。

而在朱元璋远走应天之后,朱文正心中的不悦便彻底地宣泄了出来。
他变得“骄淫暴横”,常常夺取当地百姓的妻子、女儿,并且还用上了以龙凤为饰的床榻,这已经是十分不敬的行为了。
甚至,还经常地公开指责朱元璋,讲述他分赏不均的事,言外之意则是骂朱元璋偏心。
逐渐地,朱文正的诸多恶行闹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江西按察使李饮冰便上朝廷上奏了朱文正的罪行,朱元璋在得知后十分愤怒,派遣特使责骂朱文正。
朱文正知道后则愈发的惊慌,觉得自己已经触怒了朱元璋,命不久矣,便向朱元璋的政敌张士诚投诚,想要叛逃。

结果还没等到行动,李饮冰便又将他有异心的事上报给了朱元璋。
这一次,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彻底暴怒,即刻动身前往洪都,将朱文正押回了都城应天,想要直接处死。
好在马皇后听说这件事,拼死给朱文正求情,才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朱文正还是被朱元璋从大都督被贬为了庶人,并且软禁起来。
此后,在明朝的正史中,朱文正便如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了踪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朱文正最终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了。
而这段历史仅仅被记载到了朱元璋亲笔写著的《御制纪非录》。
《御制纪非录》成书于洪武二十年,是朱元璋为了警示子孙,告诫藩王之书。书中详细地记述了从古至今的很多真实的历史,也记载朱元璋处死朱文正的部分真相。
熟悉朱元璋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平生最恨两种人,一种是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另一种则是怀有不臣之心的臣子。
而朱文正的罪行,则恰好将朱元璋的两块逆鳞一起触碰了,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正如前文所说,朱文正此人极具军事天赋,仅仅二十多岁便完成了洪都保卫战这样的伟业,颇有一些功高盖主的意思。
更加重要的是,朱文正的能力与天赋并不是只属于朱元璋,朱文正的是一把双刃剑。
当朱文正为他所用时,这把剑就是最好的兵器,而当朱文正被其他人所用时,受伤的便是朱元璋自己。
正如那句话所说:“对于君主而言,臣子有没有造反之心并不是最严重的罪,他有没有造反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罪过。”
所以,对于朱元璋而言,即使软禁了朱文正,依旧不够安心,只有彻底地解决了这个后患,他才能彻底放心。
在《御制纪非录》中朱元璋说:
“朕恐为人所僭,特召而面审之。其应之辞,虽是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愈推愈广,由是鞭而后故。”
由此可见,朱文正是被朱元璋活活用鞭抽死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心中还存在着一个疑惑,那就是朱文正之死到底是谁的错?
他在鄱阳湖战役和洪都保卫战中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为何朱元璋偏偏不给他封赏?
是朱元璋没一碗水端平,还是朱文正爱好名利?其实,从客观的角度上讲,两个人都没有错。
朱文正身为将领,是拿命在搏前程,另外,他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征战上,难免有些城府较浅、爱慕虚荣。所以,朱元璋不按功行赏的行为,让他心中怨气很大。
而在朱元璋看来,朱文正的功劳是很大,但是,此时的朱文正已经是大都督了,在职位上已经几乎没有晋升空间了。

并且,在朱文正的晋升之路中,朱元璋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奖赏,还让他两年时间从武夫升到了“行中书省平章”一职。
此时若是不给他奖赏,则能够更好地提升朱文正在军中的权威,让他更好地任职。
并且,朱元璋在杀了朱文正之后,还将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封为了靖江王,世袭罔替人,一直到明朝灭亡。

所以,真要说有错,唯一错的,莫过于古代封建王朝中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
而朱文正的悲剧既是时代的偶然,也是封建王朝的必然。
毕竟,历史并不讲究对错。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如何从过去的历史中读出现世的智慧,才是关键。
参考资料:
夏玉润 大明王朝诞生前的祭品(上)——透视大都督朱文正之死.紫禁城.2010-05-15
夏玉润 大明王朝诞生前的祭品(下)——透视大都督朱文正之死.紫禁城.2010-06-15
苏 辰 朱元璋封建统一战争中的用兵之道中国冶金教育.2021年第4期
杨孝青 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化治国方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1期
陈昌云 连德兰
明前期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演变.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6期.2017 年 12 月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南朝江淹,六岁能作诗的神童泯然众人矣
以前听人说江郎才尽总以为典故的出处是三国里的周瑜,毕竟他带兵打仗比谋略是怎么都比不过诸葛亮的,刚出场时还有点奇谋妙计,后来就平平无奇了,还有一点是因为他是江东儿郎嘛,所以江郎才尽。不过最近翻了翻书,才发现原来江郎才尽不是从周瑜这里来的,而是出自一位南朝的文学家江淹身上。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江淹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14:5100002005年山东高中生奸杀同学被判无期,15年后法院改判无罪:判错了
文/陈迪编辑/SHI“天好大,在监狱里的天只有那么小一块,永远就那么一块”站在法院门外的张志超仰头看着天空说道。2005年2月,未满16周岁的张志超被警方指控强奸并杀害一名同校女生,次年,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志超以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15年后,也就是2020年1月1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在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志超强奸一案再审宣判,改判张志超无罪。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36:290000命好 运好 都不如心态好 乾隆和令妃最小儿子永璘
爱新觉罗永璘,是乾隆皇帝晚年生的儿子,也是他和令妃所生的最年幼的孩子。对于这位皇子,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根据史书记载,永璘被描述为一个有些迟钝,缺乏远大志向的人。然而,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故意装作迟钝,实际上内心深思熟虑。关于他的真实性格,让我们分享两个小故事来探讨一下。一、关于永璘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9-07 19:49:090000正史吕布是怎么死的?遭到手下出卖(被曹操俘虏杀害)
吕布在建安三年,陆续击败了刘备和夏侯淳,于是曹操决定亲自讨伐吕布,最终吕布被困于下邳。吕布虽勇但并不善谋略,同时对妻的意见极为重视,可偏偏对诸位将领猜疑甚多,就促使战争数次失败,最终在曹军三个月的围堵下,终于使得吕布军心散了,侯成、宋宪等人纷纷归降曹操,因此吕布也被俘斩杀于白门楼。曹操为什么杀吕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39:390001汉武帝的什么政策导致西汉灭亡(重农抑商)
汉武帝消灭匈奴,或打压匈奴,如果汉武帝真的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他还算功大于过,但历史证明并没有。游牧民族恢复速度比农耕文明快太多了,不能一击必杀就等于浪费国力,秦始皇就证明了这一点,蒙恬却胡七百里打出河套河西,打到中亚西亚,然而耗费秦朝国力不说,几十年后匈奴卷土重来。我要新鲜事2024-01-09 21:05: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