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23

1957年,贵州一农民因会说成语被举报,牵出11年前的一桩大案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31:080

众多周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阶级中“文盲”非常多。

然而1957年,贵州一位农民在跟领导聊天时,嘴里不经意说出一个成语:......不翼而飞!

这位领导大惊:此人恐怕不简单,得赶紧上报给公安部门!

没想到,就是这个成语,牵出了11年前的一桩历史大案,此人身份果真不简单!

这位隐姓埋名的“文化人”,原名叫郑蕴侠,他的一生有多个同身份。

那么,郑蕴侠为何隐藏在偏远的农村?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共产党也不愿再消耗国力,主张和平共处。

根据1945年国共双方签订的《 双十协定》相关条款,国共双方约定于1946年1月10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还邀请了各个党派和社会贤达参加,达成了和平建国、成立民主政府等纲领文件。

而在会议进行过程中,重庆地方进步人士专门成立了“陪都各界

协进会”,旨在促进大会顺利召开。

该协进会成立后,先后8次召开大会,群众参与热情非常高,大家纷纷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民主意见。

中共代表王若飞,和其他各界人士也纷纷提出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要求。

而对于野心勃勃的蒋介石而言,他一心想走上权力巅峰,怎能容忍这样的民主讨论?

于是他处心积虑,命令部下陈立夫(国民党特务头子)制造了重庆“沧白堂事件”。

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陈立夫当即安排郑蕴侠等特务人员密切关注协进会活动,并拨给行动组400万法币作为“活动经费”。

而特务分子以2000元每晚的报酬,雇了一些凶残暴戾的打手,破坏协进会活动。

1月16日晚,协进会正在召开第四次会议,台下忽然跳出几个特务打手,大言不惭地说道:“政府军队是国军,可不是党军!”。

群众们听到这话后,十分气愤,大声反驳道:是国民党的党军,不是国军!特务分子继续与群众掰扯着。

当时郭沫若也在场,他指责道:“今天上午开会讨论的是军事问题,会场上一片和气,倒不像今晚沧白堂杀气腾腾!”

特务们虽然被怼得哑口无言,但还是不断搞破坏,最终导致大会被迫中断,未能收场。

第八次开会时,国民党代表迟迟不到场,会上郭沫若发言时,特务人员又是满口谩骂。

会议结束后,郭沫若和其他党内人士、民主人士离开会场,遭到了特务的围攻和殴打。

这些被雇来的打手毫不留情,将他们打得头破血流。

这就臭名昭著的“沧白堂事件”,而这次事件中,郑蕴侠当时正在国民党“中统”出任要职。

1月31日,政协会议闭幕,重庆的19个团体在2月10日上午,于较场口广场,举办庆祝大会。

这时,郑蕴侠登上主席台,指责李公仆等人组织本次活动,没有挂孙中山遗像、没有挂国民党党旗、国旗,并狠狠殴打了李公仆。

在这次的“较场口血案”中,郭沫若、陶行知等60余人被打伤,后来幸亏周恩来和冯玉祥及时赶到,郑蕴侠等人才罢休离开!

1949年年末,解放战争已经胜利,新中国也已经成立,很多特

务分子都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便纷纷前来投诚。

这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李增荣的人,此人是中统大特务郑蕴侠的司机。

12月下旬的一天,李增荣来到重庆解放军军管会公安处,吞吞吐吐地说:

“地下党安排我活捉或打死郑蕴侠的任务,我完成得不好......”

“他在逃往成都时,随行守卫太多了我没机会下手,只好在吉普车的引擎上撒了沙子,让车中途熄火了......他起疑心逃走了......”

报告完这一情况后,李增荣便离开了。

他离开后,公安处与成都方面联系,通报联合抓捕中统大特务郑蕴侠!

而在这时,郑蕴侠早已遣散了身边守卫,化身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商贩,并改名为何安平,向成都逃去。

在成都八宝街,他有个远方亲戚,名叫王元虎,曾是川军师长。

不过等他到了王家才发现,王元虎并不在家,王元虎的岳母告诉郑蕴侠:“你王姻伯起义去了......”

郑蕴侠逃了一路,又累又饿又困,便在王家睡了一夜。

赶回家的王元虎说:“哎呀,你该早些来嘛,我好把你也填到起义人员名册上”!

午饭后,王元虎又匆匆忙忙出去了,郑蕴侠此时犹如惊弓之鸟,感觉谁也不可信,他暗自琢磨:

“不好,这个姻伯口口声声说要‘起义’,不会是要去把老子卖给解放军吧?”

于是他悄悄离开王家,又开始继续跑路,在城里找了一个客栈落脚。

这天,郑蕴侠走进了一条小巷,忽然有人从背后拍了他一下,他大惊:完了,要被抓了!

他本能地马上从怀里掏枪,手却被死死按住,这时对方说话了,原来是老同事——中统局专员尤绍五!

郑蕴侠捶了尤绍五一拳:“MD,要不是你手快,老子手枪一亮出来,咱俩都得暴露!”

二人来到了新川旅叙旧,尤绍五说很多军统人员都去自首了,他问郑蕴侠:“你去登记了没有?”

郑蕴侠不屑地说:“我岂能自投罗网!”

二人接着又哀叹唏嘘了好一阵,之后分道扬镳,各自继续逃亡了。

得知成都到处都在开展“肃清特务”行动,郑蕴侠知道成都不能多呆了,迟早会暴露!

于是他拿着100块银元,前往投机市场“安乐寺”,准备把这些容易暴露身份的银元兑换成人民币。

然而他兑了一半时,突然一阵骚乱,一群公安闯了进来,解放军战士端着枪指着正在交易的人。

郑蕴侠浑身僵硬,在嗓子眼儿嘀咕着:“完了完了,抓我来了!”

一番折腾后,郑蕴侠身上剩余的50块银元被收缴,解放军对在场的每一个人进行搜身,然后全部带走。

不过,这次解放军的行动目的是整顿金融市场,郑蕴侠被关了八天,每天接受劳动改造、扫大街。

虽然是有辱“身份”,但很快就被放出来了,银元被没收了,不过兑换的人民币并没有被没收。

被放出来之后,郑蕴侠马上离开了成都,看到路上到处都是在搜查特务的解放军,郑蕴侠吓得赶紧把手枪和子弹一股脑丢了沱江。

后来,他来到大足县龙水镇,为了更好地掩护身份,他买了一箩筐铁货,扮成了铁器贩子。

他跟着几个同样做铁器生意的贩子,往川南地区走去。

几天后,一行人到了赤水河畔川黔交界的叙永县,郑蕴侠两眼放光,暗自高兴很快就要出了贵州到云南了,一旦到了云南那就谁也困不住他了!

也许正是老天爷看他不顺眼,好巧不巧,那段时间由于国民党残部垂死挣扎、土匪暴动等原因,去往云南的路被封死了!

郑蕴看到满城的解放军,马上找借口与其他三个贩子辞行,继续往回走。

不过,当他走到一处深山老林时,忽然又蹿出来一群土匪,土匪将他押到了一个破败的山神庙里。

一个瘦猴般的土匪说:“这是小爷们的司令部,快把你龟儿子的钱交出来,免受皮肉之苦!”

郑蕴侠来不及犹豫,就被土匪们绑在了柱子上,身上唯一的50万元人民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0元),被土匪抢去。

眼看这唯一的救命钱没了,又被这群土匪欺辱,郑蕴侠满脸沮丧,完全看不出这曾经是个嚣张的特务!

正在此时,土匪头子“胡司令”回来了,看到被绑着的郑蕴侠,问道:“这野物是搞什么名堂的?把他掀到悬崖底下,喂狼去!”

说罢,土匪们就把郑蕴侠押到悬崖边上。

郑蕴侠急了,不过他很快发现这个土匪头子“胡司令”,原是国民党部队里的一个副连长。

郑蕴侠脑子一转:“诶?自己人啊!要不亮出底牌?”

“不行,这帮土匪档次低得很,万一被他们绑到解放军那里请赏就坏了!”

此法不行,郑蕴侠马上开始诉苦:“胡司令胡司令,掀不得啊!”

胡司令一听,这龟孙子还敢顶嘴!瞪眼问道:“咋个掀不得?”

“我家里还有还有老娘要养!”郑蕴侠连忙说。

“胡司令”怒骂:“哪个是孙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只有你孙子才有老娘,给老子掀啊!”

郑蕴侠哭笑不得,又赶忙说:“胡大哥,真的掀不得啊!我还是‘嗨’了的!”

这里的“嗨”是指入了江湖袍哥(民间帮会),原来郑蕴侠早期在军统工作时,和帮会打过交道。

“胡司令”狐疑地看着他,郑蕴侠趁机赶紧嚷道:“大哥请登金交椅, 三哥请上软人抬......”

“胡大哥啊,求你手下留情啊!”

果然,“胡司令”相信了他是袍哥中人,便答应放他走,并且告诉他如果路上遇到什么麻烦,就报“胡司令”名讳能摆平。

郑蕴侠哪信得这鬼话,马上挑起担子就离开了山神庙。

经过几番折腾,郑蕴侠心想身份恐怕已经暴露了,于是他一路躲

躲藏藏又回到了川南重镇泸州,找了一个偏僻的小栈房,暂且先住下。

郑蕴侠手中仅有的钱,已经被土匪搜刮走了,当时已经身无分文,不过他还留有后手!

他从棉衣里,摸出两个金戒指,在当地票号换了点现钱,买了一些了泸州特产,一些梳子和干桂圆,打算继续化身成小商贩。

这天夜里,跑堂小二给他房里又安排一个房客王大哥,小二说这个王大哥也是袍哥中人。

半夜,郑蕴侠起身小解,看到王大哥正在鬼鬼祟祟的,用肥皂刻的假印章,在纸张上不停盖章。

被郑蕴侠撞破后,王大哥躲藏不及,为了让郑蕴侠闭嘴,便把其中一张“四川省绵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用笺”给他。

然后又给了他一张“居民外出证”,郑蕴侠一看这两张纸内心狂喜,但他还是强装镇定。

他满不在乎地说:“多谢大哥美意,我有真证件,这玩意儿用不上。”

王大哥贼溜溜一笑:“你我都是道上的,用不着捉猫猫,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也是‘国’字号落难角色!”

郑蕴侠大惊,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赶忙说道:“......不瞒你王大哥,我当连长,被解放军打烂了,好不容易逃出来跑小生意吊命……”

郑蕴侠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真实军衔,王大哥叹了口气:“改朝换代了......哪能不要这个东西备用,快拿着。”

郑蕴侠赶忙接过一看:好专业的作假水平,上面解放军军管会政委、镇长的签名和私章都有,足以以假乱真!

他猜想这个王大哥,应该也是一位有身份的军官。

两人叙旧一番后睡下,早上郑蕴侠醒来,发现这个王大哥早就跑了,看来大家都是惊弓之鸟。

他掏出昨夜的证件,在空着的姓名一栏,认真地写上他的“新名字”刘正刚,然后开始继续跑路。

逃到涪陵县时,刚刚落脚就碰上解放军严密查夜,看着那真枪实弹,郑蕴侠都要吓尿了,以为是王大哥出卖了他,但他表面还是装作很平静的样子。

他拿出王大哥给的证件,没想到居然过关了!这让他马上松了一口气。

此后,郑蕴侠便混杂在各种小商贩之间,一起“赶溜溜场”。

后来他又经袍哥中人介绍,在凉塘乡的私人厂“川东制服厂”当了一个临时小工。

为了“合群”,他时常说“我们工人阶级要当家做主”“肃清特务”之类的话,成了积极分子。

不久,解放军的代表到厂里组织工会,厂里召开了“诉苦大会”,诉苦的人身世凄惨,说的声泪俱下。

忽然副厂长跳上台大喊:“......我在重庆时,亲眼看见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

“较场口”这三个字让郑蕴侠差点跳起来,当年血案正是他的“手笔”,周恩来总理可是亲自下令,要将他捉拿归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时间,工人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大家纷纷高呼怒骂“国民党狗特务”郑蕴侠脑子嗡嗡作响。

“刘正刚!”一名解放军忽然大喊一声,让郑蕴侠抖一个激灵,他木然起身,准备束手就擒。

“刘师傅,请你上台,诉诉你在旧社会吃过的苦。”郑蕴侠这才回过神,感觉要被玩死了,每次都是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

他赶忙擦擦汗,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怕说不好......”

会场中工友哪能让这个“积极分子”蒙混过去,纷纷劝他上去讲讲。

郑蕴侠真是哭笑不得,他过去一直在国民党部队中,吃香的喝辣的,被人伺候着,他哪里受过什么苦!

不过,毕竟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上台之后,他像是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一边想一边编,最终让台下的工人相信了,他是受过压迫的!

不久后,厂里要裁员,他马上趁此机会开溜了。

1950年,郑蕴侠打算去川黔接壤的濯水小镇上,半路上他认识了一个名叫廖忠玉的妇女刚好离开小镇。

到了濯水镇之后,郑蕴侠自称刘正刚,逢人便问:“我找我表姐廖忠玉,她男人叫姜玉清......请问他们家怎么走?”

濯水镇民风淳朴,纷纷告诉他:“你表姐一家前段时间搬去外地了!”

郑蕴侠显得十分沮丧,哭诉着:“表姐、表姐夫呀,你们咋个就突然走了,也不给我个信儿,我现在身无分文,叫我咋个活哟?”

村民纷纷同情他,说道:“你既然来了,就住这里嘛,你表姐走了,你可以住下来!”

一位老大娘更是热心:“小兄弟,我是开栈房的,你先在我铺子住下来再说!”

从此以后,郑蕴侠便成了濯水镇的小商贩。

次年,郑蕴侠在这里落了户,政府给他分配了田地,他被定性为“贫民小贩”。

郑蕴侠为了适应身份,此后的一举一动都刻意改变,完全是一个地地道道、憨厚老实的农民了!

谁又能想到从前作恶多端的国民党军官,躲藏在这偏僻的小镇苟且偷生呢!

1956年,郑蕴侠还娶了一个妻子,叫邵春兰,两口子平平淡淡地过着小日子。

郑蕴侠以为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身份都没有暴露,以后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这之后的一天,郑蕴侠外出办事,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人正是重庆“老朋友”汪恒兴。

在这偏远小镇,两人突然偶遇,面面相觑,不知道说点啥好。

过后,郑蕴侠匆匆返回家中,老婆告诉他,在他走后,镇上来了两个奇怪的杂货客,到处打听。

郑蕴侠一听,坏了,肯定是汪恒兴把自己卖了!于是赶紧找借口又出去躲了一阵子,跑出去大半年吃了很多苦。

后来濯水镇平静了,他又悄悄回去了。

多年来担惊受怕的日子,让郑蕴侠精神已经快崩溃了,他跺脚:“......共产党要抓就抓.....老子不逃了!”

不久,全国在改造“私营”企业, 不准再当“跑滩匠”了。

政府安排郑蕴侠去县里学习会计。学习结业后,他又回到了濯水镇,在公私合营商店当了会计。

1957 年的一天,郑蕴侠跟领导聊天时,嘴里不经意说出一个成语:......不翼而飞!

这位领导大惊,心想:这个农民恐怕不简单,得赶紧上报给公安部门!

很快,镇上领导有一天意味深长地说:“刘正刚,你明天去县里学习。”

郑蕴侠到了县里,才发现这次来学习的,多是“有问题的人”!

于是他便在会上,交代了自己曾经的反动职务和罪恶行径。

解放军为了摸清他是否有同伙,便让他回去继续当会计。

那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为要被押上刑场“敲砂罐”,于是决定自杀。

这天,他像个行尸走肉一样,走到食堂楼顶上(一共三层楼),紧闭双眼纵深一跳.....

却没成想,没死成!原来当时有个农民背着背篓经过,郑蕴侠正好一屁股坐在背篓里!

1957年5月19日,郑蕴侠正在门口洗漱,忽然被重庆市公安局专门派出的专案小组和务川县公安人员拿枪指着:“郑蕴侠,你被捕了!”

这一天终于到了,郑蕴侠像是解脱了似的:“莫要来莽的,你们拷就是了!”

至此,郑蕴侠终于归案,他成为了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最后一位落网的将军!

1958年,郑蕴侠被押回重庆受审,一开始他还消极抵抗,审讯员拿出相关证据后,他才老实交代,决定好好改造。

不久, 郑蕴侠被押送到四川珙县芙蓉煤矿 “将校队”,在那里度过了17年的忏悔岁月。

在被关押的日子里,郑蕴侠回首往事,想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位热血战士......

郑蕴侠出生于1907年,成年后在黄埔军校读书,还曾在上海法学院深造过7年。

要知道,当时时局动荡,能同时拿到这两个学校文凭的人,可不多见!

1933年,郑蕴侠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材生”,选择了在国民政府任职。

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郑蕴侠工作能力突出,受到多位领导赏识,一路高升。

他先后在国民政府司法部门担任要职,还顺利当上了“军统”少将专员。

这个少将军衔,其实是非常高的,当年军统老大戴笠,也只是少

将军衔,可见当时郑蕴侠的仕途是多么顺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蕴侠同众多热血男儿一样,痛恨日军在中

华大地上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誓要上阵杀敌,救国救民!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郑蕴侠率军在炮火连天的藤县守城。

为了保护国土、保护百姓,他与部下死战到底,经历了五个回合的争夺战!

在这几轮战斗中,郑蕴侠身负重伤,满身血污,但他仍然坚守在一线。

苦苦支撑多日后,援军终于到来,郑蕴侠得以完成守城使命!

1941年之后,郑蕴侠先后在多个机构出任要职,还曾跟随中国驻印缅远征军前往战地,主持通讯工作......

可以说郑蕴侠曾经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军人,他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却“拎不清”是非了,开始在国民党的组织下,从事“反共”特务工作,所以才落得后来被逮捕的下场。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份功绩,被捕后又积极改造,他最终还是是迎来了不错的结局!

1975年12月 20日,郑蕴侠被宽大处理释放出来,时年68岁。

他回到了贵州省务川县,被安排在县城二中教高中语文和世界地 理。

自1981年起,他便被特邀为县政协的“驻会委员”,此后他得到了中共务川县委和统战部对他的政治信任。

不仅如此,他的生活上也被照顾的很好,这让郑蕴侠感慨我党人士的胸襟。

晚年后郑蕴侠,似乎才真正活的通透了,他写了很多书,其中一本是《中统秘闻》,揭露了中统的黑暗。

2009年,郑蕴侠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郑蕴侠作为曾经的抗日将领,他对于抗日战争胜利所做的贡献,不会被人民忘记。

但他成为国民党特务后,残杀党内同志和民主人士的罪行,也不会被人民忘记!

而他最终得以安享晚年,还得益于我党的宽大处理,相信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参考资料:

国民党中统少将郑蕴侠落网始末,郑光路,党史纵览亲历“较场口血案”,田苗,口述与回忆最后再国民党落网的将军,郑光路,史海存真重庆“沧白堂事件”,胡平原,史海钩沉最后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郑光路,见证历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