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55

1958年毛主席问周谷城等学术界好友:关公姓什么?结果无一人答对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2:15:250

1958年,毛主席在杭州召开了工作会议,因为在南方的关系,毛主席思念起了自己阔别多年的老友——在上海教书的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

会议开始前几天,毛主席特意叮嘱秘书给身在上海的周谷城打了电话,邀请他来和毛主席叙叙旧情。

收到了毛主席邀请的周谷城十分激动,欣然前往了杭州。

除了周谷城之外,毛主席还邀请了其他几位学术界的朋友,打算一起聊聊天,这次不聊政治,聊文化。

几人刚刚到杭州,毛主席就把他们安排在自己居住的宾馆里。

刚到的几个人见到了宾馆中的毛主席,虽然说他们都是旧友,但毕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了,气氛不免有一些尴尬。

机智的毛主席为了缓解略显尴尬的气氛,向众人问了一个问题,关公姓什么呢?

关公难道不应该姓关吗?

这个疑惑同时出现在了众人的心中,但既然毛主席特意问出了这个问题,想必答案没有那么简单。

周谷城沉吟许久,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主席,关公难道不姓关吗?”

毛主席爽朗地笑了起来,告诉众人,关羽实际上应该姓冯。

在众人疑惑的表情中,毛主席引经据典地讲起了关羽姓冯的理论依据,众人听完之后大为钦佩,没想到身为国家首脑的毛主席,历史学知识也是如此渊博。

关公到底为什么姓冯呢?

周谷城是湖南益阳人,和毛主席是湖南老乡。

二人的相识是从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小担任教员的时候开始的。

那时候当教员的日子是毛主席最为怀念的一段时光,即使是在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已经当上了国家主席,还是时常以“教员”自比,后来很多人的也喜欢用“教员”来称呼毛主席。

那时候,周谷城接受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邀请,前往该学校担任英文以及伦理学的教员。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和周谷城都曾在三位老师门下学习过,并且都得到了这些老师的极高赞誉。

周谷城刚回长沙的时候,毛泽东听说了,就专门前往周谷城的宿舍,想要和自己的这位师弟认识一下。

到了周谷城宿舍的毛泽东,还没有看到周谷城本人长什么样子,就看到了整个宿舍堆积的书,这些书涵盖的内容上至哲学政治,下及通俗小说,应有尽有,这让热爱读书的毛泽东对周谷城这位“师弟”充满了期待。

看到访客来了的周谷城赶忙迎了出来,只见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穿着朴素的衣服,身材清瘦,举手投足间都是读书人的涵养。

在毛泽东自我介绍后,周谷城瞪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喜,原来面前的人就是老师口中的经常称赞的那个。

毛泽东的目光扫过周谷城的诸多书籍,看到其中有一本自己正在拜读的卡尔·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没想到这位师弟,也看过《资本论》。于是两人开始相互交流看书的心得。

二人相见恨晚。

自那晚之后,毛泽东和周谷城经常一起聊天,他们无话不谈,从人生经历,谈到历史哲学,谈到民族国家,有时彻夜长谈。

但不久之后,二人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共成立以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一大的成员之一,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那时候的“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成为了中共革命的主力军。

而周谷城则去了上海,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文人一样,做起了卖书、写文以及翻译工作。

虽然分隔两地,做着不同的事业,但二人的联系和友谊却从未断绝。

周谷城与毛泽东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他们的书信内容也和以前在宿舍的交谈别无二致,区别在于二人纷纷向对方分享着自己的生活。

深受革命氛围感染的毛泽东在信中给周谷城推荐了许多除了当年他们一起读的《资本论》以外的共产主义书籍,也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信仰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周谷城。

毛泽东的介绍让周谷城深受感染,虽然他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周谷城给毛泽东的信中经常提起自己写作时候的疑虑与瓶颈,提起自己最近读书的心得,毛泽东也会在回信中对周谷城的写作进行建议和帮助,对他们读到的书给出自己的理解。

除了和毛泽东真挚的革命友谊外,周谷城自己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早在认识毛泽东之前,周谷城在北京高等师范(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参与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那时候,周谷城就积极的向群众宣传爱国思想。

1923年的2月8日,军阀吴佩孚大肆屠杀罢工的京华铁路工人的消息传到长沙的时候,周谷城组织了大量的师生共同进行游行活动,抗议和抵制吴佩孚的暴行。

后来,日本租借我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已经满了,但是日本耍起了无赖,就是不愿意归还旅顺和大连。

于是,在周谷城的倡议下,他们的《一中学生》校刊,开始渲染发行了对日本予以绝交的稿件。很快,湖南督军省长赵恒惕心怀叵测,强制要求解散当时的爱国组织“外交后援会”,周谷城带领一中学生进行抗议。

后来,觉得简单的抗议起不到效果,周谷城便推选了杨建模等10多个人代表全体的一中学生,直接游行到了赵恒惕的宅子进行抗议。

奈何赵恒惕坐拥大权,很快就派人将这一次游行暴力镇压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周谷城以及许多爱国学生,他们的赤诚之心日月可鉴。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身为一个文人的周谷城,也不断地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

周谷城曾经说过:“革命后,我怕死,所以做了学问。”

他是一个坦诚的人,说出这样的话也恰恰说明,周谷城心中赤诚的爱国之心丝毫不逊色于毛泽东,只不过因为“怕死”,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也在历史学研究上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2年时,周谷城正在广州暨南大学社会学系担任系主任,那时候他的经典著作《中国通史》即将完成,这是对于周谷城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

结果《中国通史》刚刚出版,广州暨南大学的原校长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走了,而走马上任的新校长马上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拿出周谷城曾经组织的爱国运动大做文章,大力打压马克思主义的新校长,撤掉了周谷城的系主任位置。

新上任的系主任也跟周谷城处处为难,他听说周谷城精通中国历史,甚至写出了《中国通史》这种著作,就故意让周谷城去教世界史。

可是新系主任的为难让周谷城打开了新的大门,他开始投身于世界历史的研究并且也获得了杰出的成就,最终周谷城写出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世界通史》。

要知道,在史学中,融汇中西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周谷城做到了。

这不仅仅是对周谷城学术能力的印证,更是对周谷城心中不向反动派低头的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印证。

那么在史学方面具有如此造诣的史学大家周谷城,怎么回答不上毛主席“关公姓什么”的问题呢?

因为周谷城对于史学的研究,更多的是立足于历史大局观进行研究。并且对于关公究竟姓什么的这个问题,毛主席也并不是真的要去探讨的。

在见到众人不知的表情后,毛主席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告诉众人,关公其实应该姓冯。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里写道关羽原本姓冯,认识刘备、张飞之前关羽嫉恶如仇,为民除害之后逃到了潼关,当守将问起他的名号时,他看到“潼关”二字急中生智,说自己姓关,又看到天上飞鸟飘落的羽毛,说自己名羽。

从此他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云长”。

关羽真的姓“冯”吗?

目前来说相对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关公本名冯贤,毛主席所讲的小故事也被收录在了学者冯仁鸿的著作《中华冯氏源流史》中,在作品中,冯仁鸿提到了清代学者梁章钜的《归田琐记》。

但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权威的,根据《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载,关羽的父亲名字叫关毅,所以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的研究人员认为关羽不应该姓冯,而确实应该姓关。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中,关羽本来应该姓夏,他的父亲是一位郎中,他的母亲是当地很有名的美女,附近的恶霸对关羽的母亲图谋不轨,设法害死了他的父亲。

他的母亲当时已经怀孕,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出生,于是哄骗恶霸说孩子出生后就嫁给他,结果孩子出生后恶霸命令手下将孩子杀死,手下于心不忍,只好将刚出生的孩子放在路中间希望有好心人可以收养,最后关羽被一家姓关的农户捡了回去,所以改姓关。

除此之外,在京剧中还有关羽本来姓胡这一说法。

因为《三国志·关羽》中并没有具体介绍关羽的出身,所以对于关羽到底姓什么,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说法。

毛主席说完之后,在座之人无不佩服毛主席的博学多识。

周谷城也十分敬佩这位师兄。

除了1958年的这一次见面,在1956年到1965年之间,周谷城和毛主席还先后见了五次面,有时候是会议的正式见面,还有时候是老友之间叙旧的私人见面。

新中国成立后,周谷城看着自己曾经无话不谈的挚友成为了新中国的领导人,一方面真诚地替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又独自黯然神伤,他们无话不谈的日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然而令周谷城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日理万机,毛主席还是会抽出一些时间约他见面,像以前一样,谈历史、谈政治、谈哲学,一起吃饭、一起吟诗、一起游泳。

甚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毛主席也会询问老友周谷城的意见,而周谷城有时也会给上不错的建议。

例如在有一次制定工作方针时,毛主席想不到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周谷城就给毛主席提出“卯足干劲,力争上游”,毛主席听了觉得十分精辟,才有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卯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周谷城与毛主席,这一对革命时期的挚友,一个选择了教书育人,从教育入手救国救民,一个选择了投身革命,从制度入手救国救民。

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是他们各自抵达了自己道路的终点,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也收获了不同的成功。

更加让人羡慕的是,两位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在不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时候不忘初心,既保持着热忱的爱国之心,也保留着彼此的真挚情谊,到今天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