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退休官员逛地摊,花3000买84张旧纸,全是国家机密档案
1996年,从山西检察院退下来的王艾甫习惯性地来到旧货市场,试着寻找一些关于过去战争的遗物。
作为一个出生在战乱时期,参加过多场战争的老兵来说,这些战争的遗物总能够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
王艾甫已经很久没有找到心仪的老物件,这天,他也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可当他在一个旧书摊前停下时,一摞被蹂躏得破败不堪的纸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只是一摞纸,他当然不会太过震惊,可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几个大字。
王艾甫心头一颤,这绝对算得上部队的机密文件,怎么可能出现在市场上,会不会是有人为了骗钱,胡乱写的标题?
他深吸口气,一把抓来“登记册”,迫不及待翻看里面的内容,越看越觉得震惊。王艾甫愣了片刻,思绪被一股强烈的冲动占据。很快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买下它!
而这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他的退休生活...
王艾甫出生于1940年的山西左权县,当时日本人正在我国烧杀掳掠,所到之处尽是焦土,给华夏大地带来无尽的灾难。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他,眼中所见的都是日寇侵略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他对于那些抵御日寇的战士有着深厚的感情。
保卫家园的信念也是在这是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1958年,18岁的王艾甫毅然决然地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这时新中国早已成立,日本人被赶回老家,国内局势稳定,百废待兴,一切都像是刚从沉睡中苏醒,迸发着新鲜的活力。
王艾甫并不是能说会道的人,在部队里认识的人也少。有时候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他就尴尬地听着,有些地方的方言跟山西话相差甚远,他听不懂,只能看个热闹。
王艾甫第一个朋友叫张光远,山西人,性格开朗,特别喜欢聊天。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正是张光远的热情,促使王艾甫快速适应军旅生涯,跟战友们打成一片。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局势下,我国派兵抗美援越,王艾甫所在的部队正是主力兵团之一。
有人说战争是文明的一部分,这或许是正向积极的判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战争意味着激烈的冲突,充斥着暴力,会形成一定规模的死亡。
王艾甫曾不止一次看到身边的战友倒在血泊,他对于保家卫国的看法,越来越深刻。
抗美援越时,有一次战友张光远根据任务指示,开车驶往目的地。但是制动系统在半途失灵,车子不受控制地往前冲,好像随时都可能撞得支离破碎。
张光远见情况危急,一把推开车门,怀里抱着三角木,试图跳车后把三角木插在轮毂上,强制逼停汽车。
但是就在他跃身跳车时,身体重心忽然偏离,头部重重砸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王艾甫赶来时,张光远的整个头裹着厚厚的绷带,点点血迹浸了出来,身上的军装破烂不堪,到处都是擦伤。他怔怔的看着张光远的遗体,微微张着嘴,嗓子里怎么也发不出声音,只有两行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张光远的离去,给王艾甫带来很大冲击。那个初入部队就与他惺惺相惜的人走了,之后凡是夜深人静的时间,王艾甫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张光远豪迈的笑容。
张光远作战勇猛,此次又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部队将他评为烈士,并授二等功荣誉。这大概是对张光远最大的肯定了。
1981年,王艾甫从部队转业,正式进入社会,成为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他走出车站,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自行车铃声忽远忽近,阳光照在低矮的田地上,漾开一圈圈暖黄色的光晕,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满足。
他朝更远的地方望去,忽然觉得阳光浇透的半边天,隐隐约约有战火燃烧的感觉。那些死去的战友的音容笑貌不断在他脑海中闪过,最终定格成一张熟悉的脸庞——张光远。
王艾甫在安顿下来后,就去了张光远的老家山西祁县,希望为这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告慰这位挚友的在天之灵。
然而,当他到祁县民政局查询张光远的信息时,却意外地发现祁县的资料库里根本没有这个名字。
王艾甫难以理解,一个为战争牺牲的烈士,还有一次二等功荣誉,怎么会没有记录信息?
他拜托工作人员反复查了好几遍,对方的答复都是:查无此人。
王艾甫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为什么连信息记录都没有。如果张光远的信息是空白的,那跟他一样为国捐躯的人是不是也遭受了同等待遇?
他无可奈何地叹口气,深深为烈士们感到惋惜,满是酸楚地回到家乡。
1996年,从山西检察院退休的王艾甫来到山西旧货市场淘货。从他转业那年起,王艾甫就迷上了收藏。
不过跟喜欢玉石或古代珍宝的人不同,他收藏的文物,都是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老物件,有的是战时的账本、报刊,也有八路军用过的独轮车、纺织车。
在他看来,这些老物件背后都藏着曲折的故事,甚至有些还跟英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将这些老物件收藏,就是想要了解这些物件背后的、被历史尘埃覆盖的人和事。
每找到一件抗战时期的老物件,王艾甫便感觉身上的担子轻松一点,好像他的使命就是唤醒这些被遗忘的东西似的。
王艾甫对山西古玩市场再熟悉不过,哪个摊位新上了什么古董一看便知。
这时,他停在一个摊位前,眯着眼睛往角落里看。这是一摞破旧的纸,成色较差,没有装帧,纸张的质感也远不如报纸。但是首页上的字却让他精神一震。
王艾甫忍不住往前倾着身子,两只眼瞪得滚圆,难以置信地看了很久,这才确认自己没看错。
只见首页上清清楚楚写着几个大字: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
王艾甫明白,单单这几个字,就注定了它的不凡。跟什么战时报纸相比,这摞纸完全称得上震撼。
他在部队呆了二十多年,明白这种文件甚是重要,甚至可以归为机密文件。
如此重要的物品怎么会流落到古玩市场,王艾甫所见的这摞文件是假的吗?
王艾甫拿起登记册,小心翼翼地翻看,发现每张纸都记录一名战士的信息,大多内容详细,特别标注了牺牲情况,下方还有部队专用印章。他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这文件很可能是真的。
令王艾甫更吃惊的是,登记册中还有部分烈士的资料没有寄出;有的是信息不全;有的因为地址未确认。
这些文件共有84份。
也就是说,有84名烈士家属并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已经牺牲。
想到这里,王艾甫脑海中又浮现出战友张光远牺牲的画面。
不管这份资料是不是真的,王艾甫都决定买下它,再找专家鉴定真伪。
当他向老板问价时,摊主开出了3000元的高价。
当时可是1996年,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这摞阵亡将士登记册相当于他将近一年的工资。
王艾甫看着手中的登记册,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或许对于别人来说,登记册里只是记录了烈士资料,但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王艾甫,他觉得内心十分不踏实。
王艾甫立即答应摊主的报价,一刻不停地回家取钱。
在别人看来,他的行为着实令人费解,甚至家人也不能理解。
他一边取钱,一边向妻子解释,可不管他说什么,妻子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花一个月工资买什么阵亡登记册,那东西不好吃也不好喝,更不是未来的保障。
夫妻二人即将步入老年,还有什么比稳妥的老年更重要呢?
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下,王艾甫把3000块钱交给摊主,自己则小心翼翼地抱着阵亡登记册准备回家。
摊主沉吟一下,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他看看登记册,又看看3000块钱,狡黠地笑了起来。
而此时,同样开心的还有王艾甫。他仿佛感觉到身边多了84个战友,他们正急切地催促着王艾甫帮他找到家人。这种感觉让他有种回到战场与战友亲密作战的错觉,亲切又有归属感。
王艾甫回家后,仔仔细细地将这摞纸分类归档,他挑出84份未寄出的烈士证明反复辨别,并没有看出造假之处。
很快,他联系到山西省军区党史办,通过查资料与文件、印章对比等方式,确认这阵亡登记册是真的。
随后,他又拜访了参加过太原战役的老兵,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场战役的经过,心中更是久久难以平静...
1948年,徐向前率领解放军先后夺取运城、临汾、晋中等地区,解放了山西大半区域。
而国民党一步步后退,集中在太原城中,与解放军形成对峙。
想要解放山西,必须拿下太原。同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了。
死守在太原的阎锡山一边负隅顽抗,一边抓来平民充当壮丁,试图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同时,蒋介石直接将整编第三十师空投到太原,大有与解放军决战的态势。
太原战役打了6个多月,最终在次年4月24日,以成功解放太原结束。
其中,我军伤亡4.5万人,国民党伤亡13.5万人。
经历过太原战争的老兵,每每想起朝夕相处的战友倒在自己身边,就觉得十分难受。
王艾甫完全理解这些老兵的心情,他也曾不止一次回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一想到身边的战友相继离开,那种痛彻心扉的难过就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王艾甫别无他念,一心想帮烈士找到家人。他将家里仅有的钱统统取出来作为路费,准备即刻动身,去烈士老家。
这84名烈士的老家并不都是山西,而是零散的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广东、贵州等南方省市,也有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的。
王艾甫这一走,可能要用去大半年时间,且不管能不能找到烈士家属,在路上的奔波劳碌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王艾甫在家人不解的眼光中离开家乡。
当火车缓缓驶出车站,熟悉的画面一点点倒飞,变成模糊的影像,他的心中慢慢升起一种期盼。不管前方有什么坎坷,离烈士老家越近,他越是激动。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寻访之路并不顺利。他按照烈士登记册里的信息找到当年的村子,挨家挨户打听消息,但是没人听过烈士的名字,甚至村里的老人也对此一问三不知。
他最怕的事情出现了:查无此人。
王艾甫一阵失神,当年牺牲的人,就这样被人遗忘了吗?那些人用自己的血肉换来如今的和平,怎么能就这么被遗忘。
他默默地离开村子,开始寻找下一位烈士的家乡。但这一次更离谱,他到了烈士家乡,向当地人打听村子的位置,而当地人却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村子。
即使他到机关单位查询,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内容。
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些村子在新中国成立后改了名字,靠目前的资料是查不到的。也就是说,当时部队发放烈士证明时,很可能也是因为这类原因而没有成功寄出。
王艾甫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算了手上的钱,继续寻找下个烈士的老家。
直到他花光了手上的钱,事情依然没有进展。
王艾甫慨然长叹,带着不甘与失落回到山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王艾甫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状态,每天出去走走,逛逛古玩市场,跟身边的朋友聊聊天。
只是在诸多消遣时光中,他开始有目的地到处打听有关于太原战役和烈士归乡的消息。
王艾甫尴尬地发现,除了继续去烈士家乡走访,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他看着家里的藏品,决定卖了这些好不容易搜集到的老物件,攒够钱再去烈士家乡。
王艾甫的决定多少有些壮士断腕的意味,不过正是通过变卖藏品,让他找到了新思路...
有一天,王艾甫遇到一位古玩买家,由于两人年龄相差不大,且三观一致,于是相谈甚欢。
王艾甫忍不住说到近期遭遇,然后长吁短叹。
对方见他如此状态,便想到一个点子:既然是太原战役的老战士,为什么不去太原的烈士陵园先看看呢?
王艾甫恍然大悟,开心地拍着大腿,忍不住大笑起来。
山西省会太原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有不少。小陵园了至少有几百座墓碑,大陵园更是多达到上千上万。王艾甫想从中找到对应的名字,只能把陵园跑个遍。
由于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烈士陵园的位置也不在繁华的市区,他只能骑着车子来回跑。这对于身体有恙,年龄较大的他来说尤为艰难。
王艾甫拿着登记册,一个名字一个名字认真对照,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名字。
他不禁长叹一口气,这么久的努力终于有回报了。
此时,太阳西沉,落日烧透半边天,绛红色的云彩像深深浅浅的泼墨,与另一半昏暗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天要黑了。
对于为生活奔波的人来说,这是个平凡的一天。
但对于王艾甫来说,新的大门刚刚打开,一切都是新鲜而充满希望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艾甫一大早便骑着车子去了烈士陵园,一个墓碑一个墓碑进行对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又找到了几个烈士的名字。
他赶紧拿出纸和笔,把墓碑上的信息抄下来,然后找工作人员进行确认,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做完后,他已经精疲力竭。
尽管王艾甫找遍了太原所有的烈士陵园,但当中只有一小部分牺牲战士的信息,能够与阵亡名单上的信息相吻合,名单上还有很多人的名字根本不在陵园的墓碑上。
虽然事情的发展远不如他所期望的,但最起码现在的情况比自己之前——像无头苍蝇似的乱转好得多。
王艾甫根据自己抄录的信息,给烈士家属写信。他要让这些人了解亲人的去向,至少不必落个抛弃妻子的误解。
信息寄出去之后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好像这些信件不存在似的。
王艾甫在家里一遍焦急地踱着方步,一遍全神贯注的留意着门外的声音。
有时,自行车铃在窗外很远的地方响起,他都要猜疑半天,以为是邮递员来给他送信了。
一连十几天的等待让他失去了耐心。如果这些信件送到烈士家属手中,为什么没有一封回信,如果没有送达,信件又去了哪儿?
带着疑惑,他再次翻看烈士信息,试图弄明白哪里出错了。
正如前文所说,这些烈士的老家并不都是山西 ,有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在哪牺牲,自然就地掩埋了。
仅从他确认好信息的烈士之中,就包含了湖南人、湖北人、河南人、河北人、广东人等。
王艾甫看着这些地名一阵失神,最终决定自己去当地,把烈士的登记证明交到家属手中。
这时已经是2005年,离他买到登记册已经过去了九年。
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也让王艾甫结识了很多朋友。
大家都明白王艾甫正在做的事情意义重大,有的直接参与到寻找烈士家人的行列中。
第一位回家的烈士叫郝载虎。但当时登记册中的名字出现了错别字,误将“郝载虎”写成了“郝戴虎”,这导致王艾甫找了很久,才确认其准确信息。
郝载虎的老家是湖北孝感市一个叫中院村的地方。后来此处改名为双郝村。郝载虎在56年前进入部队,随后跟随部队来到了太原。
郝载虎的长辈都没了,家里还剩一个弟弟,现在弟弟头发花白,嘴里的牙掉得七七八八,脸上爬满皱纹,笑起来像晒干的橘子皮。
弟弟接到了王艾甫给出的烈士信息,不禁两眼一红,抓着王艾甫的手不放。
新中国成立后,退伍军人会坐着车,胸前戴着大红花,在一阵簇拥下回到家乡。
为了嘉奖军人的奉献精神,部队还会给他们退伍费和粮食。
在那个时代,粮食比钱管用,尤其是像双郝村这种老旧村子来说,一袋粮食足够家人吃好几个月。
郝载虎的家人天天盼着他的消息,可一直没有等到。这时,一些闲言碎语也传播开来。
有人说郝载虎去了大城市,不想跟老家有牵连,也有人说他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省,以后不会回来了。
几十年前的村子相当闭塞,村民之间大多沾亲带故。郝载虎家人被嚼舌根,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负面情绪下,郝载虎双亲去世,到死也没有听到儿子的消息。郝载虎的弟弟成家后,也总觉得哥哥的事情不光彩,连自己也被差别对待。
王艾甫的出现,让弟弟憋了这么多年的烦闷烟消云散。
或许这个迟到56年的消息,不足以填平弟弟之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但哥哥是烈士这个事实,终于改变了别人对他们家的看法。
第二天,村主任发起筹资,为郝载虎举办了一场浩大的安葬仪式。他在村民大会上表示:郝载虎老前辈,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英雄!村委会将出资设堂建庙,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们都知道,村子里有个叫郝载虎的革命英雄!
王艾甫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也更加坚定了送烈士回家的决心。
跟郝载虎家的情况不同,第二个回家的烈士霍小山家里的情况要更复杂。
1944年,霍小山参加八路军,随后开始就跟着部队不断转战各地,留下妻儿相依为命。
霍小山走的时候,想着等到战争结束,就可以和家人团聚。而这种想法是当时所有战士都拥有的。
然而,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霍小山再也没能回家。
几年后全国解放,母女俩苦苦等待霍小山回家,可始终没有丝毫音讯。眼看村子里当兵的人都回来了,母女俩发现别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变了。眼神中既有质疑,也有轻蔑,其中包含的情绪丝丝缕缕都扎进了母女俩心里。
霍小山为人忠厚老实,又特别顾家,夫妻俩结婚后很恩爱,孩子出生,他对家的眷恋更深了。
村里有人说闲话,说霍小山在逍遥快活,不要她们了。
妻子心中凄惶,不敢去想那些风言风语,决定带着孩子离开村子,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霍小山。
霍小山家里本来就穷,妻子和女儿没有上路的盘缠,只能沿街乞讨。当时国内经济水平很低,大多数人吃不上饭,更不用说施舍给别人了。妻子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饿死在路上。
女儿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每天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但没有忘记父亲的远征,和母亲死前对父亲的眷恋。
王艾甫找到霍小山家人时,他的女儿也已经进入暮年。
只见老太太身材瘦小,后背佝偻,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她接过霍小山的死亡证明,激动的哭了大半天才缓过来。
对于父亲的牺牲,母亲的惨死,她没有说太多。不过在霍小山正式被确认为烈士时,她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活力。
王艾甫所做之事很艰难,写错名字只是其中之一,更大的阻碍是明知事情结果,却怎么也无法实现。
他在内蒙古时,曾找到一名烈士的家属。经过多方确认,已经完全核实了烈士信息和亲属。但是相关部门并不配合。
王艾甫到民政局办理手续,工作人员却嫌他多管闲事,给他的工作添麻烦。
对方态度不仅极其恶劣,还对王艾甫指手画脚,甚至还狠狠踹了他一脚。
当时王艾甫已经接近70岁,身体并不算好,加上整日为烈士归乡的事情发愁,精神上特别疲惫,根本遭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攻击。
他倒在地上好一会才起身,看着手上的死亡信息,和对面工作人员蔑视的眼神,不禁苦笑。
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他的目标,但是他的身体却愈加糟糕。
2009年,王艾甫的身体健康情况呈直线下降趋势,因为长期焦虑,他的头发早已花白。而且其他疾病也随之而来,如头晕头疼、四肢无力的症状,也慢慢表现出来。
起初他并不在意,觉得只是年龄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四年后,王艾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没有办法随意活动了,后来经过医院检查,他确诊为脑梗。
医院给他配备了轮椅,这让王艾甫难以接受。他对身边的人说:虽然我的身体不再健康,但我在有生之年仍旧会全力以赴,让这些英雄魂归故里。
在王艾甫被查出脑梗前,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用自己的积蓄建一座博物馆。
王艾甫为什么想自己建造博物馆,而他又有什么可陈列呢?
其实,王艾甫自转业以来,便到处寻找抗战老物件。这些物品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见证了那段艰苦的历程。
当他发现那84份烈士证明时,建造博物馆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如果找不到烈士的家,他就想将烈士证明陈列在博物馆中,这也算是给烈士安个家。同时,他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是谁在为他们的幸福和平生活默默付出。
在王艾甫的老家左权县有一座四合院。
该院曾是八路军在左权县的情报中心,如今院子空闲了几年,看起来有些破旧。
但这座四合院古朴简约,很有韵味,适合摆放收藏之物。王艾甫一眼看中这套四合院,买下来仔细打扫好,一番布置后,成了现在的——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里共有11224件文献藏品,分列在6个展厅和1个展区中。
其中,“抗战安魂厅”很有代表意义,厅内收录了左权县300多座村子的1283名抗日英雄。
厅内还有一个大型屏幕,上面不间断播放2万多名晋冀鲁豫烈士的名字。
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此地命名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此后纪念馆的名气越来越大,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标志性建筑,每天吸引游客前来。
王艾甫看着登记册中还没回家的烈士证明越来越少,心中既欣慰,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因为剩下的这些烈士不是信息不全,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家人的下落。
脑梗给王艾甫带来很大痛苦,他不知道还能不能在剩余的时间里送所有烈士回家。
他越是想实现愿望,越觉得愿望飘忽不定。
好在他早已不是一个人在帮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社会上的热心人士组成了庞大的团队,相关部门也给他们提供支持,想必会有更多烈士回到家乡。
而这座位于辽县(左权县)的博物馆,原本就承载着王艾甫诸多回忆,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也成了当地标志性建筑,每天都会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
王艾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激励着人们,莫忘先烈,中华有魂。
曹操的谋士有哪些 曹操手下谋士排名及其特点
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590001为什么皇上喜欢赵合德?赵合德为什么比赵飞燕受宠
皇上之所以更喜欢赵合德,而赵合德之所以比她的姐姐赵飞燕更受宠,是由于赵合德经常表现出不喜欢汉成帝的样子,而这幅姿态深受汉成帝的喜欢,并且带给了汉成帝新鲜感。因此,其痴迷于赵合德。换句话来说,与赵飞燕相比,赵合德更懂得如何揣摩汉成帝的心理。因为许多妃子都讨汉成帝的欢喜,而赵合德偏反其道而行,给了汉成帝一种新鲜感。一、赵飞燕前期更为受宠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9:5200011928年“皇姑屯事件”真相,张作霖乘火车在皇姑屯被炸(失血身亡)
关于皇姑屯事件事件是指日本关东军再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在中国东北策划的一场谋杀事件,谋杀的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首领张作霖。在1982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专列途径三洞桥时,被日军提前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不治身亡。不禁感叹张作霖竟然会死在自己统治的东北......一、张作霖遭日军谋杀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5:48:320000农姓起源和来历:炎帝后裔担任农正官(以祖先官为姓)
农姓是比较常见的中华姓氏,总人口可达42万,但还排不进百家姓的前两百名,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神农氏,他的儿子炎居,承袭了神农为号,子孙以祖先号为姓,二是源自官职名,比如上古时期负责农耕管理的“农正”,后裔以官为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比如苏农氏。农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神农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59:220000项羽10宗罪,刘邦随意说,司马迁将错就错,将“冤枉”进行到底
楚汉之战相持未决,广武涧前,武斗改口水战,刘邦发挥出色,列举项羽“十大罪状”,步步紧逼,咄咄逼人,项羽毫无还。刘邦所言项羽“十大罪状”是事实还是诬陷呢?依小编之见,七分为真,三分为假。刘邦添油加醋,混淆是非,夸大事实,背后扔黑砖,司马迁将错就错,如“实”记载,留给读者自辩。罪一:事后负约,排斥刘邦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6: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