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1

山村孤儿707分上北大,捡废品为生,曾在3位父母坟前发誓好好学习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5:29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什么样的孩子能以707分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

大家能想到的恐怕都是大城市里条件优渥、衣食富足的孩子。

他们自小在“名校”、“名师”的熏陶下成长,从小到大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在最终的角逐(高考)中“赢得胜利”,考入偌大中国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

可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个孩子,出生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最落后的贫困县里,一岁丧父,三岁丧母,十二岁时连继父也离他而去,就这样一个历经苦难的孩子能考上北京大学,你信吗?

如果告诉你,现在有个孩子,不但吃不到什么补脑、健体的“高级补品”,反而常常以大馍、烂菜为食,靠自己每日辛苦劳作挣钱交学费,就这样一个生活窘迫的孩子能考上北京大学,你信吗?

2020年,这个从广西贫困山村里走出的男孩创造了奇迹——“寒门终出贵子”。在世上无依无靠的他打败了这仿佛与他作对的命运,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正是感动国人的励志男孩——韦仁龙。

青涩少年韦仁龙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柳州以西有一座依龙江而建的小城,因地势处于河谷地带因而为名河池。河池市风景秀丽,群山环抱、绿水淙淙,高低错落的喀斯特地貌似乎应和着河池人的百态人生。

2001年,一个婴儿在父母的满怀期许下呱呱坠地,他正是出生于河池市兰木乡的韦仁龙。

韦仁龙的出生,为这个家徒四壁、饱经生活之苦的家庭带来了几缕暖阳和新的希望。父母对儿子的降生无比喜悦,可他们并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贫穷使他们必须时刻劳作,才能保证三口之家的衣食住行。

毕竟这里的大山太高了,巍峨的群山在过去千万年中一直静静地耸立在这里,不论远道而来的人们是为它的雄伟壮丽由衷感叹,还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人们将它斥为“闭塞、落后”的象征,它都无言的沉默。大山里的人,生来就要付出常人百倍的辛苦。

对韦仁龙来说也是如此。就在他出生后不久,命运就给他开了第一个玩笑。

就在他尚在牙牙学语,连“爸爸”这两个字都说不清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外出工作时的一次意外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这时的韦仁龙才一岁多一点,他连父亲的脸庞都没能清晰地记下的时候,家中的顶梁柱便轰然倒塌。这消息对韦仁龙孤儿寡母来说是个晴天霹雳,韦仁龙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哭昏在地。

哪怕母亲再悲痛欲绝,可生活还是要继续。

韦仁龙母亲也曾经想过独自把孩子拉扯长大,可当现实的重担压向这个不得不坚强的女人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一次重蹈覆辙。

在家人和亲友的劝说下,韦仁龙母亲决定为襁褓之中的韦仁龙寻找一位可靠的继父。

古人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韦仁龙母亲对孩子继父最大的要求不是英俊也不是有钱,而是对韦仁龙好,将韦仁龙视作亲生骨肉。在这个标准下,韦仁龙的继父韦双锦出现在了这对苦命母子两的生命中。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家容不下三个姓的人。”

提到继父、继母这两个概念,往往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鸡飞狗跳、家庭不和,这或许是个带有偏见的看法。韦仁龙就十分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真的把他视如己出的继父。

如果有上帝,那么对韦仁龙来说,上帝一定是一个充满了“恶趣味”的家伙,这个“上帝”在给韦仁龙种种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的同时,还偶尔给他一下烛火般的温暖,——一阵转瞬即逝的温暖。

韦仁龙的继父韦双锦从小就是个孤儿,家境贫寒,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也因此他已经三十多岁,但一直没有讨到老婆。

虽然韦双锦没钱,但这样的人却十分能了解韦仁龙母子两面对的辛酸、苦楚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同村人的冷眼相对。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也是一句刻薄至极的老话。

韦仁龙的继父韦双锦迎娶了其母亲之后,就把才一两岁的韦仁龙当做亲生儿子般对待,这时的小韦仁龙哪里知道亲生父亲离世,他就把韦双锦当做亲生父亲一样,每日叫着爸爸。

而韦双锦也每天辛苦工作养家,晚上回家后陪小小的韦仁龙度过快乐的亲子生活,对韦仁龙母亲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韦双锦的体贴温暖了刚刚失去丈夫的妻子,更承担了抚养刚刚失去父亲的儿子的责任。这份阔达、宽广的胸怀和对孩子满满的爱本该一直让韦仁龙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三口之家。

可暴虐的命运再一次将矛头指向了这个贫穷却幸福的家庭。

在韦仁龙三岁那年,母亲罹患癌症的消息又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了绝境之中。

韦仁龙母亲因为多年积劳成疾,再加上韦仁龙生父离世之后的过度悲伤,不幸患上肺癌。

韦双锦和已经会熟练喊“妈妈”的韦仁龙想挽留妻子、母亲在人世,可别说自己一贫如洗,就连愿意借他们钱的人都再也找不到了。毕竟,谁愿意给出一笔肯定收不回来的巨款呢?

就这样,三岁多的韦仁龙又失去了生身母亲。刚刚结婚两年多的继父失去了人生中唯一一个妻子。

在亲友的帮助下,韦双锦埋葬了妻子。再次孤身一人的他,没有像同村中许多人流传的风言风语那样,要抛弃幼小的韦仁龙,而是坚定的要把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养大。

他要将自己的儿子——韦仁龙,抚养成才。

幼小的韦仁龙在刚刚失去母亲的时候,也常常哭闹不止。

现代教育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分离焦虑”,指幼小的儿童离开父母,尤其是母亲会有一系列应激反应。

三岁多的韦仁龙从某一天再也看不见母亲之后,常常哭闹生气。是韦双锦拿起他亲自为韦仁龙做的拨浪鼓,抱着、逗着自己的儿子,是父亲的耐心和爱心逐渐化解了韦仁龙的心结。

长大一点的韦仁龙也知道了亲生父母已经过世,他也在心里把这个敦厚的男人当做自己在世上唯一的、最爱的亲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说得真对。

韦仁龙很小就开始帮父亲做家务,干农活。他很懂事,知道父亲将自己拉扯长大不容易。

韦双锦也将自己和亡妻一生的希望寄托在韦仁龙身上,希望他学习优秀、身心健康。他常常在工作之余,陪伴韦仁龙玩耍,抚慰这个屡遭命运折磨的孩子的心。

像韦双锦这样的男人并不多见,不是没有村里人劝过他:“把这个小娃扔给政府吧。你带着个娃子,还怎么找老婆哦!”

可父亲从没把这个话说给儿子听过,他日复一日勤勤恳恳,只有一个想法,让韦仁龙出人头地。

随着韦仁龙一天天长大,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为了给逐渐长大的韦仁龙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继续在这个小山村里以务农为职业几乎不可能挣到钱,而且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对儿子始终是个伤害。他决定到相对富裕的海南打工,把儿子韦仁龙也带上。

当韦仁龙第一次走出大山,踏上陌生城市的混泥土路面的时候,他震惊了。世纪大桥的夜景照亮黑夜,新海航大厦的奇特造型让韦仁龙铭记终生,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一望无际的土地再不会被连绵的大山阻断。

“城市生活”,多少人理所应当地享受其中的便利,却不知道这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享受、是奢望。幼小的韦仁龙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大山。

为了可以在繁华的城市中生存下来,韦双锦到工地上没日没夜地辛苦做活,而年幼的韦仁龙则在工地附近捡破烂以补贴家用,大人操劳、孩子懂事,但这改变不了他们只是城市中过客的现实。

随着韦仁龙越来越大,他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

韦双锦也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带孩子回去上学,但他仔细一想就再不迟疑了:哪有不读书就能出人头地的道理?

韦仁龙7岁那年,韦双锦将他带回了兰木乡老家,让他在村里的小学读书。为此,韦双锦也放弃了自己在城市打工相对较高的收入,还是转回村里务农。

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许多像韦仁龙一样的孩子被纳入了“重点扶贫对象”。

韦仁龙也在国家的帮助下,几乎全免了学费和杂费,就连吃饭国家都有对应补贴,这给收入微薄的韦双锦减轻了不少负担。

平日里,韦双锦对已经是小学生的韦仁龙更加呵护,他知道,儿子在学校里一定会面对很多的压力。

但他有一点对韦仁龙要求极为严格,那就是学习。他对韦仁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娃啊,好好学习,将来走出这一片大山……”。

是啊,命运将一座座大山压在了年幼的韦仁龙身上,而父亲则用双手告诉韦仁龙,人定胜天!

两人就在韦双锦的破茅屋内住了下来,白天韦仁龙读书,韦双锦干活。下午放学后,韦仁龙陪韦双锦一起干活,韦双锦则在晚上陪韦仁龙一同学习,父子两人自有自的苦,自寻自的乐。

韦仁龙在学习上的劲头绝非一般人可比,他能在老师说第一课的时候,就把整本书翻来覆去地看。同龄人每日想的事情是各种玩,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绝非一个空洞的口号,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努力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只短短两三年时间韦仁龙就脱颖而出,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总是排第一第二。

不但如此,乖巧懂事的韦仁龙还将能够干的农活,通通熟练掌握,为父亲分担一部分压力。

大家看到韦双锦都会发自真心或虚情假意地说一番:“你家那个娃子真不得了!”。

就在韦双锦父子日子蒸蒸日上的时候,命运似乎是看不惯韦仁龙的幸福,它第三次将韦仁龙的温暖熄灭。

在韦仁龙12岁那年,韦双锦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12岁的韦双锦再一次成了孤儿。

被命运再三捉弄的孤儿韦仁龙这是第三次失去自己的亲人了,他悲痛的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眼泪哗哗地冲向地面。

整个世界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那个人再也不能陪他读书写字、下田干活了,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的韦仁龙一天在去继父的墓前洗扫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韦双锦最常说的那句话:“好好学习,将来走出这片大山……”他在一瞬间想通了,他要反抗命运的不公,他要用自己的成绩告诉老天,自己绝不屈服!

韦仁龙跪在父母与继父的墓前发誓:“一定好好学习,用实力走出这片大山”。

拦在韦仁龙面前的第一关,就是现实的重担。

哪怕舅舅等亲戚也接济过这个苦命的孩子,可同在大山里的亲戚又能拿出多少钱呢?韦仁龙在学习之前首先要解决吃喝拉撒,对他来说自己的温饱问题是学习的前提。

首先是吃,韦仁龙为了填饱肚子常常在集市最晚的时候去捡人家不要的烂菜叶子,看到水果摊老板有腐烂的水果要扔掉时,他也小心翼翼的问道:“老板,你这水果能给我吗?”许多好心的老板也愿意送韦仁龙一些品相不好的水果、蔬菜。

除此之外,只有十多岁的韦仁龙还自学了下河捕鱼捕虾,他在河谷狭窄的地方捡贝壳、捡螃蟹、捡一切能吃的河产。同村的许多人可怜他的遭遇,也常常送饭给他吃。

少年韦仁龙在亲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难题。

接踵而至的就是要上初中得交一部分学杂费,虽然国家承担了大部分,但宿舍等开销,总得自己拿出一部分来,少年韦仁龙为了自食其力,在小学最后一个暑假,开始帮村人做农活。

从小就帮继父干活的他对农活并不陌生,村人也常常给他一些较轻松的活,让他拿钱拿得心安理得。

在没有农活可干的时候,韦仁龙也会去周围的村镇拾荒,捡空水瓶和纸壳子。

他赚的每一分钱都存了起来,当做日后学习所用的学费。

虽然他的日子过得苦,可他的成绩却让初中所有的人刮目相看。第一次入学考试,他就拿了第一,韦仁龙的名字让全校师生印象深刻。

当学校领导知道他的事迹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爱心活动。校长申请自己为他的法律监护人,并为其三番五次到县教育局去申请“双孤遗属补助”,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为其捐献了一千八百多元的善款,在这个贫困的山区,这已经是同学老师们极大的爱心了。

韦仁龙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们,他曾经对老师们说过:“将来一定要报答你们。”好心人的帮助,让韦仁龙更加坚定自己好好学习的信念,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把知识当做美食,将学习视为玩耍。

在不干农活、拾荒赚钱的日子,一定能看到瘦小的韦仁龙大清早就起床开始大声朗读、背诵,用同学们用过的草稿纸练字写作,用石头在地上演算数学题。努力的花苞,终将盛开收获的花朵。

在韦仁龙上初二那年,由于他成绩优异又情况特殊。一个同镇的领导想尽己所能的帮助他,就联系了省电视台的相关同志前来采访这个坚韧的小男孩。

电视台的采访让这个孩子的事迹广为流传,他的不幸和坚强感动了许多观众和好心人。大家纷纷对其伸出援手,在节目播出的现场,韦仁龙就获得了将近5万元的捐款,这足以让他完成整个初中、高中的学业了。这个屡遭磨难的孩子终于用钢铁般的坚强,熬到了见证曙光的那一刻。

十多年的艰难境遇磨砺了他的品性,在学费上没了后顾之忧的韦仁龙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著名的高中。高中的相关领导也按规定为其免去绝大部分学杂费,还给他申请了国家补助。

十载寒窗苦读,韦仁龙用踏石留印的脚步踏遍了同龄人体会不到的坎坷和心酸,但他也获得了一般同龄人绝无仅有的成功。

在2020年,当年屡遭打击的幼小孩子,而今满腹诗书的大小伙子韦仁龙,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古人所言非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他用自己的成绩践行了当年在父母墓前的誓言。

他用自己的前半生向世人说明:我命由我不由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