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尸人:收入微薄疾病缠身,给死者体面,自己却备受歧视前景堪忧
近年来,随着网络世界的急速发展,信息化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世上有这么多自己从未涉猎过的领域。
这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殡葬礼仪师了,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和高薪酬,导致人们总是在它出现时显得兴趣盎然。
然而,和殡葬礼仪师同样作为特殊职业的捞尸人,却往往被人们避之不及。尽管都是与亡者打交道,但捞尸人面对的是一具具被江水泡过很久的尸体。
长江之上,是他们更久不变的工作场所,长江之下,埋藏着不为人知的亡灵,是捞尸人让他们有重见光明的机会,并最终回归故土。
打捞尸体这个工作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之所以没有被人熟知,是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甚至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
只是一个高风险就劝退了很多人,由于经常在船上,湿气重,很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更有甚者,在下水打捞过程中不幸被感染,得了严重的皮肤病。
在这些惨痛的代价之后,却没有相应的酬劳所得。
捞尸人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每打捞一具尸体,相关政府会给予打捞人差不多五百元的现金,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失去亲人的家属们,为了感谢,家属也会赠予不同金额的钱来感谢捞尸人让他们的可怜的家人能够回家。
或许这个时候有人要问:感谢什么呀?这难道不是他们的工作么?做好本职工作,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么?为什么家属们还要额外给钱?而且捞尸人还收得那么心安理得。
这些不太友好的偏见,都来源于2009年的“挟尸要价”事件。
一群长江大学的大学生在户外游玩野炊时,遇到两个落水儿童,在正义的驱使下,其中三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想救下可怜的孩子,但是由于江水太多湍急,三人不幸被大水冲散,并最终被江水吞没。
三个青年见义勇为的事迹很快登上了各大头版头条,人们焦急地等待着关于此事的最新消息。
在各方面的协调下,专业捞尸人团队经过日夜奋战,终于找到了三个青年的尸体,但是问题却突然出来了。
原因是打捞团队要收取三万多的打捞费用,这对于当时的其他同学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尽管学生们苦苦哀求,但是打捞团队还是坚持已见,并最终收取了那些费用。
此事被记者报道之后,引起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指责打捞团队,毫无道德底线、冷血无情、连死人的钱都赚。
伴随着一片片讨伐声,捞尸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彻底跌入谷底。这份工作在人们的口伐与质疑之下,鲜少有人问津。
同样鲜少有人问津的还有他们的生活,他们为什么那样做的理由。由于行业的高危性,保险公司根本不愿意为他们进行保险服务。
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无法享受国家的各种政策,肉眼能看到能想到的是,这个群体在老了以后一定是无所依靠的,他们不会有城市老人的养老保险、不会有社会救助金、更甚者老来无所依。
陈松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因为他们那个队伍目前就剩他一个还在坚守岗位。尽管他也努力地想壮大自己的队伍,但是在经历过多次队员来来去去之后,他也就不抱什么念想了。 这份工作比起其他工作来说,要求真的是太高了。
首先第一个就是要胆子大,毕竟要经常面对被水泡发的肿胀尸体,第二个就是要能忍受孤独,因为一开始工作起来那一定是在有限的白日里不浪费一点时间的工作,江河之大,导致每个人的工作区域也异常的大。
在他们看来,早一分打捞上来,逝者的亲人就能早一分放下悬挂着的心。最后就是必须要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除了不怕鬼怪,更要不怕人言。人们的言论往往在不自知时散发出强大的攻击力,让人体无完肤。
多年来,陈松养成的职业病就是经常不自觉地盯着江面,对于江面上的尸体,隔着老远他就能认出来。
因为那是他最熟悉的东西,对于这份特殊工作的仪式感,陈松是这么做的,每次他打捞起来的尸体,他会尽量让尸体正面朝下,拖到岸边后,还会仔细的将尸体上面的杂草处理赶紧。在陈松的心里,他觉得稍微体面的面容能让死者家属好过一点。
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是在积善行德。积善的方式很多,但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好的一种了。
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这份工作的不好,相反,这份工作让他觉得舒服,觉得有归属感。
陈松的爸爸也是做的这个行业,但是儿子成年之后,父亲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也从事这个行业,毕竟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陈松的第一份工作是进厂打工。在厂里的四年时间,陈松得到的是一身伤痕,那个年代的机器还不是很先进,很多脏活累活包括很危险的一些事情都需要工人亲自动手去做,陈松带过的好几个小伙子就被锋利的机器切断了手指。
对比之下,陈松觉得自己身上的那些伤也不算什么了。
后来陈松辞掉了工厂的工作,回到了家中,开启了他的江上生活。而江上生活的慢慢熟悉让陈松觉得现在的生活他很自在,所以后来也就再没了重回岸上的想法。
自从做了这份工作,陈松最大的感觉就是孤独。
他基本上每天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划着船开始漂浮在江中了。因为夜晚可视度降低,他基本是无法进行工作的。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抽烟。
陈松的烟瘾很重,严重的时候他一天能抽两包烟,虽然吸烟有害健康,但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来说,烟是它最后的慰藉了。
陈松已经没有朋友了,以前的那些朋友在他做了这份工作以后,开始逐渐疏远他,导致他休息的时候,想找个一起吃饭的人都找不到。
大家觉得陈松的这个职业晦气,能不接触就尽量不接触,有的时候,同村小孩见了陈松就躲得离他远远的,久而久之,陈松也习惯了。
他也不怪别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他觉得自己这样其实也挺好的。多年的打捞生涯,早已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虽然对尸体已经见怪不怪,但是每次看到家属们哭得那么悲伤的时候,陈松的心里还是有些悸动。
他也会惋惜,多么年轻的一个孩子呀,就这么没了。
他在心里总是不厌其烦地为这些人们祷告,如果有来世的话,他希望这些人能过得好一点,不用再受这辈子这样的苦楚。
或许他这一生做的事情是对上一辈子的救赎也不一定呢。
除了捞死人,陈松还救活人,有一次夜晚,他听到了呼救声,立马急匆匆地从船上跳了起来,急急忙忙寻着声音找去,终于找到了落水的人,是几个采砂船船员落水了,他及时将他们救起。
经过此事,陈松觉得救活一个人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比他平时捞到的尸体多得多。那一天起,陈松似乎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又多了一分。
很多人都说捞尸人这个行业是个暴利行业,一下能赚很多钱,在陈松的人这个事情并没有被验证,陈松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因为他根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陈松经历过2个月没有分毫收入的日子。
对于他这种情况,别人也看在眼里,所以当陈松想找个继承人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也是犯怵的,不确定会不会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做这个事情。
但是不论有没有,陈松自己是坚决不会撤退的,他愿意一辈子都呆在船上,守着他的传承。只要这个行业还在一天,他就会一直在。
2010年初,国内已有人提出:将打捞应急制度规范化,尽快建立国内专业的打捞团队,一方面彻底打断打捞者漫天要价的局面,另一方面保障捞尸人的各项利益。
并且有人总结在此之前国内所有捞尸行业乱象的背后,起因皆是因为没有规范化、合理化的正确流程。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政府必须伸出援手,增加行业监管。
尽管人们都对这个行业带有不同程度的偏见,但它有它必须存在的理由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对社会各行各业都抱有兼容之心。正面理解每个行业。
目前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行业乱象的有效方法。除了对整合民间打捞人,制造专业打捞团队之外,还为此新设了两个职业,就是公共水域的守望员和救生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方面的合作之下,整个打捞行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正确的指导一定会让打捞行业重拾生机。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什么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从古至今,喝酒在我国饭桌文化上,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喝酒就办不成事儿。不过大家也发现一个问题,千百年来人类各方面都在进步,可酒量仿佛大不如古人了。我们喝酒用酒盅,古人却是用碗、用坛,而且随随便便喝个十来碗那都不是事儿!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酒家“三碗不过岗”,他一连喝了十八碗,然后上山打死了一只老虎,一战成名。还有古代各朝文人墨客也很是爱救,甚至说是无酒不欢: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0:07:190001英国军官不解:为何将香港还给中国?2000年英上将一句话道出真相
1997年,中国香港。夏日炎炎,临近深夜,原本该进入梦乡的城市此时却是一片灯火通明,电视机前也挤满了围观的人民。离零点越近,大家的心便愈发激动与忐忑,终于,伴随着7月1日钟声的敲响,《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回荡在城市上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回归!香港回归,看似尘埃落定,实际上仍只是开始。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06:3600002008年河南女孩执意嫁给黑人,婚后意外得知:老公是奥巴马亲弟弟
文|暗里着迷编辑|林画2008年,一名河南女孩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执意嫁给一名交往多年的黑人。婚后不久,她竟意外发现自己爱人的哥哥,正是不久前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美国总统的亲弟弟,竟然是一名中国女婿?随着奥巴马的上台,这条新闻也引得世界舆论一片哗然。那么,随着身份的揭露,这对夫妇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内罗毕到深圳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5:51:060001年少读《水浒》只看到打打杀杀 中年看才顿悟:这是一本绝望之书
(说历史的女人——第1321期)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可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教科书版的:这是一本描写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小说。但是这个教科书版的回答,只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回答,根本不足以总结水浒的精髓,甚至带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它降低了我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某种期许。0000宋朝人常说的二斤肉 是什么动物的肉(牛肉)
在宋朝时人们去吃饭,经常说小二切二斤肉来,说的二斤肉是牛肉。在一些影视作品之中,经常能够看到有一些行走于江湖的侠士去饭店里面吃饭,张嘴就是小二,72斤牛肉在上一坛好酒特别的霸气。小二也听到过这句话之后,马上就去切了一盘肉,掂了一壶酒,令人觉得十分的震惊,为什么小二知道什么肉,而在宋朝饭馆之中人们常说的二斤肉又究竟是什么动物呢?不是鸡鸭鱼肉我要新鲜事2023-03-22 00:20:280001